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當素不相識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一些幫助或便利時,接受幫助或便利的一方說一聲謝謝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以說,盡管謝謝兩個字毫不起眼,但它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文明禮貌素養的不二圭皋。
到美國這些年來,在辦公樓或超市入口,如果我發現後麵有人緊隨,我會扶住門等待後邊的人到後再鬆開手,素昧平生的西方人士在接受此類便利後,往往會說 thanks( 謝謝 ) ,且自然得近乎隨意,但畢竟禮多人不怪,彰顯的是人家的良好素養。反過來,如果前麵有別人為我扶門,我也會報以一聲謝謝。不過,在同樣的情況下,對一些同胞而言,不知是因為謝謝一詞太沉重,還是因為對陌生同胞的幫助懷有警惕之心,謝謝一詞成了難以出口的珍品。
且說在前些日子的一個下午,我送小兒去一所華人開辦的培訓學校上課。該學校的教職員工以華人為主,與之對應的是,去那裏就讀的華人子弟也占了大多數。為了安全的考慮,學校的門需要輸入密碼才能打開。我熟練地輸完密碼,打開門讓小兒先進,小兒進去後我正待往裏走,就看到一位男同胞帶著兩個孩子正往外走,於是我便扶住門,等待他們先出來。那位男同胞一邊走一邊和孩子說話,將在一旁扶門的我明顯視為空氣,不但沒有說一聲謝謝,連一絲微笑也沒有留下。那位男同胞帶著近視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的樣子,應該受過高等教育,不過教育水平與禮貌素養並不成正比。
目睹他們的背影遠去,我的心裏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不由得聯想起幾個月前在該校門口經曆的另一起類似事件。那次我是去接小兒回家,同樣輸完開門密碼後,我發現身後二三米外有一位女同胞也要進門,於是我便展示出讓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扶住門讓她先進去。那位女士從容而入,將我的扶門讓路之舉視為理所當然,同樣沒有說一聲謝謝。而她進門後,看到一位老師正送孩子出來,便笑容可掬地和老師打起了招呼,與從我身邊走過時的形象宛若兩人。
盡管這兩起經曆多少令人不快,但我在後來,也包括將來在處理類似的事情時會依然如前,畢竟,要提高我們民族的整體素養,有賴於我們每一個小小分子的持續不懈的努力。其實,在那所學校,我也遇到過不少同胞,他們明顯有著很好的禮貌素養,與我雖然同樣素不相識,但在接受幫助或便利時,未開口先微笑,說起謝謝來也不帶敷衍的味道,讓我時常心生如沐春風的感覺。
當然,我希望,那些少數吝於說一聲謝謝的同胞也能提高自己的禮貌素養,也許他們在熟人的眼中是一個不錯的朋友,也許他們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中國人,但如果能對陌生同胞提供的幫助或便利也笑著表示謝意,那無疑會使他們來自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更加豐滿。正如管理學中的木桶原理所揭示的那樣,他們素養的提高會使我們民族的短板增長,對我們民族素養的整體提高有著更大更積極的邊際效益。
還有一種是完全不為別人著想、隨地吐痰亂拋垃圾、不知公共秩序為何物的"人形畜牲"。
當時聽了,心裏還很不是滋味,但現在每逢看見那種隻顧自己 、不管公德的人時(不僅是中國人)心裏就會冒出那位老者的話,自己問自己一句:這個東西還是個"人"嗎?
在中國,您就一直扶著門等一撥人全進出完了,再無語地放開門,因為說了也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