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 文 化--------階 級 鬥 爭

(2016-04-21 17:57:14) 下一個

     《共產黨宣言》是黨文化的核心。它的主要內容是:消滅私有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尓後,列寧又推出暴力文化、專政文化,同時又擴充了黨國文化和集中製文化-----列寧主義,它是人類近代文明的異質文化。斯大林也推出了神化文化和謊言文化。   

      中共執政後,毛 繼承了“黨文化”稱毛澤東思想,他強調階級鬥爭,又提出“階級成分論”和“不斷革命論”。把人民劃分為:地主、富農、資產階級、壞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反動學術權威、黑邦分子。“文革”期間又把知識分子稱作“臭老九”。  

一)階級與階級鬥爭的原意與扭曲   

     “階級”原意是指社會階層(1)馬克思所講的階級鬥爭是在大機器工業條件下,占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和隻出賣勞動力的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至於農民和貴族不屬於此範圍。   

      但傳到中國後,被“黨文化”(m)扭曲誇大了。泛指一切赤貧之人,農村裏的雇農、貧農都成了無產階級;“階級鬥爭”就成了貧富博殺。把大機器工業這一前提條件丟失了。

 

(一)慨念的起源及古典含義      

       “階級鬥爭”一詞是法國曆史學家米涅和基佐在分析法國大革命時期和英國---產階級革命時期,僧侶、貴族與資產階級之間爭奪政治權力時的用語。他們當時指的都是不同階級為奪取政治權力而開展的鬥爭,這是“階級鬥爭”理論發展的第一階段,可謂“階級鬥爭”的古典含意。   

      在奴隸社會主要表現在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權利之爭,在封建社會也表現在農民和地主之間的權利之爭,不存在爭奪統治權的背景。

(二)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    

      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背景是,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和工人們的悲殘處境,使他感受到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日益鮮明和尖銳。他接過了曆史學家的“階級鬥爭”概念,把它擴大化、係統化為一個理論體係,這是“階級鬥爭”理論的第二個發展階段。  

      馬-恩後期提出了股份製是通向新生產方式的過渡點。這意味著生產方式的變革,可以和平地實現人人有產權,資本將從私人資本轉化為社會資本(工人亦可入股),勞動者和有產者合二為一,從中縮小以至消滅階級差別。    

      這樣,實際上馬-恩的新觀念否定了他們前期的“通過階級鬥爭來消滅資產階級”的觀念。當前學術界已把馬-恩學說分為前期(以《共產黨宣言》為代表)和後期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和平過渡”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   

      “黨文化”一直避而不談馬-恩的晚期新思想-----民主社會主義。  

(三)列寧的黨文化    

       “階級鬥爭”觀點作為理論形態,本意是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理論武器,但列寧僵化、誇大了它的內涵和本意,演變成當代的列寧主義。尓後斯大林又把“階級鬥爭”變成了黨內派係博鬥的工具,打壓被他們視為不同政見的議異人士。   

      在毛澤東時代進一步擴展為“成分論”,把“人民”分成七六九等,人人都成了階級鬥爭之對象。什麽“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八億人民不鬥能行嗎?”導致毛執政27年間發動了56次政治運動。毛時代成了“人整人”的不正常時代。   

      《邱會作回憶錄》中雲:周恩來告訴中共九大後新進入政治局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和邱會作等人,什麽是“中央政治”?中央政治就是處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沒有任何人敢於冒犯毛,一個國家之事完全變成了毛家的私事。    

 

二)重溫馬-恩學說[3、4、5]

馬克思學說作為一門人文科學,誕生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階段(18世紀初),必然受到時代的限製。馬-恩的晚年和伯恩斯坦、考茨基、倍倍爾、李卜克內西、普列漢諾夫等人,創建了歐美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1919年,國際社會主義分裂後,分成兩大派係,一個是以恩格斯為首的各國工黨、社會民主黨,宣布實行民主社會主義的第二國際;另一個是以列寧為首的各國共產黨宣布實行共產主義的第三國際。二十世紀的曆史驗證,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落後於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也落後於發達的新資本主義國家。

俄羅斯學者認為,馬克思沒有看到真正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分為三個階段:一戰前是初級階段;一戰到二戰時中級階段;二戰後是高級階段,即新資本主義階段。馬克思隻看到初級階段的前半部分,因此《資本論》隻是哲學推理,不是科學論證。

2005年台灣著名社會活動家李敖在複旦大學演講時說:“馬克思是唯心論者。”

