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網上無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哥教的不是英語,是寂寞

(2009-12-14 06:15:45) 下一個

0.

我們家homeschool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此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當然了,這興趣絕非出於單純的好奇。要知道,咱這是深圳,一個凡事都有具體目標並需付諸行動的高效都市。

朋友想要了解我們家的教學事務,倒不是為了把這個模式搬回自己家裏,因為在國內根本不存在家庭教育的生存土壤。大家找我,多半都是想讓我兼收他們的孩子當學生。天天上課倒也不必,孩子作業已經夠多,實在沒空加課。晚上,周末,假期,大家都有空的時候,教孩子們學習英語。

深圳的英語教育機構多如牛毛,有連鎖的大買賣,比如英孚;也有小打小鬧的散兵遊勇,比如那天陪鄰居家小孩靈靈去幼兒園麵試,一個來自加州的小夥子過來搭訕,東拉西扯大半天才讓我搞明白,他是在拉我們去其私人幼兒英語學習班上課。

就這麽多的學習班,大家交口稱頌的,可是一個都沒有。誰都知道,送孩子去上英文課,圖的不過就是安心。課上了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銀子交了不少,可是沒見孩子英文有甚長進。有心不去了,無奈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去,自己停,停得不踏實啊。咳,貴在堅持,堅持個啥,咱就不仔細計較啦。

於是乎,跟這些雞肋比起來,大家把我這兒看成了香餑餑。家裏大把的英文原版童書,整套的英文教學資料,還有三個英文比中文好的孩子。隻可惜孩子的老媽不是老外,不過她英文也夠用啦,用的又是美式教育方法。她做的小炒,按說應該比其它英文教育機構的大鍋飯好吃。就她平時給自己孩子上課的內容裏頭,隨便抽幾分鍾東西出來,都夠俺們孩子吃一個禮拜的了。

這種求學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們小時候,為了學點兒英語,也曾經多方想轍。英語跟其它學科不同,它需要語言環境。此環境,在國內苦求不得。但分有點兒機會,當然要切切爭取。幾十年前尚且如此,照著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家長的焦急隻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

所以我最近的周末,就馳騁於此類飯局之間。有心推辭,又實在不好意思。甚至連冷水都不敢給人家潑,因為大家都對我寄予著殷切的希望呢。

可是我真想把這一瓢冷水給潑下去!

為什麽呢?

因為我認為,每一個人,其實隻能有一種母語。我們無可回避地會傾向於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而把另外一種語言當作不得不為之的候補語種。即便是我們家這麽雙語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一定會有偏向性,對於一種語言的駕馭能力強過另外一個語言。

目前我這三個孩子,英語和中文全部都由我教,對於兩者之間的平衡,我有很深的體會。要想讓他們在兩種語言之間達到絕對均衡,那就是徒勞的努力。語言囊括的內容如此之廣,一個人將一種語言連同其文化與思維作為自己的支柱,就注定了隻能將其它的語言當作表達工具。我們誰都很難隨著語言環境的變化,做到嚴絲合縫的換位思維。認識到這一點,在語言教學方麵,我和孩子們就比從前多了一份平常心,不再訂立不切實際的目標,以免為了一點點的進步,耗費太多不必要的精力,把玩兒的時間都給擠沒了。

而與我們剛好相反,周圍太多家長,對孩子的英語學習寄予了過高的期許。結果就是,成天逼著孩子跟這二十六個字母較勁。

英文學不好?沒什麽大不了的。不僅沒什麽大不了,而且根本就是必然結果。別看電台電視台那些個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大賽什麽的,我小時候就是參加這些比賽出來的,還不知道都是些什麽歪瓜劣棗之間的較量麽?可能那些優勝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強,但強得非常有限,真沒什麽值得驕傲的。不是我歧視這些努力用功的好少年,我隻是在闡述一項事實。同樣的道理啊,在美國長大的華人孩子,家長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中文學習環境,在家不許講英文,周末去上中文學校,寒暑假回國強化中文。結果呢?中文真正好的孩子鳳毛翎角。不是家長不負責任,更不是孩子不夠聰明,是大家在從不可能中尋找可能。

