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全粥到

Interested in big things, and happy in small ways.
正文

中國與民主製度的失之交臂(五)

(2018-09-07 07:09:53) 下一個
在馬歇爾4月12日到達重慶時,形勢已經非常危急。國共雙方的宣傳機器已經開足馬力攻擊對方“破壞和平,挑起戰爭”。就在馬歇爾離開機場時,共軍發起了對長春的進攻,當天下午,就擊潰國軍占領了長春。這些共軍持有的是尚未去掉日軍標誌的自動武器。馬歇爾認為造成這種局麵是國民黨喪失大好機會,“蔣委員長身邊都是蠢蛋謀士!”。國民黨在政治上拖延民主進程,在沒有看到政治上實質性的民主化之前,共軍不可能接受軍隊整編。出於某種考慮,馬歇爾隻把怒火發向國民黨一方,卻沒有要見周恩來抗議共軍占領長春。在中國政治軍事形勢發生改變的同時,國際政治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美蘇之間的敵意在加深,關係越來越緊張,國共兩黨都看到了對自已有利和可以利用的新形勢,尤其是蔣介石,希望把美國國內的反蘇情緒轉化為美國幫助國民黨在中國的反共行動。美國國內對於國共合作合作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有些人確實把反蘇和反中共聯係在一起,這種形勢下馬歇爾極度憂慮留給國共談判的時間不多了。在延安,共產黨也意識到國民黨裏的“反動派”骨子裏是反共反蘇的,放棄武裝力量無異於自殺。莫斯科也改變了以前對中共愛答不理的態度,和中共的聯係逐漸加強,開始加大軍事上的援助,把大量的日本投降留下的武器裝備轉交給共軍。同時,斯大林警告蔣介石,如果國軍采取軍事行動要消滅東三省內的共產黨,蘇聯不會坐視不理的。蘇聯的行動是對蔣介石的報複,也是出於在中國遏製美國影響的考慮。此時,蔣介石在日記裏已經認為國共談判的條件已經不複存在。而周恩來也明確向馬歇爾表示,由於東三省形勢的變化,東三省內國軍和共軍整編後的14:1比例已經不可接受。
 
到5月3日,蘇軍的最後一部分撤出了滿洲,蘇軍對東三省的占領正式結束。國軍和共軍加緊了蘇軍留下的真空地區的搶占行動。雖然此時的馬歇爾內心意願是以中立的態度來調停國共談判,但美國行動上的中立角色已經很難維持了。大批國民黨軍隊還是在美軍運輸力量的幫助下被源源不斷地送入東三省,這個是日本投降時的安排,也是和蘇聯以及中共以前達成的協議。但在新形勢下,周恩來提出了嚴正抗議:如果美國繼續幫助輸送國軍進入東三省,就等於把停戰協議變成廢紙”, 但馬歇爾也不得不提醒周恩來,是共軍先不顧停戰協議首先占領長春的。毛澤東此時此刻雖然命令軍隊加緊搶占地盤,但他並沒有信心和國民黨決一死戰。在東三省內取得軍事上的先手,是為了取得在談判中討價還價的重要砝碼,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邊打邊談。
 
