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俞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錢文忠誤解《三字經》了嗎?

(2009-04-03 18:19:06) 下一個

      錢文忠老師再次登壇,這次“宣講”的是《三字經》。一位大學者將古代啟蒙經典《三字經》解說得深入淺出,悅耳動聽,實為難得。

      
       在第三講中,錢老師就出口成章,引出經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我這樣平民百姓的記憶裏,“讀書百遍”的說法倒是頭回聽說,宋代的朱熹曾寫過:

       古人雲:“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或許錢文忠老師覺得現代人智商特高,百遍足也,再過個百來年,“數遍”亦足也。

       
         錢老師在解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時,引用了詩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但他將“切”“磋”“琢”“磨”說成是加工玉器的四種工序。可是在同樣被視為經典的《大學》裏講到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嚴格地說“如切如磋”是指像打磨象牙一樣鑽研知識,“如琢如磨”是琢磨美玉一樣提高自我修養。兩者是有微妙區別的,而萬不可籠統地說成加工美玉。

      
         在“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不乎數。”的解釋裏,錢老師的說法,使我難以接受,關於陰陽五行的確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但積整個文明智慧的極度經典,往往有簡潔和精深的兩麵性。“陰陽五行”如果用簡潔的語言膚淺地說明白的話,我首推也是曾出現在《百家講壇》上的郝萬山校長,他在《千古中醫故事》講座裏對陰陽五行的解釋就很好,所謂“五行”就是自然界裏,氣的五種運行規律。而不是錢老師所說的“我們古人在實踐中發現了物與物相生相克的提法。”還說什麽,“火上澆一盆水,就是水克火,在古人還沒有發現石油以前,都是這樣認為的”等等。

      
         據錢老師說《三字經》由來於宋朝,我覺得完整地說,《三字經》被後人不斷地在刪改添加,在《三字經》說曆史那段,就出現了“。。。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這說明,《三字經》被改到清末民初。

      
         《三字經》要講透,不亞於講四書五經,的確很難,但錢老師是知名的教授,做學問總要追求嚴謹吧,我在《王國維傳》裏,讀到過有位學生向王國維請教,王國維用南方口音說“這個問題阿拉【我】不太曉得,你去問陳先生”他指指陳寅恪。為人師表,最基本的是不能誤人子弟。錢老師版的後半段《三字經》不知又出現什麽妙言,我反正已經沒興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