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無所長,唯餘文墨,一息尚存,筆耕不輟。
個人資料
大坐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沙塵暴記憶

(2010-03-25 02:59:06) 下一個
中國地大,物不博,災多。年年發生,司空見慣,不會叫人驚奇。哪一年無災,倒讓人提心吊膽,直怕暗地裏有更大災難正在積蓄爆發前的力量。

在中國,常常是一個災難預示著另一個即將來臨。七六年,“沒見過的大旱,沒見過的大幹”,後來出現沒見過的大震。這在中國曆史上並非罕見。

今年,內蒙、新疆雪災,西南赤地千裏……

雖然 與這些相比,年年春天總要肆虐幾回的沙塵暴,不過是不值一提的過眼煙雲。但是每年看到有關報道,仍感觸目驚心。今年有16個省份、近3億人和約180萬平方公裏遭受侵擾,而且沙塵顯出揮師南下勢頭,前鋒跨海攻入了日本和台灣。

小時候,在北京,登上景山萬春亭,潔淨的藍天白雲下,蒼翠的西山一覽無餘,玉泉山頭的玉峰塔清晰可辨。十幾年前,去北京,車過頤和園,我仍未看到山影。眼前一片朦朧,仿佛透過磨砂玻璃觀景。

文革時的冬天特別凍人,我的學校在鷲峰腳下,騎車去學校,轉過紅山口,割膚刺骨的寒風撲麵而來,風中裹挾著細小的沙粒,打在臉上,生疼。這種夾砂之風,不含太多土麵,所以還不致攪渾空氣。在城裏,我好像從未感受到,是當時西郊的特有景致。我一邊彎腰頂風奮力蹬車,一邊盼望春天快點來臨。不是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少年心底的美好希望,總是和春天連在一起。當然,這個春天肯定沒有沙塵暴汙染。風和日麗,溫暖宜人,天清氣朗,大地回綠,桃花紅,梨花白,迎春花黃,這才是春天。不久前,還是 “小鳥在前麵帶路。風兒吹著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裏,來到草地上。”後來,小鳥都看不見了,春天變得和秋冬一樣肅殺。盡管如此,我在北京十六年,沒有遇過沙塵暴,頭腦中根本沒有這個概念。當它成為北京的固定訪客,我已經遠離。

頭一次見識沙塵暴是到陝北插隊的第一年春天。那時還沒有這個名詞,老鄉們稱為“黃風”。似乎風起三更,呼嘯高原。少年貪睡,混不知覺。夢中感到呼吸不暢,揉揉鼻子,裏麵竟凝結兩塊已經變硬的疙瘩。探指挖出,一股濃烈的土腥氣嗆得直咳嗽。驚醒後,暗自奇怪天色為何遲遲不明。聽得風吹窗紙沙沙作響,就像有人惡作劇,故意一把一把不停地往窗上扔沙子。披衣起身,開門,隻見天空昏暗,目光所到之處,一片土黃色 ,宛如從深黃濾色鏡後看到的一樣。空氣中浮動著細細的黃土麵兒,刺鼻子、嗆嗓子、迷眼睛,無法讓人自由呼吸。到處覆蓋著一層細黃土,天也黃,地也黃,人也黃,本來就麵黃肌瘦,現在滿麵黃風,更具風采。黃帝的子孫,天地玄黃,黃土高原,黃土位居五色土中央,黃巾軍呼喊著口號“黃天當立”,黃河啊,俄的媽呀……從未見過的景象,驚得我麵如土色,惶惶不可終日。“黃風”持續了兩天,細黃土落進頭發裏,鑽入衣服布料纖維中,,輕輕一拍,煙塵暴起。凡是外露的皮膚,用手一抹,一層黃土,猶如黃疸滲出。六七十年代,有句時髦口號: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那兩天,不用出門下地勞動,坐在門窗緊閉的窯洞裏,照樣一身黃土。淪落“風塵”的知青男女,看著碾作塵的黃土,紅心沒煉出來,反而更加悲歎自己的命運。黃風中,煙鬼們的煙量大減,咳嗽加劇;人人飯量下降,咀嚼每一口都能感到土渣的粗糙摩擦力;喝水也不敢一飲而盡,沉澱了一碗底細土。以後每年春天,總要有一兩次“黃風”天氣。有時風起灰揚,有時無風塵浮,漫天皆黃,日月無光。夜晚,耳聽風聲,僵臥寒窯,忽然想到,吳承恩在《西遊記》中說的“黃風怪”,應該就是在西北看到這種天氣觸動了靈感。

到西安上學,原以為遠離了“黃風”。沒想到,春意方歸,“黃風怪”便狂奔攆來。又是天昏地暗,細塵漂浮,房間白日開燈,遠望像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照舊不敢痛快呼吸,戴口罩,鼻孔處兩點醒目的黑斑,四五米外看去,仿佛有意鑽了兩個窟窿。夜晚,許多同學都是蒙頭大睡,我不習慣,遂以毛巾遮臉。早上醒來,毛巾滑落一旁,還是一副灰頭土臉。睡相老實的同學,覆土完整,儼然秦俑。一睜眼,露出眼白,若心理準備不足,你說不定會嚇一跳。稍微移動五官,臉上的薄土綻裂下落,皮肉顯出,活似剝皮雞蛋。我們互相嘲笑“果然土得掉渣”。西安是個曆史積澱深厚的城市,信步街頭,腳下就是唐代的某處遺址;隨意一瞥,一個土丘就層疊著十幾朝的文化。所以,看著個個風塵滿麵,同學們戲稱彼此酷似“出土文物”。那時,至少每年一次。一次就讓天地萬物蒙塵,夠人忙活好幾天打掃衛生。學校每年舉辦的春季運動會,必待黃風過後,才敢開場。大自然的懲罰,黃風、妖風、沙塵暴,在難以忍受的窒息中,催人深省。

我曾驅車穿過“五十裏沙”,踏勘位於陝北與內蒙交界處的統萬城,它是南北朝時大夏國都。當年,開國雄主赫連勃勃決定在此建都,相中了這裏水草豐美,環境宜人。大興土木之下,城市漂亮得堪與長安、洛陽比美。築城的監工為了堅固,留存久遠,殘酷地規定,城牆的夯土層若用鐵錐刺入一寸,則築城者死。於是,城牆結實得像水泥築就。可是,他沒有想到,毀滅城市的,不是工程質量,而是惡化的環境。才幾百年,便沙臨城下。宋代以後,不得不廢棄。我望著大半埋在沙中、基本完好的灰白色城牆,默默無語。它的今天,會是誰家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hreepalm 回複 悄悄話 你小時候除了潔淨的藍天白雲,還有什麽? 想回去嗎? 現在不是有不少人為不能住上更好的房子而怒火衝天?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的,歸根結底洋人是始作俑者。 當然,我們應該更努立使之變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