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博文
(2017-04-20 19:56:39)
文學城已經開辦二十年了?如果不是偶然在城頭上發現有關文學城二十周年的征文活動,我還真的不知道,或者說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 細想起來,我之所以不願相信,是因為自己在十幾年前和文學城的初識,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那個時候的自己,還算得上是一位青蔥青年,離開了熟悉的祖國,來到了陌生的異域。在最初的新奇感散盡之後,我和絕大多數留學生一樣,整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7-29 20:45:17)
 對於我們這個曆史悠久但又多災多難的民族而言,一九四九是永遠不能被忘記的年份之一。因為國共兩黨三年的內戰,有不計其數的普通人或主動或被動地背井離鄉,在曆史滔滔向前的洪流中,宛如一葉葉浮萍七上八下,無奈地遭受著風吹雨打。我父親就曾是其時的一葉浮萍。因此,父親在一九四九年前後的經曆之於我們家而言,也同樣是應該被牢記的。  父親在一九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5-22 20:58:10)
幾年前我家租住在一幢公寓樓的二層,該樓的物業管理人員多來自拉美國家。前台的接待員是一位來自墨西哥的老太太,人胖胖的,開朗愛笑,對物美價廉的中餐情有獨鍾,並能如數家珍地向初來乍到的我介紹周圍的中餐館。負責修水電的中年男士來自古巴,人壯壯的,眼睛大大的,動作麻利,愛開玩笑。相形之下,另一位來自阿根廷的老頭就嚴肅多了,他長得瘦弱單薄,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3-04-04 08:09:52)
在我的藏書中,有一套上下兩冊的《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是以繁體字在香港印刷的版本,紙張暗黃,頗有一點兒古色古香的味道。每次看到它,我就不由得想起父親買這套詞典的前前後後來。在二十多年前的一個七月初,我參加了初中升高中的考試,以全縣前幾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縣一中。我們的縣一中考上大學的升學率每年都在90%以上,其中的頂尖高手考上全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3-02-25 20:33:09)

在國外度過了多個春節,我的心態也經曆了從當初難以適應獨在異鄉的清冷氣氛,到如今心態平和地辭舊迎新的過程。在大年三十,這裏的除夕依然靜悄悄,沒有國內爆竹聲聲辭舊歲的熱鬧,更沒有紅色的春聯貼在門框上的文化氣息。而春節貼春聯之於我,有著猶為特殊的情結;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歡度春節的一種方式,更曾經為豐富我家春節的餐桌做過莫大的貢獻。且說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1-18 06:28:23)

前些日子,我家房子屋簷下有一處的木板破了一個洞,想起‘小洞不補,大洞吃苦’的古訓,便翻開當地的一份中文報紙廣告,找了一家搞裝修的公司幫忙查看。前來的裝修師傅非常健談,看了洞之後,告訴我們需要盡快修,否則洞會變得越來越大,而且說不定哪一天有鬆鼠貿然鑽進去,不能出來,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死在屋簷下的夾層裏,那樣的話,我們除非把房頂扒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2-12-23 20:27:55)
以前在北京工作時,除了經常光顧各大書店買一些價格不菲的新書之外,我還偶爾去逛街頭的舊書攤,有時候運氣好,能以不貴的價錢買到心儀已久的好書,每每彼時,我總有一種唐人筆下的“淘盡黃沙始見金”的快感。後來到了美國東部的一所大學學習,因為學校書店出售的新教科書價格昂貴,動輒就在六七十美元左右,所以我便經常到半價網上(Half.com)買別人用過的二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12-11-21 19:57:31)

在日常生活中,當素不相識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一些幫助或便利時,接受幫助或便利的一方說一聲謝謝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以說,盡管謝謝兩個字毫不起眼,但它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文明禮貌素養的不二圭皋。到美國這些年來,在辦公樓或超市入口,如果我發現後麵有人緊隨,我會扶住門等待後邊的人到後再鬆開手,素昧平生的西方人士在接受此類便利後,往往會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12-10-04 20:35:53)

在我居住的美國南方小城,連日來陰雨綿綿,已經有十幾天不見陽光。目睹此情此景,我常常有一種錯覺,仿佛自己置身於梅子黃時雨的江南水鄉,心內不由得思忖這惱人的雨天何時結束,懷念起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光景來。雨多了,傘自然就派上了用場。到辦公室後,我常常會先把被雨淋濕的黑傘張開放在屋內一隅,待其晾幹後再行使用。這一在辦公室撐開傘晾幹的行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2-08-14 20:54:02)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人們或不遠萬裏,艱辛跋涉,或如到鄰居家串門般輕鬆地進入美國。這些不同族裔的人們在豐富美國多元化色彩的同時,也將自己民族的飲食帶到美國,使得各民族的人民可以互相觀摩品嚐,互相學習競爭,無需走遍世界各地,即可嚐盡天下美食。在美國這些年,我也或主動或被動地品嚐了其它族裔的美食。因為在北京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