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隔斷東西方的鐵幕:“柏林牆”的曆史

(2008-03-21 21:22:29) 下一個
隔斷東西方的鐵幕:“柏林牆”的曆史

柏林牆的由來

柏林牆的正式名稱叫反法西斯防衛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東西方冷戰關係的產物。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戰敗的德國不僅喪失了戰前和戰爭期間吞並的別國領土,而且根據1945年美、英、蘇三國克裏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和奧得--尼斯河以東的約11.4萬平方公裏的德國領土分別割讓給了蘇聯和波蘭,其餘的德國領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則由美蘇英法4國分區占領,建立4個占領區,並由4國組成“盟國管製委員會”,接管德國的最高權力。

盡管在戰後關於德國的國際文書中,有關各國都表示要保持德國的統一,使德國在清除納粹和軍國主義之後成為一個和平民主的國家,但是,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不同,目的和利益迥異,對各項協議都作有利於自己的解釋。於是圍繞著實施波茨坦協定、恢複德國統一以及西柏林問題,4大國及其占領區內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

隨著東西方冷戰的加劇,美蘇由戰時的盟友變為競爭對手,蘇聯占領區和西方占領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德國的分裂也一步步成為現實。

1947年至1949年期間,美、英、法先後將其在德國西部的占領區合並,召開西占區立憲議會,製定臨時憲法,實行貨幣改革,用西馬克取代原來的帝國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區立憲議會決定以波恩為首都建立聯邦國家,5月23日通過《基本法》,即臨時憲法,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成立。

在蘇聯占領下的德國東部5個州,1946年4月舉行了鄉鎮、區州的選舉,建立了相應的各級議會和政府,由德國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合並而成的德國統一社會黨在各級政權機構中居主導地位。

1949年10月7日,蘇占區的德國人民委員會宣布成立德意誌民主共和國。至此,在德國土地上形成了兩個德意誌國家。

分裂後的德國,處在東西方政治、軍事較量的漩渦之中,成為在歐洲相互對峙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前沿。1954年10月,聯邦德國同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翌年該協定生效,西德結束被占領狀態,成為主權國家並加入了北約。幾天之後,5月14日,以蘇聯為盟主、包括民主德國在內的東方軍事集團--華沙條約組織也宣告成立。在此後的長時期中,德國的分裂被視為戰後歐洲秩序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在此情況下,原德國首都柏林的東半部蘇占區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區形成了兩套體製:兩個市政府,兩套警察體係,兩種貨幣。1948年12月又出現了兩個市議會。美、英、法管製下的西柏林得到馬歇爾計劃中的巨額援款,迅速得到恢複和發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櫥窗”。但它地處東德的腹地,像個孤島。

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聯邦德國,使民德蒙受巨大損失。

柏林牆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淩晨2時,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燈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東西分隔的開始。

星期天,當柏林人一覺醒來時,發現一道40公裏長的帶刺鐵絲網沿著蘇聯占領區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國人民議院發布命令,用鐵絲網封鎖西柏林,後改為混凝土牆,建成舉世矚目的柏林牆,切斷了東西柏林間的自由往來。

柏林牆於1964年建成。1975年對柏林牆的最後一次工程竣工。柏林牆全長169.5公裏,其中包括水泥板牆104.5公裏、水泥牆10公裏、鐵絲網55公裏。牆高約3.6米。沿牆修建了253個了望塔、136個碉堡、270個警犬樁、108公裏長的防汽車和坦克的壕溝。此外,還有一接觸使會發出信號的鐵柵欄119.5公裏和供邊防軍士兵巡邏用的巡邏道119.5公裏。柏林牆設有7個過境站,供牆兩邊的人員來往之用

總共有5千人越過柏林牆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時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試圖越過市中心的混凝土牆時喪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戰及東西德間諜戰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報局在兩邊分別設有大規模的諜報機構相互對敵,蘇聯就在連接波茨坦與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橋(Glienicke)上與西方交換被俘間諜。

1961年10月27到28日間,美蘇兩軍就美方進入蘇占區權力一事發生爭執,雙方坦克在弗裏德裏希大街的查利檢查哨正麵對峙了16小時之久,這可能是東西方關係中最敏感危險的一幕。

柏林牆的推倒

柏林牆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強烈反對和指責,邊境事件層出不窮。西方常以“違反人權”為由,要求拆除柏林牆。民主德國領導人昂納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對拆除,但這必須是在導致建牆的因素消失之後。進入80年代後,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及兩德關係的改善,柏林牆一帶的緊張氣氛大為緩解,埋在兩德邊界上的自動射擊裝置和地雷被拆除,往來人員明顯增多。

1989年,波蘭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風, 民主德國的萊比錫等地也爆發了要求自由化的群眾遊行。民德執政的統一社會黨內部鬥爭激烈,昂納克被迫辭職。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影響下,新上任的民德領導人克倫茨做出了突破性的決定—開放柏林牆關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牆的那個晚上,約10萬人像潮水一般從柏林牆的東邊湧向西邊,所有的護欄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為阻隔就這樣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牆。 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一,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以德國分裂為基礎、蘇美分治為特征的“雅爾塔格局”徹底完結。

柏林牆大事記

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柏林分別被美、英、法、蘇劃分為四塊占領區。

1948年6月24日:前蘇聯軍隊構築封鎖線把柏林一分為二,使柏林成為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最前沿。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約有269萬東德人通過東、西柏林的81個通道紛紛逃向西部,占當時東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決定封鎖西柏林四周的邊界,隨後關閉勃蘭登堡門,在分界線上建築了隔離設施,總長達165公裏,通稱“柏林牆”。

1961年8月24日:發生第一次槍擊逃亡者事件,截至1989年,共有61人被邊防哨兵槍殺。

1961年10月27日:美蘇兩方十幾輛坦克在柏林牆兩側相隔100米對峙十幾個小時,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1971年:四國協定允許放棄任何單方改變柏林現狀的嚐試,給西柏林人一個自由出入城市和在東柏林探親的國際法保證。

1989年9月11日: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借道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再次向西德逃亡,史稱“公民大逃亡”。

1989年11月9日 下午6時57分:民主德國宣布從即時起開放邊境。聚集在柏林牆附近的德國人很快就拆除了這個橫在德國人中間的高牆,史稱“柏林牆倒塌”。

1990年10月2日:原民主德國的國旗徐徐降下。 1990年10月3日零時: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聯邦德國國旗徐徐升起,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終於統一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