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全粥到

Interested in big things, and happy in small ways.
正文

八卦朝鮮戰爭

(2018-02-07 16:34:41) 下一個

關於1950年朝鮮半島上發生的戰爭, 我們這些出生在新中國的中國人,對這場戰爭的了解和認識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信息來源的增多,也發生著變化。尤其是現在北朝鮮的核武發展引起的地區局勢緊張,更是讓很多人質疑中國當時出兵朝鮮的必要性。北朝鮮現在給中國帶來的大麻煩,自然可以倒推出這是中國出兵挽救了金家王朝的曆史苦果。回頭看所有重大曆史時刻,當時看起來有多種選擇,但冥冥之中曆史的必然決定了隻有唯一的道路可走。我們可以如果一下。 如果當年中國不出兵抗美援朝,太子就不會犧牲在朝鮮。如果這樣,朝鮮現在就不會有金三世,就是一個統一的自由民主國家。但是中國現在可能就是偉大領袖三世了,改革開放經濟騰飛不會發生,中國夢的實現就真的是了。從這個角度看,金家對中國人民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如果金三世被揍的落難了,中國應該接納他來中國避個難有個幸福的後半生。

 

在這場戰爭中,很多事件及其背景值得挑揀出來回顧和思考。

 

 

朝韓三八線分界,朝鮮戰爭前的美韓關係

朝鮮在1905-1945年這段時間是屬於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一個附屬國,期間日本的統治是十分殘酷的。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兩天後,蘇聯紅軍的十二萬大軍跨過了鴨綠江進入朝鮮向南推進。開羅宣言已經承諾在日本投降後,朝鮮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但美國對蘇聯還是心懷疑慮,不相信蘇聯隻是去朝鮮接受日本的投降,所以決定迅速派兵也進入朝鮮。但是兩個盟國同時進入朝鮮容易造成混亂。北緯三十八度線正好把朝鮮一分為二,美國建議以此為界,蘇聯負責北麵日本投降,美國負責南麵日本投降,蘇聯說“Da”-可以。日本投降後,蘇聯和美國軍隊都撤出了朝鮮,而朝鮮南北分治,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分別成立了。(三八線在十九世紀日俄瓜分朝鮮時也被提及過)。南韓成立後,美國隻留下了一些軍事顧問和工程人員幫助南韓建設。朝鮮的大部分自然資源都在三八線以北的北朝鮮,當時南韓是一個非常窮非常落後的國家,農業主要是水稻,由於肥料主要是使用人的糞便,空氣裏整天彌漫著難以忍受的氣味(士兵在後來的戰爭中要在糞水浸泡的稻田裏摸爬滾打),而且各種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所以人人盼望著離開南韓。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除了認為日本是核心利益外,並沒有重視南韓。1947926號美軍參謀長聯席部這樣答複美國國防部:從軍事安全角度,美國在韓國駐軍沒有戰略利益 美國194911號正式承認大韓民國。1950112號,美國國務卿Acheson表示,南韓和台灣都不屬於美國的安全保護範圍。這種姿態讓蘇聯和北韓認為,一旦發生朝鮮人自己的戰爭,美國是不會介入的。但是戰爭開始後,美國突然覺醒,原來共產主義和西方的對決,不是那種像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傾巢而出的全麵戰爭,而是以局部戰爭形式發生。在蘇聯提供武器彈藥,紅色中國幫助訓練軍隊的背景下,北朝鮮發起的這個戰爭不是朝鮮人自己的戰爭,而是共產主義全球範圍內輸出滲透的一部分,必須圍堵遏製。北朝鮮攻入南韓後,美國政府就整體遠東形勢給遠東司令麥克阿瑟的指令中有這樣一條:保護台灣,防止共產中國對台灣的入侵,同時也要阻止蔣介石趁機對中國大陸的反攻。在中國大陸的國共內戰中美國放棄國民黨後,已經把共產黨收複台灣看作是中國內戰的繼續,無意軍事幹涉。而蘇聯主導支持的共產主義朝鮮的軍事進攻,促使美國從意識形態對決的角度來調整在亞洲的決策,把台灣納入其圍堵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大陸統一台灣就這樣拖下來了,台灣人民也得感謝金太祖。

