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追尋美國總統的足跡》第十八篇 --- 尼克鬆,訪問中國,彈劾下台

(2021-05-18 00:37:24) 下一個

第三十七任總統:理查德-尼克鬆(Richard Nixon),任期:1969-1974

理查德-尼克鬆(Richard Nixon)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鬆(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國政治家,1969年至1974年任第37任美國總統,共和黨人,1974年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在任期內辭職下台的總統。尼克鬆曾於1953至1961年擔任第36任美國副總統,還曾任加利福尼亞州聯邦眾議員聯邦參議員

2006年,由美國著名曆史學家所評比出的“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中,尼克鬆排名第九十九,在總統排名中,在波爾克之後,位居第十六。

早年生活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鬆於1913年1月9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巴林達(Yorba Linda),父親是弗朗西斯-尼克鬆(Francis Nixon),母親是漢娜-米爾豪斯(Hannah Milhous),一家人住在弗朗西斯所建的房子裏。

理查德有四個兄弟,大哥哈羅德(Harold)生於1909年,1933年早逝,三弟唐納德(Donald)1914年誕生,1987年去世,四弟亞瑟(Arthur)1918年生,1925年夭折,五弟愛德華(Edward)1930年出生。

尼克鬆五兄弟中有四位是以曆史上或傳說中曾統治英格蘭的國王來命名,例如理查德就是以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 Heart)命名。理查德的父親弗朗西斯有蘇格蘭-愛爾蘭血統,而母親漢娜則有德國英國和愛爾蘭血統。

小學和中學教育

一開始,理查德在惠提爾小學(Whittier School)讀書。1928年,15歲的理查德在父母的準許下,到惠提爾高中(Whittier High School)就讀, 每天要坐一個小時校車才能到達學校,他的成績非常出色。再後來他到更大的富勒頓聯合高中(Fullerton Union High School)就讀,最終在全班207名學生中以第3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大學教育

理查德曾經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費資助,但大哥的病情需要母親照料,所以他不得不留下來在店裏幫忙,留在家鄉就讀惠提爾學院(Whittier College),學費來自外祖父的一筆遺產。

1934年21歲時,他從惠提爾學院畢業後,獲得了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全額獎學金。這所學校當時還屬於新秀,希望通過提供獎學金來吸引優秀學生,學校的教授也有較高的薪水,其中許多人都擁有全國性或是國際性的聲譽。

第二年和第三學年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名額大幅度減少,迫使學生在激烈競爭中刻苦學習。尼克鬆的成績一直很優秀,不但總能拿到獎學金,還當選為杜克律師協會的主席,成為法學院優等生協會的成員,1937年24歲時,以全班第3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早年職業生涯,婚姻及服兵役

尼克鬆從杜克大學畢業後,起初希望能加入聯邦調查局,但是寄出求職信後一直沒有得到回應。多年後他得知自己當年已被錄取,但是職位因預算削減而取消。

於是他回到加利福尼亞,並獲得該州律師協會的錄取,開始在惠提爾的溫格特和比尤利律師事務所(Wingert and Bewley)從事法律工作,受理當地石油公司的商業訴訟和其它企業事務以及遺囑相關訴訟。

1938年,尼克鬆開設了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分部,次年成為正式合夥人。當年年初,他獲選在惠提爾社區舞台劇中出演,與一位名叫塞爾瑪-帕特-瑞安(Thelma Pat Ryan)的中學老師演對手戲。

尼克鬆對她“一見鍾情”,但是麵對尼克鬆的求愛,瑞安卻並不情願,兩人交往兩年後,她才接受了求婚。1940年6月21日,尼克鬆27歲的時候,通過一個小規模的婚禮與瑞安完婚,在墨西哥蜜月後,小兩口開始在惠提爾過日子。他們一共有兩個女兒,1946年的長女特裏西婭(Tricia)和1948年的幺女朱莉(Julie)。

1942年1月,尼克鬆接受一份價格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Price Administration)的工作,夫妻倆為此搬到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尼克鬆夫婦都認為,留在惠提爾會限製他的發展前景。

尼克鬆被分配到配給部門,工作是回複信函,他不滿意這樣的工作,於是在4個月後申請加入美國海軍,美國海軍接受了申請,他於1942年8月加入了海軍。

1942年10月,尼克鬆獲得了少尉軍銜,第一崗位是到愛荷華州海軍航空站擔任指揮官的助手,然後被分配到南太平洋的空運司令部,擔任海軍客流管理員,他也是空運司令部在所羅門群島的負責人,獲得一份嘉獎信,被提升為上尉,雖然沒有實戰經曆,但贏得了兩枚戰鬥之星。

尼克鬆回到美國之後,成為加利福尼亞州海軍航空基地的行政人員,1945年1月,他轉到費城航空局辦公室,協調結束戰爭合同的談判,因這一期間的工作表現獲得了一封嘉獎信。他最終來到了巴爾的摩,1945年10月,他晉升為少校,但是在1946年元旦辭職。

尼克鬆少校(Nixon as Major)

政壇崛起

國會生涯

1945年,加利福尼亞州第十二選區的共和黨人,希望能在聯邦眾議員的人選上達成一致,擊敗現任民主黨眾議員。他們組建了一個百人團來商討人選,但是沒能找到一個擁有更高知名度的候選人,於是美國銀行的經理赫爾曼-佩裏(Herman Perry)建議找尼克鬆作候選人。

佩裏寫信給身在巴爾的摩的尼克鬆,尼克鬆夫妻興奮地討論了一夜之後,回信做出正麵的答複,飛回加利福尼亞,並獲得了百人團的認可。1946年初從海軍退伍後,尼克鬆與夫人回到惠提爾,然後他開始了一年的密集競選活動,尼克鬆最終贏得這場選舉,成為眾議院的議員。

