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軍團——NVA東德國家人民軍
(2009-01-25 14:33:19)
下一個
失落的軍團——NVA東德國家人民軍
和平的口號,但心中卻珍藏著一個熾熱的夢——戰爭。
19年前,未施一彈,未經一戰,原華約集團中一支裝備精良並枕戈待旦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交鋒前沿駐守了三十餘年的軍隊居然幾乎於一夜之間自行解散,並完全融入他原先的死敵——西德的聯邦國防軍中。這支失落的軍團就是前德意誌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DDR)的國家人民軍(Nationalen Volkes Armee,簡稱NVA)。
國家人民軍(NVA)是前民主德國人民議院於1956年1月13日做出決議組建,1956年1月18日,人民議會通過建立國家人民軍和國防部的法令。同年3月1日NVA正式建軍。它的前身起源於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人民警察部隊(簡稱KVP)。國家人民軍由陸上部隊、空中部隊、海上部隊組成。3月1日成了國家人民軍的建軍日。
受到前蘇聯的影響,同時固執的德國人又要盡量保留自己國家的特色,因此其陸軍單兵裝備相當有特色並頗有收藏的價值。
雨點迷彩作訓服
德軍使用迷彩服具有相當久曆史,二戰時期的多款迷彩服就可略見一斑了,其實二戰期間德國傘兵就裝備過一種和如今雨點迷彩樣式相似的迷彩服。
雨點迷彩作戰裝具
全套裝具包括腰帶,Y帶,子彈包,手榴彈包,水壺和背包等。除腰帶和Y帶外,其他附件均用同樣的雨點迷彩色調。
腰帶為灰色尼龍製造,金屬腰帶扣,腰帶扣上有東德國徽,整條腰帶不象西方的S腰帶一樣帶孔,平時可做常服腰帶使用。
背包,尺寸約為25CM ×15CM×35CM,同樣是雨點迷彩製,背包蓋上有金屬掛鉤和D型環,掛鉤用於扣住Y帶上的D型環固定,同時還有透明塑膠夾可以插入士兵姓名等內容的紙條,背包蓋上還有一個提把不背負時可以提行。背包內不分倉,整個包內覆有防水的膠皮,可見東德人在向蘇聯的粗獷簡便*攏的同時,其依然保持這認真細致的民族特點(同期的蘇聯士兵背包就差多了,袋口用粗陋的繩子捆紮,無防水內襯)。背包底部也有掛鉤和D環,用於和Y帶上的兩條附帶連接,使背包更加固定,同時可以在底部的D環上加掛額外的背包增加攜行量。
M56/76鋼盔
M-1956型(簡稱M56型)鋼盔是一種外形古怪且極富“東德特色”的鬥笠狀鋼盔,但溯其源頭卻可以從二戰時期的第三帝國找到線索。早在1939年德軍閃擊波蘭之時,第三帝國研究院(Third Reich Research Council)下屬鋼鐵特別研究分院(Iron and Steel Specialty Division)便著手收集當時世界各國裝備的各種鋼盔進行了大量輕武器和炮彈碎片試射試驗。
試驗發現當時幾乎沒有哪支軍隊裝備的鋼盔擁有無懈可擊的防護性能後,於是第三帝國的軍工門開始了一項全新的設計工作,其目的是要研製出一種防彈性能超越以往所有型號的全新鋼盔。很快,由Voelkingen Stahlwerke試製出4種新式鋼盔的樣品以供測試。1942年底,測試工作完成,被送到德國陸軍兵器部。可希特勒卻對開發新式鋼盔的設計工作並不感興趣,要求將其取消,但德國陸軍兵器部卻違抗希特勒的命令,暗地裏采購了少量新型鋼盔並著手測試工作。
這些少量生產的新型鋼盔共有A、B、BII和C型四種型號。其中B和BII型通過了首輪測試,訂購了陸軍兵器部50頂B型和50頂BII型鋼盔,並用設計師的名字將這些鋼盔分別命名為Thale型和Harz型。這批新型鋼盔後來送往柏林的Doeblitz步兵學校進行實地測試。結果表明兩種新鋼盔的防護性能大大超過了德軍過去裝備過的任何一種鋼盔,而且佩戴後舒適性頗佳。陸軍兵器部滿心歡喜並一相情願的認為希特勒也會滿意,已經準備在希特勒選中一款後立刻投產,甚至私下裏準備將新鋼盔命名為M45型。
但當B和BII型鋼盔於1944年秋被呈報給希特勒審批時,得到的確是禁止將其中任何一種投入量產的回答,因為膽敢違抗自己的命令,私下生產新鋼盔犯了這位獨裁者的大忌,何況在希特勒眼中就認準隻有M35/40/42係列鋼盔才是標準第三帝國軍人形象的一部分。同時戰局的持續惡化使新鋼盔的量產被迫擱淺。
但是新型鋼盔並非沒有經過實戰考驗,因為1945年春的柏林戰役期間,蘇軍官方報告和蘇軍士兵的日記中都記載了遇到帶著奇特外形頭盔的德軍部隊。而這些德軍部隊其實正是由負責實地測試B型和BII型鋼盔的Doeblitz步兵學院的學員組成的,他們參加了柏林那場最後的戰鬥。