 

殺降

在戰爭中殺降,是非常沒有人性的行為。在朝鮮戰爭中,人民軍經常幹這種事。人民軍的英文音譯是Inmun Gun, (人民槍?)。人民軍對美軍俘虜經常會綁起來槍斃掉,有時還會澆上汽油活活燒死。人民軍在開始節節勝利時會這樣幹,在後來潰敗時更是這樣。美軍後來在反攻的道路上經常會看到被殺死的美軍俘虜,被十幾二十個人綁在一起行刑槍殺。麥肯阿瑟對此行徑向北朝鮮最高司令部提出過抗議。後來的證據顯示,北朝鮮最高司令部其實發出過阻止此類行徑的命令,可是前方指揮官置若罔聞。美國有人把這種罪行解釋為日本殘酷統治對朝鮮人民人性的毒害,日本人在朝鮮幾十年的殘忍行徑使朝鮮人民認為對待敵人就應該這樣。這個餘毒看來到現在也沒有被肅清,所以金三世還是會采用炮決這種形式來處置內部敵人。日本人的殘酷從韓國開國總統李承晚的經曆就可見一斑。李承晚坐過日本人的牢,日本人曾經把點燃的油紙塞進他的十個指頭的指甲裏,然後再用錘子一個一個把他的指頭敲碎。所以李承晚以後隻要聽到日本和情緒激動時就會十指疼痛。

 

由於北韓的閃電攻入,開始幾天美國的非軍事人員和家屬的撤出也是慌亂和狼狽不堪。美國大使館人員在倉皇出逃之前隻記得銷毀了機密文件,忘記處理為美國政府工作的韓國雇員的資料。人民軍在占領首爾後,根據這個名單資料,將這幾千人統統殺掉了。在幾乎占領南韓全境後,搜捕處死在南韓政府工作過在人員。幾個月後南韓軍隊在反攻的路上,也是一路搜捕屠殺為北韓工作過的平民和共產主義支持者。朝鮮戰爭造成的傷害是這個民族造成的痛苦和傷害是刻骨銘心的。

 

 

 

啤酒風波

1945年二戰結束後,絕大部分美國士兵都解甲歸田回國過起了平民百姓的小日子。有二戰經驗的職業軍官還在軍隊裏,主要負責和平時期的新兵訓練。但因為訓練中出現過個別士兵傷亡事件,軍隊受到國會議員的指責,認為和平年代不應該對這些小夥子們太嚴厲,所以之後的陸軍訓練就是走過場了。由於當時美國是唯一一個核武器擁有國,所以美國人也是堅信一旦有大的戰爭,空中優勢加核彈可以擺平任何敵人,地麵軍隊不重要了。有一個例外就是海軍陸戰隊,這裏麵有很多熱衷於當兵的職業軍人,而且海軍陸戰隊的使命就是隨時隨刻衝上最殘酷的戰場,所以海軍陸戰隊的訓練一直是極其嚴格的,是美軍中非常重要的精銳。朝鮮戰爭開始後,美韓軍隊節節潰敗美國聯合參謀部也沒舍得派出海軍陸戰隊,最後在釜山防禦圈反攻和仁川登陸時才派出,各路將軍為了爭奪戰海軍陸戰隊在麥克阿瑟麵前爭得互相法克魷

 

