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對這句話的解釋,很有意思。古人不大同意孔子的觀點,“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文母之類,則非所論也。”而現代學者反而想法設法為孔子辯解,如南懷瑾、李澤厚諸人。
我覺得,關鍵出在定義不清,何為“小人”?如樊遲學稼,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一時氣話而已,“女子”亦屬此類。這是一。
孔子知道,“食色性也。”“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他認為“禮”可以治“性。”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也要求學生也這麽做,這麽做了不但沒有得到預想的“木鐸”效果,還發生桓槐拔樹,子見南子之事。故“怨”!這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