1948年,尼克鬆身為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成員,去調查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間諜案,從而引起了全國性的關注,希斯於1950年被判間諜罪名成立。1948年,尼克鬆成為所在選區兩個主要政黨的共同候選人,在初選中獲勝,取得了眾議員的連任。

1949年,尼克鬆開始考慮競爭聯邦參議員的席位,並於這年的11月開始競選,當時朝鮮戰爭成為競選中的一個主要議題,他又一次贏得了選舉。尼克鬆在聯邦參議院站到突出位置上,經常到各地演講,公開反對共產主義的威脅。

尼克鬆當選聯邦參議員(Nixon as Senator)

副總統

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獲得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他沒有選定副總統候選人,共和黨的政府官員和共和黨內部的要員商討後推薦尼克鬆,艾森豪威爾接受了建議。

尼克鬆全家會晤艾森豪威爾(Nixon Family Meets Eisenhower)

當時尼克鬆還很年輕(39歲),由於反對共產主義的立場和代表的加利福尼亞州,是當時選票最多的州之一,這使他成為一個理想的競選搭檔。

在競選過程中,艾森豪威爾從正麵宣傳自己的治國理念,而負麵宣傳則由尼克鬆處理。9月中旬,媒體報道說尼克鬆有一個由其支持者提供的政治基金,這樣的基金雖然並不違法,但有可能使尼克鬆受到利益衝突的指控,於是尼克鬆在1952年9月23日麵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尼克鬆動情地為自己辯護,指出那並不是什麽秘密基金,也沒有任何一位讚助者獲得特別的照顧。他把自己描述為一個收入微薄的男人和一個愛國者。這場演講堪稱修辭學的傑作,給尼克鬆帶來大量的支持者,艾森豪威爾也決定讓他繼續參選,之後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

艾森豪威爾與尼克鬆的大選廣告(Ike & Dick in Campaign)

艾森豪威爾曾承諾會讓尼克鬆在擔任副總統期間有所作為,為他將來成為接班人打下基礎。尼克鬆得以參加內閣會議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並在總統缺席的時候主持工作。

1953年,尼克鬆到遠東巡回訪問,這次訪問的成功提升了當地對美國的觀感,他造訪了法屬印度支那西貢河內,他訪問台灣並受到蔣介石夫婦的盛大歡迎,參加了東海大學的開工典禮。到1953年末回國時,尼克鬆在外交關係方麵的經驗已經大幅增加。

1955年9月24日,艾森豪威爾心髒病發作,他的病情起初被認為會有生命危險,長達六個星期無法行使職權。尼克鬆在此期間代替艾森豪威爾主持內閣會議,並向幕僚助手和內閣官員確保不會謀求權力。

1956年艾森豪威爾宣布自己將競選連任時沒有說明他的副總統人選,4月下旬艾森豪威爾宣布,尼克鬆將再次成為自己的競選搭檔。1956年11月,艾森豪威爾和尼克鬆以絕對優勢勝出,連任成功。

1957年11月,艾森豪威爾出現一次輕度中風,尼克鬆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全國保證,內閣在總統患病期間會保持良好運作和緊密合作。

1958年4月27日,尼克鬆與夫人踏上訪問南美的旅程。尼克鬆在烏拉圭參觀了一所大學校園,並回答學生們有關美國外交政策的問題。這次行程起初平安無事,但到了秘魯首都利馬時,當地學生正在示威遊行,他們受到了暴民的攻擊。

1959年7月,艾森豪威爾派尼克鬆到莫斯科出席美國國家展覽會的開幕式,7月24日,尼克鬆與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都在展場參觀,兩個人停在一套美國廚房的模型前,開始了針鋒相對地辯論,因為這次廚房辯論,尼克鬆贏得了“勇敢麵對”蘇聯領導人的聲譽。

尼克鬆與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Kitchen Debate Between Nixon & Khrushchev)

1960和1962年選舉,在野時期

1960年,尼克鬆首度出馬競選美國總統,在共和黨初選中沒有遇到什麽阻力。他的民主黨對手是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兩人的競爭始終非常激烈。尼克鬆的競選靠的是經驗,而肯尼迪則強調給政府帶入新鮮血液,稱艾森豪威爾和尼克鬆執政期間讓蘇聯的導彈數量超過了美國。

這次總統選舉中首次讓候選人在電視屏幕前辯論,尼克鬆在兩人的首場辯論中,顯得麵色蒼白,嘴上還有胡茬,相比之下肯尼迪就上鏡得多了。

收音機前的聽眾都認為,尼克鬆略占上風。但電視機前的觀眾,尤其是女性卻一致認為,家世顯赫,哈佛畢業,形象英俊,風度迷人的肯尼迪占絕對優勢。一個月後,尼克鬆以微小劣勢敗北,共和黨的選舉專家認為,尼克鬆實際上是輸在新聞媒體搞的電視辯論上了。

1961年1月副總統任期結束後,尼克鬆與全家回到加利福尼亞繼續從事法律工作,並寫出暢銷書《六次危機》。共和黨領袖鼓勵尼克鬆參加1962年的州長選舉,盡量起初不大情願,最終還是參加了競選。

尼克鬆本希望通過這次選舉,確定自己作為一位活躍的全國型共和黨領袖,仍然可以在全國政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他最終輸掉這場選舉,1962年11月7日早上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尼克鬆批評新聞媒體偏袒對手。

由於阿爾傑-希斯出現在節目上,許多市民認為,讓一個已經被法院定過罪的重罪犯上電視攻擊前副總統是一件有欠體麵的事,人們的憤怒讓這個節目停播,公眾對尼克鬆的同情也相應滋長。

