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早慧的孩子令人憂

(2015-02-13 08:51:24) 下一個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撒尿小兒”聞名全球,盡管他有各國贈送的近千套衣服,但是人們還是喜愛他裸身愉悅挺肚撒尿的原形。憨笑明媚,天真爛漫,無邪中隱著頑皮,看著他,人們會淡化英雄事跡,第一感覺就是一個招人憐的鄰家小男孩。

如果由中國人設計這個題材,會是什麽樣子?八成是昂首挺胸,目光警惕,緊繃戒備。也許,這符合傳說,可還是孩子嗎?

中美洲早於瑪雅文化的奧爾梅克文化遺物裏,有種玉石雕像,整體像是繈褓中的孩子,麵部表情生動,作叫囂哭鬧立眉憤怒狀。然而說是孩子,也隻是幾分近似,在嬰兒肥的臉上透出成人的邪氣。因此不知道究竟是娃娃臉的成年人,還是眉眼老相的孩子,或者是雕塑家古拙的手法沒有把握住年齡分寸。小小子的渾勁與更年期大叔的暴躁混合,其中蘊含著什麽文化心理?塑造何種文化人格?

華人和世界各地各族的人們一樣,都把孩子看作未來的希望,不同的是更加期盼孩子早熟,具有超乎年齡的思想、智力、行為,不僅顯示出巨大潛力,而且已經可以做到連大人也自愧不如的事情來。

華人社會一個常見的現象:年輕父母甚至年老的祖父母掛著一臉掩飾不住的顯擺欲,督促孩子在賓朋麵前背唐詩、秀才藝。換得幾句誇獎,麵容益發舒展。笑臉背後的潛台詞是:三歲看到老。孩子現在就這般了得,長大後將是何等造化!他們看到的是未來,是希望,是建功立業、是超越眾人的精彩人生。

每當看到這種場景,我總是很不合時宜、特煞風景地想起王安石的散文《傷仲永》。方仲永是王安石舅舅家所在地一個農民的兒子,當一般孩子還興高采烈玩著撒尿和泥過家家時,他卻哭著喊著要家中幾輩子都沒摸過的文具,父親從鄰居家借來後,他立馬就能寫出自己的名字,並作詩一首。文思敏捷和曹子建有一拚,周遭老秀才們看後,都交口稱讚,於是神童的名聲不脛而走。慕名者紛至遝來求詩,仲永出口成章,一些人覺得奇葩,不惜花錢訂購。父親見錢眼開,不讓仲永上學,拉著兒子到處趕場為人作詩。仲永十二三歲時,王安石見到他,已經覺得名不副實,成人後,智力才幹與普通人毫無二致,土豆扔到土坷垃裏分不出來。王安石感歎,早慧的孩子後天沒有教育充電,終究逃不過平庸的命運,白白糟蹋了上天的慷慨饋贈。

仲永由神歸凡,原因很多,除了王安石說的,還有父親的愚昧和秀才們的誤導。仲永的處女作,王安石沒有原文照登,隻是概括了內容,表達了孝敬父母,和睦宗族的意思。在我看來,不過是跟當下幼兒園的小朋友背誦《三字經》《弟子規》一樣,一點詩情都沒有,比駱賓王七歲寫的《鵝》充滿童趣差遠了。頂多與同齡人比,顯得老成,早幾年接觸理解了一些世俗規則。眼界狹窄僵化的秀才們突出道德的審美觀,讓短視的父親以為文曲星下凡,家裏出了個能拉金吐銀的寶馬駒,結果誤了孩子。

追捧神童的人們也撇不清捧殺的幹係。古人對說不清想不通的問題常懷有敬畏之心。天命是其中之一,圍繞它製造的神話,數不勝數。最常見的是放大與普通人不同的細節,比如生而有異,出生前母親有奇特遭遇、天象、夢境預示著不凡,出生時,周靈王嘴上汗毛重點,一副小老爺們兒樣子,也被驚為天人,“生而有髭”,該著做天子。古人對自家幼兒喜愛,吹噓兩句,不難理解。老子從哲學角度讚美嬰兒,也容易懂。但是對別人家的孩子不敢小覷,甚至有點“畏”,就引人深思了。部分原因大概是,年輕人可走的路還長,變數很多,誰也猜不準麵前的鼻涕萌娃會有何等發展前景,保不齊就是十二歲的甘羅、八歲的康熙,或者八十的薑太公。那些掏錢買詩的人,內心一定在賭,把寶押在仲永不可限量的前程上,算作投資吧。一旦大紅大紫,一方麵說明自己的眼光獨到,另一方麵收藏的文字筆墨也會行情噌噌猛漲。

青少年,尤其是早熟的,猛不丁說出幾句超乎年齡的老道話,確實能讓人一驚,覺得好笑,順嘴誇為“天才”。東漢魏晉人最愛推崇早慧的神童,如果回想一下,其實大多是對大人的模仿而已,並無特別神奇之處。更別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例子太多了。

翻翻魏晉時神童們的簡曆,似乎早慧的孩子容易出現幾種發展傾向:

