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一)

(2009-10-16 07:20:22) 下一個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一)
標簽:上海銀行 南三行 襄理 銀行業 陳光甫 雜談

祖父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的關係,可說是很有緣的。碩公二度進該行,服務了一生。該行提供給碩公展示智慧和才華的舞台,也紿了碩公一定社會地位和財富。但碩公為上海銀行作了些什麽貢獻?幹了些什麽?為什麽老板會器重?這些問題常徘徊在我的腦海中。我也曾向與碩公生活多年的親戚詢問,他們隻知碩公一生繁忙,交接眾多社會知名人士,收入頗豐外,其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更不要提供些碩公在上海銀行內活動軼事了。

為此,我多次去上海檔案館查閱了當年有關文獻;拜讀了上海、北京等地金融所匯編的上海銀行的史料;也翻覽了上海各大圖書館涉及的刊物;特別是我父親多年日記中有關碩公工作的零碎記載…,早年碩公職場軌跡逐漸浮出水麵,碩公曾參與該行重大事宜逐漸清晰起來,也現出了碩公在民國金融史有一席之地的模糊身影。

說起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現在人們可能都很陌生。但在舊社會上海灘,該行是很有名的。當時銀行界有“北四行、南三行”之說,其中南三行中,就有上海銀行的名字。民國銀行業泰鬥陳光甫(1915年)在上海寧波路創立了該行,到解放前夕,該行業績在我國民營銀行中名列前茅。

該行人材輩出,曾創立很多第一:第一個提出一元錢儲蓄,開創了“平民銀行”的先河;它也是最早設立信用調查部,發行不定期“情報”活頁,以作為放貨款的依據,並為銀行董事會作決策分析的參考;

它最早引進留洋回國的高材生,安插在銀行關鍵崗位,定期選派行員去英美等國進修,培養了一批“經理型”我國第二代銀行家,一掃當時銀行盛行人材“錢莊化”弊端;由此第一個在國外設立兌換代理處,吸引了大量外匯流入;

上海銀行首先提出企業文化的架構,建立培訓員工專業知識的“海光”圖書館(曾例為上海八大圖書館之一),出版了定期“海光”刊物,聘請當時著名教授(宋春舫、林同濟)擔任館長和主編,致使該行成為解放後資料最全最齊的銀行;該行另類的創辦了中國旅行社(現中國旅行社前身),出版了“旅行雜誌”,發行我國最早“旅行支票”,曾享譽國內外;

最值得一提,是1951年該行由最後一任總經理資耀華撮合,第一個進行“公私合營”,為以後我國銀行業全麵“合營”樹立了榜樣。這個曾蜚聲在外的銀行,隨著該行創始人陳光甫的離去,逐漸淡出了世人的視野。1965年在台灣重組的上海銀行遠不如當年的輝煌。

祖父文碩公在此行服務了近三十年,把畢生的才智精力貢獻給了該行。現在考來,碩公在該行的事業發展,按時期分,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起步階段(1934以前)。碩公早年隨其父久香公去北京,在京勸業銀行謀事,後在其兄文銘公(當時在北洋政府財政部主事)保薦,初入剛成立不久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具體工作地點是上海還是漢口不詳,可能文憑或資曆問題,事業受阻,旋隨陳淮鍾進京滬鐵路稅局(署)任總務處長,後隨陳公入官辦四省農民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的前身),做至總會計,其中碩公努力學習,考升了注冊會計師(1928年會字90號)。



碩公(掄選)的會計師證書

第二,發跡階段(1935---1943年)。這階段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業務大發展階段,主要該行大力開拓農村農民金融業務,需要熟悉這方麵的人才。經該行付總引薦,碩公重返上海銀行,委身於該行業務處襄理,並兼董事長陳光甫私人中文秘書,開始進入該行中級管理層。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行由滬遷往香港,碩公任港行業務主管。太平洋戰爭波及香港後,碩公與當時銀行代董事長楊介眉陷於港戰,九死一生,因碩公竭力保全在港行業有功,在碩公返回重慶(陪都)總行不久,由陳光甫提名,送碩公二十股股份,爾後根據行規,又用董事長特別費,追加碩公二百多公股,至此,碩公正式成為董事及辦事(執行)董事,參與董事會決策層工作。

第三,鼎盛階段(1944---1951年)。這一階段碩公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接任銀行總行總管理處襄理一職,協助當時二任總經理(伍克家、資耀華),主管總行的行政,工作涉及下屬一百多個下屬分行、代理處,並積極參與銀行行史編寫和行內重要文件的起草事宜。作為董事長私人秘書,除了日常行政工作外,兼管陳光甫公私各類事務,有時代董事長參見政界和社交界重要人物,由於碩公在行內特殊身份,不免遭原上司及同事嫉言,但經董事長陳光甫力挺,碩公這時事業如日中天,蒸蒸向上。

1951年前,在送走陳光甫君去泰國曼穀參加國際會議後,碩公代表陳公參與銀行6人小組,隨資耀華去北京與我國第一任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談判,涉及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開全國銀行業之先,率先進行“公私合營”內容。據說,在此時國外的陳光甫,除了與資耀華(當時總經理)進行正式信息溝通外,還與碩公保持私人電信。

在1952年底,陳光甫得知即將全國銀行業“公私合營”,而上海銀行將不再往日“輝煌”,並招資耀華去香港匯報不允,又屢電要碩公赴港商議行事無應,卻不知國內已經“三反、五反”運動洗禮,今非昔比,已人隔二方,行事不便了!

在輾轉得知陳光甫意欲在港重籌上海銀行消息後,碩公在1953年初,正式以身體患病為由,遞辭呈,經挽留不成,最後以退體名義,返南京養老,時年56歲,即結束了他畢生奮鬥、操勞的銀行生涯。



上海寧波路50號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大樓



?


上海江西路368號620室曾是碩公1945年後住的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