1963年,尼克鬆一家人到歐洲旅行,他與所到國家的領導人見麵並召開新聞發布會說,全家人搬到了紐約市,他是一家主要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尼克鬆在宣布競選加州州長時曾經承諾,不會參加1964年的總統大選,他認為要擊敗在任的肯尼迪,或是繼任的約翰遜,都太過困難。

1964年,他支持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貝利-高華德作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這年的大選對於共和黨人來說是一場災難,不但高華德被約翰遜被擊敗,共和黨還失去許多國會和州長的席位。

尼克鬆是為數不多的幾位沒有因這年的慘敗而受到怪責的共和黨領導人,他也試圖以此為基礎,在1966年國會選舉中有所作為,幫助許多共和黨人選舉,試圖在中期選舉中奪回在約翰遜的壓倒性優勢中失去的議席,幫助共和黨重振聲威。

1968年總統選舉

1967年末,尼克鬆告知家人打算再次參選總統,雖然帕特並不喜歡過公眾生活,但她還是對理查德的抱負表示支持。尼克鬆相信,民主黨因越南戰爭的政策失誤而大失民心,共和黨贏的希望很大,不過他自己對這場選舉仍然不是很有把握。

這場曆史上最動蕩的一次初選,以春節攻勢的發動拉開了帷幕,緊接著是現任總統約翰遜因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中成績很差,意外而地宣布放棄競選連任,而民主黨候選人之一的聯邦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也在剛剛贏得初選後遭到謀殺

共和黨方麵,尼克鬆的主要對手是密歇根州州長喬治-羅姆尼(George Romney),還有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和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羅納德-裏根(Ronald Reagan)都有希望獲得提名,不過尼克鬆最終在投票中成功地獲得了提名。

他選擇馬裏蘭州州長斯皮羅-阿格紐(Spiro Agnew)作為自己的競選搭檔,尼克鬆相信這可以讓黨派團結一致,並且向北方和南方心懷不滿的溫和派民主黨人籲請支持。

尼克鬆在普選中的民主黨對手是當時的副總統休伯特-漢弗來(Hubert Humphrey),後者在1968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因抗議暴力活動而獲得提名。在這場選舉中,尼克鬆把自己描述成一個麵對國家的動蕩和劇變仍能夠保持穩定的人物。

尼克鬆進行大量的電視廣告宣傳,與鏡頭前的支持者見麵。他強調社會上的犯罪率太高,批評民主黨人讓美國逐漸喪失核優勢。尼克鬆承諾會結束越戰,宣稱“新的領導班子將結束戰爭,在太平洋贏得和平”。

他沒有說明自己具體如何結束這場戰爭,這也使得媒體猜測他肯定是有個什麽秘密計劃。他的口號是: “尼克鬆最合適 ”,經過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約翰遜的談判代表希望能讓越南在美國大選前達成休戰。

尼克鬆與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交談時得到了對局勢的精準分析,他還在競選期間經常與西貢的陳香梅接觸,後者建議南越總統阮文紹不要前往巴黎參加談判,暗示隻要尼克鬆當選就會給予他更好的條件。

約翰遜竊聽了陳香梅和南越駐美國的大使,所以很清楚這其中發生什麽事。在他看來,尼克鬆是在企圖破壞美國的外交政策,並對此大為光火。10月31日,在尚未達成任何協議的情況下,約翰遜宣布單方麵停止轟炸,和平談判將於11月6日,即選舉日次日在巴黎舉行。

11月2日,阮文紹再次與陳香梅交談後表示自己不會前往巴黎。約翰遜打電話給尼克鬆,後者表示不知情,但總統不相信。約翰遜知道自己是通過竊聽所獲得的情報,所以還不能公開提及陳香梅的參與,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漢弗萊,後者也選擇了不予聲張。

這場選舉在共和黨的尼克鬆,民主黨的漢弗萊和獨立候選人,亞拉巴馬州州長之間展開,最終尼克鬆擊敗漢弗萊而得勝,在獲勝演講中,尼克鬆承諾他領導的政府會讓分裂的祖國團結起來

尼克鬆當選為總統(Nixon as Elected President)

總統任期(1969至1974年)

1969年1月20日,尼克鬆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尼克鬆在就職演講中表示:“曆史能夠賜予的最大榮譽就是和平締造者的稱號”,這場演講獲得幾乎一致性的好評,這句話之後也將刻在他的墓碑上,他還在演說中談到要把黨派政治轉變成一個團結的新時代。

對外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尼克鬆在成為總統以前就對造訪中國打下基礎。選舉前一年,《外交》雜誌曾引述他的話稱:“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還不足以容納10億人生活在憤怒和與世隔絕之中。”

這場冒險中,協助他的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來的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他繞過內閣官員,與總統密切合作。尼克鬆上任的第一年,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因邊境衝突而跌至低穀,於是尼克鬆給中國方麵送去口信,表示有意建立更加緊密的聯係。

1971年初,毛澤東邀請一個美國乒乓球隊前往中國開展友誼比賽,成為兩國關係上的一大突破。尼克鬆隨後派基辛格秘密去中國。1971年7月15日,北京和華盛頓通過電視和廣播同時宣布,尼克鬆將於明年訪問中國,這份公告震驚了全世界。

1972年2月,尼克鬆夫婦到達中國。之前尼克鬆還聽取了基辛格40多個小時的報告來做準備。飛機著陸後,當總統與第一夫人走出空軍一號時,受到了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迎接。

周恩來在機場迎接尼克鬆(Zhou En Lai Meets Nixon at Airport)

尼克鬆特地與周恩來握手,因為在1954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與周恩來在日內瓦(Geneva)見麵時,曾經拒絕與對方握手。

