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關社會經濟哲學和科學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ZT; 俄羅斯“複仇者”歸來'

(2011-07-30 11:41:23) 下一個
(舊聞) 2011-07-30 01:04:21  
 俄羅斯“複仇者”歸來

  《青年參考》本報特約記者 莫風

  一起空難讓俄羅斯建築工程師維塔利刹那間失去了愛妻和一雙兒女。麵對試圖推卸責任的航空調度公司,憤怒的

俄羅斯“複仇者”歸來_____對比中國動車事故

他跨越國境,到瑞士手刃失職的調度員。


他對妻兒的摯愛,讓無情的司法製度為之動容,輕判他8年監禁。入獄3年後的2007年11月12日,維塔利被提前釋放回到俄羅斯。
   莫斯科的夜晚,寒冷的空氣中充斥著潮濕的氣息。空曠的街道上,稀疏的路燈發出慘白的光。尤裏•卡洛耶夫推開住所沉重的鐵門,家人魚貫而出。片刻後,一輛 小汽車卷起地麵上的泥水,朝多莫傑多沃機場駛去。一路上,不斷有車輛匯集而來,大家要把維塔利•卡洛耶夫接回家。11月12日夜,整個俄羅斯注視著多莫傑 多沃機場,注視著被稱為“複仇者”的維塔利•卡洛耶夫的回家之路。

  1.讓人心碎的午夜

  “維塔利是個善良的建築工程師。”在俄羅斯北奧塞梯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熟悉他的人都這樣說。擁有賢惠的妻子,養育著一雙兒女,生活富足……在維塔利看來,這樣的生活足夠了。然而,一個讓人心碎的午夜,讓這樣一位彬彬有禮的中年男子跨越國境,製造複仇血案。

   2002年7月1日晚,俄羅斯巴什基爾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正向目的地西班牙巴塞羅那飛去。這架飛機上的主要乘客,是一群準備去度假的俄羅斯孩 子和他們的父母,飛機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不過現在,飛機上安靜下來了,經過幾小時的飛行,孩子們有些疲憊,窗外的夜色成了催眠劑。維塔利的妻子斯韋 特蘭娜,照顧著兩個孩子,11歲的兒子康斯坦丁和4歲的女兒季阿娜已經進入夢鄉。斯韋特蘭娜和兒女此行的目的,是去看望正在西班牙工作的維塔利。

  此時,在瑞士蘇黎士空中管製中心,值班的航空調度員彼得•尼爾遜正在兩個工作台之間巡視。另一位同事臨時離開,他不得不來回照應。

  當晚23時29分,德國慕尼黑管製中心把對這架客機的管製權,移交給瑞士蘇黎世管製中心。6分鍾前,一架屬於敦豪公司的波音757貨機,獲準飛往德國斯圖加特。

   “BTS2937(圖154的航班號),立即下降高度。”當晚23時34分,彼得•尼爾遜覺察到碰撞危險後,慌忙向圖154航班發出指令,圖154航班 隨即降低高度。但彼得•尼爾遜沒有注意到敦豪貨機同時向控製台發出的下降報告。43秒之後,在德國和瑞士交界的博登湖上空,兩架飛機相撞。

  2.他要讓責任人謝罪

  噩耗傳來,維塔利失魂落魄地趕往墜機區域——博登湖的德國一側。他是第一個趕到那裏的遇難者家屬,由於沒來得及與現場指揮部門溝通,負責現場保護的警察拒絕讓他進入警戒區域。本來能講德語的維塔利,語無倫次地哭喊著、掙紮著往裏闖,直到德國警察意識到他是遇難者家屬。

   目擊者這樣形容這起事故:“兩個巨大的火球從天上掉下來,很多燃燒著的物體甚至屍塊也這樣掉下來。”飛機殘骸和遇難者的遺體分布在大片的區域裏,維塔利 在救援人員的陪伴下,艱難地挪動腳步。當他們找到維塔利4歲的女兒季阿娜的遺骸時,維塔利幾乎崩潰了,甚至失去了看妻子最後一眼的勇氣。

