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五大戰略區統帥比較 zt

(2008-10-10 21:27:02) 下一個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五大戰略區統帥比較 zt

解放戰爭僅僅打了三年就結束了,結果是共軍大敗國軍。分析起來,共勝國敗的因素有很多,有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麵。其中,雙方軍事統帥的素質高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共軍抗戰勝利之初有七大軍區,即東北、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陝甘寧、山東、華中、中原,後來逐漸演變為五大戰略區。這五大戰略區的統帥分別是:西北彭德懷、華北聶榮臻、東北林彪、華東陳粟、中原劉鄧。從軍事水平上分,自高而低分別是東北林彪、華東陳粟是第一檔,中原劉鄧、西北彭德懷是第二檔,華北聶榮臻是第三檔。林彪的軍事才華應該是無庸質疑的,他的輝煌戰績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粟裕和林彪才華不相上下,為一時之瑜亮,他的戰績不如林彪是由於各種客觀原因造成的。劉伯承戰績不如前二者,重要原因之一是挺進大別山的拖累。(對挺進大別山戰略決策如何評價現在是見仁見智,我從劉鄧在魯西南作戰的戰果以及粟裕拒絕南下江浙的後果還有當初王震359旅南下的後果幾方麵判斷,挺進大別山之舉應該是弊大於利。)不過,即使沒有挺進大別山,我認為劉伯承在大兵團作戰的策劃與指揮方麵也比林粟稍遜。劉伯承長於對軍隊實施正規化管理,這方麵其他元帥無有出其右者,如果讓劉伯承當國防部長應該是最佳人選。林彪善於將將,粟裕善於戰役籌劃,劉伯承善於帶兵這是三人的主要區別。彭德懷和劉伯承水平相當,如果說兩個人有區別,那就是一個經驗主義多一些,一個教條主義多一些(笑談)。西北解放戰爭開始,彭德懷一出手就是三戰三捷,玩弄胡宗南於股掌之中,充分顯示了他精湛的軍事才能。但彭德懷性格上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有時脾氣上來把握不住自己,不冷靜,缺乏分寸感,這一點讓他多次吃虧。比如百團大戰後期,不見好就收,而是盲目攻堅,結果使部隊主要是129師遭到不必要的損失。西北戰場上的西府隴東戰役也是如此,想一下子把胡宗南打死,結果打狗未果反噬己身。最後一次就是廬山會議,如果彭總當時能心平氣和的陳述自己的觀點,中國曆史可能就會重寫。聶榮臻比上述四位稍差一些,抗戰勝利時,晉察冀在關內六大軍區裏是比較強的一個軍區,結果卻開局不利,綏遠戰役、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保衛戰都未打好。

當時我軍的五位戰略區統帥除了華北軍區的聶榮臻外都是我軍的最佳人選,如果華北讓徐向前去指揮會怎麽樣呢?也許會更好,但這一設想未必行得通。因為首先,晉察冀根據地是聶榮臻一手創建起來的,他的統帥地位是曆史形成的,徐這個四方麵軍出身的人能否指揮得動、指揮得順很難講;其次,徐的身體也成問題,他的胸膜炎使他在延安時長期臥床,無法工作,是否能頂得住那麽艱巨的形勢也未可知。那麽讓羅榮桓來怎麽樣?也很難講,畢竟羅也是政工出身,而且身體也不好(在東北時他曾到蘇聯長期治病)。不過,羅榮桓指揮的話,至少會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先打平漢路北段,占領中小城市,而不會象聶榮臻那樣非要打大同,還滿口打保票,如果這樣,就不會有大同失利、集寧失守的情況。那樣,華北的形勢可能就不一樣了。

國軍五大戰略區統帥變動較共軍大,東北先後是杜聿明、陳誠、衛立煌,華北傅作義,西北胡宗南,華東先後是薛嶽、顧祝同、劉峙(杜聿明),中原白崇禧。從這些將領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用人是大有問題的。他隻有對傅作義的使用是成功的,開始時傅作義隻管一個綏遠,後來蔣發現了傅的能力,於是把大同、張家口先後從閻錫山、孫連仲手裏割給傅,最後幹脆把整個華北交給傅打理,傅也的確未辱使命,隻是因為大形勢的原因,傅才成了一名敗軍之將。傅站錯了隊,如果他是在中共方麵,肯定能成為一名功勳卓著的元帥。白崇禧是國軍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蔣如果一開始就把他放到東北,可能東北形勢的發展和後來會不大一樣,小諸葛早就想經營東北,一定會盡心竭力的。不過話又說回來,白崇禧雖然狡猾但林彪更狡猾,而且即使雙方軍事上相當,但政治上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無論如何,蔣讓白一直在南京當國防部長顯然是沒發揮他的最佳效用。不過話再說回來了,白對蔣一向是三心二意的,不到萬不得已,蔣對把他外放是不大放心的。杜聿明也是一員出色的將領,但他似乎隻是個將才不是帥才,蔣大概也這樣認為,於是多方插手,杜又不敢象白崇禧那樣頂著,最後隻能成為蔣的犧牲品。陳誠不是個軍事家,是個軍人政治家,他能當總理但未必能當司令,他當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結果在東北搞的一塌糊塗,灰溜溜的跑了。最後在台灣當行政院長時終於人盡其材。薛嶽這個人很奇怪,他在抗戰時的表現是最出色的,萬家嶺大捷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在整個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中是空前絕後的,但解放戰爭時期他卻一蹶不振,是個典型的內戰外行、外戰內行的將軍。顧祝同、劉峙是兩個蠢材,把這兩個人先後放在徐州這樣的戰略要地,充分說明了蔣介石的水平。胡宗南被毛主席稱為誌大才疏、眼高手低者,在西北被彭總玩於股掌之中,但也不能過於輕視,彭總在西北的幾次敗仗都是因為過於輕敵,西府隴東戰役差點“交了軲轆”(趙壽山語),當時彭總司令部隔壁院子裏敵人的說話聲都能聽見,如果不是天黑,彭總也許就跑不了了。衛立煌是個才質中平的將領,剿共時期還湊合,抗戰時期沒有什麽出色的戰績,遼沈戰役時表現不佳,有人認為是他暗中通共,我並不這樣認為,當時大局已定,國軍必敗,他實在無法可想,當然,由於與蔣多年的芥蒂,他的確不想打仗也是真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