北朝鮮攻過三八線的幾天,美國決定通過聯合國進行軍事幹預。而蘇聯代表那幾天由於抗議常任理事國席位不被通過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常任理事國還是老蔣的中華民國),離開玩起了失蹤,以示抗議。結果在沒有蘇聯否決的情況下通過了關於朝鮮的決議案,聯合國軍也就這樣產生了。離得最近的可調動的美軍就是駐紮在日本的軍隊。這些美軍都是二戰後招的新兵,很多都才剛剛過了18歲,來日本當兵就是來過花天酒地生活的。開始時,美國政府出於國內政治和輿論的需要,也不願意大張旗鼓的宣揚去韓國打一場老百姓不理解的戰爭,於是軍隊內的動員也隻是說去朝鮮執行類似於警察的任務。這幫新兵蛋子的心理預期也是這樣,和日本女盆友說哥哥去去就回。

 

625日北朝鮮突襲攻入南韓,75日和匆匆趕來的美軍有了第一次正麵接觸。美國大兵信心滿滿,不就是當警察嘛,隻要穿著美軍服衝著北韓小個子士兵喊兩嗓子隨便開兩槍,對方肯定就會屁滾尿流逃走。結果正好相反。一接觸,發現朝鮮人民軍太凶悍了,迫擊炮一頓轟後,端著機槍就衝上來。沒打過仗的美國大兵就是兩個反應,趴在戰坑裏抱頭祈禱,被衝上來的人民軍擊斃,或者扔掉槍撒腿就跑,結果後背也挨槍子。之後各路美軍(包括從本土調來的)以同樣的模式,一接觸就潰敗,節節向南後退。

 

造成這種潰敗的原因有兩個,1,這些新兵沒有經過訓練,有些連基本訓練也沒有。有這樣的例子:戰鬥間歇息時擦槍,之後竟然組裝錯了,敵人再次衝鋒時,槍不好使了。2,士氣低落,不知道為啥要打這個仗。為了解決士氣低落問題,一個辦法就是給前線士兵提供大量好吃好喝好玩兒的,美國的生活標準在戰場上也得盡量維持。其中就是啤酒的供應。美國國會和一些民眾覺得在前線打仗還得喝啤酒,太腐敗了,於是抗議,全國討論,鬧出了啤酒風波。支持者的一個理由是:南韓的水比子彈有更大傷害性,所以隻能喝啤酒。這個倒是不誇張,前麵提過,南韓的稻田施肥用人的糞便,南韓天氣極其炎熱,有時被困美軍水壺裏沒水了,熱得口渴難當,隻能喝幾口稻田的糞水,那後果是一塌糊塗,立刻喪失戰鬥力。最終,美軍出於輿論壓力,取消了啤酒供應。

不管怎樣,美軍的供給和北朝鮮人民軍比較,那是天上和地下的差別。人民軍沒有任何空中力量,天空是美空軍的自由空間,人民軍的供給線被美空軍炸得難以為繼,吃喝穿衣彈藥都嚴重缺乏。就這樣,人民軍還是一路進攻追擊把美韓軍隊逼進了釜山附近洛東江以南的一個狹小的海邊角落裏。美韓軍隊在退無可退的境遇下,在釜山附近建立了防禦圈死守。這時,大量美軍和物資從海上到達釜山港口。此時平壤的最高司令部已經知道人民軍前線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不最後一拚擊垮美韓軍隊,一切都將成為泡影,於是下令不惜一切代價衝擊防禦圈。於是就出現了戰爭史上罕見的場景:一隻減員隻剩30-40%的彈藥缺乏的軍隊,士兵衣衫襤褸,每天隻有兩個飯團,卻一次次發起進攻。對方軍隊各個戰鬥單位已基本恢複滿員,每天有熱飯熱湯香煙巧克力(雖然啤酒沒了),彈藥充足,有絕對空中優勢的軍隊卻疲於防守。美韓軍隊從戰爭開始一路潰敗,已經形成了防守撤退的思維定勢,主動進攻這件事在士兵腦海裏是連想都不敢想。好在麥克阿瑟從北朝鮮越過三八線幾天後,就對軍事形勢有了清醒的判斷,就開始組織部署銀川的登陸。當美軍銀川登陸成功,形成對北朝鮮人民軍兩麵夾擊之勢的消息傳到釜山前線後,兩軍士氣整個反轉,人民軍瞬間開始了大潰敗。