   事故發生後,瑞士蘇黎士空中管製中心稱,圖154客機的飛行員對降低高度的指令反應遲鈍,導致客機同貨機相撞。空管中心所屬的空中導航公司透露,他們曾 多次要求圖154降低飛行高度,但飛行員對此置之不理。當它終於下降時,迎麵飛來的貨機也開始下降。空中導航公司地區控製中心的負責人在記者招待會上稱, 瑞士導航員彼得•尼爾遜具有多年的導航經驗,他當時“正確地啟動了正常的躲避程序”。

  但是,俄羅斯和德國方麵的調查報告對此並不認同。維塔利逐漸從痛不欲生中擺脫出來,要為妻兒的死討個公道。維塔利數次找到瑞士蘇黎士空中管製中心,對方的態度從置之不理轉為試圖破財消災。這讓維塔利相信,事故是“人為”的,他決心讓責任人謝罪,為家人報仇。

  3.從受害者變成罪犯

   2004年2月24日傍晚,蘇黎世郊區克洛騰鎮列巴維戈大街26號門外,來了一個中年男子。“我想找彼得•尼爾遜。”通過門口的對講機,尼爾遜太太知道 來人要找自己的丈夫。“彼得,門外有人找。”尼爾遜太太上樓讓丈夫出來接待客人。不多時,尼爾遜太太聽見門口傳來爭吵和打鬥聲,當她從樓上跑下來的時候, 發現丈夫倒在了血泊中。

  隨後趕到的醫生證實,彼得•尼爾遜身中數刀身亡。警察迅速封鎖了小鎮。當年2月25日,瑞士警察在蘇黎世的一家酒店裏抓獲了正準備乘飛機返回俄羅斯的48歲的犯罪嫌疑人維塔利,並在他身上搜出了包括彼得•尼爾遜在內的瑞士空管人員的資料。

  麵對警察,維塔利很平靜,他表示自己做了該做的事情。得知尼爾遜太太和孩子們更換了住所時,維塔利平靜地表示:“我不會去傷害他的妻子和孩子,因為過錯是他一個人的。” 

4.“拷問心靈”的庭審

  為妻兒報仇的維塔利,得到了俄羅斯人的普遍同情,人們發起了一場解救維塔利的運動,甚至向外交部門施壓,希望政府出麵為維塔利說話。


俄羅斯官方於是通過多種渠道與瑞士政府和司法部門溝通,希望將維塔利引渡回國接受審判。不過,瑞士司法機構沒有同意。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瑞士檢察機構以“蓄意謀殺罪”正式向瑞士聯邦法院起訴維塔利。
  2005年10月26日,法院宣判了此案。這天,法院的旁聽席上坐滿了人。德國一家報紙用《對心靈的痛擊》為題,記錄了宣判前法官和維塔利的對話。

  “這個不幸事件重創了你的生活。你說過,它把你的生命推到了盡頭。是這樣嗎?”

  “是的。”

  “你親自鑒別了自己孩子的遺骸?”

  “我的孩子是遇難者中最小的,他們的遺骸幾乎不用鑒別。”

  “那你妻子的呢?”

  “我沒有能力再看她一眼。”

  “控告中指出,為妻子和孩子報仇成了你生命中惟一的目標。是這樣嗎?”

  “這是我能為他們做的全部。”

  “你曾說,每天早晨,你都要把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拿出來看,夜晚也是如此。是這樣嗎?”

