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網上無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筆記】:從誤讀《憨第德》想到的

(2007-01-14 22:47:51) 下一個


《憨第德》(Candide)講的是來自十雷劈男爵城堡的溫厚年輕人憨第德幾年中遭遇的種種事件,有天災、戰爭、欺詐、背叛等等,有的發生在他本人身上,有的發生在其親朋好友身上,有些則是他從別人口中聽說的。由於都是一些苦難的經曆,以前讀的時候,全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伏爾泰對人間罪惡的痛恨,對樂觀主義的批判,還有對當時存在的其它宗教及哲學的強烈懷疑態度。盡管小說結局裏,憨第德說要“耕種我們的園子”,沒有完全喪失希望,但是跟通篇的批判態度相比,單單一個倡導“耕種”的結局,輕描淡寫到無足輕重的程度。盡管我也對書中所描寫的被罪惡填滿的世界很不滿意,但對伏爾泰冷嘲熱諷的態度則更不滿意。世界哪裏有那麽糟糕,至於如此喋喋不休地嘮叨?一個年輕人,和他周圍的人,被不幸所糾纏,終於認清了樂觀主義的幼稚可笑,這就是這部巨著所要說的事情?

這次重讀《憨第德》,碰到個好版本,由台灣書華出版發行的,解答了我一些疑問。裏麵收錄除了有《憨第德》,還有伏爾泰德其它幾篇小說,包括《沙地克》、《麥克羅梅嘉斯》、《一個好婆羅門的故事》。其中《憨第德》及其附錄都是以 W. W. Norton & Company 的版本為準,英譯者為加大 Robert M. Adams 教授。另外三篇以企鵝版為準,英譯為 H. I. Woolf 。

這本裏邊,我最喜歡的,是它的附錄部分。《憨第德》的背景中,選用了安德列·莫利茲德( Andre Morize )《“憨第德”的“契機”與伏爾泰的觀念》一文,也就是他評注《憨第德》的導言。

否認惡,是幼稚的。那麽必須轉入一種悲觀的宇宙觀嗎?這又必然是愚盲之至,而且是忘恩負義;一七五二年,伏爾泰把他對這個問題的態度確定了。毛波杜( Maupertuis )采用了古老的辯證論,從時代的敗壞著眼;看吧,他說,你會發現處處是謊言,謀殺和偷盜,你會發現處處罪惡比美德更為常見。伏爾泰回答了他,而你看到,十五年的反省,並沒有使他放棄對普遍福利進步的信念。無疑,惡是存在的;但隻要持平,正確的結論馬上就會顯露出來:“這種古老的、陳舊的反論並不像許多人所想的那麽有力。若說人被搶劫、被謀殺的事比他自由的保持他的財物與生命的事更常見,是不實之論。去一千個鄉村,你在一個世紀中不會發現十宗謀殺與十宗竊盜。在倫敦、羅馬、君士坦丁堡和巴黎,一年的謀殺案不上十件。有些年根本一件也沒有。除了大瘟疫以外,戰爭是最大的殺人者;但十萬個歐洲人中,一世紀的戰爭下來,男人因之而死的不到十三分之一,而這些人每年又都被新生代所替代。當我們對一般習常之事細加考察,我們看到,事實上,世界上善的比惡的多。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看出來,人之所以不斷的責備上天,是因為在怨天尤人中人感到秘密的快樂,是因為他們所忍受的惡比他們所享受的善更使他們的印象深刻。那充滿了悲劇的曆史,往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惡比善多得太多;但我們沒有想到,曆史所表現得隻是大事,是王與王,國與國得爭執。曆史沒有記載人民的一般狀況。這一般狀況卻是平靜的,安定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它的平靜不必騷亂長二十倍的。古老、陳舊的精神之惡和肉體之惡的問題,隻在有新的東西可說的時候,才有更新的意義。”裏斯本災難發生了,就在那一天,有了新的東西;就在那一天,伏爾泰說話了,用了更新的話題傳布他的道理。

但我們一定不要過於誇張了裏斯本災難對伏爾泰觀念革命的影響;那是一個時機,一個話題,那不是一個危機或信仰的改變。

正是這一段評論,令我對這部作品的看法大有改觀。

樂觀與悲觀,原來在他,並沒有定論。也就是說,這仍舊是一本思考進行式的書,

我早先把他誤讀成於事無補的憤中作品了。它通篇迷漫著悲觀的氣氛,雖然通過潘格羅斯的口,小說從頭到尾都在提到“一切都是為最好的目的而設定的”,也就是萊布尼茲哲學體係中的決定論,因果關係和樂觀主義,但其實伏爾泰安排憨第德經曆的一切,又恰恰是在推翻這一理論,把人一點一點向悲觀方向拖拉。也就是因為這個,我才在讀所羅門王的《傳道書》時,自然而然聯想到了《憨第德》,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伏爾泰本人,這個歐洲的奇人,這個“歐洲最吵的玩具喇叭”。

葛斯塔夫·藍森( Gustave Lanson )所著伏爾泰傳記中,他評價他說,從來不穿僵硬的盔甲――這種尊嚴的甲殼是那些最虛榮和最野心的人必須穿戴、以保持體麵的。他既有智慧與善心,便不拒絕歪曲與扮鬼臉所帶來的光榮。但是在他所扮的一切鬼臉中,他有他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和他的自尊一樣永遠沒有離開過他的:他要改善社會秩序。一七五五年以後,尤其是一七六零年到他去世這段時間,我們可以說,他寫過的東西沒有一頁不是在批評錯誤並提議改革的,不是向政府或人民呼籲的,不是為人民而反對政府的。在八十歲的年齡,他的情感還像六十歲一樣熱烈。隻有因偏見而盲目的人才會察覺不到他的基本態度是何等的無私。

順著這條線索思考,重新想想,究竟為什麽,伏爾泰在裏斯本大地震之後,寫了這麽一本書?他是在攻擊絕大多數的哲學理論和宗教教義?還是在重新考量高特( GOD )?或者僅僅在給自己的理想找一條出路?

