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的葵花寶典:大教育家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

(2022-11-04 12:23:17) 下一個

享有幸福的生活是大多數人的終極目標。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在苦苦追求幸福的,但幸福有它自己的軌跡,多數時候不從人願。 “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會獲得體驗,就會明白幸福和快樂隻不過是一層晨霧,我們隻能從遠處看到它,一旦走近,它就消失不見了。相比之下,痛苦和磨難則既是具體又真實。”更糟糕的是,人生大大小小的願望即使實現了,不久,我們短暫的滿足和快樂也像晨霧般消失,此時,升起的不是太陽,而是無聊。

於是,叔本華的名言“人生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彷佛就像是顛婆不破的真理。如何破解這樣的魔咒,成就獲得幸福的神功?也許我們需要另辟蹊徑,從另一個視角來尋找幸福。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也許就正是讓我們速成幸福神功的葵花寶典。

叔本華(1788-1860)是德國哲學家,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的創始人。在哲學史上他是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從他開始,哲學慢慢從理性主義走向非理性主義,一直發展到現代的存在主義。

叔本華的哲學代表作是《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他30歲時完成的這本著作在當時默默無聞,沉寂了幾十年。叔本華在晚年把他的基本哲學觀點和他長時間寫下來的散論文編輯成《附錄和補遺》,而正是這本書讓他名聲大振,從此人們開始注意他的哲學。

如今,叔本華已然是人類璀璨哲學史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甚至被稱為西方的釋迦牟尼。通過畢生不懈地追求,憑一己之力,他得出了和佛祖一樣對人類現實生存狀況的認識。這樣深刻的認識使世人在苦難和困惑中找到慰籍和答案,從而產生追求幸福和真理的力量。托爾斯泰和弗洛伊德等熟讀他的著作,而那個對生活充滿熱愛和浪漫主義情懷的哲學家,”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的尼采,在他的著作《作為大教育家的叔本華》中給出對叔本華和他的著作至高讚譽。

"真正的教育家就是把你的存在的真正和本來的含義與基本的材料揭示出來--這些東西無法通過教育而改變,要了解這些東西是很困難的,因為這些內在和基本的東西被牢牢禁錮著。而教育家就是為了解除這些禁錮,除此之外,再也沒法為你做出更多的事情。這就是教育的秘密所在。”---尼采

以上是簡短回顧一下叔本華,確保他的葵花寶典不會把我們帶上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毀滅之路。

回到《人生的智慧》。這本書取自《附錄與補遺》,但實際上它是獨立成書的。在這本書裏,叔本華在對世界整體認識的基礎上,從世俗和實用的角度對人生進行了深刻而透徹的討論,在人生的方方麵麵上教導世人如何得到幸福。因為書短小和真誠,它成為許多人秘而不宣的枕邊書,而早些時候的弗洛伊德更把叔本華的書藏在衣服口袋裏隨身讀,並對外界宣稱他從沒讀過叔本華,世人的如此操作,讓真讓叔本華的書有了點葵花寶典的意味。

好了,到了可以一窺寶典和練習神功的時候。

研習任何的葵花寶典,第一步是揮刀指向自己。我們隻能活在自己的意識裏,幸福必須從自身內求。要想神功速成,首先必須更新我們的觀念,就像致富的葵花寶典《思考致富》一樣。

第一刀是慧劍斬情絲,切斷的是我們對幸福的依戀,幻想和癡迷。

幸福的首要律條是亞裏士多的一句話:理性的人尋求的不是快樂,而隻是沒有痛苦。用叔本華自己的語言說就是:幸福的生活是減少了許多不幸的生活,亦即還能勉強忍受的生活......放棄和忍受就是我們的準則。

這有點像股神巴菲特的投資葵花寶典:規則一,永遠不要輸錢,規則二:別忘記規則ㄧ。不輸錢贏錢的機會就大了很多。減少不幸就給幸福更多機會。投資中的止損也是必須的,不能為了想象中的利潤輸掉太多本金,正像不能讓對幸福的過分追求毀壞我們的生活。而且,在這世上存在三種力:明智,力量和運氣。我相信運氣至為重要。我們無法控製命運,所以對待幸福,該放手時就放手。而徹底的放手就如叔本華所言:知道我們的整個存在其實就是有不如無的東西。