  1. 早期學說概述

   十八世紀初期,馬-恩早期學說體現在《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三本名著中。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反對改良主義。

   在《共產黨宣言》中錯誤地給資本主義判了死刑;要揚棄私有製、揚棄資產階級,結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而且一定要用暴力。

   在中文版《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P265)。

   張殿清發現是中文版翻譯錯了(引用的是俄文版——筆者)。在《共產黨宣言》德文版中所用的不是“消滅”,而是“揚棄”。這一錯誤導致六十多年來把“消滅私有製”冠以馬克思主義紅帽子。馬克思的其他著作也證明,他倆對私有製的立場始終是“揚棄”,而不是“消滅”。可見,消滅私有製來源於列寧。

  1. 晚期學說概述(6)

   馬克思學說最基本的信條是人的解放。《共產黨宣言》上的話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關於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馬克思認為必須以社會主義大生產的高度發展和物質極大豐富為前提。

   十八世紀末葉,馬-恩的晚年放棄了推翻資本主義製度,主張和平進入社會主義,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說:“我播下的是龍鍾,而收獲的卻是跳蚤”,“我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用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前期”學說予以否定。

   1895年8月,恩格斯去世前半年,說出了下麵一番話:曆史證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隻是一個幻想。。。1948年的鬥爭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麵都已陳舊了。。。階級鬥爭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

   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獨立發展了馬克思學說,與時俱進;他解決了馬克思在世時沒有遇到過的理論和實踐方麵的重大問題。恩格斯在幾個基本觀點上做出了補充:

  1. 不斷革命到不斷發展。西北歐各國正在邁向民主社會主義。
  2. 從“剝削者被剝削”,即把所有者變成無產者,變到把無產者變為所有者。這就是和平過渡的重要理論基礎。
  3. 從暴力革命到和平過渡。實踐證明,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已為實踐所淘汰。

     人類曆史自然演化的趨勢,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共產主義。現代資本主義吸收了社會主義政策,而發生了自我改良;在所有製上走向了混合經濟,這種經濟模式叫“新資本主義”,又稱民主社會主義。

   曆史的考證說明,馬-恩晚年是民主社會主義者,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首倡者,民主社會主義是馬-恩思想的正統(吳思)。

1866年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資本積累不再依靠企業家個人的節儉,儲蓄來自我籌集資金了,而是靠全社會的儲蓄。吸收社會的資金辦企業,股份公司就應運而生了,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變成了股份企業,有的企業工人購買的股份占半數以上,工人數量減少了,“白領”人數增多了,企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馬克思非常看重這一變化,認為股份公司“在資本主義體係本身的基礎上把資本主義的私有產業實行‘揚棄’。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內的揚棄。因而是一個自行揚棄的矛盾...”(《資本論》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66年2版)。

資本主義就這樣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和平過渡。《資本論》第三卷推翻了《資本論》第一卷的結論,不再需要“炸毀”資本主義的“外殼”了。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資本主義滅亡了(這也就是毛澤東頭腦中的資本主義——筆者)。

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在《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中對馬克思的整個理論體係進行了最後的反思和修正:“曆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隻是一個幻想......1848年的鬥爭方法(指暴力革命——筆者),今天在一切方麵都已經陳舊了......”

說完這些話後,他於1895年8月5日去世了。他期待的是通過工人階級的合法鬥爭取得政權,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應該說,這是恩格斯對歐洲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後遺言,是對《共產黨宣言》舊策略的重要修改。

拉克勞和墨菲特對這一巨大的曆史變化總結為五個方麵:

  1. 資本主義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後工業資本主義的出現,引起了工人階級數量的銳減。(2)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深刻而不斷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3)福利國家的官僚化,引發了新社會對抗形式的產生。(4)第三世界的群眾運動並沒有遵循傳統階級鬥爭的邏輯模式。(5)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出現了社會體製危機以及以無產階級名義建立了新的統治形式。這是拉克勞和墨菲特對當代資本主義新世界的診斷,也是他們建構後馬克思理論的全部時空背景。

 

  1. 關於自由 [7]

   “自由”是個外來詞,英語liberty和Freedom兩詞意義相近,分別源自拉丁和日耳曼語係。十九世紀末,嚴複譯為“自由”介紹到中國。

《共產黨宣言》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更明確地說:“每一個人的全麵而自由的發展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式”的基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P633)。

這兩段話放在一起更能夠說明自由在社會主義價值體係中的核心地位。但在中國多年來受到不應有的冷遇。恩格斯那封信,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未收入,幾乎沒人注意。(可見馬-恩的“信徒”們采取了各取所需、斷章取義的態度——筆者)。