在國內,孩子英文學得超好的有;在國外,孩子中文學得超好的也有。但我們得承認,人家那是語言天才,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非得樣樣都當天才。

那咱就不學了?那倒不必。徹底不學英語,學校該急眼了。我隻是說,別一窩蜂地把學英語這事兒抬得過高,差不多就成了。可能你為它付出50%的努力,就能得個50%的結果;可是你要得到60%的結果,你可能就得付出90%的努力。要真是為了什麽重大的研究課題也算,就為了一個交流工具,一門第二外語,我覺得付出過多很不值。人得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兒,還有真正重要的是什麽,把有限而寶貴的精力,放到那上麵去。

 

2.

其實朋友們都是高知加巨富,不比我知道的少,還用我說麽?

就是沒法放得下。

焦慮——這是我從許多父母身上聞到的共同氣息。他們無頭蒼蠅一樣盲目,去闖,去撞,去為孩子拚搶未來。應試教育、激烈競爭、機會、挑戰、參照物、坐標係、起跑線、排行榜。。。重重線索在身邊張起了一張密實的大網。想要放下的心偶然會有,可是不安和內疚亦會隨之而生,因為不知道網外麵的世界,會否更艱難更惡劣。這盤根錯節的焦慮,是知識或者金錢或者權勢或者聰明都難以化解的東西。在深圳,從來就不缺少金錢和焦慮。深圳缺少的,是安寧。

周末去少年宮看看,就可立即見到很形象,很生動,很具體的這等焦慮。

擠滿了人,和緊張、急躁、困倦的表情。孩子在不同的教室裏邊學習不同的課程,家長堆在外邊,有的坐在地板上打盹,有的擁在報名處谘詢自己孩子尚未涉足的課程,空氣悶熱、汙濁、凝重。看著這些家長,自然便會聯想到“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幾個字。他們的臉上,沒有從容,隻有焦慮。他們在這個人潮洶湧的世界上,為給自己最心愛的孩子找到一席立錐之地,頑強地搜尋著。繪畫鋼琴舞蹈英語,所有班級期期爆滿。能夠躋身進去成為學員之一,都要付出多於常人的努力,更莫提讓孩子在普通學員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人上之人,被擺在少年宮的展覽牌上,供普通學員的普通家長帶著滿麵風塵羨慕地觀賞。

孩子的時間都交給學習班了,而自己,任勞任怨地充當交通工具和提款機。

便有人問我,怎麽把我的孩子教得那麽好?怎們能帶孩子帶得平平安安喜喜樂樂?有什麽訣竅麽?或者你教書水平特別高?性格特別好?要不怎麽可能比得過那些昂貴的專業培訓機構呢?

我實在沒有什麽訣竅,更談不上教書水平,性格也不好,比較情緒化。隻有一個小心得,就是多花時間給孩子。偏偏這個心得,是大家不怎麽願意做的。“我可以給孩子花錢,花力氣,但要跟他們泡在一起,那不是在浪費時間麽?”在不少人眼裏,除非是在從事一項蠻有意義的工作,比如陪練鋼琴,或者押送去跳舞,否則就是在孩子身上浪費時間。我卻認為自己跟孩子一起“無所事事”的時光,是特別寶貴的。我們站在路邊兒上看擺攤練唱的歌者,坐在麵包店裏分食一塊麵包,靠在床頭看一本漫畫書,打一盤痛快的遊戲,一圈圈沒完沒了地散步聊天,瘋跑跑到大汗淋漓,圍成一圈觀看早餐店夥計做腸粉。。。很多很多的時候,不教什麽不學什麽,就是一起過細致的生活。

孩子會很快地長大並且離開我們。除了為他們離開以後的自立而裝備他們,我們更要給他們留下多一點關於少年的關於原生家庭的美好回憶。人生沒多長,我們有幸跟我們的孩子一起度過其中的五分之一。用這五分之一的時間,為另外五分之幾的時間而不住地焦慮,算不上是聰明的時間分配。

 

3.