首先,命運在我們出生時就宣判了我們的終點是死亡。再者,人生的幸福都是在遠方,有真正的需求,才有真正的幸福。欲望沒有滿足時是痛苦,欲望滿足後,是無聊,所以幸福的本質是否定的。但人生的痛苦和不幸卻是肯定的,它們一定會不請自來。

環顧四周,這樣一個事實難以否認:相當不幸的生活是輕而易舉的,相比之下,相當幸福的生活不僅很困難,甚至完全不可能。麵對這樣有不如無的人生,叔本華要我們牢記:

沒什麽人事值得我們過分的操心。  ---柏拉圖                

如果你失去一個世界,/不要為此悲傷,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個世界,/不要為此高興,因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苦樂得失都會過去,/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這都是微不足道的。   ---- 安瓦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下整個世界,我們會發現自己真正擁有的隻有眼前,隻有當下。

隻有現時才是真正的和現實的。現時的時間包含現實的內容, 我們的存在唯獨就在這一時間。因此,我們應該愉快地迎接現在此刻,從而有意識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沒有直接煩惱和痛苦的短暫時光。

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現在,包括最平凡無奇的我們無動於衷地聽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發掉的日子。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此刻時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從此以後,它就存留在我們的記憶裏,照射出不朽之光芒。

在我們患病困頓的時候,每當念及在這之前沒有疾病和痛苦的時光,就陡然讓人心生羨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猶如不曾得到我們珍惜的朋友,它們簡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這樣,我們就會倍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時光。

當愉快心情到來之時,我們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它的到來,因為它的到來永遠不會不合時宜。高興的心情直接就使我們獲益。它才是幸福的現金。而其他別的都隻是兌現幸福的支票。

放下我們對幸福的過分期待和癡迷,我們就可以活在當下。此刻可以忍受嗎?如果可以,慢慢細品一番。“人生莫如寄,莫辜負茶,湯和好天氣。” 我們已經開始賺取幸福的現金了。

第一刀完成之後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刀。

這一刀是拔去長在我們身體裏讓我們永遠作痛的荊棘。這荊棘就是人並不從自己的真正自我,而是常常從自己在他人頭腦中的表象那裏尋求滿意和快感。叔本華用一個死刑犯的故事告訴我們活在別人的看法中是多麽的愚蠢。這個犯人在絞刑架上最後的願望是讓圍觀的群眾看見他視死如歸的勇氣,在眾人的鼓掌聲中,他滿意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每一個人首先是並且實際上確實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裏,他並不是活在他人的見解之中。因此,我們現實的個人狀況--這種狀況受到健康性情能力收入女人孩子朋友居住地點等諸因素的決定性的影響--對於我們的幸福的重要性百倍於別人對我們的隨心所欲的看法。

人們頭腦裏的認識和見解,絕大部分都是虛假荒唐和黑白顛倒的。因此,這些見解本身並不值得我們重視。此外,在大多數情況下,別人的看法對我們不會造成真正的影響。再進一步講,別人的意見一般都不是悅耳動聽的,誰要是聽到別人背後說他的話,還有說話的那種語氣,那他幾乎肯定會非常生氣。最後,我們要知道,甚至名譽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也隻是間接而非直接的。當我們終於成功地擯棄了這一普遍的愚蠢做法,那我們內心的安寧和愉快就會令人難以置信的增加。同樣,我們的舉止和態度會變得更加自信踏實,更加真實和自然。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這是一個短暫的人生,我們不應為別人而活。專注於自己,通常我們大部分的痛苦和煩惱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兩刀之後,就到了可以研習寶典中類似九陰真經的正宗內功的時候。《人生的智慧》雖然是建立在放棄和忍受的悲觀主義的基礎上,但它還有很多靈魂雞湯的內容。下麵是一些書裏的摘要,以作拋磚引玉之用,因為書中幾乎字字珠璣,滿篇箴言。

對於人的幸福起著首要關鍵作用的,是屬於人的主體的美好素質,這些包括高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良好的體魄。