東三省的戰事在不斷升級,國軍大規模集結準備奪回被共軍占領的四平。南麵的沈陽在國軍手裏,北麵的長春在共軍手裏,而四平在兩地之間,是雙方戰略進攻和防禦的必經之地,所以兩軍都決心占領和守住四平,連毛澤東都放棄了一貫的遊擊戰策略,電告林彪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四平,這樣就可以保住長春和東三省的北部地區,從而在談判桌上逼迫對手做出較大讓步。5月18日,圍攻四平的國軍精銳部隊突破了林彪部隊的防線,林彪覺得再硬拚下去自己隊伍會傷筋動骨,於是並沒有執行毛澤東的命令,決定撤出四平向北撤退。當19日國軍進入四平時,林彪的隊伍已經離去。國軍在四平的勝利,讓蔣介石和國軍將領的信心大增,認為在軍事上擊垮共產黨的策略是正確的。在這種情緒中,蔣介石一口回絕了斯大林請他去莫斯科商談的邀請,認為國軍完全有能力解決共產黨。國軍在占領四平後,一路追擊林彪向長春逼近。這時,馬歇爾看到了讓國共重回談判桌的一個機會。由於在東北地區軍事上的挫折,共產黨態度不再那麽強硬,應該願意開始談判。於是他勸蔣介石暫時停止軍事上的進攻,軍隊在長春南麵集結,保持壓力,重啟談判,在談判中用政治交換讓共產黨放棄長春。蔣介石考慮後,意識到如果軍事奪取長春,和談將徹底無望,所以同意了馬歇爾的意見。但是過去三天裏,蔣介石一直沒有收到前方的戰報,蔣介石擔心在前線的國軍將軍們由於在四平輕易大勝,他們已經加速繼續向北進發,拿下長春造成既成事實,再行匯報。
 
蔣介石決定親自飛往東北,阻止軍隊繼續向北推進。出於安全考慮和照顧正在生病到要堅持陪同蔣的宋美齡,馬歇爾提出把他的豪華C-54專機借給蔣介石,讓他們即刻就飛往東北。周恩來接到蔣飛往東北前線的消息後來見馬歇爾,他懷疑蔣介石是去前線督催軍隊進攻,馬歇爾跟他解釋了蔣是去阻止軍隊進攻,還說如果他去督戰,我是不會把飛機借給他的,周恩來半信半疑。當天,毛澤東公開呼籲和平解決東北爭端。第二天,馬歇爾沒有收到蔣介石的任何信息,而新聞卻報道了國軍拿下了長春。蔣介石飛達東北當天,就發現國軍已經開始進入長春。他本來想命令軍隊占領長春後就停止繼續向北追擊,長春在手,談判中已經可以讓共產黨做出更大妥協。但此時,國軍將領們的自信心已經爆棚,認為3-5個月內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剿滅共軍。蔣介石仔細考慮後,也改變了主意,下令軍隊繼續向北推進,追擊林彪的部隊。 在得知長春失守後,周恩來來見馬歇爾,除了譴責國民黨外,再次表示共產黨願意回到談判桌。但是蔣介石此時已經對談判完全沒有了迫切感,在東北前線督戰追擊林彪11天後,才乘坐馬歇爾的專機回到南京,此時他說可以談判了,但給出的談判條款變得非常苛刻。馬歇爾此刻的心情別提有多沮喪了,有被欺騙,被玩弄的感覺,共產黨不可避免的認為他和蔣介石狼狽為奸,絕不會相信他的飛機是借給蔣去阻止軍隊進攻的。
 
之後,國共雖然還有幾次短暫的停火,但已經都是表麵應付文章,都是為了告訴全國人民是對方一意孤行破壞和平。明明知道希望渺茫,但馬歇爾還是八次上蔣介石的枯嶺“夏宮”,警告蔣介石,國軍在軍事上不可能消滅共產黨軍隊,共產黨的土地改革贏得了中國農民的支持,共產黨的農民士兵是在為自己的切身利益打仗。
 
對於國共內戰,那一方挑起的,那一方要負主要責任,立場不同的人給出的結論觀點是不同的。我個人看來,世界冷戰格局的形成和蘇聯的攪局是決定性的因素。也有人說,國共兩黨不共戴天,不管怎樣都是要打的,和平不是談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alidali 回複 悄悄話 蔣介石的悲劇是他無法讓馬歇爾和美國明白中國人的思維, 自己又懷有"婦人之仁".
snowman_sg 回複 悄悄話 馬歇爾作為一個外國人,完全不了解中國的文化。成王敗寇,根本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美好的和平協議就能解決的。國共兩黨都是打出來的,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南北朝共治是其國小勢弱,以及社資兩大陣營強行製定的。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敵對雙方不可能就輕易妥協,喜迎民主製度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