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創世記第三十課:撒拉之死與埋葬(23:1-20)

(2017-12-14 12:42:38)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創世紀23:1-20

1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3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麵前起來,對赫人說,4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5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6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隻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7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8對他們說,你們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請聽我的話,為我求瑣轄的兒子以弗侖,9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

10當時以弗侖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侖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麵前對亞伯拉罕說,11不然,我主請聽。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麵前都給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

12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麵前下拜,13在他們麵前對以弗侖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裏埋葬我的死人。14以弗侖回答亞伯拉罕說,15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麽呢?隻管埋葬你的死人吧。16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侖,照著他在赫人麵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侖。17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侖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18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麵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麵前買妥的。

19此後,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裏。幔利就是希伯侖。20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

感謝神的話語。今天我們進入創世紀23章,主題是撒拉之死及其埋葬。不過焦點不是撒拉和墓地,而是亞伯拉罕尋找、購置墓地的整個過程。我們有很多的理由詫異聖靈為什麽對墓地事件如此濃墨重彩,卻對四王五王的世界大戰,平原諸城的毀滅幾乎一語帶過。答案很簡單:死亡和複活才是啟示真理的核心,才是基督教的終極關切。聖經的終極關切與未知生焉知死的魔鬼之音或自欺欺人的流芳百世是完全對立的。這是存在的悖謬或者深刻的愚蠢:一方麵魔鬼統治的世界,就是死亡統治的世界;另一方麵,死亡竟然不再成為問題,人類根本不願意和假裝不認為死亡是第一問題。而這兩方麵的狀態一起構成魔鬼的統治特質:殺人與說謊,或死亡與謊言。感謝神從高天臨到我們,如同清晨的日光,照亮我們這些坐在死蔭中做夢的百姓。願那帶領牧羊人看見大光的靈,也加倍與我們同在。

我們先從兩個方麵或結構入手,來看創世紀23章的神學重心。

1、外部語境。第一是創世紀22章與23章之間的平行關係。創世紀22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父子關係;核心真理是亞伯拉罕信複活;創世紀23章,亞伯拉罕葬撒拉,夫妻關係;核心真理是亞伯拉罕信複活。遺憾的是,教會傳統上隻是重視22章,幾乎罕有人潛心23章。如金京來博士數語帶過,唐崇榮牧師轉向人際關係;西方學者基本上將創世紀23章視為a transition chapter。然而人生最大悲劇是死亡,以及死亡拆毀人之至親,奪去人之至愛。因此必須麵對。生死比政治更重要,更深刻是影響著每一個人。第二,創世紀23-25也可以視為一個單元或平行結構:23:1-20:撒拉之死;24:1-25:6:以撒的婚禮以及亞伯拉罕再婚,撒拉“複活”為利百加以及基土拉。25:7-18: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之死。25:19-35,以撒和利百加生子,亞伯拉罕和以實瑪利“複活”為雅各和以掃。這個平行結構顯示“紅白喜事”乃人生大事。三場葬禮圍繞著三場婚禮三場生子,人生至苦環繞著人生至福。第三,整卷創世紀的交叉結構:(1)亞當的死亡家譜(創世紀2-5,參考創世紀2:17;3:19;5: 1-32)。(2)撒拉和亞伯拉罕的死亡及其墓地(創世紀23-25;參考創世紀23:1,24:67,25:7)。(3)雅各和約瑟的死亡和墓地(創世紀49-50;參考創世紀49:29-33,50:5,26)。注意雅各心目中的墓地與撒拉和亞伯拉罕的墓地是同一個麥比拉洞。另外,創世紀中以撒的婚禮與啟示錄中羔羊的婚筵遙相呼應,用以表明基督的複活,以及基督和教會的愛情,是對死亡的徹底勝利,是人類幸福的盼望和歸結。第四、整卷聖經中。創世紀以滿滿的墳墓結束,而福音書以空空的墳墓結束——耶穌來要用的複活倒空選民一切的墳墓;但不信者會被重新投入無底洞中。

2、內部結構。創世紀23章可以這樣交叉結構:一、死亡(1-2);二、求地(3-9);三、恩典(10-16);四、購得(12-18);五、埋葬(19-20)。請注意“死”和“死人”以及“埋葬”、“墳墓”這些概念在創世紀23章中的結構性作用;其中“死”一共出現了1+9次,這意味著死亡這個主題構成了創世紀23章故事的基本背景。而二、求地(3-9)與四、購得(12-18)之間存在著死亡麵前的政治權力和死亡麵前的經濟財富之間的對應關係。需要注意的是,撒拉之死對活人(亞伯拉罕與赫人)的深刻影響。另外,更多數釋經者願意將亞伯拉罕和赫人的協議過程分成三部分或三個回合:3-6;7-11;12-15或12-18——如此三分五次的墓地協議,顯示死亡不是一了百了的過去性事件,而是剛剛開始的現在和未來事件。