馬克思強調群眾運動、階級鬥爭、集體主義,最終都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個人自由發展的理想,失去這個目標,會走上迷途。許多經曆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曾經聽信可以用“階級鬥爭為綱”、“鬥爭哲學”或“造反有理”來概括馬-恩學說的精義。曆史教訓了我們,失去正確目標的鬥爭和造反,會把國家引入歧途,陷人民與災難。

  “混合經濟——新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才是當今世界演進的主流走向。

4)記住恩格斯的93個字

   “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目的在於把連同資本家階級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係的狹小範圍中解放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中卻是絕對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

   不可輕視或忽略這93個字,沒有讀過或沒有讀懂這93個字,就是沒弄通馬克思學說,如同上了西天沒有取到真經。曆史証明;列寧  斯大林  毛澤東沒有弄通這93個字、

   這93個字把《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三大名篇否定了,把整個共產主義理論體係否定了。

   中年以前的馬克思-恩格斯支持暴力革命,反對改良主義,他倆的思想轉變是在晚年。共產黨人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才能達到。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自己頸上的銷鏈,而他們所能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恩格斯晚年承認,這些理論的烏托邦性質,告訴人們絕對不要照此去做。恩格斯的轉變是從巴黎公社失敗後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是不同意巴黎公社起義的。

 

                     馬—恩早期思想與晚期思想對比表

 

早  期(1880年前)

晚    期

無產階級專政不斷革命

無產階級專政、不斷發展

一黨專政、三壟斷

自由人聯合體

階級鬥爭、暴力革命

民主共和、和平過渡

消滅私有製、消滅資本主義

揚棄私有製、發展資本主義

列—斯“科學社會主義”

新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

 

第二國際領導人伯恩斯坦.考茨基認真按照馬—恩新思想從事,西北歐各國走向了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二十世紀成功的典範,也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

三),列寧、斯大林的“科學社會主義”

根本沒有社會主義,它隻是一個空想,資本主義才是現實,這就像我們說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現實。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工業社會主義化,但後果卻是大饑荒,大清洗,證明此路不通(周有光語)。列寧違背了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共同勝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後的東方國家“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在小生產占優勢,工業不發達的前資本主義國家,用變動生產資料收歸國有的辦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列寧背離馬克思學說的根本錯誤。他在晚年認識了這個錯誤,又提出了新經濟政策給以糾正。

在馬-恩總結了革命的經驗教訓,承認了1848年的錯誤後,保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才是《資本論》的最高成果,才是馬克思學說的主體和正統——民主社會主義。

1918年,列寧把俄國社會民主黨改名為共產黨(馬-恩從未用“共產黨”之名——筆者),成立了第三國際(共產國際),分裂了國際工人運動。斯大林等人才是最大的修正主義者,他們把恩格斯摒棄的“1948年的鬥爭方式”當作旗幟揮舞,從“左”邊修正了馬克思學說。

當年,前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曾對弟弟說:“什麽是共產主義?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話。”前蘇聯領導人的錯不在於放棄共產主義,而在於拿自己不再相信的理論繼續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欺騙人民。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就是一位天天空喊“共產主義”的代表人物。

1953---1964年尼。赫魯曉夫是蘇共第一書記。他的兒子說“。。我一直想讓老爸弄明白 ‘共產主義’的性質,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一點回答。恐怕連他本人都不明白。”

“科學社會主義”誤導了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的幾代共產黨人,他們以為隻要憑借手中的暴力奪取了政權,就能隨心所欲地改造社會,創造曆史。

列寧主義繼承、僵化了被馬—恩晚年否定了的“早期”思想,列寧誇大了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的原意是限於過渡時期,是臨時性的),並創造了一黨專政理論,提出了不斷革命。它從根本上違背了“無產階級專政,不斷發展,自由人聯合體”的原意。

       從1945年至1991年(蘇聯解體),這45年是兩種製度和平競賽的45年。斯大林是一個失敗者(8),他背離了馬克思指引的方向——自由人聯合體。他的許多理論是錯誤的,如:全民所有製就是一個非科學概念,它排斥了“公有和個人所有相結合”(即混合經濟),全民所有製的內涵和外延誰也說不清。斯大林創造了三壟斷,人們不能製約共產黨,黨的組織不能製約黨的領袖,這一製度隻能自取滅亡。

