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全粥到

Interested in big things, and happy in small ways.
正文

生活,是追求滿足,還是追求不滿足?

(2018-02-11 13:30:09) 下一個

最近讀了《喬家的兒女》,其中有這樣一個情景描述勾起了我自己小時候幾乎一模一樣的回憶:真正的,白花花的,大----肉! 喬一成無師自通,小心地割下最肥的部分,放進鍋裏煉成豬油,煉完後的油渣,等不得它冷一冷,喬一成就撿了一個放裏嘴裏。 那個香啊,香得喬一成哆索了一下,一團孩氣地在爐邊轉了幾個圈,抬眼就看見三麗牽著四美站在麵前,兩雙眼睛溜溜地盯著自己咀嚼著的嘴巴。 喬一成一人往她們嘴裏塞了一小塊油渣,兩個小丫頭嘴裏發出唔咩唔咩的聲音,陶醉極了。合上書感慨之餘,卻想像不出現在有什麽樣的美食能夠刺激分泌同等水平的多巴胺,讓我有這種陶醉到哆嗦的滿足感。物質缺乏時一小塊油脂渣帶來的快樂滿足要遠遠強烈過衣食無憂現時代的任何美味佳肴。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數不勝數,不隻是物質生活上有這種現象,文化生活上也是這樣。剛有黑白電視時,隨便什麽節目都能看到再見 現在看個3D4D的電影也無非就是還行的感覺。以前劉蘭芳的嶽飛轉” “楊家將都能造成街頭巷尾幾乎看不到人,人人都在家收聽評書,現在絞盡腦汁做出的娛樂節目也吸引不了多少觀眾。物質文化的極大豐富好像在不斷地鈍化人類生活中滿足感和快樂感,這種鈍化又會促使人們去找尋更強的多巴胺刺激因子,期望獲得更加鋒利的滿足和快樂。司空見慣的現象,人類是怎麽理解看待的?永不滿足現狀有追求是推動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原動力,是推崇個人成功的各種勵誌雞湯的標準食材。但這裏麵有個困惑,活著,是追求滿足,還是追求不滿足?(我沒有問活著是為了什麽?,因為不想從哲學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自然選擇是自然界的做高憲法。這部憲法內容很簡單,就是生命物種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繁衍,生物的一切行為都是以物種的存在和延續為最終目的。在憲法的總框架下,自然界還有一些具體的法律法規,比如人類耳熟能詳的優勝劣汰法則。其實自然選擇在人類基因裏還設定了一個強製指令:永無滿足。比如關係到維持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食欲,是永遠不可能得到一次性的持續滿足,酒足飯飽感隻能維持一時,那種不滿足感會按時重複到達,提醒你又該吃飯了,不斷進食才能保證生命的存在和延續。當基本食物提供的滿足感鈍化後,為了維持好的食欲,這種不滿足指令還會指揮人類去尋找開發更美味的食物。比如還有性欲,短暫的高潮滿足之後,一段時間後那種不滿足又會悄然而至,這種要了還想要的不滿足感是人類繁衍所必須的。如果一次做愛帶來的高潮可以持續一輩子,那是比較要命的,而且一輩子隻性交一次使懷孕繁衍的幾率大大降低,種群的延續就危險了。聖人講的食色,性也就是指這種揮之不去的不滿足感。

 

飽暖之後,思罷淫欲,是不是就永遠滿足了?想都不要想,精神上的欲壑更是難以填滿,人類的快樂最終是是在精神層麵實現的。由於不明原因,人類有了其它動物不具備的形而上的想象力,相信在未來會有更美好的事物,這種想象力是人類更加不可能獲得持續滿足。獅子吃飽之後,在下次饑餓感到來之前,不會還有其它不滿足,不會為了美好的未來去做點什麽。人類因為有了想象力,有了這種永無止境的不滿足感,人類才成為地球萬物生靈的統治者,才使人類的物質文明不斷發展,不但使人類的在地球上的生存和繁衍得到了保障,而且還使人類走出地球開疆宇宙成為可能。這種不滿足感對物種整體而言是有益的,但對於個體所追求的身心自由幸福快樂就是一個枷鎖。物質生活越來越富有,人卻越來越沒有時間享受生活,工作已經不是為了生存,也不是為了過的好,而是為了過的更好,這個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因為最好根本就不存在,更好卻無窮無盡。

這種個體的困惑和痛苦不是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到現在才出現的。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摩尼深感生命無常,人生皆苦,於是舍棄王位尋求解脫之道,終於在菩提樹下入定四十九日後恍然大悟,創立了佛教。佛祖第一次講經講的四聖諦就是說世間的苦。四聖諦之二的因諦,就是講痛苦的緣由(the origin of suffering)就是無窮盡的各種欲望。 佛祖睿智,悟出了自然選擇給人戴上的永無滿足的欲望枷鎖,但是給出的擺脫苦難的修行方法卻不是那麽實用,有極少人能夠接受一切都是虛幻,而且那種四大皆空無欲無求無喜無悲的狀態和死了也沒有太大區別。作為依賴於自然選擇法則而繁榮昌盛的一個物種的個體,想要完全擺脫這個枷鎖是不可能的,但是認清有限的生命麵對的是無限的追求這個事實,也許可以幫助提醒自己放慢追求的腳步,珍惜當前,不至於一直忙於追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