親愛的弟兄姐妹,又到了年終歲首;感謝神在基督裏為撒拉和亞伯拉罕也為我們預備了美好的未來。“10你要進去得為業的那地,本不象你出來的埃及地。你在那裏撒種,用腳澆灌,像澆灌菜園一樣。11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穀,雨水滋潤之地,12是耶和華你神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申命記11:10-12)。阿門。

一、死亡(1-2)

1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

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

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撒拉死了。一方麵,創世紀22:20-24那個“生生不息”的家譜被撒拉之死突然折斷——生生不息的人類麵臨著死亡。另一方麵,撒拉之死引發了極為重要的後續事件。根據這段經文,撒拉之死至少有三個特點。

第一、自然死亡。雖然不是非正常死亡,但仍然死了(創世紀5:5,11;47:28)。自然死亡更深刻地顯示了死亡對生命的絕對統治。撒拉享年127歲。這一年以撒37歲,亞伯拉罕137歲。The midrash願意在127上作靈意的解讀。很奇怪,以撒似乎缺席了撒拉的葬禮,或者聖經沒有記載。撒拉死後,亞伯拉罕還要自己在地上度過38年。當然他沒有閑著,他娶了基土拉。無論如何,撒拉的去世讓亞伯拉罕極為悲傷。撒拉沒有看見以撒娶妻,更沒有看見上帝在亞伯拉罕和以撒身上的應許徹底完全。若沒有複活,撒拉有理由不相信神。但撒拉相信神,而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這裏有連續兩個???,意思就是活著或生命。也有兩個前後呼應的撒拉,意思就是眾生之母。聖靈沒有在這裏總結撒拉一生的坎坷榮辱,因為那一切在神麵前並不重要。撒拉之死仿佛是一種平靜的告別,她對人類沒有更多的話要說,仿佛平靜地離開了,或者急於啟程。

第二、基列亞巴。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這是麵向偉人的死亡,這是麵向強者的死亡。在偉人和強者麵前的死亡,可能有這樣的宣告:一切偉大和強盛都要死亡,南柯一夢,轉眼成空。死亡(????,to die, kill, have one executed)首先出現在第2節中;而“弄死”的對象是“迦南地的基列亞巴”,???????  ????????,city of Arba。基列的意思是城市,亞巴的意思是四;但作為專有名詞,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約書亞記14:15),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約書亞記15:13,21:11)。另參民數記13:33,“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撒拉之死的意義是“死給偉人看”。這也說明任何偉人沒有高於死亡的權柄,在死亡麵前偉人不過也是死人。希伯倫(????????)的意思是聯合或結合(association),以色列人攻占基列亞巴之後將該城改名為希伯倫(士師記1:10)。但此時的基列亞巴應該已經被赫人占領。???????  ????????在舊約聖經中共出現了9次,主要用於強調“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倫”(創世記23:2,35:27;約書亞記14:15,15:13;約書亞記15:54,20:7,21:11;士師記1:10;尼希米記11:25)。這一切似乎是宣告這個信息:所有偉大和強暴最終都要歸入基督。另外,這裏強調撒拉死在迦南地(???????? ????????),這是應許之地,這是未得之地。撒拉埋骨在迦南地卻沒有返回哈蘭或吾珥,也表明她是存著信心死的(希伯來書11:13-16)。撒拉之死不是客死他鄉,而是客生天家。

第三、愛妻之死。死亡,而且是女人之死或妻子之死,是一場非常殘酷的撕裂和摧殘。這一點可以參考如下經文:創世紀2:18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23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 ???????? ???????? ??????????????,and Abraham came to mourn for Sarah, and to weep for her。動詞?????(來,去)更表明,此時亞伯拉罕沒有和撒拉在一起,而是(從外地)來吊唁的。動詞?????是不定式,表示來的目的是to wail, lament, mourn(創世紀50:10)。另外一個並列的動詞不定式是??????,to weep, bewail, cry, shed tears(創世紀21:6;27:38;29:11;33:4;42:24;43:30;45:14-15;46:29;50:1,3,17)。前者可以翻作哀慟,後者可以翻作哭號。兩個動詞不定式連用也顯示不斷加深的痛苦悲傷。

即使相信複活的人也會麵對死亡而哭泣。所以耶穌哭了(約翰福音11:35;路加福音19:41;另參耶利米書9:1)。亞伯拉罕的痛哭首先表明對撒拉的愛,也許還有對自己的責備和懺悔。不僅如此,悲傷流淚顯示死亡對人而言是不合理不正常的,一方麵,人在死亡麵前無能為力;另一方麵,哭泣是人在上帝麵前關於複活和永生以及團聚的祈禱。