1949年,原本統一的德意誌民族被分成了兩個社會製度截然不同並彼此相互仇視的國度,長達40年之久的分裂開始了。5月23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宣告成立;10月7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宣告成立。1950年,蘇聯著手組建NVA的前身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人民警察部隊(簡稱KVP)。最初的日子裏KVP裝備的有一種鋼盔,其外形類似原納粹德軍裝備的M35/M40/M42係列的鋼盔,其實該型鋼盔就是當年德國陸軍兵器部新型鋼盔測試中落選的A型鋼盔
1956年初,在東德國家人民軍正式組建前夕,蘇聯要求這支武裝力量必須具備“社會主義的東德特色”。剛剛成立的東德人民軍後勤管理委員會被勒令馬上開發一種全新的鋼盔裝備東德人民軍。其要求是新鋼盔在外觀上必須既不同於原納粹德軍裝備的鋼盔,又不同於蘇軍裝備的鋼盔。因此,KVP原先裝備的A型鋼盔自然而然的再次被拋棄。其實東德人民軍後勤管理委員會早就意識到這種“具有很強的東德特色”的新型鋼盔已經設計完成並經過了許多測試,這就是當年的B型和BII型鋼盔。
正因為當年希特勒下令禁止這兩種鋼盔列裝德軍,反而使其因禍得福的與“納粹”劃清了界線。作為東方陣營的老大蘇聯對這兩種鋼盔也比較滿意,因為是蘇聯人壓根就沒打算為NVA的新盔的研製投入一個戈比,既然B型和BII型鋼盔早就進行過測試無需花錢,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B型和BII型鋼盔的基礎上,新型鋼盔首席設計師——埃裏希8226;凱森(Erich Kiesen,他曾經參與過試製B型和BII型鋼盔的工作)又加入了自己當年兩項未能實現的設計:即Y型鋼盔係帶和透氣型鋼盔襯墊。
1956年1月,改進後的BII型鋼盔有了正式的命名——M-1956型(簡稱M56型)鋼盔並開始成為NVA的製式裝備。同年3月1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國家人民軍正式建立。在“五一”勞動節的上,M56型鋼盔被正式公布於眾。
雖然就象前麵所說的,M56型鋼盔是一種外形古怪(不少人甚至說它醜陋)的鋼盔,可是美軍M88頭盔出現前,東德人民軍M56/76型鋼盔的防護性能超過了任何一種其他國家軍隊裝備的鋼盔。
鋼盔上可附加網裝偽裝網和迷彩盔套。M56和M76可以從盔內的牛皮襯裏區分,M56為八瓣,M76為六瓣。
軍團的末路
隨著世界政治風雲的變化和民眾要求統一的呼聲,1989年12月22日,東德開始拆除象征著分裂和冷戰的標誌——“柏林牆”,二戰後分裂的德意誌民族又重新成為了一體,但是國家人民軍(NVA)也將和他一直以來捍衛著的德意誌民主共和國(DDR)一起湮滅在浩淼的曆史長河中。1990年9月,國家人民軍按《統一協定》進行編遣(其實就是自行解散)。兩德統一之日成了國家人民軍徹底解體之時。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軍人,自知即將失業,早已另謀高就,剩餘的堅守到最後一刻的九萬名軍人中,大約僅有五萬人可納入西德編製(而且還是在兩年試用的條件下),其餘的也隻得加入失業或轉業的行列。東德軍人不得不脫去人民軍製服,穿上了西德軍裝。原東德的各類軍品流散民間,成了人們手中的藏品。
統一後,東德人民軍被聯邦軍隊接收的軍官不足5%,將軍則一個也不留,個別校官即使留用也是降職使用,如有一位技術軍官,在東德時是中校,到西德軍隊卻隻能當上尉。並且前東德軍人始終受到較強烈的歧視,這種歧視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麵:
首先是退休金被削減到原來的86%;
其次,把前東德軍官劃分成為曾為外國服務的一類人,用原來的軍銜退役都不被許可;
其三便是前東德人民軍的曆史被歪曲,過去在人民軍中所獲得的資格證書等也不被承認。
每當伏案閱讀完東德末代國防部長特奧爾多·霍夫曼海軍上將所著,講述人民軍那最後日子的回憶錄——《最後一道命令》,看著身邊的東德軍品時總不禁感慨萬千,也許用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B小調第六交響曲更能表達對這支軍隊最後命運的心情,因為這段樂曲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悲愴。
後記:統一後的前東德領導、官員,軍人的遭遇
1989年東歐劇變中東德出現了大規模的公民外逃和遊行示威現象,社會上反對派組織紛紛成立,黨內矛盾進一步擴大,加之來自外部的幹預,昂納克被迫於10月18日辭職。克倫茨繼任後對反對派步步退讓,開放了兩德邊界,遊行示威規模越來越大。12月3日,統一社會黨十二中全會決定中央委員集體辭職,居西在提前召開的特別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主席。此後,德黨兩次更名,通過了主張民主社會主義和多黨製的新黨章,人民議院也刪去了憲法第一條有關黨的領導的內容,取消了黨對軍隊的領導,解散了工人戰鬥隊。在1990年3月的大選中,右翼勢力“德國聯盟”獲勝,東德黨淪為在野黨。10月3日東德並入西德,不僅使用原來西德的國慶、國徽、國旗和貨幣。而且全麵實行西德的政治、經濟製度,真正成了“亡黨亡國”。
