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95)
2007 (227)
2008 (147)
2012 (9)
2014 (1)
2017 (2)
2018 (1)
2021 (9)
2022 (29)
繁體 | 中文別字 | 中史港澳版 | 中史台灣版 | 基督教 | 天主教 | 佛教 | 通識 | 香港通 | 詩詞 |
英文 | 高級英文 | 初級英文 拚音 國語拚音 | 台灣注音 其他 校際賽2007 | 每日一詞 |
簡體 | 中文別字 | 中國語文 | 拚音 | 曆史 | 地理 | 物理 | 生物 | 化學 | 計算機 |
你千萬別自卑啊,我多得都不可能搞清楚自己拿齊了沒齊拉,所以就稀裏糊塗的就算拉!
還有,我是那一年去新東方才跟北方的同誌學會,"我們"和"咱們"是有很大分別的,是包含和排斥的分別,我^%$%$#&*%^%&咱南方人從來都不說"咱們"滴!!!
咱們祖國地大物博啊,方言眾多啊,博大精深啊,上窮碧落下黃泉都學不完啊,...
阿小豐您是咱們廣東人嗎?咋分不清C和CH涅?
糟糕,那"俺們"我豈不是常常用錯??
那阿小豐,說來說去,你到底是哪兒的人涅???
潮州人也特膩,曾有一大老爺們,跟前跟後的叫我"阿妹""阿妹",叫得我雞皮旮瘩一坨坨,不習慣啊...躲都躲不過啊...
還有煩惱的啊,很多廣東音字的拚音打法,猜了多少才猜得出來啊,冇(mao)法啦,係咁(gan)嘎(ga)拉!咪(mie)嫐(nao)拉!
(((糟糕,咋搞滴,用!!!上癮了咧???)))
我說這麽半天你怎麽還沒聽明白啊。有的人的“咱們”就不包括你們。
Instead of sayin' "Purple hat"
They say, "Hurple pat"
And instead of sayin' "feed the cat"
They say, "ceed the fat"
So if you say, "Lets bead a rook"
That's as billy as can see!
You're talkin' Runny Babbit talk
Just like mim and he
還有一個“俺們”呢。“俺們”不包括你們 (聽話人)
歸納一下就是。咱們一定有你們。我們可以包括你們。俺們絕不是你們。
“我們”可以單指自己一方,也可包括對方;而“咱們”,一般說來,是包括自己一方以及對方,不能用來單指自己一方。但在實際的使用當中,有些地區的方言不是這樣的。比如我有很多南方的朋友,他們愛說“咱們”如何如何,舉例:“咱們不是倒黴麽,沒你運氣好啊。”這個“咱們”,顯然是沒包括了我。
在網上找到下麵這個,是慣用方法說明。我補充一句,就是“咱們”有套近乎的意思,對方要是反對,不承認跟我“咱們”,就表示對方(你)很不給(我)麵子,嗬嗬。你看明亮多好,已經默認了。其實又不真管咱爸咱媽要紅包,著什麽急啊。
--------
我們≠咱們
在人們的對話中,“我們”和“咱們”是有區別的。例如:一個少年……大聲喊:“快叫你們旅長出來投降!我們朱德軍長親自帶兵來了!”這裏的“我們”,不能換成“咱們”,因為“咱們”包括聽話的人在內。句中的“我們”隻指講話的人一方,即紅軍,而不包括敵人在內。
又如:莊稼漢說:“朱德軍長真是咱們的親兄弟。”這裏的“咱們”包括聽眾——窮人,也包括莊稼漢。
“我們”也可以包括聽話的人在內。例如:
“我們做晚飯吧!”他說。這裏的“我們”指說話和聽話的人,改用“咱們”也可以。
可見:我們——可以指講話的一方,也可以包括聽話的一方。咱們——一定包括講話的和聽話的雙方。
阿小名,我聽見這個“咱”字就頭昏發麻,咱個P呀,不是東北人才真麽叫嗎!
說起山東人特有禮貌,我那時後上大學後沒幾天, 就有人批評我沒禮貌,見了老鄉不叫哥,姐。比如就是對一個完全不認識的老鄉張阿亮, 也應該叫阿亮哥。 暈不暈你說!
明亮,CA是對的,但我一直說是CHA桌子和KACHA!
他們的確奧運前回去,我也怕時間長了他們悶,也怕我脾氣不好回頭氣著他們,打算以後讓他們常來。
咱爸咱媽打算住多久啊?看樣子奧運會之前是要趕回去啦。。。
你ca桌子就ca對了。
你父母已經來了麽?怎麽有讀庫了?
你給Jack同學做個小降落傘吧,這樣就可以飄飄忽忽軟著陸,多好啊。噢,我最近看了讀庫裏麵講白暨豚的,叫淇淇,那才叫嬌氣呢,那個報道寫得挺有意思,很多白暨豚撈上來養不了幾天就死了,養個不說話的寵物真是不容易啊。
所以我爸特別推崇五筆,覺得咱這拚音一族是在投機取巧,對漢字不負責任。我媽幹脆不會拚音輸入,因為她小時候在教會學校,學的是台灣那種注音方式。
不過五筆和倉頡,也不是就萬能了。它們製造的是另外一類錯別字。
一早跑去問了我那個同事。她說,小小鳥因為飛行能力不強,確實經常掉到地上。加上cockatiel尾巴很長,所以尾巴上的大羽毛容易折斷。我最近會盡量讓他在地毯上玩兒,不放肩膀上待著。其實他在肩膀上一般挺老實的,但是因為膽小,一有突如其來的聲音,就立刻往下跳,跳一次就會斷根羽毛什麽的。這麽下去,我快能做倆羽毛球了,嗬嗬。
據說到夏天,新的羽毛就會長出來了。也!!太好了,原來是虛驚一場。真是啊,什麽知識都是力量。
錯別字的另一個來源,可能是地方方言在作怪。比如重新開始的重字,“CHONG” 有些地方就係統地念做“CONG”。 我至今用拚音寫“擦桌子”的“擦”的時候,要不注意就得重新打一遍,“CHA”怎麽也找不出來“擦”呀。還有“哢嚓”,怎麽會念KACA了? 不是應該念 KACHA了,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