“科學社會主義”首要的和基本的一條就是消滅私有製和市場經濟,實行公有製和計劃經濟。然而,二十世紀的曆史實踐證明,私有製和資產階級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是不能消滅的,這也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指第三國際)失敗的最根本的教訓。

我國老一輩經濟學家周有光認為[10]:馬克思是一位曆史學者,他關於資本主義演進社會主義的論述,都隻是曆史研究的推論,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前蘇聯否定資本主義製度這個曆史階段,企圖建立直接通向共產主義的“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結果搞成了封建社會主義,沒有民主、沒有法治、沒有市場經濟,失盡民心,終於瓦解。

經過70多年的努力,(前)蘇聯沒有創造出高出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1967年蘇聯官方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當年美國的67%(32715億美元)。蘇聯解體前(198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隻有5120億美元,不到美國1/10(美國為64319億美元)。這樣一種落後的反科學的“科學社會主義”樣板,理所當然地會被曆史淘汰。

消滅生產資料私有製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前提,這是列寧主義的最大誤區,更是斯大林模式的最大敗筆。

瑞典社會民主黨從失敗中總結了教訓,認為社會主義的關鍵,實現社會公平的關鍵,不是所有製,而是分配方式。財富分配必須社會化,縮小貧富差別,建設福利國家,這是該黨的新的施政綱領。1932年瑞典社會民主黨再次當選執政,大得人心!而後連續執政44年,路線正確得民心!

  • 階級革命——毛澤東執政誤區[9、10、11]

    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的本質在於消滅剝削與被剝削關係,實行公有製按勞分配,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已充分實現的、除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以外的、屬於民主自由、平等的一切普世價值。《共產黨宣言》中的階級鬥爭隻是早期的觀點。

  1. 毛式階級鬥爭[12]

    社會主義的觀點是,人類社會不可能沒有階級,階級之間既有矛盾又有合作,並非隻能你死我活。所以毛澤東不喜歡社會學,中共執政後在高等院校取消了“社會學”。直至“文革”後改革開放新時代,才重建這門學科。

毛澤東說:我從馬克思那裏拿來了四個字——“階級鬥爭”,並把它融入到自己思想深處,根深蒂固的、也是從中國曆史演義上搬來的、煽動起義、暴力、造反、打江山、坐皇帝的意識中。他隻能是封建專製的非馬克思者,可謂現代的秦始皇也!

毛澤東的可信理論是階級鬥爭學說,簡單地說,就是鼓動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統治,這個過程就稱為“革命”。以“革命的名義”總是與血淚、痛苦、死亡和激情與理想相伴隨,但唯獨缺少了人性。因為要革命,中共就流行以“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來整治不同意見。毛把‘階級’‘ 階級鬥爭’的原意歪曲了

“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跟江青有一次對話:“......要在這個黨裏站住腳,要靠資曆和權力,還要靠手段和藝術,我從來是把政治鬥爭藝術化了的。如果什麽事情都讓人摸透了,你就會輸的,那還有屁政治。你們根本沒有體會到,我實際上是在鋼絲上跳舞......”(李平《自殺前夕的共和國第一夫人》一文)。

這段私房話卻是毛的“大實話”,是他一生處世哲學的高度概括(總結)。毛在黨內鬥爭中基本上就是采用這一條策略的,他的這一套“處世哲學”,說白了就是“陰謀詭計”。由此可見,毛是典型的“兩麵人”!

毛澤東的機要秘書田家英私下議論時說:“毛常有出爾反爾之事,有時捉摸不定,高深莫測,令人無所措手足,真是難伺候。今天跟上去了,也許明天挨批,還喜歡讓人寫檢討”(李銳《廬山會議實錄》P34)。

毛之所以把“階級鬥爭”放在首位,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持他的“淩駕地位”,一旦他感到受威脅時,他就舉起“階級鬥爭”這麵旗幟。他所執起的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封建專製路線。

但是,黨性中包含有良心,人性是黨性的基礎,人性與黨性不是對立的。毛澤東不懂得這一哲理,他以‘黨文化取代了常人的人性。

    建國後,毛澤東濫用“階級鬥爭”,壓製民主、保護他的專製權力皇位,隨心所欲地玩弄名詞。總是根據他的權力需要來隨意搓捏、擺弄,甚至杜撰出“思想上的階級鬥爭”、“意識形態裏的階級鬥爭”,來任意打壓他的異己者。毛憑著他手中的權力,獨家壟斷了“階級鬥爭”,它在毛的手裏已成為統治人民、打壓異己的有效凶器。如彭德懷挺身而出,為民伸冤,卻在廬山“反左傾”會議上變成了階級鬥爭對象。