尼克鬆和基辛格與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毛澤東的私人住所,會見了一個小時,探討了一係列問題。毛澤東給尼克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他是個直率的人,不像那些左派和蘇聯人,在當天晚上,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尼克鬆一行。

周恩來設宴款待尼克鬆(Zhou En Lai Welcomes Nixon in Banquet)

次日,尼克鬆與周恩來會談,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認知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希望可以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統一問題。

尼克鬆還參觀了多處建築奇跡,包括故宮長城明十三陵等。美國人通過第一夫人的攝像頭,首次瞥見了中國人的生活,帕特遊覽了北京市,參觀了人民公社,學校,工廠醫院。這次訪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新紀元,由於擔心中美可能結盟,蘇聯屈於壓力與美國實現了緩和

越南戰爭

尼克鬆上任時,平均每星期大約有300多名美軍將士在越南戰場上陣亡,所以戰爭在美國國內很不得人心,還有反對戰爭的暴力抗議不斷出現。約翰遜政府曾同意以暫停轟炸來換取無條件談判,但這一協議從來都沒有完全生效。

1969年中期,尼克鬆開始與北越展開和平談判,給北越領導人寫親筆信,在巴黎開始和平談判。雙方的初次談判沒能達成協議。1969年7月,尼克鬆訪問南越並與阮文紹總統和美軍統帥會麵。在國內一片要求立即撤軍的壓力下,開始以越南軍隊代替美國軍隊,讓美軍得以撤離。

他很快製定了美國軍隊分階段撤離的計劃,但又授權入侵老撾,為了切斷貫穿老撾和柬埔寨的,用於支持北越軍隊的胡誌明小道。1970年4月30日,尼克鬆向美國民眾宣布對柬埔寨展開地麵入侵。

隨著美國繼續撤軍,征兵也相應減少,到1973年為止,軍隊中全部是誌願兵,經過多年的戰爭,巴黎和平協約終於在1973年簽訂。

協約實現停火並允許剩下的美國軍隊撤出,但並沒有要求16萬北越正規軍的撤回。美國的戰鬥支援結束後,雙方雖然有短暫的休戰,但戰鬥很快再度爆發,由於沒有美國的參與,北越於1975年占領了南越。

拉美政策

在1961年豬灣事件和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尼克鬆曾是肯尼迪總統的堅定支持者,他上任後,加大了針對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秘密行動的力度。

這些活動引起蘇聯和古巴的關注,擔心尼克鬆會襲擊古巴,打破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為結束古巴導彈危機而達成的協議。1970年8月,蘇聯要求尼克鬆重申這一協議,他雖然對卡斯特羅仍持強硬立場,但還是同意了。

1970年9月,馬克思主義者薩爾瓦多-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當選為智利總統,促使尼克鬆和基辛格設法以隱蔽的方式加以阻撓。尼克鬆政府首先嚐試說服智利國會確認他會贏得選舉,然後把消息透漏給軍方官員,表示支持他們發動政變

此後智利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動蕩。最後於1973年9月11日,奧古斯托-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發動政變上台,阿連德則被殺害。

蘇聯

尼克鬆利用有所改善的國際環境來解決和平問題,他在宣布即將訪問中國之後,也決定前往蘇聯談判。尼克鬆和第一夫人於1972年5月22日到達莫斯科,與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波德戈爾內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等蘇聯領導人會麵。

尼克鬆與勃列日涅夫激烈談判,雙方同意擴大雙邊貿易,並且達成了兩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軍控協議,一個是SALT I,即第一個全麵限製軍備的協議,另一個則是反彈道飛彈條約,該條約禁止任何一方研發用於攔截來襲導彈的防禦係統。

尼克鬆和勃列日涅夫宣布雙邊關係進入“和平共處”的新時代。當晚蘇聯領導人在克裏姆林宮設宴款待尼克鬆一行。為了與美國建立更好的關係,中國和蘇聯都削減了對北越的外交支持,並建議河內當局在軍事上達成協議。

之前已經在美蘇關係上取得相當大進展的尼克鬆,在1974年第二度踏上訪問蘇聯的旅程。他於6月27日到達莫斯科,蘇聯領導人舉行了歡迎儀式,現場還有歡呼的人群,當晚還在克裏姆林宮設國宴招待總統一行。

然後尼克鬆與勃列日涅夫又在雅爾塔會麵,討論共同防禦條約,緩和政策以及多目標重返大氣層運載武器等問題。雖然也考慮到提出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但尼克鬆認為自己在任期內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所以在這方麵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中東政策

根據尼克鬆主義外交方針,美國在可能的情況下將避免通過直接參戰的方式來對盟國提供援助,而是給予他們援助來使其擁有自衛的能力。因此在尼克鬆擔任總統期間,美國對中東地區的軍售額度有大幅度增長,特別是以色列伊朗沙特阿拉伯

他認為除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以外,美國都未能幹預以色列,所以應該使用加大美國軍事援助作為杠杆敦促各方回到談判桌前。不過,阿以衝突並非尼克鬆第一個任期所主要關注議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無論自己怎麽做,美國的猶太人都會反對他競選連任。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敘利亞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在蘇聯大批武器的支持下向以色列發動進攻,以色列損失慘重。一周之內,防線就被敵軍突破,國防軍中最精銳的空軍和裝甲部隊損失過半,王牌軍第190裝甲旅全軍覆滅。

尼克鬆立即下令向以色列空運最先進的飛機,坦克和導彈,規模超過了50年代的“柏林空運”,同時又派大批美軍“誌願人員”秘密趕赴以色列,操縱剛卸貨的現代化武器直接奔赴前線,迅速扭轉戰爭危局。

這場戰爭繼續升級成為一場超級大國之間的危機,當以色列占據上風時,埃及總統薩達特請求美國和蘇聯聯合執行維和使命,美國拒絕了這個請求。10月19日,為報複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國家控製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對美國和西歐實行石油禁運,把中東油價提高了三倍。

