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趨封閉的美國?

(2019-02-23 02:40:48) 下一個

不是為了展望世界的未來,預測美國的前程,更不是為了詛咒誰和祝福誰,我隻想為居住在美國的自己和兒孫提供一種觀察的視角,以便保持清醒的頭腦,應對風雲莫測的局勢。

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在古代都相信人世間的禍福與天象的變化有一定聯係:據說凱撒遇刺前,天空出現“血月”;中國則有“天人感應”說。近年來,世界範圍的氣候變化,特別是去年以來的極寒奇熱颶風地震火山爆發等等,不管是否與人世間的好歹有關,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人們惴惴不安的焦慮卻是肯定的。

很多年前,看過一本美國學者艾倫·布盧姆寫的《美國精神的封閉》。說句老實話,很慚愧,沒有完全看懂。作者的廣證博引把人震呆了,繞暈了,其中許多人和著作我都不知道,更沒有看過,為了查找這些資料,反而忽略了作者的主題。

布盧姆的語言有點像中國的老子,他認為開放導致美國的封閉。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感覺,美國1973年出版,幾十年來一直居於暢銷書榜單的《光榮與夢想》在結尾時也說:“在幹預了國外衝突1/3世紀之後,美國人民再次把注意力轉到國內來了,他們要在與世隔絕中尋求安慰,在孤立中尋求複興。”

這一點跟世界大多數人,尤其是跟中國知識界的認識大相徑庭。他們往往根據本國的切身體會,比較一番後,得出美國是最開放、最民主、最包容社會的結論。當然,這不能算錯,這是美國截至目前的主流傾向,人們可以輕鬆舉出許多具體事例。

但是,“身在此山中”的美國知識界卻始終保持著懷疑、挑剔、探究的傳統,時刻警惕注視著美國社會發展中的細胞病變,挑開紅潤皮膚下的炎腫潰瘍,擠出膿血。

換一種眼光,多種角度分析,不難發現美國的病態症狀很多,封閉的跡象俯首即是。比如,美國的電影院,除少數外,基本不放好萊塢以外的影片。除了CNN,其他電視台很少報道外國新聞。很多美國人(包括不少大學生)對外國的地理風土人情無知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人們來往較頻繁密切的社交圈子多為同種族、同階層的人,美國社會實際上分為許多不乏封閉性質的群體,隱性的玻璃牆讓群外的人很難融入其中。

川普上台後,隨著“美國優先”的口號再度響徹雲霄,退群、卸擔、貿易保護主義等舊日孤立主義的毛病複發,黨派政治鬥爭加劇,與媒體輿論交惡,種族矛盾升溫,移民歧視加深,流氓惡棍間諜的帽子不僅被扣向移民,還扣到外國留學生的頭上。現在不單學者,普通民眾也能感受到美國加緊敦促建牆關門的窒息空氣。

在美國不到三百年的曆史中,在全球範圍內實行滲透庇護的國際主義頂多占到1/3的時間,更多時間處於蟄伏狀態或實行孤立主義的國際政治策略。即使在杜魯門開啟新的世界格局,大幅提升了美國的影響力後,也不是全麵開放,而是劃分了幾個封閉的圈子,分別加以扶持、禁錮、製裁。在國內,種族主義的隔離政策實行了兩百年,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才被廢除。

美國從建國起,就明確規定政教分離,但實際上建國的主導思想卻來自新教。原本開放包容的平等主張,隨著貧富分化加劇,逐漸變為事實上的不平等。階級或階層本身就是封閉的圈子,美國盡管為打破等級提供了可能,卻仍然無法徹底改變多數窮人世代局促於社會下層的可悲狀況。各個社區並非無條件開放。窮人進入富人區會發生什麽?報警!

在歐洲人的眼裏,美國屬於沒文化的荒漠。美國人自己說的文化,與歐洲文化不完全相同。比如他所創造的、風靡全球的搖滾樂,被人說是性欲的發泄,符合托克維爾總結的民主藝術的特征:緊張、多變、粗野和直來直去。跟典雅富麗堂皇的歐洲古典音樂,沒有絲毫文化聯係,但它成功碾壓了貝多芬們,在全世界豎起了唯我獨尊的標杆。許多美國人閱讀的經典隻有《聖經》和《獨立宣言》。而聖經帶恰恰是南方曾經盛行種族隔離的地區。宗教信仰的自由,一方麵容忍不同宗教信仰,另一方麵也鞏固和強化了不同的文化社交圈子。至於《獨立宣言》所宣揚的平等、自由、獨立精神,在關注無差別之外,也推崇了不容忍的獨立權利。在打破舊封閉圈子的同時,建立新的獨立係統。

 

世上的事情都帶有兩麵性,美國也不是隻有平等、自由、包容,甚至會從這些普世價值中發展出相反的東西來。六十年前馬丁路德·金倡導的,以各種族平等寬容為基調的人權運動,如今已經演變為某個種族自成一家的特權許可,成為某個種族的護身符,偏離了初衷。有人說;其他人都成了“人”,隻有黑人成了“黑人”,生動地反映出這種狀況。

