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序和前言

(2021-03-01 20:59:41) 下一個

我的係列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在文學城的博客上發布之後,收到了許多網友的評論,有讚揚的也有批評的,讚揚可以鼓勵我繼續努力,批評可以使我避免驕傲,指出的錯誤和漏洞可以讓我有機會改正,提到的補充可以拓展我的視野。考慮到讀者的要求,今將標題更改之後再發一次,各州的內容,除去修改的錯誤,添加的漏洞和補充的細節之外,基本不變,標題改為“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xx州---xxx,xxx

在此,兄弟我再一次一抱老拳,多謝了,多謝諸位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哪,隻有拙文敬親人,敬親人,… … 

前言

本人的自傳體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初稿完成於2016年,原計劃以圖書的形式出版。當初的動機有二:其一是為了紀念本人出國三十周年(1986-2016),其二是當年恰好為《中美旅遊年》,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加州的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中美峰會,兩國文化交流協議的內容之一,就是確定2016為中美旅遊年。

中美峰會: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         2016:中美旅遊年

但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中美兩國關係交惡,國人旅美的熱情驟減,本人的創作激情也被降溫,加上身體健康等因素,出版事宜旦擱置就是四年。如今川普已經下台,中美關係有望恢複正常,所以本人期望在有生之年了卻夙願,重讀手稿之後決定在網絡上發表,希望能夠與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分享本人的經曆和體驗,文中如有不妥之處敬望指正。

本人自三十多年前出國以來,與大多數海外學子一樣,經曆了留學讀書,就業工作和離職退休等各個階段。這些年來,一有機會就設法外出旅遊,至今已經走遍了美國的五十個州和加拿大的十個省。海外遊輪也坐過幾次,到過一些國家。所到之處,雖然風光不同景色各異,但是有一個感覺是相同的,那就是今生有幸,能夠有機會到此一遊。如今年邁退休在家,有的是時間,可以寫出來與大眾分享,算是發揮餘熱,有所貢獻和自我安慰吧。

旅遊的三種形式和四個條件

旅遊的形式主要有三種:背包客,自由行和隨團遊。背包客要花很多時間去做準備工作,還要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比較適合年輕人。自由行的預算比較容易控製,不過仍需要花時間去尋找比較滿意的交通和住宿。如果是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隨團遊是一種比較安心的方式,輕鬆方便不用費心,跟著走就是了。

關於旅遊,筆者個人的體會有四個必要條件:時間,財力,身體和興趣。第一個條件是時間,剛剛出國的留學期間,時間比較靈活,但是財力有限。如果能夠利用暑假無課期間結伴出遊,乘坐灰狗長途汽車(Greyhound),夜間行車睡在車裏,白天下車觀光遊覽,既可遊玩又可省錢,這是一種背包客的形式。

本人曾經有過此計劃,但陰差陽錯一直未能實現。現在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條件好多了,不必為錢發愁。但是萬一財力不足的話,此法不妨一試,還可以增加一些新的閱曆。在就業工作期間,經濟條件大為好轉,但是時間卻非常緊張。可以利用法定節日加上有薪假期自費出遊,方式可以海陸空多種多樣,這是一種自由行。另外還可以利用出差機會公私兼顧,例如學術會議,交流互訪與項目合作等等。退休之後時間有一大把,不再成為問題。

第二個條件是財力,就業工作期間雖然時間緊張,但是經濟狀況最好,應該充分利用,不要蹉跎了歲月,浪費了光陰。工作中掙了錢,花在觀光旅遊上,既是一種自我犒賞,也是一種智力投資。投資成本固然不菲,但是回報也相當可觀。每次旅遊之後,都會有幸福快樂的體驗,你的眼光視野和思維胸懷都會大為擴展,能體會到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退休之後,已經積蓄了足夠的財力,應該盡量抓緊時間,補上從前想去而沒有去過的地方。

第三個條件是身體,一般說來在學習和工作期間,因為年輕身體沒有問題。但是隨著年華老去,各種疾病可能上身。然而隻要身體狀況允許,就應該適當安排旅遊。考慮到年齡和健康的因素,可以適當減小強度,如隨團出遊或者乘坐遊輪。

第四個條件是興趣,雖然列在最後,但卻是最重要的。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有人愛好撲克麻將通宵不累,有人迷戀打魚摸嚇濕冷不怕,有人熱衷宗教敬神崇佛。本人的興趣愛好就是觀光旅遊。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百聞不如一見。旅遊使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閱曆,實為人生一大快事。如果退休之後身體尚可,則上述四個條件完全具備,應該找機會多走多看,也不枉到人世間來過一回。