勃列日涅夫也宣稱要單方麵強製執行維和任務,美國間諜衛星還發現,蘇聯紅軍有五個空降旅,正在向中東地區調動,尼克鬆立即下令美國軍隊進入第三級戒備狀態,所有美軍人員和基地都進入核戰爭警戒狀態。

這是繼古巴導彈危機以來,全世界爆發核戰爭最劍拔弩張的一次,最終勃列日涅夫麵對尼克鬆的行為選擇了讓步。石油輸出國組織向美國實施的石油禁運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於1973年後期出現汽油短缺,隻能定量供應。

戰爭結束之後,在尼克鬆擔任總統期間,美國從1967年以來第一次建立了與埃及的外交關係。1974年6月,尼克鬆出訪中東,成為第一個訪問以色列的美國總統,這也是他擔任總統期間最後的一次國際訪問。

國內政策

經濟

1969年尼克鬆上任時,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7%,是朝鮮戰爭以來最高的。約翰遜在任時製定的社會計劃與越南戰爭的開銷加在一起,造成龐大的預算赤字。尼克鬆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減少通貨膨脹,要達到這一目標,最顯著的方法就是結束戰爭。

這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美國經濟的困苦掙紮一直持續到1970年,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共和黨在這年國會中期選舉中的低迷形勢,民主黨能夠在尼克鬆擔任總統期間保持著對國會兩院的控製權。

與國內政策相比,尼克鬆對外交事務的興趣要大得多,但他也相信選民會關注自己的經濟狀況,因此會對自己競選連任構成威脅。作為他“新聯邦主義”觀點的一部分,尼克鬆提議向各州撥款,但這樣提案大部分都在國會預算審議過程中被否決。

不過,尼克鬆也因提出這些提案而獲得政治上的信譽,1970年,國會授予總統權力幹預工資和物價,不過擁有大多數席位的民主黨人知道尼克鬆曾反對這樣的管製,所以認為他即使擁有了這個權力也不會使用。

1971年8月,通貨膨脹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大選年也迫在眉睫,於是尼克鬆召集自己的經濟顧問在戴維營召開會議。然後他宣布管製臨時工資和價格,允許美元兌換其它外幣的匯率自由浮動,並中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史稱尼克鬆震撼

尼克鬆的政策在1972年有效降低了通脹率,但其餘波也導致他的第二個任期,甚至到福特上任後出現通脹。贏得連任後,尼克鬆發現通脹再度出現,他於1973年6月再度實施價格管製,但這樣的政策在公眾,特別是商界人士心目中不得人心。

這些管製造成了糧食短缺,肉從食雜店的貨架上消失了,農民們不願意虧本養雞賣出,於是選擇將之淹死。雖然價格管製沒能控製住通脹,但政策的終止很緩慢,一直持續到1974年4月30日法定授權失效。

政府倡議和機構

尼克鬆是自然保護運動的支持者,環境政策在1968年大選中還沒有成為一個重大議題,候選人也很少被問及對這一議題的看法。但是,1970年4月,世界地球日誕生,尼克鬆意識到,這預示著選民會對於環境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試圖投其所好,采取一些措施加強環保。

1971年,尼克鬆提出醫療保險改革,要求雇主為雇員提供私人醫療保險,向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撫養的貧困家庭提供醫療補助,1974年尼克鬆又提出更全麵的醫療保險改革,將醫療補助方案更換為國營性質,麵向全民的醫療保險方案,其中保險費以收入水平為基準,實行成本分攤。

公民權利

尼克鬆在任期間,南部各州的公立學校經曆了首次大規模的種族融合,他對種族融合的支持導致南方的一些白人不滿。尼克鬆希望能夠在1972年的大選中得到南方各州的支持,所以打算在大選前把廢除種族隔離作為一項政治議題加以解決。

他任命副總統阿格紐領導一個工作組與地方領導人合作,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找出在當地學校實行種族融合的恰當方法。阿格紐對這一任務缺少興致,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勞工部長喬治-舒爾茨完成的。到1970年9月,隻有不到10% 的黑人兒童還在種族隔離的學校裏念書。

除了公立學校中的種族融合外,尼克鬆還在1970年實行了經過修訂的費城計劃(Philadelphia Plan),這也是第一個重大的聯邦平權法案計劃。他還在1972年使平等權利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在國會兩院通過,並在送交各州批準期間對其表示讚同。

太空政策

經過全國近十年的努力,美國成功地搶在蘇聯之前,於1969年7月20日通過阿波羅11號把宇航員送到月球上。尼克鬆與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表麵行走期間通了電話,並稱這是“白宮所打出的最具曆史意義的電話”。

在60年代末國家航天局(NASA)把人類送到月球上之後,尼克鬆不願意繼續對該機構提供撥款。國家航天局局長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製訂了兩份雄心勃勃的計劃,一個是把月球建成永久性的基地,另一個是發射載人飛行器探險火星。兩份提議都被尼克鬆所否決。

1972年5月24日,尼克鬆批準了國家航天局和蘇聯太空計劃之間的一個曆時五年的合作項目,這一合作在1975年美國的阿波羅航天器和蘇聯的聯盟航天器在地球軌道中對接時達到了高潮。

連任與辭職

1972年總統選舉

尼克鬆相信,自己的掌權達到了政治的高峰,民主黨曾經長期壟斷南方各州的選票,從1877到1964年,這些州基本上都是民主黨的票倉。

在1968年大選中試圖贏得南方支持的努力尼克鬆受到了獨立候選人華萊士的很大影響。上任後,尼克鬆在第一個任期中實行南方策略(Southern Strategy),例如廢除種族隔離的方案就被大部分南方白人所接受,鼓勵他們在民權時代的餘波下重新接受共和黨。

