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清明,讓愛世代延續

(2009-04-03 20:54:38) 下一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除了節日之外, 清明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 “ 歲時百問 ” 的說法: “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之名即由此而來。

猶記得孩提時代,不諳世事的我對清明節是充滿向往的。盡管那時清明節還不是國家的法定假日,但在家鄉,家家戶戶是過清明節的,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其受重視的程度僅次於春節和中秋兩大節日。那時家貧,清明節之於我更多的是可以吃上一頓好飯,對大人們緬懷祖先的肅穆之情還不甚理解。

往往在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的早晨,天還未亮,父親就會叫醒熟睡的哥哥和我,隨著來敲門的伯伯及他的兒子們,走去村外的家族墓地。大人們會扛著桌子,拿著鐵鍁,挎著籃子,籃子裏麵裝一些紙錢,做好的豬肉,米飯和酒等好吃的東西,孩子們手中打著手電,拿著鞭炮。路上一般會遇到很多人,他們無一例外地是去自己家族的墓地掃墓。不過,按照家鄉的風俗,清晨去掃墓的都是男人或男孩子,女性們可擇其他白天的時間前去。

到了墓地,父親和伯伯會先用鐵鍁鏟土,往爺爺及其他祖先的墳上添。待土添得差不多了,就在墳前擺好桌子,從籃子裏取出飯菜,小心翼翼地擺在桌子上,在碗上再恭恭敬敬地搭上筷子。隨後大人們會帶著我們在墳前跪下,給列祖列宗們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大人們的神情是肅穆而悲戚的,臨了會擎起酒杯,將杯中的酒緩緩地灑在墳前,象征著先祖們在吃完飯後再喝一點酒。然後就會用火柴點著紙錢,在墳前焚燒。在我的記憶中,因為清晨的風較大,火柴不容易被點著,常常是需要兩三個人圍出一個無風的角落,一個人躲在那裏將火柴點燃。最後就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事了,燃放鞭炮,看著點點火光映著東方冉冉升起的朝陽。其他人家往往也會在前後的一段時間內放鞭炮,一時間在方圓數裏的田野上,鞭炮爭先恐後鳴,響徹雲霄。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清明的美食對我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我也漸漸地理解了父輩們上墳時肅穆的神情。那其實是一種對先祖們的崇敬,是一份發自心底的愛,是對生命意義的深沉思索。在父輩們先後辭世後,我們這一代人成為了清明掃墓的主力軍。每次躑躅在父輩們的墳前,我都不禁思緒萬千,往事如電影畫麵般不斷閃現。真的感謝我們民族的先祖們在兩千多年前立下了這個節日,並一直延續至今,使得我有機會和父輩祖先們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自來到異國他鄉後,我已經幾年未能在清明時節為先祖們掃墓了,常感心有所愧。何以解憂呢,恐怕難道隻有杜康嗎?想當年,唐朝的詩人杜牧許是這麽想的,有詩為證: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細雨紛紛的清明節,詩人在為先祖們掃完墓後,思緒難平,惆悵萬千。如何解斷魂之苦呢?還好,前麵過來了一個騎牛的牧童,告訴詩人,前麵就是杏花村了,有上好的美酒可以享用呢!

在異國他鄉,我們不能為先祖的墳捧上一抔土,也不能找到美酒飄香的杏花村。然而,我想,自己及每一個不管尊卑貴賤時刻不敢忘祖先的人,在清明節來臨之際,都有必要暫時拋開紛繁的世事,靜靜地想一想,在內心深處祝願自己的父輩祖先們在天之靈能夠好好地安息,畢竟,那是每一個人最後的家園。

清明,讓愛世代延續,年年歲歲不息。 

(謝謝閱讀我的文章。如轉載,請不要忘了標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Chinese Ancestor's Day.
把它推廣為世界文化,我們要快,快在韓國人之前提出,哈哈,
大家可能都曉得,韓國人已經把我們的端午節搶走了!
我們要保衛:
Chinese Ancestor's Day!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eeaglefly的評論:
很多人認為: Chinese Ancestor's Day 是個適當的清明節英文譯名.
eeaglefl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rman的評論:
謝謝各位的閱讀和評論。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水巷人家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章。讓我們這些不能回去掃墓的人,在這裏就著你的美文,心祭吧。
BHappy 回複 悄悄話 頂!寫的挺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