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朝鮮戰爭和抗日戰爭的比較

(2011-11-21 17:42:33) 下一個
這兩場戰爭,都是中華民族走出近代貧弱挨打的陰影,邁出複興步伐的重要戰爭。這兩場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自信和光榮都很明顯。可是有些人,處於不可告人的目的,總喜歡說抗日戰爭才是真正給中華民族光榮的戰爭,說抗美援朝不能與之相比。我們就用最簡單的事實來比較一下,兩者哪個更光榮。


兩場戰爭的對手:


抗日戰爭的對手是日本。而日本在當時各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工業化程度極低,而且武器裝備極差的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根本沒有衝鋒槍,單發步槍是陸軍步兵的主要武器。而當時美國、蘇聯、德國等國家都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日本在整個二戰中沒有生產一輛20噸以上的坦克。(蘇聯的T34坦克重量是32噸,美國的M4全重33噸,日軍坦克與它們差距極其明顯)。日軍的坦克在諾門坎與蘇聯坦克相遇時,後者甚至不需要開炮,直接衝上去將日本坦克像火柴盒一樣碾碎!(見鬆本草平《諾門罕,日本第一次戰敗》)此外日本由於國內缺乏資源,工業生產力受到很大牽製。如侵華戰爭初期,大部分戰爭所需的石油必須靠從美國進口。至於坦克的年產量,與美蘇相比更是慘不忍睹。


抗美援朝戰爭的對手是韓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的軍隊。其中的主力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國。美國軍隊火力之強大,物資之豐富令當時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望塵莫及。此外還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強大資本主義工業國的軍隊參戰。而且,即使是韓國軍隊這種豆腐軍,也應有盡有地裝備了美式武器。此外美國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遠非抗戰時期的日本可比。


很簡單的比較,使得存在最基本判斷力的人也能一目了然地發現:抗戰中,中國的對手遠不如朝鮮戰爭時期的對手強大。


因此,在這點上,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盟友:


抗戰時,中國的盟友是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其中美國、蘇聯為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他們給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物資支援中國的戰爭,還出動誌願航空隊幫助中國作戰。後來美國則直接參戰,消滅了大量的日軍,並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的盟友是蘇聯和朝鮮。前者提供物資武器,後者的軍隊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但中國參戰時,朝鮮已經潰不成軍,後來的作戰幾乎全是中國軍隊一手包辦。所以朝鮮的因素簡直可以忽略。)蘇聯提供武器物資,但除了少量飛行員秘密參戰以外,沒有直接動手。


一目了然的結論:抗戰時期中國的盟友比抗美援朝時期的盟友強大得多。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製空權問題:


製空權在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很快消耗殆盡,製空權在日軍手裏。但是到了後期,隨著中國戰場中美空軍的壯大,製空權已經完全被奪回。中美空軍對日軍的補給線進行狂轟濫炸,使得日軍損失慘重,甚至運輸都不得不夜間進行,補給不足,日軍死於營養不良的人多於戰死者。


抗美援朝戰爭,製空權自始至終都掌握在聯合國軍手中。中方的空軍僅能有限維持自己的補給線,從未能破壞敵方的補給,更不用說直接支援作戰了。


顯而易見的是,在製空權的問題上,抗戰的中國比抗美援朝戰爭有利。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前夕中國的實力對比:


全麵抗戰爆發前夕,按照某些人的說法,中國剛剛經曆了所謂黃金十年,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入朝前夕,中國剛剛結束內戰。國民黨帶走了幾乎全部黃金儲備,撤退時還大肆破壞,留下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舉,國力貧弱。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國內安定環境比較:


全麵抗戰爆發的時候,國內已經完成形式上的統一。武裝對抗政府的共軍隻剩下沒幾萬人,而且就這幾萬人,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也已經停止武裝對抗,開始停戰談判。


抗美援朝誌願軍入朝的時候,國內遠未統一,西 藏還未統一,台灣的國民黨飛機還不斷出擊轟炸騷擾大陸沿海。國內還有上百萬的土匪沒有肅清。國民黨留下的特務遍布全國,熱火朝天地搞破壞。