一、誇誇其談,華而不實
孔融是被樹立的早慧典型,懂謙讓,七歲讓梨;善言語,兒時就能在吹捧別人的同時也抬高自己;自覺扛起聖人之後的責任,或者說以聖人之後傲世。他為朋友辯護,與曹操頂牛,都是這個底氣撐著。然而真讓他主持地方管理,便一塌糊塗,別說弦歌淳風,連起碼的安邦保民都辦不到,一丁點先祖的理想也實現不了。孔融,習慣了打小被人誇,一個被寵壞的孩子。雖然他的事跡被編入了蒙學兒歌,但對國人的實際影響力遠不及對本宗族的切身教訓,自他以後,孔門再沒出過個性張揚的名人,而國人也沒出多少謙遜有禮的好苗子。

二、自恃聰明,缺乏後勁以及努力上進的強刺激和動力
晉惠帝的長子湣懷太子小時候聰明異常,祖父武帝曾誇他像高祖司馬懿。五歲時,一天夜晚,宮中失火,武帝登高查看,湣懷太子卻把祖父拉到暗處。武帝有點奇怪,沒想到小孫子的話讓他更加稱奇:夜晚突發事故,應該加強戒備,不能讓人君暴露在明處。一個五歲的孩子能想到這些,確實熟得太透了,成人也未必能做到如此冷靜聰敏。武帝很自然地把他定位於光大司馬氏的福星。沒承想,長大後,這孩子卻不好學,整天和身邊溜須拍馬的玩耍嬉戲。有人進諫,他就讓人在賜坐的墊子上藏針刺股懲罰取樂。後來被賈後害死。可惜了了,終於沒有逃脫皇家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

三、孤獨抑鬱,凸現另類
嵇康很小便是孤兒,整日與書為伴,自學成才。他很少跟人來往,性格孤僻。王戎曾說,認識嵇康二十多年,從未見他表露過喜怒之色。這隻是表麵,實際上其內心頗有點狂躁。在不多的朋友中,一言不合,立刻翻臉。他給山濤的絕交信固然體現了可貴的原則,可也暴露了精神偏執的症候。對朋友不該如此決絕,何況他最了解山濤的為人。而沒有早點交流,老是藏著掖著,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才釋放心中的神曲,嵇康一定有一絲悔恨飄過即將停轉的大腦。

四、幼時與成年判若兩人
王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麵對路旁果實累累的李樹,獨立冷靜思考,不隨小朋友一起瘋搶的故事,廣為流傳。父親去世,舊部屬送來數百萬喪葬費,王戎一概謝絕,由此獲得美名。後來官至刺史、將軍、尚書等高職,完全像換了個人,不但順遂沒落的世道,“苟媚取容”,而且拚命摟錢,日夜算計,老覺得太少。最過分的是,出賣家產的李子,怕人用作種子,竟在核上鑽眼。連他自己回顧當年與嵇康、阮籍交遊時的精神狀態也興起“邈若山河”之歎。我覺得他說得太客氣了,豈止是遠隔高山大河,簡直是天壤之別!


五、適應力差,體質脆弱
曹衝自小就是人精,五歲時已達到成人的智力水平。稱象的故事足以證明他確是曆史上罕見的天才。可惜,208年,因病去世,年僅13。如果他長壽,曆史上恐怕不是“三曹”,而是“四曹”並峙,甚至就沒兩位哥哥什麽事了。他的早夭,不單令曹操傷心吐血,還讓中國失去了一個有可能作出巨大貢獻的數學家。

我不是影射早慧的孩子全沒好下場,上述幾個都是特例,不足以構成普遍規律。然而說他們提供了幾種可能性,讓人們提高警惕,理由不算太勉強吧。

早慧的孩子不會多,否則就不早了。所以,對他們要加倍珍惜,既要鼓勵,也要敲打,更要適時因人妥善引導。如果一味吹捧,讓孩子陷入諛詞頌聲的泥潭中,很可能把孩子的慧根給淹抽抽了。

“七齡即思壯,開口詠鳳凰。”年少誌高,令人欽佩。但一開口全是老謀深算的心機,則讓人害怕。孩子就應該像個孩子,像個小大人有啥好?若再像個小老頭,就更讓人擔憂了。我的後代們能否早慧都不打緊,隻要具有普通人的智力,肯於積極努力,健康快樂熱情,我在雲端裏就足以美得翻跟頭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美麗的人生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讚。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一直以為,習慣比知識重要,尤其是在童年的時候。從小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為重要。有了這個習慣,知識什麽時候學都來得及。另外,中國人愛攀比,除了物質上的攀比之外,就是喜歡將孩子的聰明拿出來炫耀。萬一孩子成績掉下去了,對這個孩子的打擊是可以想象的。
florence001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的話題。神秘化早慧現象甚至揠苗助長是無知,但任其自然是懶惰的借口。少兒有著很大的潛能,成人有必要給他們創造發展的條件。早慧是好事。想一想有那麽多的知識積累,那麽多的領域等待認識和開發。我們老了後總得有人接著幹,還要幹得更好。愉快是一個方麵,興趣發展也是一個方麵,壓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從成人視角看,3歲幼兒比長大後可愛,但如果孩子一直保持3歲的智力和行為特點卻是真正可憂的。很多成人其實也沒有長大,這已經成為很多社會問題的一個根由。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作者何必畫蛇添足地來那麽一句“土豆扔到土坷垃裏分不出來”呢?宋代的中國有土豆麽?
愛吃肉的胖子 回複 悄悄話 方仲永沒準就是aspergers孤獨症。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少年得誌乃人生一大哀,差不多就這個意思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