身邊也不是完全沒有散淡的朋友,但是可以明顯看出他們正被潛移默化的痕跡。環境的影響太大了,除非你不跟其他家長交談,不見其他“十項全能”的孩子。

憂患意識,好像是俺們村兒的強項。

就說最近見的這些“拜師”朋友吧。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已經不是一般的富有。江山業已打下,思謀的正是如何保住江山。富二代何去何從?單單作為個人財富的受益人,幾代衣食無憂,是否就算受了父母的蔭庇?

當然不算,當然不夠。雖然我們有錢了,可是還有很多東西我們沒有。這個社會充滿了競爭,也有許多道德品質的挑戰。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有能力繼承衣缽並且發揚光大,同時保留人性當中可貴的種種品質。總之我們在孩子身上的期許很多,不論我們自己的一生是敗還是成。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當中,跟兒子安德烈討論德國與香港的區別,我邊讀邊忍俊不禁。毗鄰香港的深圳,真是跟香港生得像啊。看看這一段:

文化來自逗留——“逗”,才有思想的刺激、靈感的挑逗、能量的爆發;“留”,才有沉澱、累積、醞釀、培養。我們能不能說,沒有逗留空間,就沒有逗留文化;沒有逗留文化,就根本沒有文化?

可是,安德烈,我們大概不能用歐洲的標準來評價香港。你想,假定有一千個藝術家和作家在香港開出一千家美麗的咖啡館來,會怎麽樣?“逗留文化”就產生了嗎?

我相信他們會在一個月內倒閉,因為缺少顧客。你可能不知道,香港人平均每周工作48小時,超過60小時的有75萬人,占全部工作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工作時間之長,全世界第一。這,還沒算進去人們花在路上趕路的時間,一年300小時!你要精疲力盡的香港人到咖啡館裏逗留,閑散地聊天、觸發思想、激動靈感?

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醜。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但是香港人的經濟成就建立在“勤奮”和“搏殺”精神上。“搏殺”精神就是分秒必爭,效率至上,賺錢第一。安德烈,這是香港的現實。這樣堅硬的土壤,要如何長出經濟效率以外的東西呢?

看,深圳和香港多麽地像!

可惜還有些不同。我們深圳的個人再有錢,也改變不了這個國家運轉的方式,和我們以為極不合理的製度。大陸太大了,不比香港,李嘉誠搞定;也不像澳門,何鴻燊搞定。在大陸,沒人能夠有錢有到一手遮天。太糟糕了那可真是太糟糕了。教委智障腦殘,小學一年級就逼著讓學英語,而且英語還是主課,老百姓能不配合麽?我們也想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曆史地理了解祖國的地大物博曆史悠久呢,可是教委智障腦殘,我們就是搞不定。

所以我們比香港人還焦慮呢!香港人是很明確地拚殺著;我們是在一邊拚殺,一邊茫然地焦慮著。

 

4.

我們於是選擇逃離。

我回國之後認識的所有父母,請注意,不是部分,而是所有,的父母,有錢的沒錢的,全部有此打算(能否做到咱另說著,已經把孩子送出國的也除外)——等孩子上完初中或者高中,就送孩子去美國讀書。

我有個朋友,是做小留學生出口生意的,徐小平的同行。用他們的行話來說,他們從事的工作是為別人做人生規劃。換句話說就是,人生規劃=出國留學。

他們生意之火,著實令人咂舌。而且照現在的情況看,他們發巨財是早晚的事,估計會比金寶貝(Gymboree)還不差錢。

在高朋滿座的飯店裏,麵對孩子被規劃了人生的父母們,我這個以自家孩子為全部客戶來源的無證商販,能對別人的繆愛說什麽呢?我能站著說話不腰疼地告訴他們,千萬別紮堆,不如改讓孩子學點兒真正感興趣或者擅長的東西?我能跟他們說,那些榮幸地被海外高校錄取的深圳中學和深圳高級中學牛掰學子們,將要去上的不過是一堆挺草雞的大學麽?我能使勁勸誡他們,拿自己的優勢跟別人的優勢拚,比拿自己的弱勢跟別人的優勢拚,要劃算得多麽?