走遍美國五十州的撰寫方法

撰寫美國的五十個州,其排列順序起碼有三種:其一為地理排列,其二為字母排列,其三為曆史排列。

第一種排法是按照各州的地理位置,從東到西分區排列,這是傳統排法,分為東北地區,南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山地地區及太平洋地區,如參考資料[1] 便是。也有的按不同方法分區,東北地區,東南地區,中西部地區,西南地區及西北地區,如參考資料[2] 便是。地理排列的優點是容易識別,缺點是排法並不唯一。

第二種排法是懶漢行為,屬於文字遊戲。因為按英文字母為序,排法是唯一的,好處是檢索方便,如參考資料[3]便是。但是順序相鄰的兩個州之間毫無瓜葛,閱讀時感覺東蹦西跳眼花繚亂。

第三種排法是按照每個州加入聯邦日期的順序排列,排法也是唯一的。但不同的是,隨著美國州數的增加,美國國土也不斷地由東向西擴展。閱讀起來好像在重溫美國的曆史,排列順序顯得很自然。所以本遊記按照第三種排法撰寫,與參考資料[4]一樣。

事情巧的很,在本遊記撰寫到一半的時候,買到了一本中文新書,閱讀起來很順口,所以也列為主要的參考資料[5]。

美國的五十個州

對於每一個州,都是從到達該州首府的州議會大廈寫起。然後簡述該州的地理概貌,曆史沿革,風土人情,支柱經濟,重大事件,出自該州的總統(如果有)及名人,有無國家公園或紀念性地標,該州的別稱和座右銘(如果有)等等。

每個州可以作為單獨的一篇遊記自成一章。如果時間不足,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感興趣的州而跳過其餘的州。原則上寫每一個州的時候,都會考慮到不應造成閱讀斷層,以免因為跳過了前麵的章節,而無法理解後麵的敘述。撰寫時力求文筆流暢,通俗易懂,風趣幽默,雅俗共賞。

這是一部以中文撰寫的遊記,但美國是個英語國家,若全用中文敘述而沒有任何英文注釋,有時會使讀者感到隔靴搔癢,筆者在閱讀一些中文旅遊小冊子時曾有此感覺。但如果英文注釋太多,不但會拉長篇幅,而且還會縮小讀者群,所以筆者采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關鍵詞附上英文注釋。對於每個州中第一次出現的人名,地名和特殊名詞,都會以括號的形式注上英文原詞。

這樣一來,懂英文的讀者自可一目了然,不懂英文的讀者可以跳過去,也不會影響閱讀的連續性。中英文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係統,中英互譯往往不能一一對應,不同的譯者可能有不同的譯法。筆者偶爾會對一些不同的譯法發表一點議論,那是本人的看法不一定全對,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自行取舍,以免為筆者所誤導。

本書涉及到美國的五十個州,每個州的第一個插圖,都是在該州議會大廈前所拍的照片。為了給讀者一個該州地理位置的粗略概念,在照片的角落裏會附上一個小圖,標出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有時還會以小圖的形式附上該州車牌和在高速公路上進入該州的指示牌。這樣,讀者從第一個圖上就可以了解各州的粗略概況。

參考資料

  1. Lori Baird, Marcel Brousseau and Amber Rose, Fifty States – All You Need to Know, Moseley Road Inc., Irvington, NY, 2008
  2. Mark H. Bockenhauer and Stephen F. Cunha, Our Fifty States,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Washington, DC, 2004
  3. Randy McNally, Road Atlas – United States, Canada, Mexico, 2000
  4. The Complete American Statehood Quarter Collection
  5. 劉洪濤等,美國,中國地圖出版社,2015

今天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第二個千禧年的第二個十年的第一年第一月第一天(新年),發布了第一篇遊記

Today is a memorable day: Second Millennium Second Decade First Year First Month First Day (New Year) ,Publish First Tour Journal

為了寫好美國五十個州,首先粗略地溫習一下美國的地理概況和簡要曆史是必要的。

美國地理概況

美國本土地勢圖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大陸的中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麵與加拿大接壤,南麵是墨西哥和墨西哥灣。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的西北部,夏威夷州位於太平洋的中部偏北。

美國國土幅員遼闊,東西橫跨6個時區,由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區(EST),中部時區(CST),山地時區(MST),太平洋時區(PST),阿拉斯加時區(AKST)和夏威夷阿留申時區(HAST)。大部分地區實行夏時製,即日光節約時間。