對於我們的幸福,勇氣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僅次於聰明慧智的素質。

每一快樂都是以人從事某種活動,或者應用人的某種能力作為前提,沒有這一前提,快樂也就無從談起。

我們應該給我們的願望規定一個限度,節製我們的欲望,控製我們的憤怒,時刻牢記著這一事實:這世上有著許多令人羨慕的東西,但我們隻能得到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許許多多的禍患卻必然地降臨在我們的頭上。

認識自己的第一步,亦即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願--這些對於他的幸福而言是至為重要的東西,然後,對於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須心中有數,同時,他也應該大致說明白自己應該從事何種職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以及自己與這一世界的關係。

判斷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麽和不該做些什麽,我們都不應以別人為榜樣,因為各人所處的位置境況關係都不相同,各人性格的差異也會使人們對事情的處理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兩個人做同一樣的事情,但那已經不是同一樣事情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以後,我們必須以符合自己性格的方式行事。所以,在處理實際事務時,自己的獨到見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我們做的事情就會與我們的自身不相吻合。

我們應該牢牢記住時間的作用,以及事物曇花一現的本質。所以,對於任何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要馬上清晰地想象到其相反的一麵。因此,在富裕之時看到落魄,不幸,從友誼想到反目成仇,在風和日麗想到電閃雷鳴,從愛看到恨,從信任和坦白看到背叛和悔疚,等等,反之亦然。這樣做會使人們永久地增進那真正的,人世間的智慧,因為我們會變得凡事深思熟慮,不會輕易地受騙上當。

我們不應為某件事情過分高興或者過分悲傷,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變。

不過,我們應該隻是從理論上通過預料事物的結果推斷將來時間的事情,而不是在實際生活中提前向時間要求得到隻有時間才會帶來的東西。沒有比時間更加苛刻,刻薄的高利貸者了。我們應該小心不要向時間欠下高息債務。

要過一種深思熟慮的生活,並且能從生活經驗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訓,我們就必須勤於反省,經常回顧做過的事情和曾經有過的感覺和體驗,此外, 還要把我們以前對事情的判斷和現在的看法,以前訂下的計劃及追求和最終得到的結果及滿足相互比較。

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於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於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連接不斷的快感歡樂和享受。這樣,幻滅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撒謊和哄騙。

深思熟慮地計劃,做出了決定,付諸行動,那麽,下一步就是靜待結果,讓事情自然發展,不要老是自尋煩惱地不斷回頭考慮已經付諸實行的事情和擔憂可能遭遇到的危險。

在遭遇到已經發生的不可更改的不幸的時候,我們甚至不可以允許自己產生這樣的想法:事情本來可以有另外的一個結局,更加不可以設想惡魔本來可以阻止不幸的發生。

對於一切涉及痛苦和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把牢想象力的閘門。我們不應該讓思考摻雜著想象,因為想象沒有能力對事情做出判斷。相反,想象隻會帶來擾亂我們情緒的清晰圖像,陡增我們的痛苦,而不會有任何好處。

在這世界上生存,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和寬恕能力合乎我們爭取幸福的目的,前者幫助我們避免受到傷害和損失,後者則為我們免除了人事紛爭和吵鬧。

涉及我們的種種事情各自發生,沒有次序之分,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它們的差別很懸殊,它們唯一共同之處隻是這些事情與我們有關。正因為這樣,我們就應該相應地在考慮和處理事情時,做到同樣幹脆利索,切忌糾纏不清。因此,在我們處理某一事情時,必須把一切其他的事情置之度外,在恰當的時間裏為某件事情操心擔憂或快樂,其他事情則不予考慮。

《人生的智慧》是一部實實在在的寶典,它更是一部實實在在的葵花寶典,最適合藏在枕邊和褲兜裏私下讀,不適合在讀書俱樂部等群集的地方讀,因為它直白地道出了人類的生存狀況。而真相往往讓人難以接受,它會讓許多人生美夢破碎,並傷害許多我們自認為珍貴的愛情和友誼。

而正是叔本華直麵人生的真誠態度,這部寶典才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不幸,減輕痛苦而真正獲得幸福生活,更重要的,它可以在遭遇人生巨大不幸時給予我們慰籍,讓我們獲得身心的安寧和滿足。讀通了,它給我們帶來的便是和尼采一樣的浪漫和飛揚。

?
 

 

 

 

 

 

                                                                                        關注微信“精彩瞬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