二、求地——權力在死亡麵前(3-9)

3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麵前起來,對赫人說,4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

5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6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隻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

7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8對他們說,你們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請聽我的話,為我求瑣轄的兒子以弗侖,9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

1、亞伯拉罕(3-4)

亞伯拉罕對撒拉之死顯然是猝不及防,所以才開始緊急起來為撒拉尋找墓地。除了耶穌,罕有人能精確地預言死期。“從死人麵前起來”是整個事件的基本背景。???????? ????????? ????? ?????? ?????,And Abraham stood up from before his dead。在3-9這段經文中,“死人”(????)或“他的死人”,“我的死人”、“你的死人”這些概念就出現了5次。這些概念同時表明,亞伯拉罕也是在死之人。死亡不是撒拉一個人的事,也是亞伯拉罕的命運。是每個人的命運。介詞詞組????? ??????顯示,亞伯拉罕正在麵對死亡這個事實,而且必須麵對它。但是你不能被死亡徹底征服,你要在死亡麵前站起來。不是在中國麵前站起來(????),不是在澳大利亞麵前站起來,而是在死亡麵前站起來。這是真正的站起來。最後的結局是:“使她不在我眼前”。藉著埋葬克服死亡的權勢或毒鉤。亞伯拉罕與赫人的對話完全是在“埋葬死人”這個背景之下展開的。也可以這樣說,創世紀23章記述了亞伯拉罕與赫人聯合起來對死亡作出的反應。是選民和外邦人麵對死亡的一次聯合軍演。死亡讓一切政治、種族和財富或一切偶像,都失去了重量。

他對赫的兒子們說:???????? ?????????????? ???????,and spake unto the sons of Heth, saying。原文中不是赫人,而是赫的眾子。當時赫人可能占領了基列亞巴以及應許之地的核心地帶。從基列到赫人的轉折似乎在告訴我們,這是一個人類彼此爭戰和相殺的世界,而撒拉之死暫時叫停了人類內亂。赫,???,terror;恐懼者或恐怖分子。這個字在舊約中出現了14次,在創世紀23章中就出現了8次,另外兩次在創世紀25:10,49:32。赫是迦南的次子,是含的孫子,是挪亞的曾孫(創世紀10:15;曆代誌上1:13)。赫人總體上是神咒詛之民(創世紀26:34-35,27:46;列王記上11:1;以斯拉記9:1;以西結書16:3,16:45)。與???關聯的名詞是??????,Hittite,descendant of Heth(15:20,23:10,25:9,26:34,36:2,49:29,49:30,50:13)。這個字在舊約中出現了48次,赫人,應該是後來所謂赫梯人。大衛的軍隊中有赫人亞希米勒(撒母耳記上26:6);還有赫人烏利亞的妻拔示巴(撒母耳記下11:3)。赫人興起於亞伯拉罕的時代,而在摩西時代逐漸發展成不可一世的帝國。在亞伯拉罕時代,赫梯人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這一點可以參考約書亞記1:4,“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另參約書亞記11:3,民數記13:19)。赫人對亞伯拉罕的友善,也應驗了神的預言:“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創世紀12:3)。赫人也是慢慢敗壞的。“赫梯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赫梯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赫梯曆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文明是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愛琴海地區諸文明之間的主要鏈環之一”。因此,上帝藉著撒拉之死所要震動的不僅是赫人,而是整個世界。

亞伯拉罕的確沒有理由指著創世紀15:16-21的應許對赫人用強,因為還沒有到“第四代”。因此過度解釋亞伯拉罕的好人緣以及基督徒應該和外邦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什麽意義。在赫人和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之前,亞伯拉罕和他們的交往沒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現在兩者要處理的是撒拉的屍體。?????????????? ??????? ????????,I a stranger and a sojourner with you。????(sojourner)首先出現了創世紀15:13;而它與????????(sojourner, stranger;出埃及記12:45;利未記22:10,25:6等)連用,似乎要表達這個含義:寄居者中的寄居者。亞伯拉罕似乎在強調自己是DDRK中的DDRK。這是一種極其謙卑的說法。??????????????,a possession of a buryingplace;????????的意思就是產業,而且是可以永遠繼承的地產、基業(possession, property,創世紀17:8)。?????作為名詞和動詞在第4節中各出現了一次。作為名詞(grave, sepulchre, tomb)這在23章中出現了5次(4,6,9,20)。作為動詞(?????,to bury)在創世紀23章中出現了8次(4,6,8,11,13,15,19;另參15:15)。“使她不在我眼前”是意譯,???????在3-4是首尾呼應的介詞——死亡是亞伯拉罕無法承受的重擔,因此必須將撒拉埋葬或交給能夠接受和轄製死權的權柄。