  “是的。”

   這時,維塔利出示了一份2003年11月11日的協議,協議由瑞士空中導航公司出具:“空中導航公司決定為事故的遇難者提供額外賠償,每個遇難的孩子賠 償5萬瑞士法郎,遇難的父母,每人賠償6萬瑞士法郎。作為交換,遇難者家屬放棄追究本公司的任何權利。”維塔利表示,正是這份協議,促使他在2004年2 月來到瑞士,向空中導航公司和彼得•尼爾遜討個說法。

  維塔利向法官和旁聽席上的人們講述了自己與彼得•尼爾遜的那次會麵。

  “我找到了他,但他不準備為過失承擔責任。我拿出了孩子的照片,對他說‘這是我死去的孩子,希望你想一想,如果你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棺木中,你是什麽感受’。”

  “這導致了你的憤怒是嗎?”法官問。

  “是的。他們居然試圖用一紙協議讓我出賣親人的屍體!這絕對辦不到!這是對遇難者的褻瀆!”

  “你為什麽要到瑞士來?”

  “我要讓空中導航公司向我的家人謝罪。”

  “你對與彼得•尼爾遜的會麵有什麽期望?”

  “讓他道歉。”

  “你怎樣介紹自己?”

  “介紹自己?如果他不知道我是誰,為什麽打我,為什麽扔我裝著照片的信封?當他把我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拋開的時候,我感到妻兒的屍身在墳墓中被翻轉,甚至被從棺木裏拋出來。”

  “當時你做了什麽?用刀刺向他?”

  “關於這個我不想再說。”

  此刻,法庭上沉默下來,可以聽見陣陣嗚咽聲。

  5.“複仇者”回家

  2005年10月26日,瑞士聯邦法院判維塔利“蓄意謀殺罪”成立,判處他8年監禁。今年6月,法院將維塔利的刑期減至5年零3個月。今年11月8日,瑞士聯邦最高法院決定提前釋放維塔利。

  維塔利被釋放的消息立刻充斥了俄羅斯主要媒體。11月12日,維塔利的大哥尤裏得到維塔利即將回國的消息後,匆忙聯絡親朋,準備到機場迎接弟弟。維塔利的姐姐準備好豐盛的家宴,等著弟弟回來。

   在從瑞士飛往俄羅斯的航班上,俄羅斯電視台的記者采訪了維塔利。“我不覺得瑞士人都是壞人,在監獄裏我交了瑞士朋友。”維塔利說。俄羅斯電視台還報道了 一位瑞士老太太,3年來堅持給維塔利寫信,勸他好好活下去的故事。維塔利說:“即使不看發信人是誰,我也知道哪些信是那位老太太寫來的,她總在信封的一角 畫一個金燦燦的太陽,希望我今後的生活永遠在陽光下……”

  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今年11月12日23時24分,隨著閃光燈一片狂閃,眼裏噙著淚花的維塔利出現在眾人麵前。

  經過兩天的調整,維塔利回到了弗拉季高加索,在下飛機的一刹那,他再次落淚。機場附近站滿了迎接他的鄉親。當數不清的人們陪著維塔利連夜來到他妻兒墓地的時候,維塔利第三次流淚了。他把臉貼在冰冷的墓碑上,用有些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墓碑上妻兒的遺像,任淚水流淌。

   在維塔利刺殺空管員彼得•尼爾遜的3個月後,博登湖空難調查逐漸落幕,瑞士政府正式向俄羅斯道歉。時任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伊奧傑弗•戴斯,在一封公布在 瑞士駐俄羅斯大使館網站上的信中寫道:“我代表瑞士聯邦委員會向您表示歉意,瑞士方麵在這場空難中犯了許多錯誤。請普京總統放心,瑞士方麵將調查事故責任 人,並將采取包括刑事訴訟在內的一切措施。”

  今年5月在瑞士比拉赫市舉行的法院聽證會上,空難案的8名被告拒絕承認自己的罪過,將責 任推到已經被殺害的調度員彼得•尼爾遜身上。今年9月4日,比拉赫市地區法院確認,蘇黎士空管中心所屬空中導航公司的4名雇員,在空難中犯有過失殺人罪, 其中3人被判處12個月監禁,緩期執行,還有1名被罰款,另外4名被告被宣布無罪。《青年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