 

 

肉體和武器

戰爭中肉體的傷殘和毀滅是無法避免。不惜一切代價犧牲生命而取得的的勝利有什麽意義?在當時的形勢下的判斷和若幹年後曆史的評價可能不一樣。法國元帥貝當(Henri Philippe Petain) 是一個集民族英雄和叛國者於一身的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貝當是法國的著名將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殘酷的凡爾登戰役中,指揮法軍抵擋住了德國的進攻,挽救法國於危亡之中,是法蘭西民族英雄。但是,勝利之餘,貝當對戰役中幾十萬法國青年的傷亡痛心疾首。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老英雄貝當無法承受再一次讓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法國青年灰飛煙滅,竟然向德軍投降,並且當了法國傀儡政權的總理,絕望地說:我把本人獻給法國,來減輕她的痛苦。法國光複後被判死刑,之後由戴高樂特赦改判終身監禁。

 

士兵和武器軍火一樣在戰爭中是消耗品。朝鮮戰爭中,誌願軍和美軍在這兩種資源配置上差別懸殊。中國有巨大的農村人口數量,從而保證了可以源源不斷的往前線輸送兵員,但是武器裝備落後,空軍更是完全沒有。美軍征兵不容易,國內輿論對士兵傷亡也很敏感,所以兵員是一個限製性資源。但依靠強大的工業產能,美軍所需的武器裝備彈藥可以無限製的源源不斷的輸入戰場,而且還不斷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戰場上交戰雙方都充分利用揮灑各自的優勢資源。誌願軍一方,有時一些戰鬥單位武器缺乏,沒有武器的戰士和有武器的戰士結對一起發起衝鋒,當戰友倒下後,撿起武器繼續衝鋒,這種不要命的士氣極大震撼了美軍。美軍一方,為了保護某個高地上幾個士兵,會整夜不停的密集炮火轟炸高地周圍,形成一個炮火屏風來阻擋誌願軍的進攻,絕不會吝惜成千上萬發的炮彈。朝鮮戰爭最終結果是在三八線附近膠著最後停戰,雙方打了個平手,但在傷亡數字上懸殊巨大。拿1951213—15日的砥平裏戰鬥為例,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傷亡400人左右,而誌願軍傷亡5000人左右(這個是百度可以查到核實的數字)。對於整個朝鮮戰爭雙方最後的傷亡數字,沒有必要考證那一方的數字準確,雙方傷亡比例一定是懸殊的。

 

雙方軍隊還有一個不被關注的方麵就是士兵對戰爭勝負和個人生死之間關係的認知差別。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實行積分輪換製,參戰官兵攢到一定積分就可以離開戰場回家。積分和參加戰鬥的多少,職銜高低,在朝鮮的服役時間等等有關,所以參加戰鬥就是為了攢積分,就是為了盡快離開戰場,個人和最終戰爭的勝負沒有太大關聯。有了戰鬥經驗的老兵不斷退役離開,換上來沒有見過傷亡沒有經驗的新兵蛋子,可以想像,積分製是美軍將軍的噩夢,尤其是對那些積分快要攢夠的戰鬥人員的管理最棘手。而誌願軍官兵,想要離開戰場,出了受傷,陣亡外,隻有等到戰爭勝利那一刻了,個人生死是和戰爭勝負捆綁在一起的。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強大的先進武器裝備和無與匹敵的空軍,美軍還能打平這場戰爭麽?

 

 

朝鮮戰爭始於三八線,終於三八線,各方傷亡了幾百萬的軍民後,回到了原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有幾初確屬“戲說”,如:

”蘇聯代表玩起了失蹤“造成聯合國決議通過。。。

真把老大哥當傻子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