1972年1月5日,尼克鬆的名字出現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的選票上,宣布自己競選連任。他知道自己一定會得到共和黨的提名,但在民主黨對手的人選上,尼克鬆起初認為會是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但在1969年7月以後,肯尼迪已經不大可能會參選。

麥戈文在加利福尼亞州初選中勝出,獲得民主黨提名。次月,尼克鬆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獲得提名。麥戈文打算大幅削減國防開支,支持對逃避服兵役的人給予特赦,還支持墮胎權,尼克鬆在整個競選期間的大部分民意調查中都保持著領先。

1972年11月7日的大選,他以曆史上最具壓倒性的優勢獲得連任。他以贏得60% 多普選票的優勢擊敗麥戈文,選舉人票方麵隻輸掉麻薩諸塞州和哥倫比亞特區。

水門事件

“水門事件”包括了尼克鬆政府成員的一係列秘密活動,這些活動中許多都是非法的。其中包括竊聽政敵的辦公室等“卑鄙手段”。

1972年6月17日,五名男子潛入水門綜合大廈的民主黨總部後被警方抓獲,《華盛頓郵報》開始跟蹤報道事件,從而引起了全國大嘩。

包括白宮辦公廳主任艾爾德曼(Alderman),白宮法律顧問約翰-迪恩(John Dean)在內的多名白宮高級幕僚受到起訴,最終共計有46多人被定罪。

尼克鬆起初試圖將其淡化,稱這些醜聞不過是政治和報紙文章中的偏見。但之後的一係列爆料卻表明,他的幕僚已經犯下了破壞民主黨人的工作和生活,並且還撒謊掩蓋等罪行。

1973年7月13日,國會水門委員會傳喚了前白宮助手作證,亞曆山大-巴特菲爾德(Alexander Butterfield)證實了尼克鬆曾經下令,在橢圓形辦公室等白宮內的多個辦公室,以及戴維營中,都安裝了由語音自動觸發,24小時運轉的錄音係統,一旦有人講話或打電話就會自動錄音。

7月23日,水門事件特別檢查官阿奇博爾德-考克斯(Archibald Cox)發出傳票,要求白宮交出錄音帶。尼克鬆援引行政特權拒絕交出,然後尼克鬆在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解雇了考克斯,一同解雇的還有另外二人。

這一事件被媒體稱之為“星期六之夜大屠殺”(Saturday Night Massacre),在民眾的壓力之下,尼克鬆被迫同意任命德克薩斯州律師萊昂-賈沃斯基(Leon Jaworski)擔任特別檢查官。

他堅稱自己雖然有犯下錯誤,但事先對水門竊聽案一無所知,也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一直到1973年初才得知有關的掩蓋行為。

10月10日,副總統阿格紐因在擔任馬裏蘭州州長期間受賄,逃稅漏稅和洗錢而辭職。尼克鬆提名聯邦眾議院少數黨領袖傑拉爾德-福特繼任,參議院確認這一提名。

錄音帶的司法大戰一直持續到1974年上半年,尼克鬆於4月宣布交出1200頁他與幕僚在白宮內對話的錄音帶文字副本。眾議院的司法委員會於1974年5月9日開始了彈劾總統的聽證會,這次聽證會也通過各大電視台直播。

聽證會後舉行了投票,從7月24日到30日,委員會先後通過了彈劾總統的三條動議。7月24日,最高法院在起訴尼克鬆案件中,以8比0一致裁決,尼克鬆必須交出全部錄音帶,而不隻是經過了剪輯的文字副本。

雖然自己的支持者伴隨著事件的揭露而不斷減少,但尼克鬆仍然希望能夠獲勝。然後,新交出的一卷在竊聽案後錄製的錄音帶表明,尼克鬆曾經在水門竊聽案事發後不久被告知,嫌疑人與白宮之間存在著聯係,並且批準了阻撓調查的計劃。

1974年8月5日伴隨著這卷被稱為“確鑿證據”的錄音帶一起發布的聲明中,尼克鬆接受有關誤導國家的指責,自己當時的確已經獲知竊聽案背後的真相,表示自己的記憶出現了問題。

他之後很快與共和黨的國會領袖會麵,後者明確表示眾議院肯定會通過彈劾議案,而負責審理的參議院中支持他的最多隻有15票,距他不被強行撤職所需要的34票還差一半多。

辭職

麵對著罪名幾乎肯定會成立的國會彈劾和政治支持的流失,尼克鬆於1974年8月8日晚上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從次日起辭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職務,成為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

這場辭職演說是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的,通過電視和廣播直播,尼克鬆表示,自己出於對國家的利益考慮而辭職,請求大家支持新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

他接下來開始回顧自己擔任總統期間的成就,特別是在外交政策方麵,還引用西奧多-羅斯福1910年的演講“共和國公民”(Citizenship in a Republic)來為自己辯護:有時我成功了,有時我也會失敗,但無論如何,我都一直牢記著西奧多-羅斯福對戰場上武士的評價。

尼克鬆的辭職演說中沒有承認任何過失,他的一位傳記作者稱這場演說是“大師之作”。作者指出,“對於任何一位美國總統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羞辱,但在缺乏法律支持的情況下,尼克鬆仍然將其轉變成虛擬立法部門對他的指責,一半的講話裏都是在朗誦自己任期內取得的成就。”

大部分電視台的評論員起初都對這場講話做出好評,隻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例外,認為尼克鬆回避了問題,沒有承認自己在掩蓋罪行中所扮演的角色。

晚年及逝世

赦免和疾病

辭職後,尼克鬆與家人飛回位到加利福尼亞州聖克萊門特的家中。國會曾對尼克鬆在過渡期的生活費用以及一些薪金方麵的開支給予資助,不過撥款數額也從85萬美元減少到20萬美元。