2、赫人(5-6)

亞伯拉罕與赫人的對話,讓我們不僅詫異亞伯拉罕的謙卑,也希奇赫人的的友善。這本是兩強相遇,但卻仿佛被一種神秘的力量馴服了,在埋葬撒拉這一事件上出現了讓人感動不已的和睦、合一、溫柔與愛。本來,亞伯拉罕可以仗神欺人,赫人可以仗鐵欺人。但亞伯拉罕先以寄居者的姿態祈求,將他自己和赫人都看成是死亡權勢下麵的寄居者,都是世上的過客。其次,赫人在亞伯拉罕麵前降卑。亞伯拉罕是上帝的選民,有神的祝福和保守在他身上;所以就連赫人也承認他“是一位尊大的王子”(6);赫人以弗侖甚至兩次稱之為“我主”(11,15)。最後,亞伯拉罕進一步地反複降卑:“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7);“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麵前下拜”(12)。我個人理解,這一切的發生皆因撒拉之死或死亡對所有人的壓力與馴服。撒拉可能是當時的“女神”,法老和亞比米勒都對她垂涎三尺。她的死應該成為一個新聞事件。不應該將赫人的友善僅僅歸因於亞伯拉罕作人的成功,我們應該遠離這種人本主義的世俗小學。

首先是亞伯拉罕的謙卑引起了赫人眾子的回應(?????)。赫人對亞伯拉罕有兩種尊稱,第一稱之為主;第二稱之為神的王子。這是非常罕見的。我主請聽,?????????? ???????,Hear us, my lord。??????的用法可以參考創世紀18:12,19:2,19:18。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 ???????? ?????? ???????????,hou art a God prince among us。????????就是神(創世紀1:1);而???????的基本含義是one lifted up, chief, prince, captain, leader(17:20)。直譯應該是:你是神所抬舉的人。有了這樣的看見,赫人的降卑與友善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們不僅僅是善待亞伯拉罕,而是敬畏亞伯拉罕後麵的上帝。不僅如此,如果亞伯拉罕是神的仆人和朋友,那麽赫人就有理由相信,給撒拉提供墓地是他們的福氣,甚至也會分享撒拉的複活與永生。正因為如此,他們說:“隻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赫人反複強調埋葬和死人這些概念,似乎用以強調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對死亡事件壓倒一切的重視和嚴肅態度。

3、亞伯拉罕(7-9)

赫人的降卑之後,我們看見赫人麵前更加降卑的亞伯拉罕。“7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 ????????? ?????????????? ????????????? ????????????,And Abraham stood up, and bowed himself to the people of the land, even to the children of Heth。首先,亞伯拉罕再一次起來(3,7)。其次,亞伯拉罕對這地的人和赫的眾子下拜。動詞??????的基本含義是to bow down;這本是人在神的使者或神麵前的姿態(18:2,19:1,22:5)。這一幕的確非常生動。赫人敬畏的是亞伯拉罕的上帝,而亞伯拉罕下拜的應該是感動赫人的聖靈。是聖靈藉著亞伯拉罕和赫人的同時受感完成了葬禮。換言之,正如耶穌之死、埋葬和複活完全是神主動的作為;而所有在場的人不過是神的工具。

然後亞伯拉罕向赫人提出了進一步的請求。注意這裏“就請聽我的話”與上文“我主請聽”之間的平行。“有意”的原文是??????,這個字就是“有靈的活人”的那個“靈”(創世紀2:7)。因此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你們在靈裏有這樣的看見……然後亞伯拉罕祈求赫人和他一起“求”,??????,to encounter, meet, reach, entreat, make intercession(28:11,32:1)。大意是一起去尋找並且遇見。這事最終實現,是需要找到一個叫以弗侖的人。亞伯拉罕自己早已看定了一塊墓地,就是瑣轄的兒子以弗侖田地裏的麥比拉洞。亞伯拉罕的祈求是一步一步逼近目的地的。??????????? ???????????,Ephron the son of Zohar。以弗侖,????????,fawn-like;像小鹿或小羊一樣。這個名字在舊約中出現了14次,其中有8次出現了創世紀23章;另外4次也在創世紀,指的也是這位以弗侖(25:9,49:29-30,50:13)。他是“人子”:???????????,the son of Zohar。?????的意思是reddish-gray, tawny(25:9)。以西結書27:18用之指白羊毛(另參以賽亞書53:7)。亞伯拉罕為什麽一定要找瑣轄的兒子以弗侖,亞伯拉罕是如何知道瑣轄的兒子以弗侖及其田地和麥比拉洞的?如果我們以經查經,隻能有一個最合理的解釋:這是上帝指示他的,正如上帝一路所應許的(創世記12:1,22:2,22:3,22:9;12:7,17:1,18:1)。這一幕也讓我們想起耶穌對彼得的教導(馬太福音16:15-19)。我們要記得,創世紀以及聖經不是簡單的人類簡史或猶太戰史,而是以基督為中心的屬靈啟示。