書中寫到艾德拉德國,也就是黃金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必定是一個理想國。在這裏,沒有戰爭,沒有嫉妒,沒有曲解,沒有貧窮。但是,憨第德和他的隨從卡侃坡卻最終還是決定離開它:“真的,我的朋友,我還要再說,我生身的那個城堡遠不及這裏,但克妮岡蒂小姐不在這裏,而你在歐洲什麽地方一定也有情人。如果我們留在這裏,隻能像這裏每個人一樣,但是如果我們隻用十二隻羊馱著艾德拉德石頭,回到我們的世界,我們就比所有的國王加起來都富有,我們再也不怕什麽宗教大審判官了,而且也輕輕易易可以把克妮岡蒂小姐要回來。”

我不大喜歡給一本書的情節亂加些象征意義,但是這裏,因為我沒有一位克妮岡蒂小姐,我隻能用我所能夠理解的情景來理解他的選擇。那麽一定的,這個所謂的黃金國,並不是憨第德的理想國。克妮岡蒂小姐也罷,富甲一方也罷,總之有一個理想,是要經過艱辛才,有可能,得到的。但是,不論怎樣,也要去追尋。

既然伏爾泰不停在質問,全知、全能、全善的高特( GOD ),為什麽會造一個有那麽多邪惡的世界?他並且因此而反宗教,但是他並不是在反對他生存於其中的世界。相反的 ,他為它保存了理想主義的信念。

“於是這兩個快樂的人就決定不再要快樂,向他國王陛下告辭去了。”

這就是自由意誌!

馬丁說:“你相不相信,老鷹隻要抓得到鴿子,向來就吃鴿子?”
憨第德說:“當然。”
馬丁說:“好,既然老鷹的本性一向相同,那麽為什麽你會認為人的本性會變呢?”
憨第德說:“噢,這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自由意誌。”

這也是《憨第德》的結局。正如伏爾泰本人,結交權貴,擁有財富,同時也目睹悲劇。看盡人世間的醜惡,反倒使他更成熟地思考,覺得或許應該靠自己來創造一個可以過得下去的生存環境。“工作可以排除三種大惡:倦怠、邪惡與匱乏。”“我看過很多書,”伏爾泰說,“但除了懷疑、謊言與狂語之外,我什麽也沒有發現過,關於我們真正的生存問題,我的知識還是像搖籃時一樣。我最喜歡的,是栽樹,下種子,蓋房子,最重要的時自由自在。”

所以,伏爾泰的費爾涅是精神的自由與心靈敏感的人士巡禮之地,正如憨第德所要耕種的農莊。

我們在讀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以自己的心智判斷對方的心智,於是發現大家想到一處去了;或者,他的想法太偏激太幼稚,我的好像還先進一點點。其實每個人對世界和自身的認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如果有上升的話),大家都不過是偏巧偶遇。每個人,理應被放置在其獨特的心智過程當中、被看待,否則容易產生不妥當的判斷,根源是自我中心。好的導讀和智慧的朋友一樣,都能夠令我們眼前豁然開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我不是不想銷毀,是沒想起來。。。
一輩子真就這樣卷著錢跑了?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一輩子說他回大陸作生意了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咦你這次沒有趕緊銷毀罪證哈,另外發現原來阿小名也有意識流腋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被人指出之前,自己先指出來:被人指出稹之前,要把“指出”後邊的“稹”去掉,都不知道是怎麽跑出來的,難道是聯想?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被人指出稹之前,自己先指出來。是沾花惹草,不是粘花惹草。特此更正。
阿小名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小J當官,你究竟說了點兒什麽,阿小草?!
阿小豆,我在忙著寫文章哪兒有功夫生你氣?再說了,你成天粘花惹草,我氣得過來麽?你就別請示我了,還是瞞著我吧讓我什麽都不知道吧讓我在慌言中活一輩子吧!(對了,“一輩子”這家夥怎麽老不見影子了?)
紅豆豆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
額還
真沒看到

額今天
編了瞎話
和你
開玩笑

沒生氣吧

晚上想到
額天生
不敏感
+250的
缺陷
就來
和你
請示一下

在MSN上
癡癡等待了
一會兒
就去
看電視了


最愛的
是你

一定
別忘了
孤草 回複 悄悄話 讀到一本好書本就不易,如果再要找一本好的導讀就更不易了。
讀書是個累差事,還是你來讀,我來看讀後感好了。

小J當官那篇,怎麽也加不上評論,奇怪,看起來我的評論不受老天歡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