尼克鬆的部分幕僚仍然選擇追隨他,雖然已經沒有什麽事情可做,每天早上他會在7點坐到辦公桌前,他的前任新聞發言人羅納德-澤格勒每天都會和他一起單獨坐上幾個小時。

雖然尼克鬆已經辭職,但還是有許多人希望對他加以懲罰。福特總統考慮對他予以赦免,但這在國內會很不得人心。

一開始從福特派來的人口中,尼克鬆得知新總統打算赦免他的消息時並不願意接受,但之後還是改變主意。然而,福特堅持尼克鬆發布一份悔過聲明,但尼克鬆認為自己沒有犯下任何罪行,所以不應該發布一份這樣的聲明,最終福特還是讓步了。

1974年9月8日,他宣布給予尼克鬆“全麵,自由且絕對的赦免”,這確保尼克鬆不可能再受到任何起訴。之後尼克鬆發明這樣一份聲明:“我錯在沒有以更果斷,更坦率地處理水門事件,特別是當事情已經發展到司法訴訟階段,並從政治醜聞升級成民族悲劇的時候。”

1974年10月,尼克鬆患上靜脈炎,醫生表示如果不動手術將會有生命危險,他之後不情願地接受手術,福特總統到醫院探視。尼克鬆的三位前助手,迪恩,艾爾德曼和約翰-埃利希曼的案件正在法院審理,尼克鬆收到傳票。

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約翰-西瑞卡(John Sirica)同意了尼克鬆可以不用出席法院。國會指示福特保留尼克鬆的總統文件,圍繞這些文件的歸屬開始一場曆時30年的司法大戰,最終尼克鬆贏得官司,這些文件也成為他的遺產

1974年中期選舉期間尼克鬆還在住院,水門事件和之後的赦免一共導致共和黨失去聯邦眾議院的43個議席和聯邦參議院的3個席位。

回到公眾視野

1974年12月,雖然國內對他的觀感仍然很差,但尼克鬆還是開始計劃回歸。他在日記中對自己和妻子寫道:就這樣吧。我們會挺過去的,我們有過艱難的歲月,我們也能熬過更多的艱辛,我們現在就必須要看開些。

1975年初,尼克鬆的身體狀態有所好轉。他在一個海岸警衛隊留了一間辦公室,距自己家大約有274米,起初是用高爾夫球車代步,然後是步行,每天都堅持到辦公室工作,主要是寫回憶錄。

他曾經希望等過一段時間再開始寫回憶錄,但由於資產被各種開銷和律師費用所蠶食,他不得不趕快開始工作,2月,國會停止了對尼克鬆在渡期提供的補助,他又不得不遣散大部分助手。

這年8月,他與英國談話節目主持人製片人大衛-弗羅斯特見麵,並接受一係列的采訪,為此他獲得60萬美元的酬勞,節目於1977年攝製並播出。

節目一開始談論的話題是外交政策,細數他所知的各國領導人,但這其中最令人難忘的部分還是有關水門事件。尼克鬆承認自己“讓祖國失望”,並且也“害了自己。我給了他們一把劍,然後他們就插到我的身上,還興奮地扭動著劍柄來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套節目吸引相當多的觀眾收看,創下收視率的新紀錄。但也改善了尼克鬆的經濟狀況,一度他的銀行存款隻有500美元,還賣掉在佛羅裏達州的房產。

1976年2月,尼克鬆接受毛澤東的私人邀請再度訪問中國,尼克鬆之前就希望再去一趟中國,但還是等到福特總統1975年對中國的訪問結束之後才進行。

在1976年的共和黨初選中,尼克鬆在福特和裏根之間保持中立。最終福特獲勝,但在11月的普選中被喬治亞州州長,民主黨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所擊敗。

卡特政府對尼克鬆很冷淡,還阻礙他前往澳大利亞的計劃,致使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不得不對其正式邀請加以隱瞞。

1978年初,尼克鬆前往英國,大部分內閣官員都對他避而遠之。反對黨領袖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前首相亞曆克-休姆哈羅德-威爾遜都對他表示歡迎,另外兩位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愛德華-希思則拒絕與他見麵。

作家和政界元老

1978年,《尼克鬆回憶錄》(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出版,這也是他退休後撰寫的十部書中的第一本,該書獲得暢銷和普遍好評。

1979年,尼克鬆應卡特總統邀請,到白宮參加接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的國宴。

尼克鬆與卡特和鄧小平(Nixon with Carter & Deng Xiao Ping)

卡特本不願邀請尼克鬆,但鄧小平表示,如果尼克鬆沒有受到邀請,自己將前往加利福尼亞州探望對方,尼克鬆與鄧小平私下會晤,並於1979年中期再度訪問中國。

1980年初,尼克鬆一家在紐約市購買了一套聯排別墅,他們之前看中了兩套曼哈頓公共房屋,但都遭到拒絕。1980年7月,伊朗國王巴列維在埃及去世,美國國務院本不打算派任何美方代表出席葬禮,但尼克鬆選擇無視其指令,親自出席了葬禮。

雖然尼克鬆沒有任何官方身份,但作為前總統的他仍被視為是美國在前盟友葬禮上的代表。尼克鬆在1980年大選中支持羅納德-裏根擔任總統,他以一位“超然於爭執之外的資深政界元老”的形象出現在電視熒幕上。

無論是在競選期間還是裏根獲勝後,他都為許多出版物撰寫客座文章。在紐約的聯排別墅住了18個月之後,尼克鬆與夫人在1981年搬到新澤西州博根郡薩德爾河(Saddle River)。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尼克鬆不斷地寫作和演講,出訪過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其領導人見麵,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他與前總統福特和卡特一起代表美國出席了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的葬禮。