人家都是聰明人,對於咱這點兒苦口婆心的嘮叨,門兒清。人家需要的不是我掏心窩子的一家之言,人家要的是全盤分析之後規劃出來的陽關大道。我呢,是這條大道上的一輛順風車。人家沒計較我是不是奔馳寶馬淩誌,我就該知足了。

於是我以謙遜的態度,誠懇地對大家說:“你們太抬舉我了。我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師,哪有能力教你們的孩子?要是你們想在他們身上看到立竿見影的成績,我想我做不到。如果你們真的不嫌棄,就周末帶孩子到我家來玩兒。我們有很多玩具,很多書,很多孩子。我們可以一塊兒玩兒,一塊兒讀書,一塊兒唱歌。盡量給他們一個語言環境,讓他們可以把英語當成一個必需的交流工具。我會用我覺得最適合他們的方式,來教給他們一些有用的東西。他們如果有特殊喜歡的內容,我也會提供相應的幫助。我想我能做的,也就這些吧,希望不會讓你們太失望。”

當我如此答複的時候,突然想起那句流行語來:哥教的不是英語,是寂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zhououzhou 回複 悄悄話 無名之流這次怎麽不跳出來組織一下抗日遊行。上次舊金山迎接火炬給我黨掙足了麵子
。這次我黨又沒
麵子了。需要無名的強力支持。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fantastic. I have the same opinion. You expressed it so well!
JJ'smom 回複 悄悄話 不要寂寞,無名,支持你!我和女兒們最快樂的事就是在一起玩,聊天,瞎逛,瞎砍。。。。。
Laer 回複 悄悄話 也必須承認,現在的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所麵臨的挑戰,要遠遠超過二十年前我們麵對的。被稱為e世代的這一代,就算沒有父母的“人生規劃”,他們的壓力也是父母和外人不能想象的--中國是這樣,美國也如此;去和那些好高中的學生們了解就知道了,從東岸到加州,都一樣。
Laer 回複 悄悄話 "多花時間給孩子" --真正的育兒之道,然而卻沒有多少華人父母能做到,不管是國內還是美國。也許是認為不值得,也許也是不想做到。
夾心 回複 悄悄話 哥教的不是英語,是無知.
黑妮 回複 悄悄話 今天,你的好文是我唯一完整仔細讀完的一篇。我在加拿大,做教育。你寫的那股風氣已經傳來這兒了。我的學生幾乎都一個目標:入美國騰校。看來,你的孩子是home schooling,有你這樣的家長,他們健康成長,現在的孩子,要“健康成長”實在太難了,還沒有我們小時候健康。
jerryus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無名的文章,看很多東西很深刻。
曾經和國內的一個朋友憤世嫉俗的談到時下人心不古的許多事情,他突然講了一句話:這是發展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有統計數字證明的,起碼要5到10年的時間有這樣的過渡時期,是一個社會從一個層次跨入另外一個層次的必要過渡。。。
這樣的現象其實也是一個過渡,就如為什麽說三代才能夠出貴族,是因為第一代基本是積累財富的生存的焦慮,而第一代對第二代的想法基本是補償心理起作用開始想在第二代身上實現自己的夢想,想給自己後代自己所沒有的,向往的和最好的,這種實現可能是很盲目的非常不受二代歡迎的,就是現在的這種現象,而到了第三代才有可能納入正軌如果有那份心的話才能毫無功利的有閑有心去達到這樣的境界,現今的社會很少人能夠在物質生活還在積累階段受著壓力的時候能夠有這樣淡然的心情去看待生活和小孩的教育的很少吧,第一焦慮心理還沒過去,第二補償心理還在起作用,而要在這種狀態下這麽做是需要境界和領悟的。。嗬嗬。。。。所以,這樣超然的心情在那樣的社會階段中當然是寂寞的。。。。
hairycat 回複 悄悄話 無名的觀察真是入木三分。回國時,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國內的人很忙,來去匆匆,想真心說句話都很難。大家做在一起就是吃飯打牌然後胡扯,在那種熱鬧的氣氛裏我覺得很失落。

國內親友們對孩子未來的焦慮,隔著大洋都能聞到。嗬嗬。

謝謝無名!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國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