    毛澤東依靠“階級鬥爭”的謬論,完成了他的做皇帝的個人事業,又進而變成了他維護個人專製統治的手段。什麽“階級鬥爭一抓就靈”,什麽“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什麽“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什麽“對資產階級全麵專政”,什麽“八億人民不鬥行嗎?”,依靠這套“毛澤東思想”可以保持他的皇權。在毛執政的27年裏,不把人當成人,用“階級鬥爭”大棒任意虐殺,打壓幾千萬各級幹部和平民百姓,冤假錯案上千萬!。

    當前輿論界質疑,共產黨的各級幹部中有幾個人沒有遭受過“整肅”?共產黨的各級幹部中又有幾個沒“整”過別人?毛澤東的“黨”變成了“人整人”的亂黨。

1948年,我國著名民主人士領袖、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先生,曾公開說:毛澤東如要搞階級鬥爭,我不跟他合作。我國著名知識界老人周有光,梁淑溟先生也公開批評“階級鬥爭”論。  

(2)整人是最卑鄙的獸性(13)

   毛靠整人來維護其‘領袖獨裁’。 他整人有兩種手法;一是迫使手下人都參與整人活動。如;周恩來. 鄧小平。二是迫使所有挨整者必須寫出檢查認罪書。這兩手有曆史方靣的功能;前者是讓那些叁與者全背上與毛同案的責任,從而掩飾毛的原形;後者讓那些挨整者立下誓言,本人是不對的而毛是正確的。  

    ‘黨文化’使中共官員們做了‘翻臉不認人’之事,他們的道德水準低於平民百姓。在中共官員中大多數遭受過整肅,可見,在毛執政27年裏,這個黨的政治生活是相當險惡的. 也是醜陋的!人性道德之敗壞也! 

     毛整人把他本人隱居幕後,把別人推到前台充當打手。如;整劉少奇時讓周恩來當專案組組長,到了打周時又把鄧小平推出當打手;他的骨子裏是讓周-鄧替毛分擔部分責任,如;鄧小平為什麽對‘文革’ 抱以矛盾心理?一方麵表示要徹底否定‘文革’, 但另一方麵,又不讓深入弄清‘文革’; 這是由於在‘文革’ 運動中,鄧既是受害者. 又有過不好的言行。所以,‘文革’ 問題既不能作為傳媒深入報導。也不許作為學木界深入研究之課題。因為鄧本人並不全幹淨也!  

   李銳回憶,在1983---1984年間,中組部燒毀一大批檔案材料,其中有劉少奇專案組的密件,周給劉的罪名要重於江青給劉的罪名。中共八屆12中全會關於劉少奇的決議,基本上是按周的調子定的。 

 (3)人治27年冤案超千萬  

     1949---1976年是毛執政的27年,他發動的各式政治運動共56次。毎次運動鬥爭對象為3—5%。累計下來早己超過100%,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冤假錯案。 

    1955年(憲法頒布的第二年),胡風隻是對黨的文藝工作方針發表了一些意見,毛親手寫‘按語’,把胡風和與他有聯係的丨統統打成反革命集團(約200餘人), 大部分人投入監獄. 當時, 連公安部長羅瑞卿都說:“把胡風等人打成反革命集團是勉強的”。可見, 這應屬毛早有的預謀。  

     1950年開始, 全國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展, 上海市抓捕了一萬人. 殺了百人。毛說;’’ 上海600萬人太少了. 我認為1951年內至少殺3000人, 上半年1500人’’. 於是又抓捕了一萬人, 殺了三千人. 毛予以通報表楊, 並規定隔幾天殺一批, 最後殺了七千餘人. 第一次鎮反全國共逮浦了300餘萬人, 殺了70萬人. 造成肅反嚴重擴大化.. 

 1957年的‘’反右’’ 運動是一場’’ 引蛇出洞’’ 的’’ 陽謀’’, 凡提’過激’ 意見者, 統統作為’ ‘’反黨. 反社會主義’’ 的右派分子,.1979年改正時的官方數字是55萬餘人, 後來檔案解密的數字是316萬人; 再加上受株連的親友超過千萬人..22年的勞動改造, 有人死亡; 但至今官方未做懺悔和道歉. 毛說;’’ 反右運動不能否定’’, 鄧小平誽;’’ 反右隻是壙大化了,, 大方向是正確的’’. 