在中東訪問期間,尼克鬆表明自己對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亞的看法,引起美國媒體的極大關注。《華盛頓郵報》還報道了尼克鬆的“康複”。

1986年,尼克鬆再訪蘇聯,並在返回美國後給總統裏根送去一份很長的備忘錄,其中包括外交政策方麵的建議,以及他對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的個人印象。此行結束之後,尼克鬆在一次蓋洛普民意調查中被評為全世界十大最受崇拜的人之一。

1986年,尼克鬆在對一群報紙發行商演講時,以自己“環顧世局”的觀點給眾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政治評論家伊麗莎白-德魯(Elizabeth Drew)這樣評價道:

“雖然曾經犯下過錯誤,但尼克鬆仍然表現出自己見多識廣,記性驚人,還保持著富有威信的演講能力,足以讓那些之前與他缺乏接替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新聞周刊》以《他回來了》為題發表“尼克鬆回來了”的文章。

1990年7月19日,理查德-尼克鬆圖書館與出生地,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巴林達以私營機構的形式揭幕,尼克鬆一家予以出席。大群人士來到現場參觀,其中包括前總統福特,卡特,裏根,布什,還有後來的總統比爾-克林頓,他們各自都帶著夫人貝蒂,羅莎琳,南茜芭芭拉和希拉裏。

尼克鬆圖書館與出生地開幕(Opening of Nixon Library & Birthplace)

1991年1月,尼克鬆創辦尼克鬆中心,該中心之後更名為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是一個位於首都華盛頓的政策智庫和會議中心。

1993年6月22日,前第一夫人帕特因肺氣腫肺癌去世,她的葬禮在理查德-尼克鬆圖書館與出生地的場地舉行。尼克鬆在葬禮期間悲痛欲絕,並在圖書館大樓內發表一段紀念她的感人演講。

逝世和葬禮

1994年4月18日,正在派克裏奇(Park Ridge)的家中準備吃晚飯時,尼克鬆出現嚴重中風,他的心髒狀況導致了心室內形成的一個血栓破裂而進入大腦

他被送到曼哈頓紐約醫院的醫療中心,起初神智還清醒,但無法說話或移動自己的右手和右腿,大腦因受損而導致腫脹,尼克鬆隨之陷入深度昏迷。

1994年4月22日晚上21點08分,第37任美國總統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鬆與世長辭,享年81歲,當時床畔有兩個女兒的陪伴。

尼克鬆的葬禮於1994年4月27日舉行,總統比爾-克林頓,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聯邦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鮑勃-多爾,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皮特-威爾遜(Pete Wilson)和葛培理牧師在尼克鬆圖書館舉行的儀式上致辭。出席儀式的還有福特,卡特,裏根,布什等前總統。

理查德-尼克鬆下葬在尼克鬆圖書館的場地內,與夫人帕特相鄰。他們留下兩個女兒,特裏西婭和朱莉,還有4個孫輩。根據他的遺願,他的葬禮並不是一場國葬,不過他的遺體還是從4月26日早上開始在尼克鬆圖書館大堂內接受瞻仰直至舉行葬禮時。

哀悼者在寒冷,潮濕的天氣裏排隊等候長達8個小時來表達自己的敬意,最多的時候,靈柩前排了約4800米的長隊,估計有42000人等著向已故總統致敬。

尼克鬆去世後不久,《時代雜誌的約翰-斯塔克斯撰文稱,這位前總統“有著巨大的精力和決心,驅使他在麵對自己造成的每一個災難時重新恢複過來。為了在辭職後重新贏得美國公眾的尊重”… …“他馬不停蹄地與世界各國領導人交流……等到比爾-克林頓入主白宮時(1993年),尼克鬆作為政界元老的角色已經穩固。克林頓的夫人曾經在彈劾尼克鬆的委員會中工作過,但她還是公開與尼克鬆見麵,並定期征求對方的意見。”

《紐約時報》的湯姆-威克爾(Tom Wicker)指出,隻有尼克鬆曾經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那樣先後五次成為一個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他還引用尼克鬆1962年的告別演講寫道:

“理查德-尼克鬆寬厚的下巴,被胡須遮蓋住的臉,光滑高翹的鼻梁和額上的V型發尖,向上伸出擺成勝利姿態的雙臂,曾經如此頻繁地受到描述和諷刺,這片土地已經如此熟悉他的存在,他如此頻繁地成為爭議的熱點,這都讓人很難意識到這個國家,再也不會有個叫尼克鬆的人讓你們踢來踢去了。”

安布羅斯這樣形容尼克鬆的去世時帶來的反應:“除了他自己以外,這讓每個人都感到驚訝,原來他還是大家敬愛的資深政治家。”

尼克鬆去世後,幾乎所有的新聞報道中都提及水門事件,但這其中大部分都對這位前總統有正麵評價。《達拉斯晨報》(The Dallas Morning News)指出:“曆史終將表明,雖然有一些缺點,但他仍是我們最具遠見的行政首腦之一。”

我於2012年11月1日曾經到過位於洛杉磯東郊約巴林達的尼克鬆總統圖書館與出生地去參觀,下麵是幾張當時拍攝的照片。

尼克鬆圖書館與出生地(Nixon Library & Birthplace)

尼克鬆圖書館與出生地(Nixon Library & Birthplace)

尼克鬆與周恩來握手的雕像(Nixon Shakes Hands with Zhou En Lai)

尼克鬆乘坐過的直升飛機(Helicopter of Nixon)

尼克鬆全家福(Nixon Family)

理查德-尼克鬆的墓地(Grave of Richard Nixon)

帕特-尼克鬆的墓地(Grave of Patricia Nix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