最後我們來看麥比拉洞。亞伯拉罕是執意要用足價(???????? ?????,fulness of money)購買的,這個道理我們放在後麵討論。亞伯拉罕首先告訴我們麥比拉洞的位置:一方麵是在他田野的盡頭:?????? ???????? ????????,in the end of his field;??????(field, land)可以指田野也可以指未開墾之野地。這句話也可以指在他人生或世界的盡頭。另一方麵,在你們中間,???????????,amongst you。??????? ?????????????,the cave of Machpelah。???????的基本含義是cave, den, hole(創世紀19:30)。洞穴應該是遠離人煙的地方,是荒野中的避難所。??????????,double or portion;雙份、雙重、加倍。這個專有名詞在舊約中出現了6次(23:9,23:17,23:19,25:9,49:30,50:13)。後來以色列人稱之為列祖之洞(Cave of the Patriarchs),薩拉丁時代之後,穆斯林稱之為易卜拉欣清真寺(????? ??????????‎‎),是由希律王時代的大型矩形猶太建築改建的。亞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亞,都埋葬在那裏(關於使徒行傳7:15-16引起的討論另議)。麥比拉這個“雙重”的概念,也許可以對應埋葬耶穌的兩個人,就是約瑟和尼哥底母;或空墳墓中的兩位天使。也可以指這個死亡之後的雙重後果和人類的兩大終極出路(洞口):“28你們不要把這事看作希奇。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29行善的複活得生,作惡的複活定罪”(約翰福音5:28-29)。

考古學家告訴我們,赫梯王國中婦女的地位很高;這可能赫人願意同情亞伯拉罕的理由之一。但我們並不了解赫人的喪葬風俗。但是很有可能,亞伯拉罕在極度悲傷中全力以赴、謙恭以求、不惜重金為撒拉尋找墓地、購買麥比拉洞的行動,對那是世代的人和赫人具有啟蒙意義或震撼效果。亞伯拉罕對妻子的愛、對死亡以及死後的理解是全新的。麥比拉洞與巴別塔和金字塔形成對照。巴別塔代表肉身成道雞犬升天;金字塔指死後升天土遁輪回;但麥比拉洞隻是靜靜等候基督的降臨。這是人類的三大宗教,真理必居其一。

三、恩典(10-11)

10當時以弗侖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侖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麵前對亞伯拉罕說,

11不然,我主請聽。

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麵前都給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

1、以弗侖(10)

人類無法解決的難題隻有一個:我們到哪裏,或者說找誰去安放我們的死亡。創世紀23章中間這段經文要解決一個核心的問題:把死亡或死人最終交給誰,並且交在哪裏。創世紀23:10-11是最早的答案:交給以弗侖,交在麥比拉洞。這就是死亡及其終極解決:需要找到一個人,唯有在祂那裏,亞伯拉罕與赫人才能一起交托他們的死人或死亡的重擔。而更重要的是,以弗侖情願將這一切交給亞伯拉罕。這一幕正如約翰福音10:18所說的:“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第10節顯示,以弗侖應該是赫人的一位王,正如耶穌是猶太人的王。按照上文,以弗侖以及赫人都是寄居者,亞伯拉罕隻是寄居者中的寄居者。耶穌也是寄居者,然後我們被聖靈感動住在基督裏。以弗侖這番話是對亞伯拉罕祈求的回應(?????):“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路加福音11:10)。

我願意將以弗侖看為耶穌基督的預表,這純屬個人的領受。這裏有兩句話描述以弗侖的位置。第一、“當時以弗侖正坐在赫人中間”,?????????? ?????? ???????? ??????????,And Ephron dwelt among the children of Heth;以弗侖坐在赫的眾子中間。 約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6:3,“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羅馬書8:29,“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第二、“赫人以弗侖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麵前”。首先這裏強調以弗侖是赫人的以弗侖,他是他們的羔羊。這節經文中首尾兩個“赫”(???)與中間一個“赫人”(??????)也形成交叉結構中間這個赫人與赫認同。城門入口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所有人進出的地方,因此以弗侖是向是有赫人宣告這個消息。這裏特別強調所有赫人之子的耳朵(?????)都聽見了,“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2:7)等。這是關乎萬民的福音。“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馬可福音16:15)。另一方麵,城門口坐著的人往往就是該國的審判官或王。這或者也預表基督對仇敵的勝利:“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創世紀22:17);“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馬太福音16:18)。

3、給給給(11)

