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遍美國五十州》之第05州 --- 康涅狄克,憲法州

(2021-03-02 19:04:01) 下一個

第5州:康涅狄克(Connecticut,CT)

康涅狄克州(Connecticut)首府哈特福德(Hartford)

早在2010年7月18日我就曾經到過康涅狄克州(Connecticut,中文簡稱康州)的首府哈特福德(Hartford),並在州議會大廈(State Capitol)前麵留過影,不過不太好。當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鍾,入內參觀是不可能了,城市的其它地方也來不及去,所以很不滿足。

於是兩年後的2012年8月30日上午,再次造訪此城,並在州議會大廈的正前方拍下了這張照片(見上圖)。雖然有景無人,但是大樓橫平豎直,金頂閃閃發光,天空清澈瓦藍,樹木鬱鬱蔥蔥,還是挺滿意的。

然後入內參觀了一個多小時。內部設置與大多數州的議會大廈差不多,有參衆兩院的會議廳,州長辦公室等等,隻是每州各有特色。同一天,我還到鄰近舊的州議會大樓入內參觀,這座大樓建在新的州議會大廈建成之前,曾經是本州的政府大樓。另外,還在附近的戰士和水兵紀念拱門(Soldiers & Sailors Memorial Arch)公園裏逗留了兩個多個小時後才離開。這次,對康州的認識和了解增加了許多。

戰士和水兵紀念拱門(Soldiers & Sailors Memorial Arch)

該州東麵是羅德島州(Rhode Island),北麵是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西麵是紐約州(New York),南麵是連接大西洋的長島海峽(Long Island Sound)。前麵第一圖中右上角的小圖標出了它在美國的相對位置。該州地理上分為三個區域:西部高地,東部高地和中部穀地,即康涅狄克河穀。本州的州名來源於印第安語,意思是潮汐河流域,指的是康涅狄克河流域。

康涅狄克州(Connecticut)地圖

全州的土地有 60% 被森林覆蓋,各種野生動物生活在其間,漁業也是本州的主要經濟,沿海的漁民撲魚,嚇,蟹,牡蠣等等,受到大西洋的影響,本州氣候溫暖適中,冬天不太冷,夏天也不太熱。

最早於1614年,從歐洲來到此地的是荷蘭人。但在1654年被英國人趕走了。早期的英國移民主要來自麻薩諸塞州,就是那些為了逃離宗教迫害的清教徒(Puritans),它是美國獨立建國時的13個殖民之一。1788年1月9日批準了美國憲法,成為美國的第5個州。

但是,該州既不是製憲會議的召開地,也不是第一個批準美國憲法的,它的別稱為什麽叫憲法州(Constitution State)?見第一圖中左下角小圖的本州車牌,要想弄清楚是怎麽回事,就得回顧其殖民地時期的政治製度。

那時該地區實行的政治製度是基本法(Fundamental Order),就是說無論單位多麽小,都要有兩個代表參政。這種基本法就成了後來參議院的範本,即美國憲法的範本,所以本州的憲法州簡稱也就當之無愧了。

另外,本州的高速公路入口指示牌是立式,而不是像其它州那樣采用的橫式,所以別具一格,見第一圖中左上角的小圖)。

該州的名人應首推第43任總統(2001-2009)小布什(George W. Bush)。雖然他一向被認為是德州牛仔,但他卻是出生在康州的純粹本地人,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是美國著名的常春藤名校之一,建於1701年,位於該州南部的沿海城市紐黑文(New Haven)。該校為美國培養出大批的政治,經濟,外交,金融,科技,文化和藝術的人才。

美國有五位總統畢業於此:第27任(1909-1913)的塔夫脫(William Taft),第38任(1974-1977)的福特(Gerald R. Ford),第41任(1989-1993)的老布什(George H.W. Bush),第42任(1993-2001)的克林頓(William J. Clinton)和第43任(2001-2009)的小布什(George W. Bush)。

我於2010年7月19日曾經到訪過此校,一進校園,馬上就被古色古香的歐洲城堡式建築所吸引,拿起相機到處拍照。在我到過的大學校園中,我認為最漂亮的,第一是普林斯頓,第二是耶魯。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我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另外該州還有兩位名人,一位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馬克-吐溫原名為薩繆爾-克萊門斯(Samuel Clemens),是密蘇裏州(Missouri)人,家鄉在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西邊的小城漢尼拔(Hannibal)。

他於1874年在康州首府哈特福德的西郊建造了一座莊園,並在那裏寫下了許多著名的小說,包括《湯姆-索亞曆險記》(Adventure of Tom Sawyer)和《哈克貝裏芬曆險記》(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等等。

馬克-吐溫(Mark Twain)

另一位是女作家哈麗特-斯托(Harriet Stowe),她的故居是一座維多利亞式的莊園,她在那裏渡過了最後的23個年頭,並寫出了著名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她在此書中對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堅決地主張廢除奴隸製。

此書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甚至可以說引發了蓄奴製度和廢奴製度之爭的南北戰爭。她的莊園與馬克-吐溫的莊園隻隔著一片草地。

哈麗特-斯托(Harriet Stowe)

現在,這兩處都建成了博物館,(Mark Twain House & Museum)與( Harriet Beecher Stowe Center),對外向公眾開放參觀。早年在出國前讀英語培訓班的時候,我就聽美籍教師講述過這幾本小說。所以對這兩個景點早就心馳神往,於是2010年7月18日下午從議會大廈直接飛車前往,可惜天色已晚,不能入內參觀,隻能在外麵照照像。不知以後是否還能有機會再來造訪。

馬克-吐溫故居博物館(Mark Twain House & Museum)

馬克-吐溫故居博物館(Mark Twain House & Museum)

哈麗特-斯托故居( Harriet Beecher Stowe Home)

哈麗特-斯托故居( Harriet Beecher Stowe Hom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