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小劇場裏的浮世繪

(2023-12-04 17:30:55) 下一個

《小劇場裏的浮世繪》

         小時候看連環畫, 看《紅小兵畫報》, 一直以為世人都是一樣的, 穿的一樣的, 頭頂雷鋒帽, 胸帶紅領巾, 朝氣蓬勃。

        及至改革開放, 才知道人物有三教九流, 世人是百麵千相, 這就是世俗。而連環畫的畫風和明清小說插圖的畫風很像,  但明清的小說插圖畫的是市井生活, 這就因世俗而顯得富有生氣, 且千變萬化。

        有性欲旺盛、活色生香的《金瓶梅》, 也有街坊鬥毆、酒肆飲血的《水滸傳》, 表情維妙維肖, 人物的性格通過場景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明清的小說插圖為版畫, 這和日本的浮世繪如出一轍, 且人物刻畫都一樣栩栩如生, 隻是我不明白為何浮世繪在西方世界赫赫有名, 而同樣優秀的明清插圖卻默默無聞。

        大師梵高就曾複製過浮世繪, 他那大名鼎鼎的杏仁花也是深受影響。

         克林姆特更不用提, 他喜用的小碎花和金色都來自日本。幾年前, 我參觀了他在維也納的別墅, 滿牆的浮世繪。

        我一般去博物館後, 在紀念品商店逗留時間頗長。挪威國家畫廊的書籍中, 介紹歐美的比比皆是, 而關於東亞的, 除了一本泛亞美術, 另一本就是關於日本的, 封麵自然是歐洲人耳聞目熟的“神奈川的浪”。

        以我個人幾十年在國外的經曆, 知道洋人並不看好我們推崇的齊白石、徐悲鴻, 以為這是雕蟲小技。如上一篇所講, 他們喜歡宋代山水, 在靈魂裏有一種認同感, 但真的去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山水畫比較容易相似類同, 且山水畫中中國文人弱弱的意境, 是不懂得拐彎抹角的洋人能體會得了的。

        文藝複興將歐洲文化推向頂峰, 而文藝複興的基礎思想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關鍵是一個“人”字, 這大概可以粗暴地解釋為什麽洋人認同山水畫, 卻更喜愛浮世繪。

         浮世繪的主角是人, 有七情六欲。世俗的情愛場景, 中國人也有, 隻是《春宮圖》是秘傳的, 也沒有浮世繪這般唯美。

        其實春宮圖畫得也不錯, 但畫得太赤裸裸了, 屬於性感有餘, 美感不足。作為教科書可以, 但貼在牆上作為裝飾畫, 大概會引起黃色的不適的。

         再者, 浮世繪的著色異常華麗, 明清版畫插圖隻是墨色, 這給人帶來的視感感受完全不一樣。而西方人的眼睛習慣了重彩的油畫, 對浮世繪自然更感覺親切些。

        歐洲自文藝複興後, 繪畫不再是王公將相專有, 作為生活的寫真寫實寫照, 出現了一大批描寫市俗的畫, 尼德蘭派尤其出色。

        倫勃朗、布呂蓋爾、 以後的米勒很多畫家,  描繪的多為市井小民, 讓人感到熟悉親切。而浮世繪的魅力就在於, 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入畫, 人間煙火皆在其中。

        講到市井小民,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為著名。打開畫卷, 就如置身劇場, 800多個人物徐徐登上舞台, 一出劇, 一場生活, 看得人眼花繚亂, 看得人感慨流涕。

         明清版畫插圖, 雖然優秀, 卻不普及。而浮世繪是裝飾畫, 且價格實惠, 我也藏了幾張, 所以知道浮世繪美雖美矣, 但貨真價實, 是我這樣的平民也有能力欣賞的。

        這就如你花了很少的錢, 去小劇場裏看了一場戲, 戲裏演的都是關於左鄰右舍的逸事。出劇院後, 你大概會全身心地覺得爽。

         好一個爽字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