以弗侖斷絕否定了亞伯拉罕要用足價購買麥比拉洞的計劃。???????????? ?????????,Nay, my lord, hear me。首先,我們怎樣理解以弗侖對亞伯拉罕的尊敬呢?路加福音22:27,“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腓立比書2:5-8,“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的降卑在這段經文中,既在亞伯拉罕的身上,也在以弗侖和赫人的身上;而他們與四王五王法老亞比米勒形成鮮明的對照。“我主請聽”這句話也出現在第6節和第15節,;亞伯拉罕說了1次“請聽我的話”(13)。以弗侖幾乎嚴辭否認了亞伯拉罕“撒幣”的動議,他要將一切白白賜給亞伯拉罕(馬太福音10:8;羅馬書3:24,8:32;啟示錄21:6,22:17)。

創世紀23:10-11實際上要回答兩個問題:祂是誰(10),祂要作什麽(11)。可以用約翰福音3:16來分別對應這兩個問題:“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10),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1)”。那麽以弗侖要白白賜下恩典給亞伯拉罕,與亞伯拉罕後麵用重價購買,兩者之間並不是矛盾的。一方麵,耶穌基督的拯救是白白的恩典,沒有任何人可與之合作或購買這恩典。另一方麵,我們為了進入天國願意變賣一切所有的,這無關乎稱義,隻關乎成聖;無關乎救恩,隻關乎愛主、舍己和勝過世界。關於後者,我們會在第四部分進一步討論。另外,我不同意關於以弗侖的這個廣泛的共識:以弗侖的手段是東方人討價還價的惡習或東方人的客氣(oriental courtesy)。恐怕隻這是一種察己知人的論斷。

“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麵前都給你”。動詞給或恩賜(?????)在這節經文中出現了三次,或者說,這節經文講述了三種給法:給,給,給。這與螞蟥的女兒形成對比:“螞蟥有兩個女兒,常說,給呀給呀。有三樣不知足的,連不說夠的共有四樣”(箴言30:15)。“我同族的人”,原文是????????????,the sons of my people;直譯是我的人民的兒子們。人民被稱為“我的人民”,顯示以弗侖是他們的君王或先知。麥比拉洞這個名字可能最早是亞伯拉罕命名的,以弗侖隻是稱之為田間的洞,或它中間的洞。獻洞的目的是“可以埋葬你的死人”;這裏是第7次出現“死人”。這一切都是為了對死亡作出反應。當然,以弗侖獻墓行動也可以預表基督事件中的約瑟與尼哥底母,約瑟把自己的墓地獻出來,並和尼哥底母一起將耶穌的身體葬在裏麵(馬太福音28:57-60;馬可福音15:42-47;路加福音23:50-55;約翰福音19:38-42)。

四、購得——錢財在死亡麵前(12-18)

12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麵前下拜,13在他們麵前對以弗侖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裏埋葬我的死人。

14以弗侖回答亞伯拉罕說,15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麽呢?隻管埋葬你的死人吧。

16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侖,照著他在赫人麵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侖。17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侖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18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麵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麵前買妥的。

1、亞伯拉罕(12-13)

亞伯拉罕第二次“在那地的人民麵前下拜(??????)”;第四、第五次談到“在人民麵前”(??????? ???,?????????? ???????????;10X2,11,12,13),另兩次參16,18——這事是為了向所有人作見證,生死事關每一個人。這七次向人民作見證,如同亞細亞七間教會,如同神寶座前的七靈。一方麵是活畫在世人的麵前(???????,face);另一方麵是然所有的耳朵(?????,ear)都聽見。而且這裏兩次強調人民都是那地(???????????)的人民,都是地上的人民,都是將來歸於塵土的在死之人。當然,眾人也是這場墓地契約的見證人,從此以後,那地的百姓或所有的赫人不能索回或侵犯麥比拉洞。是以弗侖先回應亞伯拉罕,然後亞伯拉罕向以弗侖說話:你若應允,???? ?????????? ???,yea if you for them。????一般表示和前麵陳述對立或相反的意見。亞伯拉罕不同意不花錢就吃魚。亞伯拉罕的意思應該是:你不要田價就賜給我這一切是不可以的。類似這種情況:“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約翰福音13:8)。然後亞伯拉罕第二次談到“田價”(?????? ?????????,money for the field)。而這兩節經文第8次談到“埋葬死人”——這一切,都是為了解決死亡的問題。所以那些感歎“撒拉一生不容易”的神學家們,那些“人家亞伯拉罕人緣好”的名牧們,所傳講的根本不是基督教,根本不是基督的福音,隻是世俗小學。

2、以弗侖(14-15)

