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秦紀元二十八年,歲在壬午,始皇帝東巡郡縣,自彭城,渡淮水,之衡山,順湘江下行至雲夢大澤的湘陰青草湖,至湖中青草山;時逢水麵大風,皇帝輦船幾乎翻沒;到山後,山上建有湘君祠,皇帝問隨行博士,湘君何神?博士對曰,是堯帝之二女,舜帝之妻,葬此,後人祭之稱湘君。於是皇帝認定水麵妖風乃湘君所為,始覺受婦人之大不敬,盛怒,使刑徒罪人三千,盡砍湘山樹,火焚其山。(見《史記》·卷六·秦始皇帝本紀第六)。
皇帝自青草山返至巴丘,怒仍不止,當晚夢中見神人,神人賜之以趕山鞭,雲可趕山填水。第二日果然有方士獻上趕山鞭;皇帝執鞭欲驅趕巴陵城南之山盡填青草湖之水,以懲湘君而絕風患;然山未能趕動,卻趕出了壓在山腳下的九隻老龜,帝始作罷,但將九隻老龜壓於巴陵城南的石磨之下,刑徒罪人亦同磨子下的老龜囚禁於斯。
兩千多年過去了,江南濕地原雲夢大澤盡縮為洞庭一湖,青草湖淪為洞庭湖之一支,人稱東洞庭湖;青草山已成湖中孤島,更名“君山”;之所以稱君,是取其敢為始皇帝發難並祭念湘君之意。湘君祠雖然被焚,但後人改作為二妃墓,祠也從地麵轉入地下以求安定;當年始皇帝所趕之山就被定名為“趕山”,九隻老龜猶在,是稱“九龜山”,壓龜之磨尚存,是為“磨子山”;巴丘古郡解放後改稱巴嶽市,原來始皇帝囚禁刑徒罪人之所在地,仍操舊業,建為“巴嶽市公安局磨子山看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