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十)

(2009-10-23 01:31:01) 下一個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十)

標簽:海光 上海銀行 《戰國策》 條幅 林同濟 北碚 雜談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曾雲集不少學術理論大腕。由於該行董事長陳光甫早年留過洋,除了在銀行業務需要,交接與合作過不少當時銀行大享和政界要人外,而且還青睞當時在不同領城有傑出的貢獻和思想領先的社會精英們,招來替上海銀行做事或搖旗呐喊。
如曾創辦《食貨》刊物的陶希聖;主編《戰國策》的林同濟;上海《申報》付總編趙君豪;幫辦早期《海光月刊》的宋春舫;曾著有三十年代風行一時《科學養生功》的章乃器;後主筆複刊《海光月刊》的楊桂和等。都或多或少與上海銀行發展史上有下過光彩的痕跡。其中主編《戰國策》的林同濟博士值得一提,因為他與我祖父文碩公是“以書會友”,且同在上海銀行共過事的朋友。
林同濟,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曆史人物。生於1906年,福建人。祖上是當地名門望族,幼時受到良好國學基礎教育。22年考進清華大學,26年獲官費留美,入密西根大學攻西方文學史,後轉加卅大學政冶係,34年獲比較政治學碩士、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日本的東北擴張”,該文的學術預見應驗37年後日本對華的全麵侵略,曾受到以後不少學者的讚許之聲。
回國後,林受聘南開大學《南開社會經濟季刊》英文主編。抗戰爆發後,避難昆明、四川的林同濟先就任西南聯大政經係教授,與好友雷海宗博士等創辦《戰國策》刊物,在國難當頭,山河破碎時代中,以古代謀臣和策士自詡,提出抗戰是“戰國時代重演論”,主張用民族戰鬥“力”,以抵禦外侮,曾在當時學術界引起波瀾。42年林後轉入遷蜀北碚的複旦大學,並創立了“在創書林”書社,主編“時代之波”。
45年林同濟在建立西方思想圖書館時,經費發生問題,輾轉經祖父碩公認識了陳光甫,二人一見如故,陳慷慨解囊,並命名“海光西方思想圖書館”,48年正式署名“海光圖書館”,林為館長,此館每天大批圖書進庫,藏書豐富,許多是世界各地罕本,一度成為複旦一些學者從事學術場所,亦成為培訓上海銀行高管理論素養的地方。據說,解放前夕,該館因涉學潮風波,一度受國民黨政府查封。
解放後,林同濟多災多難,被錯劃右派,吃盡苦頭,但他在分在複旦大學外文係後,潛心從事研究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工作,而且與孫道臨合作,頗有建樹。文革結束,林重獲新生。80年在赴美講學前,受當時總書紀胡耀邦接見,其關於政治改革建議曾受胡讚許。在美林同濟講遍全美各地名校,積勞成疾,突發心髒病去世,享年74歲。
林同濟與碩公相識,是在抗戰時的重慶,當時碩公長女兆英就讀遷入北碚的複旦大學生物係,據說因人長得漂亮,人活躍,思想較新,頗受另眼相待。兆英在校聽林講座認識其,並轉介紹其父碩公,林同濟道德文章碩公頗為欣賞,許多政治經濟觀點,兩人何曾相識。
爾後,林同濟在籌建西方思想圖書館缺經費,由碩公引薦,認識陳光甫,陳一口答應,並把林圖書館納入上海銀行的“海光”命名係列,為“海光圖書館”,並積極幫林聯係赴國外講學,籌措書源,1948年,林同濟在完成遊曆西歐各國後,在上海西南角一座帶花園的高級洋樓裏正式建立了其夢寐以求的“海光圖書館”,並與其弟林同齊,複旦蔣孔陽等一起研究管理,其中,碩公代表銀行行政主管與陳光甫秘書身份,經常光顧圖書館,與林同濟暢談與借閱,並著手解決林在辦館中的問題。
林同濟為感謝碩公的知遇之交,曾二次主動書寫條幅送予碩公(林字寫的很好,上海‘國際飯店’亦林題的字),經父親兆京日記載,條幅上款為“文碩仁兄教正”,條幅內容不詳(此條幅文革抄家喪失),現在看來也見證碩公與這位民國才子關係很不一般……。





上海銀行為林同濟提供建立“海光圖書館”大約館址(上海番禺路附近)
http://city.soxj.com/life/show.asp?ArticleID=13905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550
http://www.yhcqw.com/html/hyp/2008/416/08416161041J7K9414424A0FCID2I1834EB.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