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麽晚唐詩裏數字比較多

(2010-03-28 00:53:13) 下一個

       到了晚唐時期,唐王朝開始走下坡路。朝廷中宦官飛揚跋扈,地方上軍閥集團橫暴鄉裏,民俗風氣也越來越頹廢。當時的人們已經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大唐的全盛期已成過往的事實。時代變遷中,晚唐文學也有了相應的變化。這一變化,在詩歌上表現地尤為明顯。盛唐的詩人多主動表達自己的思考和願望,中唐的詩人繼承了這一創作傾向的同時,中唐詩歌也顯露出平易、淺顯和若幹晦澀的特征。而晚唐的詩人從一開始就放棄了抒懷述誌的主觀意識,因此詩歌的緊張感消失,感情得以自由釋放。晚唐詩歌的創作題材也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多戀愛和懷舊的主題。晚唐社會男女關係相對自由,所以愛情詩比較多;而懷舊詩多,是由於詩人渴望逃避眼前的苦痛,沉迷於往昔美好歲月的追憶之中。

      我讀晚唐的詩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晚唐詩裏數字比較多。我就從晚唐的代表性詩人,即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的作品裏舉例談一談。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題齊安城樓 杜牧

鳴軋江樓角一聲

微陽瀲瀲落寒汀

不用憑欄苦回首

故鄉七十五長亭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以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隻是當時已惘然


   從以上幾首詩看來,晚唐詩裏,數字被十分自然地運用。晚唐詩人身處末世,時局動蕩不安。而當時的牛、李黨之爭更凸顯官場險惡,詩人無處安生立命,內心的焦慮不安,迫使他們渴求能抓住一些真實可靠的東西,因而“數字”這一具體無欺的符號,讓他們感到稍許安定和平靜。這一心理活動在他們的作品裏,通過數字清晰地傳達給了我們。 

                  
                                           杜牧詩《江南春絕句》畫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