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陳世民:普京為何2月發動戰爭?有這層解讀

(2022-04-06 20:36:58) 下一個


台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陳世民。(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4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歐洲對美國製裁俄羅斯能源並無共識。台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陳世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除了法、德依賴俄羅斯能源,還有領導人交情的因素,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關係都不錯,普京2001年到德國國會演講時還曾深受德國人歡迎。

  陳世民,法國巴黎大學第一分校政治學博士,研究專長包括戰略與國際安全、裁武與軍備管製、東亞安全、中國軍事等。

  陳世民指出,有一種看法是梅克爾去年12月底卸任,馬克宏2個月後要選舉,拜登又因為去年8月阿富汗撤軍引發美歐之間信任問題,整個歐洲政治缺乏一個具有權威、威望的領導人,此刻正是歐洲政壇較脆弱、不易團結的時期,所以普京可能認為有機可趁,所以選在2月發動戰爭。

  陳世民說,不管普京發動戰爭時間的原因,對歐洲國家來講,最擔心的就是戰爭會擴大到烏克蘭以外的地區,尤其俄羅斯又是核武大國,所以歐洲國家的援助,尤其德法兩國的援助,都是以不會讓戰爭延伸到烏克蘭以外的地方為主要考量。

  美國號召盟友對俄國經濟製裁,但歐洲如德、法對製裁力度沒有共識。陳世民表示,目前還談不上不團結,至少比1、2年前特朗普主政美國的時候還團結。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在2019年批評“北約已經腦死了”,可是現在看來北約很明顯不是腦死,而且麵對俄羅斯的威脅時,已體認到應更加團結,所以更為鞏固起來,但歐洲各國對於要如何處理、應對這個戰爭的態度是有些不同調,但基本上無傷大雅。

  陳世民分析德法俄關係表示,有人認為,2005年至2021年底擔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要為俄國入侵烏克蘭負部分責任,因為2014年俄國並吞克裏米亞時,梅克爾希望維持與俄國的關係,因此2015年推動新明斯克協議,又達成北溪二號的約定,她任內促成40%的能源自俄國進口,所以這次德國總理蕭茲很尷尬,好像無法放手製裁俄國,就是因為能源太依賴俄國,不過德國已宣布年底合約到期不再向俄國買能源,屆時可再觀察。

  陳世民指出,梅克爾與普京關係應該算不錯,梅克爾是東德人,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時,普京在柏林當KGB的官員;2001年普京以俄國總統身份應邀去德國國會並以德語演講,梅克爾當時是德國國會議員,就坐在台下聆聽,還有曆史照片為證,當時普京言論都是願意追求和平與穩定,所以深受德國人民的歡迎,基本上被認為是與西方關係最友好的俄國領袖,。

  陳世民告訴中評社,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普京的私交不錯,馬克宏2017年上台時就積極促進法俄友好關係,主因是2015年巴黎恐攻事件,馬克宏認為,如果要解決伊斯蘭國(ISIS)的恐攻問題,就得解決敘利亞內戰問題,因為伊斯蘭是從敘利亞內戰的背景下崛起的,而要解決敘利亞內戰問題就不能不跟俄羅斯維持好關係,因為阿塞德政權很明顯是俄羅斯在支持的。

  陳世民說,如今馬克宏就要選舉,法國現在又是歐盟輪值主席國,因此他會很明顯的想要有所表現,但他除了外交之外,沒有多少條件可以施展,所以他希望善用身份去做協調折衝,這也是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主義的傳統,在外交政策上主張要彰顯法國在世界的重要性。

  陳世民表示,不過馬克宏一直沒取得關鍵成果,甚至讓人覺得他有點吃癟。例如2月21日馬克宏與普京通電話,他當時說要策畫拜登與普京會麵,普京也說願接受法國安排,但拜登說隻要俄國不對烏國開戰就願意見麵,結果3天後2月24日就打起來了,這讓馬克宏尷尬萬分,外界感覺法國變成普京的利用工具,用來減低西方國家、烏克蘭及北約防衛的戒心,所以馬克宏覺得力不從心,畢竟法國也不算什麽實力大的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