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史為鑒:軍政府陰謀的破產——馬島海戰25周年回顧zt

(2007-08-16 22:33:07) 下一個
以史為鑒:軍政府陰謀的破產——馬島海戰25周年回顧

1976年,阿根廷三軍聯合發動政變,推翻了庇隆夫人政府,建立了名為“執政委員會”的軍政府。軍政府在政治上實行殘酷的高壓政策,血腥鎮壓人民。1976年後,阿根廷成立了許多軍人和秘密警察組成的“秘密行動隊”,經常在大街小巷逮捕所謂的嫌疑分子,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幾十個“審訊中心”,嚴刑拷打那些被抓來的“嫌疑分子”。軍政府統治的頭幾年,就有3500人被捕,15000到20000人“失蹤”,其中有工人,工會領導人,記者甚至科學家。在經濟上,從1976年起,阿根廷製造業連續3年出現負增長,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加劇,財政赤字擴大。進入80年代後,阿根廷更是因債務危機而陷入嚴重的衰退中。
阿根廷人對政府在政治上的高壓,經濟上的無能表示了極大不滿,反政府遊行不斷發生,軍政府漸漸失去威信。以卡爾鐵裏為首的第3屆軍政府為了擺脫自身困境,轉移民眾視線,利用人民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來換取對軍政府的支持,把與英國存在長期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問題再次提了出來。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大西洋水域,距阿根廷480公裏,由東西兩大島及多個礁石島組成,麵積1.2萬平方公裏,人口2000人,其中主要為英國人。馬島原來沒有土著居民,1520年麥哲倫手下的一名大副首先發現了這一群島,1592年英國人也發現了這一群島。1764年和1765年英法兩國相繼占領了馬島的東西二島。1766年西班牙通過購買的方式從法國手裏以2萬英鎊的價格得到了東島,次年有以武力脅迫的方式從英國人手裏奪占了西島,將馬島劃入了自己的轄區。1820年獨立後的拉普拉斯聯合省(阿根廷的前身)接管了該島,但在1833年被英軍艦隊驅逐,英國重新占領馬島。1958年,馬島的歸屬問題被提交聯合國,1965年聯合國決議承認馬島主權存在爭議,呼籲英阿兩國進行談判,但均為取得實質性成果。1981年,馬島議會通過決議,要求應阿凍結談判,但以卡爾鐵裏軍政府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卻要求加快與英國談判,並打算最後以武力解決問題。
1982年3月18日,60名工人乘船到達馬島的南喬治亞島登陸,升起阿根廷國旗,並高唱國歌,被英方驅逐。於是南喬治亞島事件成為了馬島 海戰的導火索。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以保護工人為名,出動三軍6000人向馬島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英國守軍隻有幾十人,因此稍作抵抗便不得不投降。阿根廷宣布收複馬島,並將馬島劃為第24省。
阿根廷軍隊收複馬島的消息引起阿根廷舉國一片歡騰,但沒有獲得預期廣泛的國際支持。此事在英國引起極大震動,輿論大嘩,紛紛批評英國政府對馬島的政策。英國政府迫於壓力斷然宣布斷絕與阿外交關係和經濟往來,對阿實行經濟製裁和武器禁運,並派出一支特混艦隊前往收複馬島。
4月24日,特混艦隊抵達馬島海域,正式對馬島周圍海區實行封鎖。阿根廷在登陸成功後,即成立了南大西洋特別作戰司令部,負責保衛馬島事宜。後又增派軍隊部署在馬島的東西兩島。此外,阿根廷政府還在周圍海域部署了航空母艦,巡洋艦,護衛艦,潛艇等船隻以及400餘架飛機。
4月25日,英軍攻占了南喬治亞島,拉開了馬島海戰的序幕。英軍於5月1日對馬島進行轟炸,於2日擊沉阿最大巡洋艦貝爾格拉諾號,後來阿根廷也擊沉英軍的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經過近30天的戰鬥,英軍憑借其海空力量,逐漸占據了優勢,阿方失去治海權和製空權逐漸處於被動地位。
5月21日,英軍在聖卡洛斯港登陸,緊接著向其它戰略要點發起攻擊,6月1日,攻占了肯特,完成了對首府斯坦利港的包圍。14日馬島上的阿軍向英軍投降。20日,英軍占領南桑威奇島,馬島戰爭到次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阿軍傷亡2500餘人,損失船隻11艘,飛機117架,經濟損失達20億美元。
以卡爾鐵裏為首的的阿根廷軍政府武力解決多年遺留的馬島問題,並不是出於真正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動機,而是企圖利用愛國和民族主義情緒挽救日趨危機的軍政府專製統治,沒有冷靜客觀地估計雙方力量對比,拿國家和民族進行豪賭最終隻能給國家帶來損失和恥辱。
馬島戰爭的失敗,也敲響了軍政府的喪鍾,激起了阿根廷民主運動的高漲。戰爭結束一年多後,軍政府不得不把政權交給在大選中獲勝的阿方辛政府,結束了自己的統治,阿根廷從次走上了民主憲政的道路。
發動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的一些主要成員和將領,後來都被送上審判台,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下不等的徒刑。
馬島海戰給後世留下了一個深刻教訓:企圖依靠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來維護自身專製統治的人,注定不會成功,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加速自己的滅亡。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