  1959年廬山會議本來是反’ 左’, 總結大躍進的失敗教訓. 但彭徳懷一封誠心的 ‘’萬言書’’ 觸到了毛的痛處, 立刻翻臉不認人, 利用’’ 權勢’’ 變反左為反右. 會議開始時, 多數人支持彭的’’ 萬言書’’, 但毛一發話形勢突變, 再沒有一個中央委員支持彭的正確意見了, 可見, 中共黨內髙層’’ 奴化’’ 之深, 緊跟偉大領袖毛主席吆!  1958--1959年間, 全國開展了’’ 反右傾’’ 運動,300餘萬人遭批判, 許多官員被劃為’’ 右傾機會主義’’分子.  

  十年’’ 文革’’ 更是登峰造極, 製造了大量冤假錯案. 如 ;;  

  1) 北京郊區大興縣, 一日內打死’’ 五類分子’’ 近百餘人, 連80歲老人和幾個月的嬰兒也不放過.  2) 湖南省道縣幾個月內, 被殺者迖4193人.自殺者326人. 道縣一位幹部對筆者說;; 當時 ‘’地.冨..反.壞.右’’ 分子全家殺光, 一個僅十歲的小女孩懇求說; ‘’ 我長大了會放牛, 不要殺我..’’, 由於她長相美貌留下一條命. 3) 廣西地區被殺者達11萬餘人. 4) 1967年內蒙古挖出’’ 內人黨’’ 反革命案(康生主辦的假案) 有346220人被關押,16222人被整死,87180人致殘, 後予以平反. ‘’文革’’ 全國內亂, 創造了2000餘萬人死亡. 一億人挨整的

創世界紀錄(陳 雲語). 

毛執政27年內, 殘酷的黨內鬥爭(內鬥---筆者), 層出不盡, 高-崗事件. 彭--黃-張-周案. 劉--鄧--案.. 彭-羅--陸-楊案, 都未經過法律程序,. 純屬毛利用’’ 私權’ 打擊異己之違法舉惜. 這都是隻有人治. 沒有法治之慘癰惡果!! 

 ‘’人治’’造成了千萬個冤案, 無數百姓命喪黃泉 

註;  {冤案是怎樣釀成的}    尹憬生   《<炎黃春秋.》   2015年4期

 

    (4)階級鬥爭治國實例——公私合營[15]

    民生(輪船)公司成立於1925年10月(民國十四年)。總經理是盧作孚先生。該公司在民國時期的航運發展上起到了曆史功績,在中國航運史上是有聲望的。

    1950年6月,盧作孚應邀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屆二次會議,並當選為政協委員。他來北京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求“公私合營”。然而他提出的“公私合營”設想與新政府的觀念並不相同。盧希望公股代表隻參加董事會,並不介入公司等行政管理工作;而新政府的目標則是要把民生公司引入社會主義道路,公方代表要起領導作用,徹底改革民生公司。雙方是同床異夢!

    8月10日。政務院交通部長章伯鈞與盧作孚總經理在“民生公司公私合營”的協議書上簽字蓋章。這種公私合營就是在民營企業中加入政府的股份,共同經營,屬雙方平等的關係,不改變企業的根本體製,尤其是所有製。然而此協議書後來的內容卻是:“...股權審核確定經董事會通過,並呈請人民政府核準後(在原“草案”中沒有,它是後來被公方私下加上的),即召開股東大會提出報告,修改公司章程改進董事,正是成立公司合營公司...”。

    這樣,公司合營的主動權就轉到了政府手裏,如果政府不核準,民生公司的“公私合營”永不能實現。但當時盧總經理未曾察覺到這一隱患,他是希望政府派人參加公司管理,不希望由政府完全控製公司,他上圈套了。

    公方的意圖是“徹底”改革資本主義企業,不僅要奪公司的所有權,還要奪經營權(應屬違反《共同綱領》的做法)。

    但當時公方領導並未坦誠地把這個意圖告訴盧作孚,恐怕連交通部長章伯鈞(民主人士)也被蒙在鼓裏。爾後發生的一切都源於雙方對“協議書”的不同理解。

    公方代表是帶著很強的敵情觀念進入民生公司來“改造”公司的,這種改造一步步地破壞了公司多年建立起來的機構和科學管理製度。在政治運動中,各部門、甚至一艘船上都派有政治幹部;被打擊者輕則降薪,重則清洗或逮捕。公方代表為所欲為,盧總經理無力保護公司的中高層骨幹。人們還有多少心思去關心生產力與安全?導致職工們的生產情緒低落。