美國本土自大西洋到太平洋,兩邊高而中間低,依照地理勢態大致可以分為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第一個地形區是東部的阿帕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 Mountains)和大西洋沿海平原,約占美國本土的 1/3。 山脈與沿海之間有著狹窄的高原和低地,交界處高低懸殊,河流流過時形成許多急流和瀑布,亦稱“瀑布線” 。

第二個地形區是中部的大平原,北起五大湖區,南到墨西哥灣,占美國本土的 1/3 強。中部大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量豐沛,牧草茂盛,是美國重要的農牧業地區。密西西比河在中部縱貫南北,中北部美加邊境上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第三個地形區是西部的山區和高原,略占本美國本土的 1/3。主要由落基山脈(Rocky)與內華達山脈(Nevada),還有海岸山脈,以及一係列的山間高原,盆地和穀地所組成。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和大峽穀所組成,是美國地質構造最為複雜的一個地區。

落基山脈是北美大陸的“脊梁骨”,北起阿拉斯加州南到新墨西哥州。落基山脈也是北美大陸的分水嶺,山脈以西的河流屬於太平洋水係,山脈以東的河流屬於北冰洋和大西洋水係。在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中,有一座山峰被稱為“三分水嶺”,從這裏發源的河流分別流向三大洋。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發源於明尼蘇達州,一直向南流,最後注入到連接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此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南美洲的亞馬遜河與中國的長江,成為北美州流程最長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

美國本土水係圖

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支流有三個:密蘇裏河,阿肯色河和俄亥俄河。密蘇裏河發源於落基山脈北部東麓向東南流,在密蘇裏州匯入密西西比河。阿肯色河發源於落基山脈南部東麓也向東南流,在阿肯色州匯入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發源於阿帕拉契亞山脈向西南流,在肯塔基州匯入密西西比河。

太平洋水係中最主要的是哥倫比亞河和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發源於落基山脈的西麓向西流,直奔太平洋。科羅拉多河發源於科羅拉多高原向西南流,最後注入連接太平洋的加裏福尼亞灣。

大西洋水係中沒有太大的河流,但是數量較多。北部與加拿大交界的聖勞倫斯河發源於五大湖,向東流,最後注入大西洋。前麵圖中的美國本土水係圖,既顯示出美國本土的河流,也暗含了北美山脈的走向,對於快速了解美國的地理山川,大有裨益。

美國簡要曆史

在哥倫布之前,土著的印第安人一直在北美洲居住

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來到美洲,發現了新大陸

1607年,英國人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居民點

1620年,英國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帆船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陸

以後一些年,英國陸續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不堪英國重稅的壓榨,爆發了波士頓的傾茶事件

1775年,北美人民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頓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1775年,第一次大陸會議組建了大陸軍,華盛頓任總司令,獨立戰爭全麵展開

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傑斐遜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

1781年,北美大陸軍打敗了英國殖民軍,迫使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7年,在費城召開了製憲會議,通過了美國憲法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

1803年,傑斐遜總統與法國拿破侖談判,買下中西部路易斯安納的大片土地

1804年,派出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險隊,遠征到太平洋沿岸後返回

1812年,英國又發動了對美國的戰爭,麥迪遜總統領導抗戰

1815年,抗英戰爭取得勝利,有人稱其為第二次獨立戰爭

1830年,東部各州的印第安人部落被迫遷移到荒涼的西部

以後一些年,世界各國移民劇增,西進開發活動高漲

1860年,主張廢奴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1861年,南方十一個蓄奴州分裂出去,南北戰爭爆發

1862年,林肯總統頒發了曆史性的 “解放黑奴宣言”

1865年,北方取得勝利,南北戰爭結束,國家恢複統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威爾遜總統派兵參戰

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胡佛總統采取放任主義無效

1933年,小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緩解了經濟危機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二戰

熟悉了美國的地理概況和簡要曆史之後,我們就可以按照建州順序來敘述各州的情況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toLife 回複 悄悄話 來這裏從頭開始補課。寫的非常有條理,讚!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雪中梅的鼓勵,慢慢讀,不必急。
從3月1日起,我的專題旅遊係列《走遍美國五十州》,在接受讀者反饋並略加修改之後又重新發布一次,標題是: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xx州 --- xxx,xxx,當然首先要讀“序和前言”,對於理解整個係列會起到綱領性的作用,歡迎閱讀並指正。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地理和曆史概況線索清晰明了,您當一個地理老師是非常稱職的。很不好意思的相告,我讀的太慢了,深深的自責。還沒等讀幾個州, 您又瀟灑的甩開大步往前走了。哎, 追不上嘍,哈哈哈,那就慢慢讀吧。可是要注意休息呀,勞逸結合。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