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庭版蘇式醬鴨

(2016-09-25 22:13:21) 下一個

蘇式醬鴨(家庭版)

我的三次製作經曆

  眼見著北美的媽媽們將各自家鄉的美食秀在微博裏,微信群裏,個個廚藝四濺,才藝橫飛,她(他)們以少有的熱情,交流著,學習著。。。。。。這是我在國內看不到的景象。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認識不認識的人裏,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目標絕對一致--吃,人人堪稱“美食家”。美食眼花繚亂,創新層出不窮。但你們知道“美食家”這個名字由來嗎?陸文夫筆下的《美食家》,將一個“噬吃如命”,書可以不念,衣物可以不講究,唯獨食譜不可缺少的小小“資本家”朱自冶-----曆經“吃”;“好吃”;“饞老胚”到受人尊敬的“美食家”,描寫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貫穿著美食家的吃,蘇州美食從沒有像這樣連貫地詳細地展示出來過。什麽到陸稿薦去買醬鴨,馬詠齋去買野味,去采芝齋買蝦籽鯗魚,到玄妙觀去買油氽臭豆腐幹,還要每天早起就為了吃一碗朱鴻興的頭湯麵,下午“水包皮”後,坐上三輪車去木瀆石家飯店吃一碗鲃肺湯。那個時候我從沒有對一本書表現得如此地衝動和喜愛。盡管當時囊中羞澀,但還是沿著陸老先生的美食線路吃了個遍。現在回想起來,哈喇子還是不聽話地直往外湧。

  來到北美,才真正體會到“朱自冶”在食品匱乏的年代如何創造條件偷偷地吃;真正體會到北美媽媽們的對煮飯的熱衷。後悔當初光顧著吃,光顧著享受味蕾,沒有真心實意學習怎麽做。現在要吃個正宗的蘇式菜肴到去哪裏找?再說了小炒小爆還可以應付,這種大件如鬆鼠桂魚,紅燒劃水,蘇式熏魚,蘇式醬鴨是要花點功夫的。大家都認為蘇州菜是甜的,其實實在是個天大的誤會。蘇州菜除了甜菜之外,最講究的就是放鹽。言能吊百味。。。。。。鹽把百味吊出來後,它就隱而不見了,從來就沒有人在鹹淡適中的菜裏吃出鹽味的。所以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不敢做,麻煩!

    我的三次製醬鴨的實踐源自偶然。一天,朋友給了我一隻老美店裏的鴨子說不會燒。我思忖著:若做扁尖老鴨煲,豈不糟蹋了我的安吉扁尖?若做母油鴨豈不壞了我的八寶食材?思前顧後,總之得讓它自己孤獨地自己過。

   於是買來了紅曲米,按常規焯水,放蔥薑酒,桂皮八角冰糖。結果是形似而神不似,第一次的經曆得出一個字,膻!

   怵於這食材,再也不敢妄想著自製醬鴨了。群裏的南京鹽水鴨讓我一次試驗成功,它是用燒燙的鹽和花椒抹的。我想花椒是關鍵。但蘇式醬鴨若有了花椒味,那又是一種什麽味道啊?不用熱的花椒會不會好點?一狠心買了兩隻鴨,醃了兩天後,燒了兩大鍋。匆匆忙忙斬好後出發去party了。總感覺不是很入味,但已經是來不及了。等party結束,看著剩在盤裏紅紅的鴨子,感覺我的臉辣辣的比鴨子還紅。。。。。。第二次的經曆得出一個字,浸!

   有了兩次經曆也就不怕第三次了。有失敗才有成功的“鴨子”嘛!

下麵把選料和步驟與大家分享如下:

一,原料   北美超市鴨 1隻 (因為沒有太湖鴨,婁門鴨)

二,輔料   紅曲粉(100克);鹽(抹全鴨子裏外的量);花椒(手抓2小把);八角茴香3 個;    桂皮(1片約10CM長);冰糖(200克,12OZ的2/3包);薑(1塊,手掌一半大);蔥(6根);紹興酒(3-4勺);醬油(3-4勺,觀成色味道靈活添加)

三,步驟

  1,醃製  鴨洗淨,手抓鹽抹遍鴨子全身,將兩小把花椒一小把鹽均勻抹在鴨肚內,按摩數次密封放入冰箱冷藏2-3天。

  2,焯水  將醃好的鴨子洗淨放一鍋冷水放幾片生薑,煮沸約後5-10分鍾,將焯水倒掉。

  3,煮製階段一, 將焯水後的鴨子(不能用冷水洗),薑,蔥(四根),紅曲米,桂皮,八角,酒 倒入熱水鍋裏。鴨子齊水但不沒過水,每15分鍾翻一次,約45分鍾。倒入醬油3-4勺,冰糖1/2包(12OZ一包的),煮30分鍾(15分鍾翻一次),用筷子戳肉以觀其熟。

  4,煮製階段二 ,大約1小時15分----1小時30分,將鴨子撈出放一邊;加1-2勺醬油和2塊冰糖,蔥2根將紅鹵連紅米繼續熬至少20分鍾,再將鴨子放入鹵汁翻滾後,關火冷卻。在常溫下浸一個晚上或10小時(換玻璃器皿);待要吃時取出切好入盤,澆上1-2勺紅鹵汁。

 5,紅鹵汁 汁放入冰箱冷藏可以保存7--10天,十天內如果想再做一次醬鴨那是再好不過了,味道甚至會超第一次;若有現成的煎素雞放入鹵汁煮一下,那“紅鹵素雞”絕對是你燒製後的額外福利。

    看著品相這麽好的蘇式醬鴨,夾上一口,甜香鹹適中,鮮嫩而不膩,還有什麽褒獎比苦尋不得,辛苦勞作,失敗後的成功更令人振奮和喜悅的!

撰稿:吳繼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