《獨立宣言》中的自由、獨立,如今在美國更多的體現為“自我”。人們在接受“做你自己”的口號時,沒有想到所謂“自我”就是個人建立起孤立的隔離體係。有自我放縱,卻無自我控製;回歸“自然人”,失去社會性;僅僅死盯權利,不講義務;隻享福利,回避貢獻。自從川普上台後,美國人在觀念上更趨向於反對“政治正確”,認為野蠻的自私優於虛偽的道德。這會不會讓人越發對約束產生反感,越發欣賞無拘無束的自我,從而妨礙到他人的自由?自我的發展趨勢是直接否定平等,因為平等的標誌是無差別。 “平等主義意味著千人一麵”,否定創造性,造就僵化的人。《獨立宣言》的悖論有解嗎?無解則難免撞上封閉的堡壘。

現代社會的價值觀,牽扯到人間善惡的問題,往往被直接與政治掛鉤,賦予強製性,成為相互對抗的意識形態。現在再像開國先賢們那樣強調“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證自明”,是否太理想化,太天真了?早就有人指出:“人們之間的不平等已被如下事實所證明:不存在原則上人人都能理解的共同體驗。”韋伯曾經否定新教價值觀的合理性,認為它們是新教徒的自我,不是慎思產生的具有廣泛基礎的觀念,它是強加給混亂無序世界的“決斷”。不同的“文化”包含不同的價值觀,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封閉的係統,孕育著與其他文化對峙的抗力。悲觀主義者認為,不同的文化之間不可能達成和解,爆發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曆史上如此,現代戰爭也帶有這種性質。就算有些誇張,難道我們就能視而不見嗎?布盧姆認為:“一切與價值選擇有關的事情都是源自宗教。”馬克思主義、民主學說、烏托邦主義、人權理論都是如此。宗教正是排他性很強的獨立係統。認識到這一點,就容易理解為什麽美國總會有孤立主義的思潮徘徊,北美的地理位置也為此提供了最佳生存環境。

講到美國精神,絕繞不開尼采。尼采思想通過韋伯傳到美國,在知識界影響很大,並通過知識界傳布到普通美國人心中。比如,一般講,美國人對“權力意誌”是有所警惕,而且想方設法加以抑製,但是在文學藝術中美化的“超人”、獨行俠早已是美國人心目中永遠敬仰的英雄。這種英雄既可以是懲惡揚善的豪傑,也可以是黑幫頭子甚至是希特勒式的領袖。臭名昭著的法西斯主義與尼采思想的聯係被人論證過無數次了。美國拯救美洲、拯救歐洲、拯救西方世界、拯救全球的意識,很難說沒有尼采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麽美國在國內還能保持較寬容的民主自由,在國際上就變為盛氣淩人的霸權主義。我以為這樣的擔心不是全無道理:“既然我們相信加爾文教徒的‘世界觀’創造了資本主義,那麽我們也能相信德國哲學家的強大觀點可能正在為未來的專製做著準備。”

開放導致封閉。這是巫師的卜算,還是智者的洞見?很不幸,隻要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種種蛛絲馬跡,都是真實的存在。

曆史上,美國誕生過《排華法案》、實行過種族隔離、橫行過麥卡錫主義,始終存在著封閉的傾向,九十年代火遍全球的《GO WEST》,向世界敞開大門的熱情勁爆歌曲,還有人唱嗎?

雖然,以上可能隻是我的杞人之憂,美國至今還是最大最開放的民主國家,各種封閉傾向仍然停留在隱藏或小動作水平,但是一旦中美對抗全麵提升,華人會不會淪入二戰時日僑的可悲境地,從川普認定中國留學生都是間諜的思維定式來看,誰也不敢保證。起碼歧視和監管是少不了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單單是華夏思維,各族裔的心中也都是這樣想的。中美之爭,對別人來講是有利的,對美國華人來說,絕非福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東邊來個喇嘛 回複 悄悄話 "風靡全球的搖滾樂"不是美國發明的,起源英國。

而且已經不風靡。搖滾音樂會的觀眾都是老頭。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川普代表的是先進生產力

2019-01-10 11:14:55閱讀(1)評論(1)
川普是在前進,民主黨是在後退。全球化的總趨勢是不錯。但是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是偽全球化。隻全球化資本,不全球化規則。這是精英/民主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對立。資本可以肆無忌怛地在世界範圍挑動勞工鬥勞工而從中謀取暴利。這不是前進,而是退回馬克思時代。前進的是規模,從歐洲到全球。退步的是對資本的監管倒退了一二百年。

川普總統的貿易戰到反非法移民,是一個大戰略。就是發達國家聯合化。規模上是退步。但是質量上是進步。先在這些有足夠經濟基礎,製度基礎的範圍內實行真正的全球化。然後再逐步消化吸收中等國家,乃至落後國家。如果急功冒進,其結果就是落後國家消化了先進國家。落後製度取代先進製度。勞工更加被壓榨。而建牆,從非法移民之牆,到貿易保護之牆,都是隔離開製度差異巨大的國家。從而使得資本不能夠利用落後國家的製度漏洞來打擊先進國家,從而獲利。
beaglegirl 回複 悄悄話 感覺歐洲的文化比美國的深奧,需要靜下心來體會。美國的文化太淺薄和浮躁。在文化上,美國確實有些因為封閉,物質上的豐富,而造成的自傲。不過,很多人內心裏還是承認歐洲文化優越性的。
範範來講,過度的強調一個方向,必然造就另一個極端。比如過分政治正確,到了文字獄或者違法常理的地步,就會造成毫無掩飾的自私自利。過度的保護縱然某個族群,就會造成另一些族群的不加抑製的種族歧視,等。就是說,反正我們被迫害的一方也過不好,幹脆撕開臉皮鬧吧。所以搞政治和文化最重要的是“適度”。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問好作家!分析得很精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