顯而易見,抗戰前夕中國的國內環境比抗美援朝前夕中國的國內環境更穩定,更有利。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本土遭到轟炸比較:


抗戰時期,日本飛機轟炸中國領土。但是同時美國飛機也在轟炸日本本土。到了最後,中國大陸的製空權也轉移到盟軍這邊,日軍被炸得死去活來。


抗美援朝時期,美軍也許沒怎麽轟炸中國本土,但是台灣的轟炸機可沒閑著。而且眾所周知的是,美國的本土也沒有遭到轟炸。


不過就算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本土沒有遭到轟炸,仍然是抗戰時的條件比抗美援朝有利。理由很簡單:兩場戰爭中,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都不如對手。所以中國本土遭到轟炸,與日本遭到轟炸相比,前者在後方基地遭受的破壞和影響要小一些。就好比同樣一堆炸彈,扔到阿富汗的喀布爾和扔到紐約,無疑後者損失更大。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就是這個道理。那麽反過來,中國和對手的本土都不遭到轟炸,給對手減少的損失自然要超過給中國減少的損失。所以,對兩場戰爭來說,中國和對手都遭到轟炸,比都不遭到轟炸更有利。因此可以看出,抗戰的條件在這點上比抗美援朝有利。


因此,從在這點上看,抗戰比抗美援朝戰爭好打。


兩場戰爭的開局與結果比較:


抗戰,大體說起來,是從白山黑水東北三省開始打的;最起碼,也是從盧溝橋開始打的。也就是說,開戰的時候,華北、華中、華南大片土地還在中國手裏。抗戰結束的時候,華北、華中、華南卻還有大片土地在日軍手裏。總體上戰線是向後退的。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隊入朝初期,美韓軍已經逼近鴨綠江。最後停戰時,美韓軍回到三八線。總體上戰線是向前推的。


顯而易見,這點上,抗美援朝比抗戰幹得漂亮。


兩場戰爭的傷亡問題:


抗戰,根據中國自己的官方數字顯示,中國國民黨軍隊共損失365萬人,共產黨軍隊共損失58萬人。因此中國軍隊總共損失大約423萬人。而根據日本官方數字,侵華日軍死亡40多萬人,按照一般死亡與受傷的比例1:3估算(但實際上小鬼子武士道精神作祟,陣亡率應該高一點的),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傷亡總共應該是160萬左右。這樣算起來中國軍隊傷亡與敵軍相比為其2.64倍。


抗美援朝戰爭,按照中國自己的數字顯示,誌願軍共損失36萬。而敵軍方麵損失,根據1953年10月25日美聯社發布的聯合國軍損失數為147萬餘人,韓國國防部編寫的《韓國戰爭史》和日本《軍事史雜誌》公布的損失數為116萬餘人,而根據美國紀念館門前的數字來看,聯合國軍共損失225萬人。就算其中隻有一半是誌願軍打的(其實誌願軍作為主力,其戰果肯定不止占一半)。誌願軍殲滅聯合國軍則可能為74萬,58萬或112萬。無論怎麽算,從這幾個數字來看,誌願軍的殲敵數都超過了自身的損失。


顯而易見,這點上,抗美援朝比抗戰幹得漂亮。


投敵問題:


抗戰時期,有幾十萬中國軍隊主動投敵,為日軍充當偽軍。國民黨軍投敵人數超過殺敵人數,62%的偽軍是前國民黨軍,被美國人斥為“實在是一個丟人的記錄”。中國軍隊傷亡400萬,投敵50萬,8:1。


抗美援朝,姑且算後來“選擇”去台灣的誌願軍戰俘都是真正“自願”的,並且姑且全部算為投敵。那麽也隻有一萬四千餘人。誌願軍傷亡36萬。36比1.4,即25倍以上。


這兩個比例很明顯得看出來,抗美援朝中的中國軍隊,鬥誌要遠遠高於抗戰時期。


顯而易見,這點上,抗美援朝比抗戰幹得漂亮。


兩場戰爭中中國損失問題:


