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

留下生活的印記...
正文

廚藝是這樣煉成的 (1)

(2014-07-07 10:24:24) 下一個
小時候在家裏我們每個孩子都要參與做家務。我經常是負責擇菜、洗菜的任務。做飯時間,我常常是站在一邊看爸爸媽媽炒菜,等菜快出鍋時,遞個盤兒,再將盛好的菜端到飯桌上。經常幫著做的是麵食,諸如發麵、蒸饅頭之類的。
 
工作後住單身宿舍,因為吃食堂吃的胃難受,才開始自己做飯。但那時是經常湊合,沒有煤本、糧本,有時到師傅們家借點兒麵,用瓶子擀餃皮。
 
結婚後,有一次先生的父親來看我們。煮麵時我不知該下多少,抽出些掛麵放到鍋裏,用筷子攪攪,覺得不夠,就又下點兒。這樣反複幾次,就煮成了一鍋爛麵。這一次做飯讓先生的父親擔心很久,說是我們連飯也吃不到嘴裏,該怎麽辦?
 
我的廚藝多半是回憶父母或其他人的操作過程,再自己反複演練得到的,到多倫多之後進步很多。
 
在多倫多不會做飯的人太多了。移民之初華人超市都很少,我做的饅頭能當作禮品送人,因此就有了很多自信。通過兒子在幼兒園的塗色作業,弄懂了披薩的製作過程,經過幾次研製,我做的披薩也可以當禮物送人了。兒子上學時帶披薩當午飯讓他的同學們羨慕了很久。兒子也因為同學們的羨慕就堅持帶披薩當午飯,直到有一天告訴我不願再吃披薩了。
 
有一陣子非常發愁兒子的午餐,不知怎樣才能讓他吃好。有幾次兒子竟然把帶去的飯又帶回來,讓我著實抓狂。所以仔細研究詢問兒子的喜好,覺得隻要能讓他在學校吃點就算成功。最高興的事是兒子放學一進屋,第一句話說地是:媽媽,我要喝湯。
 
後來我到一家軟件公司當實習生。記得剛到這家公司工作時,軟件研發部門還沒有空餘位子給我,我被臨時安排在技術支持工作區。上班一、兩個星期後,有一天,部門經理安迪來到我的工作隔間,給我布置一個小任務。我給他讓座,他沒坐,在他給我講解任務時,一直是單膝著地,趴在桌子上給我寫寫畫畫,生怕我聽不懂。感覺安迪很隨和親切。之後,安迪邀請我參加每周五的聚餐。
 
我當時吃午飯隻願意躲在自己的隔間裏。坐在公司的午餐間裏吃過一兩次,就不願去了,覺得很多人在一起吃飯,感覺自己的嘴都張不開似的,別人的談話也插不上嘴,也怕同事們問我問題。對安迪提出的邀請,心裏有些膽怯,就對他說讓我想一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