在“統一”過程中,前東德8000多家工廠倒閉,1991年60萬人失業。1992年失業人數便為了300萬;1993年更增加到了350萬。幾千名東德法官、檢察官一一接受審查,117名東德將軍提前退休,10%的東德官員被“留用”,其他都被辭退。
前東德的統一社會黨政治局委員中,有13人先後被捕,連年邁體弱、百病纏身、不久於人世者,也不放過。從1971年一直擔任東德黨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的昂納克,在他剛剛被迫辭去全部職務,就被總檢察院以“濫用職權”為由下令收審,並對其住宅進行搜查。昂納克患有腎癌,1990年1月29日腎癌手術後尚未恢複就被從醫院帶往柏林姆默爾監獄審訊,囚禁36小時。後因昂納克找不到棲身之所,被一牧師收留,凡經周折,方住進一家蘇軍醫院,在那裏淒慘的度過了他78歲的生日。當局還取消了昂納克的反法西斯戰士養老金,還一再揚言,要逮捕、審訊他。
1990年11月30日,德國司法部對昂納克發出逮捕令,隻因礙於蘇德協議,蘇軍駐地不容侵犯,才未能逮捕他。昂納克的一個女兒隨在智利的丈夫移居國外,智利政府出了人道主義考慮,同意昂納克夫婦與女兒團聚,但德國政府以案子未了為由,禁止昂納克夫婦出境。後由於昂納克病情發展,蘇方將昂納克轉至莫斯科住院治療,德方向蘇提出了抗議,堅持要昂出庭受審。
原東德議長辛德曼被收審,於2003年4月20日去世。原民德部長會議主席斯多夫,也已76歲了,且患有嚴重的心髒病,也被關押收審。原國家安全部長馬爾克更是以83歲的高齡兩次被捕,1990年10月,他與1989年12月被捕的前東德黨政治局委員、工會聯合會主席蒂施一起核轉移到西柏林的莫阿比特監獄。
聯邦德國成立“審查委員會”,凡是在國防、外交、內務等部門工作的共產黨員均被解雇。東德的國家安全部已被撤銷,8萬5千個工作人員全部被解雇,100多名骨幹已經或將要被捕,曾與安全部合作過的普通群眾也被清洗、打擊,謀職十分艱難。原東德外交部在國內的2500人和派駐國外的8 00多人,因基本上都是統一社會黨黨員、故原則上一律解雇,駐外人員全部調回,其中尤以大使和政務參讚的處境最慘,有的已淪落街頭。司法部門的法官、律師等均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全部解職。原東德人民軍被聯邦國防軍收編,12萬人壓到5萬人,將校級軍官幾乎一個不留,統統退役。
德國統一社會黨機關撤銷後,數以萬計的工作人員求職無門,能找到看門人和倉庫保管員工作的就算很幸運了,前東德黨第一書記克倫茨失業在家。隻能*寫回憶錄換一些稿費度日。清洗不僅限於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就連學校、科研機關也不能幸免。社會科學院被解散,高校的政治理論教研室被撤銷,上千名高校教師,包括600多名教授被解雇,國家電視台被取締,6千名工作人員大多進入失業大軍行列,有的隻能到地鐵售票或當清潔工。
注:民主德國的德國統一社會黨。
前身是1869年8月在愛森納赫城建立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即愛森納赫派)。在其後的發展中,這個黨曾得到過馬克思、恩格斯的關懷和指導。1875年,愛森納赫派為實現德工人階級運動的統一曾向拉薩爾主義作了某些政治上、理論上的原則讓步,通過了《哥達綱領》,為此,馬克思曾寫了著名的《哥達綱領批判》。
19世紀末,以卡爾·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等人為首的左派同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進行了鬥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積極開展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群眾運動,被稱作“斯巴達克派”,以此為基礎,1918年12月成立了德國共產黨,曾為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成員。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德共遭到鎮壓,黨轉入地下,遭到很大破壞,黨中央主席台爾曼被捕後於 1944年慘遭殺害。
1946年4月 21日,德國蘇占區的德國共產黨組織同社會民主黨合並成立德國統一工人黨。
1950年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批判了以社會民主主義建黨的錯誤主張,明確提出了“為使黨變為真正的馬列主義黨而鬥爭”的口號,成為民主德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