抗戰,在中國領土上進行。中國平民死亡幾千萬,中國國民經濟損失極其慘重。


抗美援朝,在朝鮮領土上進行。中國平民傷亡以及本土經濟損失與抗戰相比微不足道。


顯而易見,這點上,抗美援朝比抗戰幹得漂亮。


兩場戰爭的戰略目的達成問題:


抗戰,中國的目的是救亡圖存,挫敗日本征服中國的計劃。目的達到,勝利。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的目的是避免朝鮮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給中國邊界上製造一個緩衝地帶。目的達到,勝利。


兩場戰爭在這點上齊平。


上麵這些都是基本事實,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兩場戰爭都是勝仗,都打贏了。但是用最基本的事實來看,對日抗戰的國內外環境、國內實力都比抗美援朝優越;但是從戰果上看,抗美援朝卻毫無疑問令抗日戰爭望塵莫及。條件差的反而打得好,哪場戰爭給中國帶來的自信更多還用說嗎?


另外,抗美援朝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民族自豪感,更表現在抗美援朝打敗了白種人!中國的百年屈辱從對白人的鴉片戰爭開始,百年雪恥便必須以對白人的戰爭結束。是白種人首先打破了“□□大國”的迷夢。所以中國人隻有打敗了白種人,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籠罩在中國人心頭的屈辱和自卑才能真正得以破除。這點,無論怎麽說,抗日戰爭都無法與抗美援朝相比。


再談談兩場戰爭使美國對中國產生的印象。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獨自抵抗日本,頑強的作戰一度引起美國人的同情。但是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蔣介石認定美國參戰則日本必敗無疑,中國所需要做的隻是等待而已。因此,讓美國人大惑不解的是,蔣介石消滅日本人的興趣還不如美國人大。美國人發現蔣介石隻是將打日本人放在一個比較次要位置上。(見克羅澤《蔣介石傳》和《劍橋中華民國史》)尤其是1944年,全球都在反攻,日本已經日薄西山行將就木,這時已經奪取製空權的中國戰場上兵力占優的中國軍隊,卻被垂死的日軍打得一潰千裏,創下世界軍史上空前絕後的記錄!這讓全世界大跌眼鏡。尤其是盟軍犧牲大批飛行員從駝峰運入中國的大批戰略物資,竟然完好無損地成為日軍的戰利品,更令美國人心如刀割!這次大敗的影響深遠程度可想而知。因為美國人本來就對蔣介石消極的態度極其不滿,這次大敗更加強化了美國人的這種印象,這個壞印象抵消了此前很多優秀的戰績。盡管很多人不斷強調同時期中國軍隊在緬甸大獲全勝。但事實上美國人認為中國人在緬甸的勝利無法挽回他們受到損害的聲譽(這是美國人的原話,見《劍橋中華民國史》)。有人找出種種理由為豫湘桂大敗辯解,試圖證明中國軍隊表現也算差可告慰。可惜美國人看不到這些,當時的美國人畢竟是這場大敗的局外人,無法深入了解那些具體原因。他們能看到的隻是拿著大量美援的中國軍隊,在掌握製空權和兵力占優的條件下,被江河日下的日軍打得落花流水。


有很多人自欺欺人地認為,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國、世界四強之一,說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其實五大常任理事國包括了曾經滅亡過一次的法國。也就是說滅亡過一次的國家都能成為五大國之一,那中國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呢?至於什麽四強,隻不過又一聊以自慰的空頭支票而已。雅爾塔會議,列強絲毫不和中國打招呼就私下出賣中國利益。戰後蘇聯強迫中國讓外蒙獨立,美國大兵在中國強奸婦女,中國卻隻能忍氣吞聲。如此窩囊,“四強”強在何處?鐵的事實證明,抗戰後的美國仍然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裏。而這隻能是抗戰後期中國國民黨軍隊的表現造成的。