以弗侖第二次回應(?????)“我主請聽”,這裏第9次談到“埋葬死人”。不過有趣的是,這次以弗侖自己開價了“四百舍客勒銀子”:“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這是後麵:“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侖”,以及“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侖”(16)的前因。不過前提是亞伯拉罕堅持要給田價,以弗侖為了完成他的使命,接受了亞伯拉罕的“奉獻”。????? ???????? ????? ?????????????? ??????? ??????????,the land four hundred shekels of silver betwixt me and thee。我個人願意這樣斷句,而這句話是陳述語氣:在你我之間這塊地價值四百舍客勒銀子。在這個事實陳述之後,以弗侖又說:????????,what about it。我理解以弗侖是在詢問亞伯拉罕對這個價格的意見:“在你我之間這塊地價值四百舍客勒銀子,你認為怎麽樣?”有人是這樣解釋以弗侖的要約的:【「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可能估價過高,因大衛隻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下禾場和牛(撒下廿四24),耶利米僅用十七舍客勒銀子即購地一塊(耶卅二9)。以弗崙的話表麵上慷慨客氣,實際上是大開獅子口,有『趁火打劫』之嫌。】坦率地說,這種解釋完全沒有根據,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塊田到底有多大。而根據亞伯拉罕的反應以及後文的相關敘述,我們最好認為物有所值;盡管四百舍客勒銀子是重價(另參出埃及記38:29;民數記7:85)。如果這塊墓地是為曆世曆代的以色列族長及其配偶之墓地,麵積也應該相當廣闊(創世紀49:29-32)。

3、亞伯拉罕(16-17)

亞伯拉罕同意了以弗侖的開價,而且有所有赫人作見證,最終用四百舍客勒的銀子買下了這片墓地。“他在赫人麵前所說的話”是指以弗侖在赫人麵前開的田價。考慮赫人集體對亞伯拉罕的友善態度,以弗侖也不可能漫天要價。17-18節是聖靈強調,這片墓地從今以後的確屬於亞伯拉罕了。其中17節就是強調四百舍客勒銀子的物有所值,因為所購買的不僅包括麥比拉洞,“麥比拉幔利(???????)前”這兩個概念應該指向比較廣闊的區域。關於幔利可以參考創世紀13:18,14:13,14:24,18:1。實際上亞伯拉罕又回來了,將失去的土地買回來了。“並田間四圍的樹木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說明“四百舍客勒銀子”除了購買了田地(??????)和麥比拉洞(???????)以外,還包括那一地帶所有的樹木(???????????)。不僅如此,原文還談到?????????? ?????? ??????????????? ???????,he field that were in all the borders round about;即田地周圍一切相關地區。這是非常可觀的地產。這裏對所有樹木的強調,隻能讓我們返回創世紀12:6-7,“6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3:18,“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另參創世紀18:1,4,8);創世紀21:33,“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亞伯拉罕的樹是聖壇的標誌。因此亞伯拉罕購買這片土地不僅是要埋葬死人,更要牧養活人。

另外第18節中第7次強調有全城的人為此見證。關於“重價購買”這個真理,可以參考如下經文:哥林多後書6:1,“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馬太福音13:44-45,“44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45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46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哥林多前書6:20,“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哥林多前書7:23,“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不要作人的奴仆”。至於亞伯拉罕麵對錢財和真理的態度,可以參考創世紀14:18-20,“18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19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20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裏,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2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吧。2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24隻有仆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

在死亡和生命麵前,錢財是毫無意義的;或者說,唯一的意義是奉獻的意義。這是主的話語:“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馬太福音6:24);“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麽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6);“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路加福音16:9)。而這是神給傳道人的托付:“17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隻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樂意供給人,(供給或作體貼)19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7-19)。這是教會的見證:“31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32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3使徒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複活。眾人也都蒙大恩。34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35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36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37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使徒行傳4:31-37;另參提摩太前書6:10)。

五、埋葬(19-20)

19此後,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裏。

幔利就是希伯侖。

20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

首先請注意這段經文與與第一部分經文的交叉呼應關係:

1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

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

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特別是,19b與2a之間是完全平行的。那裏強調“基列亞巴就是希伯侖”;而這裏強調“幔利就是希伯侖”。我們已經說過,亞巴指向偉人家族,而幔利的意思是強壯(strength or fatness)。相關經文可以參加以賽亞書53:12,“所以我要使他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他將命傾倒,以致於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哥林多後書10:4-5,“4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麵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19a中“埋葬”(?????)一詞,與20中“墳地”(?????)一詞首尾呼應,在創世紀23章最後兩次強調,這一切就是要解決死亡的悲劇。埋葬是撒拉一生的終點(1),墳地是哀慟哭號和亞伯拉罕的結局(2)。20節說“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與19節“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前後呼應:亞伯拉罕和撒拉,男人和女人,都要歸入麥比拉洞。

