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學博客。分享神學研究心得,結交誌同道合朋友。座右銘:仁教,心學,法治,德政。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基督徒國度化生活三部曲

(2008-01-10 18:06:03) 下一個


基督徒國度化生活三部曲
--選自王誌勇《基督教聖約世界觀神學原理傳習錄》


正如主耶穌所教導的那樣,基督教的超越之處就是先求上帝的國度和公義(太633),也就是說,基督徒的行動當以拓展上帝的國度為導向,當以是否合乎上帝的法度為考量,這樣我們既有內在的動機,也有客觀的標準,就能夠有效地以實際行動來榮耀上帝。

1)感覺在我日常生活中首先進入我們的意識的乃是各種各樣的感覺,又好的感覺,也有不好的感覺;或者概括有喜樂的感覺和憂愁的感覺這兩大類型;基督徒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感覺,即要承認感覺的真實性,同時又要避免跟著感覺走。

2)思想當某種感覺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的時候,接下來自然就是如何麵對的問題。我們肯定有各種感覺,沒有感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首先不是尋找感覺,而是隊已經有的感覺進行理性的分析:1)感覺的定位--我們的感覺到底是喜樂,還是憂愁;是平安,還是焦慮;是滿足,還是沮喪;是樂觀,還是悲觀;是興奮,還是抑鬱;等等。2)感覺的定量我們的感覺是否強烈,是否仍在我們自己的控製範圍之內。這種定量分析非常重要,若是我們自自身的感覺無法把握,我們就需要向別人求助,特別是求助於能夠幫助我們的教會內的牧長和其他人士;3)感覺的定性要考慮我們的感覺是否有利於上帝的國度的拓展,是否出於對上帝的感恩,是否合乎上帝的法度,是否榮耀上帝的聖名。這種對感覺的定性分析需要一定的靈命成熟度。因此,這種定性分析或者是由自己進行,或者是在其他有經驗的人士的幫助下進行。作為基督徒,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不是靠自己的修養、修行或定力來單獨麵對自己的問題,曆代基督徒都一致認信“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這就意味著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求助於其他基督徒,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一同麵對生活中的掙紮。

3)行動最後是付諸行動。這有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指運用上帝賜給我們的蒙恩之道,支取上帝的恩典,使我們能夠勝果我們生活中消極的感覺,繼續保持我們積極的感覺。這些蒙恩之道包括1)個人讀經上帝的話語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是我們隨時的幫助;2)家庭讀經通過家庭敬拜的方式一起讀經、分享,能夠在家庭分為內促進家人之間的共融;3)小組讀經參加一定的讀經小組,成員之間彼此分享;4)教會讀經這是非常重要的蒙恩之道,要為講道的牧師禱告,也求主預備自己的心,使自己能夠藉著教會的讀經講道得蒙光照;5)禱告既包括個人的禱告,也包括夫妻、家庭的禱告和教會的公禱;6)參加教會的聖禮,特別是聖餐,祈求上帝藉著聖禮更新自己。二是指積極行動,盡我們當盡的本分,也就是個人在家庭、教會和社會中的責任。勤勞的蜜蜂是沒有時間憂愁的,懶惰的大腦乃是魔鬼的巢穴。我們無法攔阻鳥兒從頭上經過,但我們可以不讓鳥兒在我們頭上做窩。積極的行動可以化解我們的憂慮,積極的行動也會自身得蒙上帝的祝福。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終日愁眉不展,不如采取行動,不管收獲如何,先要殷勤耕耘,“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1265),“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力麵部是徒然的”(林前1557),“我們行善,不可喪誌,不可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69)。即使我們死後,做工的果效也會隨著我們,使我們在天上得到那不能朽壞的冠冕(啟1413;林前925)。

因此,聖經中鼓勵我們的既不是多愁善感,也不是皓首窮經,最終一無所成,而是積極的行動。感覺是消極的領受,我們若是停留在感覺層麵,就與動物無異,甚至比動物還要低級,因為許多動物能夠根基本能而采取行動,從而對付消極的感覺;思想是積極的分析,這是人與動物的根本性不同,可惜中國基督教一向在思想方麵缺乏深度和廣度,這是我們需要積極麵對的;而行動則是主動的改變,是發揮我們自身的主動性,運用上帝已經賜給我們的各種恩典,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