而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影響卻完全相反。美國領導人心中有數,他們曾計劃征服北朝鮮,使之與李承晚的南朝鮮合並,而這一計劃卻被紅色中國挫敗了。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人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係統,居然遏製住了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端武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這種結果,與豫湘桂大敗的反差太大了!某些人徒勞地試圖掩蓋這種結果對美國人心靈的震撼,隻能是掩耳盜鈴,自己捂住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見。因為這些和所謂豫湘桂戰役的“內幕”不同,這些都是基本事實,寄希望於美國人看不見是不可能的。


事實就是,中國在朝鮮的表現,使美國高層領導人的心靈深處和私下商討中,留下一種深深的受挫感。美國未能打贏朝鮮戰爭,這使美國領導人深感不安。因此,他們在戰後20多年的漫長歲月裏,總在想方設法地傷害阻撓美國取勝的紅色中國。美國領導人被中國人的行為激得怒不可遏,他們需要有一個“侵略成性的中國”的存在,這樣才能證明他們要摧毀中國政權的迫切願望是正當的——而這個政權曾徹底挫敗過美國。(這都是美國人的原話,見《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這種受挫感演變成了對紅色中國刻骨銘心的仇恨,這種仇恨甚至超過了對蘇聯的仇恨。所以美國要對中國進行製裁,進行封鎖,並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可笑的是,這在某些人眼中反而成了中國失敗的表現。其實這種封鎖,恰恰說明朝鮮戰爭讓美國“太傷自尊了”。否則同樣的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簽訂《辛醜條約》之後怎麽沒有對中國進行封鎖和製裁?朝鮮戰爭後美國對中國超過蘇聯的敵視,正是美國來自潛意識深處失敗感的外在表現。


有人會說,正因為朝鮮戰爭之後,西方國家才對中國進行這樣那樣的妖魔化。所以朝鮮戰爭損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但關鍵在我們需要怎麽樣的一種國際形象?如果任由美國打到鴨綠江邊,任由美國封鎖台灣海峽而無所作為,這又留下一個怎麽樣的國際形象?一個軟弱可欺的中國,與一個令人生畏的中國相比,我們更需要哪種國際形象?我想抗戰時期日本人的得寸進尺已經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從石原莞爾的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出,後來日本軍部少壯派毫無顧忌地擴大對華軍事行動,很大程度上是被918事變的巨大成功衝昏了頭腦,以為中國逆來順受。(見[美約翰·亨特·博伊爾:《中日戰爭時期的通敵內幕》)而抗美援朝再明確不過地告訴美國人,不要輕易招惹中國,因為“中國人是堅強而凶狠的鬥士”(《李奇微回憶錄》)。後來金門危機時,本來美國海軍信誓旦旦要給國民黨運輸船護航,結果解放軍一開炮,美國軍艦調頭就跑。請問某些人,這些美國軍艦怕什麽呢?與抗戰初期驕橫的日軍相比,這些美國人的表現如何呢?美國人的這種表現又是怎麽來的呢?難道是抗戰勝利帶來的嗎?


再談談關於朝鮮以及台灣的問題。


有人說,中國出兵,保住了一個朝鮮的金家王朝,導致今□□鮮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還不如讓韓國統一朝鮮半島對朝鮮有利。然而,美國又何嚐不是支持了一個軍政府頻頻的國家?僅僅今天韓國經濟比朝鮮發達,就說不該幫朝鮮打這場戰爭。那今天德國比俄羅斯發達,是否也可以說蘇聯當年不該反抗德國?今天日本比中國以及中國台灣發達,是否就能說當年抗戰抗錯了?


還有人說,朝鮮戰爭導致台灣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所以中國是朝鮮戰爭的輸家。盡管朝鮮戰爭爆發確實導致了美國海軍進入台灣海峽,從而阻礙了中國迅速解決台灣問題。但問題是解放台灣並不是中國參加朝鮮戰爭想要達到的目的。所以這一點實現與否,與中國在朝鮮戰場的勝負沒有關係。怎麽能因為這點沒有實現就說中國是朝鮮戰爭的輸家呢?就好比國民黨常常說的,抗戰使得中 共軍隊壯大,導致最後“大陸淪陷”。那是否就能說國民黨是抗戰的輸家呢?但是,那些認為中國是朝戰輸家的人是絕不會也絕不敢這麽說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