    爾後,公方何代表違反“協議書”,做了連盧總經理都公開反對之事。公司機器廠廠長陶建中被捕被殺,1951年3月重慶掀起鎮壓反革命高潮,鬥爭處決陶建中那天,盧作孚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上,他親眼看到對公司作出貢獻的老朋友,被五花大綁推出來鬥爭。一陣口號後陶連中被推赴刑場槍決,他卻無力救友人。他對公司已失去控製權,在鎮反運動中,民生公司有49人被捕。

    民生公司在1951年損失339.7億元,事故也越來越多。1950年至1952年8月,發生海損事故502起、死232人。公司遭到空前重創,人與生產的損失甚至超過戰爭時代,當前的公司危機越為嚴重。但“公私合營”尚遙遠無期,公方一直認為“條件”尚未成熟。

    他費盡心血傾力維護的是民生公司集團生活的質量、集團的凝聚力;而現在的公司已被政治運動弄得人心惶惶、勞資分裂,公司的靈魂已經消滅,這對盧總經理來說,是雪上加霜的致命打擊!

    盧作孚從香港回到大陸兩個月中,他努力與新政府合作,想讓公司的生產發展起來;但在曆次的階級鬥爭中,卻隻能看著職工備受摧殘,他本人的尊嚴也同時遭到侮辱,自己親手締造的公司日益走向崩潰!

    在長期的極度焦慮和多次重大打擊後,他選擇了自殺來解脫。1952年2月8日晚6點,盧作孚在家中吞食安眠藥自殺身亡。悲哉!

    盧總經理自殺後的半年裏,通過“三反”、“鎮反”運動,民生公司的原班人馬多被清洗,大權轉向公方。可見,“公私合營”實質上是消滅“私營”。此時公股由29.48%上升為57.07%,在董事會中增加了公股代表名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實了。

1952年9月1日,民生公司“公私合營”正式宣告成立,完成了一場“政治戲”。

1956年民生公司正式與長江航務局合並,納入了國營企業軌道,從此盧作孚作為總經理為之奮鬥一生的民生(輪船)公司,在中華大地上徹底消失了。

毛澤東的思想基礎是“階級革命論”。他自己背離了《新民主主義論》中倡導的“五種經濟成分”共容的綜合經濟,他公然私下撕毀了《共同綱領》。正如宋慶齡副主席批評的“自食其言”了。

 

 

 

 

 

 

    毛澤東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共高級領導人,他對西方新資本主義社會沒有直接接觸;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從根本上說同馬—恩晚期新思想毫無相容之處。他的晚年多次談到秦始皇,他說:“我讚同秦始皇,不讚成孔夫子”,他是從階級鬥爭和階級專政的角度讚揚秦始皇,這就容易混淆無產階級專政與秦始皇專政的根本區別;也就不能理解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即無產階級民主的命題。[8]

“階級革命論”是毛澤東思想認識上的誤區。他何以從一位成功的革命者變成執政上的失敗者?這應從他本人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個人品德上全麵找內因。

毛澤東本人是小知識分子出身,沒有認真讀過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國領導人中隻有孫中山在大英圖書館拜讀過馬克思的《資本論》——筆者),尤其對近代科學文化知識之欠缺(周有光語),誤把列寧主義當成“馬克思主義”,誤把斯大林的封建社會主義當成民主社會主義。中共執政後大搞“一言黨”,把具普世價值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當作資本主義來批判。

憲政沒有姓資姓社之分,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客觀規律之體現。憲政的最根本含義是保障人權,必須有法治;憲政的核心內容是人權、民主、法治,憲政的基礎是主權在民,選舉是憲政的基本要素之一。當前中共高層領導人主要是僵化保守的思維沒有變,隻是抽象地從概念上空洞談這些東西,導致陷入爭論,而且阻擋著現實生活中民主政治的發展。中共當局至今拒絕走民主憲政之路。

中共當局不搞三權分立。三權分立的背後是製衡,分權製目的是製衡濫用權力,所以決策立法,執行與司法分開可這種製衡沒有“社”與“資”之分,它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律,無關主義。[12]

中共不提倡多黨製。政黨是不同利益群體的代表、代言人,政黨不是靜態的永遠不變的,蔣經國說:“世界上有永遠的執政黨嗎?”他看清了這個道理,他的晚年開放了黨禁,邁出了蔣介石“一當獨裁”的死胡同,台灣走向了民主憲政之路。所以政黨是社會力量發展和互動的結果,是曆史運動的過程。就中國而言,民主黨派在客觀上應屬多黨製,問題是個執政黨之間不存在平等關係,不能名副其實的共同參與、發揮各自政黨的作用,尚處在花瓶、擺設效應上。

