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話頭?
(2009-11-16 12:07:54)
下一個
參禪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動中工夫之缺乏為甚。且舉話頭禪為例:依虛雲和尚開示錄所載:
「什麼叫做話頭?頭,就是未說話之前。如念《阿彌陀佛》是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所謂話頭就是一念末生之際。一念才生,已是話尾。這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迥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照顧話頭。」
換句話說,必須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生之際,才有可能看話頭。也就是說,必須有能力看見自己所參的那一句話的前頭,才叫看話頭。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識推敲「念佛是誰」,就叫看話尾,因為「念佛是誰」這一句話已經過去了。所以虛雲和尚說:「然而為什麼現代的人,看話頭的多,而悟道的人沒有幾個呢?這個由於現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學者對於參禪看話頭的理路,多是沒有摸清。有的人東參西訪、南奔北走,結果鬧到老,對一個話頭還沒有弄明白,不知什麼是話頭,如何才算看話頭?一生總是執著言句名相,在話尾上用心。」
行者若有看話頭的能力,即有能力參禪。若猶不能,便應趕快增強定力,修學動中的工夫,使自己具備在日常生活中看話頭的能力,再來參禪,可使道業迅速增益。
公案與話頭,是二而一,需有一念不生之工夫始得。是故,虛雲和尚又說:「達摩祖師和六祖開示學人,最要緊的話,莫若《屏息諸緣,一念不生》。屏息諸緣就是萬緣放下,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兩句話,實在是參禪人的先決條件。這兩句話如果做不到,參禪不但是說沒有成功,就是入門都不可能。」
接著又說:「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並沒有什麼實法。平日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宋代以後,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說《放下一切,善惡莫作》;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到了這個時候,祖師不得已,採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人參公案。」又說道:「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後來專講看話頭。其實都一樣;話從心起,心是話之頭;念從心起,心是念之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就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末生前,就是話頭。」
從以上虛雲老和尚的開示,便知參話頭、參公案,皆需具備一念不生的工夫才叫參禪。而這一念不生,是對一般人而說的。真有這種工夫的人,便知其實是「一念相續不斷」。
禪門是無門之門,強調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果念念之中不離語言文字、心識思惟,如何能悟呢?即使有幸在具眼禪者的逼拶引導下得悟,也大多不能保任;不過幾十分鐘、幾個時辰或幾天之後,悟境就退失了。其故安在?在於定力不足,也就是動中工夫不夠。
對於修淨土的人而言,動中工夫一樣重要。現今,修淨土法門者極多。不論持咒、持名、修十六觀,若缺乏動中的工夫,便不容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