但奇妙的是,最後這兩節經文不再提死人,隻說撒拉和亞伯拉罕,仿佛他們是不死之人,仿佛他們埋葬隻是休息,而非永遠沉淪或灰飛煙滅;他們的墳地隻是客棧,撒拉是永遠的撒拉,亞伯拉罕是永遠的亞伯拉罕。麥比拉洞向兩個方向開放,絕非宇宙的終點。

亞伯拉罕和撒拉都要經曆死亡,無論亞伯拉罕多麽偉大,無論撒拉何等美麗。因為他們是罪人,罪的工價就是死(羅馬書5:15,6:23;哥林多前書15:22)。亞伯拉罕和撒拉的死亡充分說明了罪真實的存在,神真實的存在:“隻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紀2:17)。麥比拉洞更見證複活真實的存在。在基督裏,這一切隻是複活的預備,因為亞伯拉罕的上帝不可能容忍墳墓成為樂園的替代,因為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和雅各的神是永生的神:“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馬太福音22:32);“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你們是大錯了”(馬可福音12:27);“     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為在他那裏,人都是活的。(那裏或作看來)”(路加福音20:38);“25耶穌對他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26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約翰福音11:2-26)。主啊,我們相信。

撒拉走了。我不願意花時間檢討她坎坷漫長的一生,我寧願想象她美好而燦爛的前程。127年與永恒相比實在太短暫的,撒拉的生命如今才剛剛開始。她是整卷聖經中最美麗的女人,也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美麗的女人。但更重要的是,她是蒙愛的女子,是有大福的妻子。撒拉的葬禮也可能是最隆重的葬禮,麥比拉洞是亞伯拉罕代表人類埋下的禮物和希望;而赫人參與了這場返回未來的行動。撒拉在這個意義上是真正的眾生之母(創世紀3:20)和多國之母(創世紀17:16)以及我們的母(加拉太書4:26)。烏利亞有理由和撒拉一起複活。亞伯拉罕既然相信以撒會複活,沒有理由不相信撒拉也會複活。從此以後,從希伯倫到赫人全地到普天下傳說著一個希望:在撒拉身上包含著一個巨大的秘密,在麥比拉洞埋藏這最偉大的勝利:死人複活。“13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14我們若信耶穌死而複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15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16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複活。17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7)。阿門。

應用:2017中國年度人物

死亡是人類第一悲劇。創世紀23章照亮了中國文明的第一愚蠢和四大迷信。第一愚蠢就是無死論。消滅死亡意識的本質是消滅罪惡意識,取消審判,最終無神論。這種忘死的境界隻能出於魔鬼的欺騙與迷惑:“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創世紀3:4;另參創世紀2:17)。蛇說的中國版本是:未知生焉知死。然而要徹底消滅死亡意識,必須用其他偶像取而代之。在中國,四大偶像或四大迷信取代死亡坐滿了生命的整個天空,霧霾了靈魂所有的日子。這就是食物、情欲、權力和智慧,正如蛇對夏娃造成的四重試探:“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紀3:6)。這四大迷信還可以在漢語中表述為錢財、榮耀、政治和虛空,他們取代取代死而複活在中國上升為宗教。中國人執著錢財、名利、權力和智慧仿佛他們不會死亡一樣;而當死亡突然和反複降臨,他們就用虛空自我感動,並用虛空徹底將神歸零。

相應的,四大偶像之後,別人的生死、存亡、尊嚴、權利、家園、親人淪為極小的事。因此群毆韓國記者是小事。當死亡被邊緣化之後,死人以最無恥的方式全麵專政。

創世紀23章是對中國愚蠢和迷信的啟蒙課程,一方麵藉著3-9解決了權力在死亡之上的傲慢;藉著2-18解決了財富在死亡之上的僭越;另一方麵,藉著1-2與19-20用死亡取代美色(撒拉)而歸正為第一人學,又將複活還原為第一盼望。亞伯拉罕和赫人在死亡麵前的謙卑和雙重節製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死亡馴服了政治野心和錢財崇拜,死亡毀滅了一切情欲偶像和輕浮,並讓人仰望永生。1因此0-11我們仰望著基督;祂不是虛空,祂真實地進入這個世界,並用死而複活的神跡使永生成為可能和最大的事實。又到了歲末年初,讓我們在這樣的真理之下,揀選幾位中國的代表人物或2017年中國年度人物,來說明我們在死亡權勢之下的基本處境,並且祈禱救贖。求神憐憫我,就是讓我談論人物的時候遠離論斷人、侮辱人、攻擊人的試探;隻是為了呼喊悔改和重生,為了將福音送到每一種類型的地極。同時更看見這些靈魂一不同的方式不斷活躍至少曾經猖獗在我自己身上。2018年我們都需要更多的主的同在,祂也必與我們同在。阿門。

【更多內容另發】

任不寐,2017年12月1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