毛澤東是“革命的成功者,建設的失敗者”,這跟他本人的民主觀缺陷有關。

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仍把憲政看成是資本主義的,實際上暴露了對什麽是民主政治,理解上極為膚淺、原始。

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本身具共同思想前提,即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人生而平等。但結果截然不同,美國走向自由、民主憲政之路,組成了三權分立的國家政權體製,實現了至今200多年的社會穩定;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書中讚揚了美國的民主製度,1948年,他曾設想訪問美國。

法國大革命是一種群眾性大革命,推翻了舊製度,但隨後出現了一百多年不斷發生的社會動蕩,為什麽?因為法國大革命是底層群眾起來反對貴族、反對國王。當時馬克思以階級鬥爭角度高度讚賞(他晚年又否定了巴黎公社——筆者)。後來由列寧接替下來,由此把法國的成果和看法推崇為共產黨人的民主觀。

毛澤東是列寧主義的信徒,他帶領中國革命邁入法國大革命之歪路,成為二十世紀“革命的成功者,建設的失敗者”。毛澤東的負麵“資產”較多,需曆史學家認真總結教訓。

在此,筆者綜合了當前學術界對毛澤東的評述:

   (1)農民痞子出身(林彪語),靈魂深處充滿了小農經濟思想,沒有工人階級的遠大胸懷,他的執政目的是想當皇帝。

   (2)缺乏近代科學文化知識(周有光語),不懂生產力和經濟學(鄧小平語)。誇大了主觀意識的能動作用,違背了客觀規律,什麽“人定勝天”,什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在經濟建設上瞎折騰,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導致四年全國性大災難,經濟上大倒退,創下餓死三千六百餘萬人的曆史記錄。

   (3)“毛澤東思想”就是列寧—斯大林主義的中國化。“階級革命論”反映中共仍處在革命黨階段,還遠沒有進入“執政黨”的角色。中國的毛澤東與美國的林肯、華盛頓相差甚遠,與中國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更是無可相比。

   (4)缺乏法律知識,可謂“大法盲”。1954年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爾後毛澤東卻說:“。。。。。。企圖把黨置於憲法之下,我從來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憲法。。。製定憲法本質上就是否定黨的領導。。。憲法製定了,執行不執行,執行到什麽程度?還要以黨的指標為準。隻有反黨分子才會脫離黨的領導,去執行憲法。”

曆史證明,毛澤東是一位“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李銳語)的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

   (5)個人品格   翻雲覆雨(蕭鐸潔語)、出爾反爾(李銳語)、自食其言(宋慶齡語),缺乏起碼的做人的誠信。《共同綱領》、《五四憲法》、中共八大決議,毛澤東可以獨斷獨行撕毀之。把個人淩駕於國家和黨之上,毛澤東既“真理之化身”,一切毛澤東說了算。否則就是“反黨”、“反毛澤東思想”。

曆史證明,真正反中國共產黨、反毛澤東正確路線的人,應該是毛澤東本人也!

 

2014年6月4日 完稿

上海

 

 

文    獻

 

1)說說“階級鬥爭”                    張鳴                 2015年12月6日

2)階級鬥爭:曆史、理論和實踐          杜光

3)整人是卑鄙的人性                    劉亞洲  博容日報    2014年10月28日

4)冤案是怎樣釀成的                    尹曙生 《炎黃春秋》      2015年4期

5)何方自述(未刊)                                         2011年8月11日

6)馬克思主義發展有三個階段            吳啟文            《炎黃春秋》2012年

7)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未刊)  吳思                     2006年2月

8)無怨無悔的“後馬克思主義”     黃維鋒 等著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西方》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自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             李先遠 《炎黃春秋》2014年2月期 P28-31

    10)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樣影響我們         何偉          《炎黃春秋》2010年8期

11)紅太陽的隕落                                                  辛子陵  著

    12)我學的不是馬克思主義               何偉          《炎黃春秋》2012年1期

    13)對私有製是揚棄而不是消滅           張殿濤        《炎黃春秋》2012年4期

14)毛澤東晚年錯誤思想形成的原因       李銳 著       《直言》      P.381-386

  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8年10月

15)盧作孚之死             趙曉鈴  著     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16)蔡霞教授演講(未刊)                                     2013年9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