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美專家更擔憂明年美國大選後的美中關係

(2023-11-22 01:16:38) 下一個


CSIS專家甘思德、白明、林洋(從左到右)研討舊金山中美峰會結果和今後一年形勢。

  中評社華盛頓11月21日電(記者 餘東暉)當美國外交學界在熱議舊金山峰會後美中關係的相對穩定能持續多久時,有美方專家提出,其實最令人擔憂的不是明年美國大選選戰中可能將中國作為主要議題之一,而是明年大選的結果可能令美國的政治和外交政策發生巨變。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三位專家20日就剛落幕的APEC峰會結果進行線上對談。說是分析APEC峰會結果,其實全程在研討中美峰會的結果和意涵。與美國外交學界多數學者一樣,他們現在更關注的是,中美峰會帶來的中美關係回歸相對穩定能持續多長時間,很多人把變量歸於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和明年下半年的美國大選。

  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項目主任甘思德 (Scott Kennedy) 對峰會後的美中關係表達了一定的樂觀。他指出,過去幾年美中關係曾經非常令人擔憂,甚至有完全脫軌的可能,但是現在他覺得要改變一點基調,至少美中關係已經取得了“脆弱的穩定”。雖然美中關係還不是化凍,不是改善,不是回到過去,而是競爭的固化,但是全麵脫鉤和發生戰爭的“尾部風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現在已經有了某種“護欄”到位。

  最近多次訪華的甘思德表示,現在美中關係中也有些結構性的穩定源泉,為防止兩國關係崩潰、阻止滑向戰爭提供了希望,包括高層之間的互相依賴,高層的威懾、行政部門增加溝通、國會的訪問、商界和人員外交等,會起到某種穩定作用。美國的盟友也在加緊與中國進行接觸。他說,2024年雖然對台灣選舉要警覺,但是明年爆發熱戰的可能性較低。

  甘思德認為,美中關係的最大變量不是明年的美國大選選戰,而是美國大選的結果,那將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美中互動的方式。他說,那將不是微妙的變化,而是巨大的變化,美中關係將隻會是那個變化中最小的元素,選舉結果會改變美國國內的政治和外交政策。那將是最大的問題,值得密切觀察。

  甘思德沒有說明為何明年美國大選結果更令人擔憂,但顯然是在假設特朗普卷土重來,而不是假設拜登獲得連任。

  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也被美國外交學界普遍認為是可能影響今後幾個月中美關係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談到此次中美峰會關於台灣問題的表態,CSIS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表示,中方將台灣問題當作中美關係的“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並不令人意外。中方要求美方“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堅稱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的美方則表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麵改變現狀,希望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兩岸分歧”。林洋觀察到,此次峰會中美雙方就台灣問題的公開表態也相對較短,而且語調相對溫和,倒是在峰會舉行同日,北京舉行的國台辦例行記者會,發言人就台灣選舉可能的“賴蕭配”發出了強烈的警告。

  林洋分析,如果賴清德在台灣勝選,外界對於北京何時作出強烈反應有三種判斷:一是當選之時,二是就職之時,三是就職後做重大的事情時。她猜想,從此次峰會中方的表現來看,北京最可能會等到賴清德就職以後做出被北京清楚具體地認定為重大的事情後,才會做出強烈的反應。

  CSIS費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認為,拜登想要這個峰會,並不是想要明顯改善兩國關係,或者想取得重大成果,而是想要通過峰會向盟友和夥伴顯示美國能夠管控這個複雜關係,因為盟友和夥伴其實也擔心美中衝突,從而更強化同盟關係,以利於與中國競爭。這是他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白明談了很多美中關係在峰會後依然存在的不利因素,包括兩國關係中的許多裂痕,諸如技術問題、台灣問題等可能導致衝突對立的問題沒有得到處理,所以雖然會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艱難險阻仍在前方。他指出,兩軍恢複溝通,但中方將美方要求恢複軍事溝通視為給中國設置陷阱,以限製中方的反製行動,從而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所以恢複軍事溝通本身不見得就能夠阻止關係的惡化。

  白明注意到拜登19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文章談論美國麵臨的地緣戰略環境時,談到了中東和俄羅斯,但是沒有提到中國,隻是以印太戰略隱射中國。過去幾年,美國政府一直將中國當作美國最大的戰略挑戰,但現在拜登居然沒提中國,他稱這令人感到困惑。甘思德則注意到,過去兩年頻頻談論戰略競爭的美方在峰會後的解讀聲明中,沒有出現“戰略”一詞,而隻是用了“競爭”,語調上有所放緩。

  今後12個月如果想保持美中關係峰會後的相對穩定的狀況,北京和華盛頓關鍵要做什麽?

  甘思德認為,過去幾個月的一係列高層會談直至此次峰會,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彼此的關切,但是保持溝通產生了至少努力避免形勢惡化的基礎,在氣候變化等少數方麵取得了溫和的進展。這要歸功於疫情結束後溝通的正常化,雙方認識到外交的價值所在。他意指今後一年,雙方依然要保持頻繁的高層溝通。

  林洋認為,2024年要保持穩定不容易,要想2024年整年美中關係都不發生負麵螺旋,雙方都需要保持克製。僅僅增加溝通和對話是不夠的,而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某些行為不滿時,不要像今年2月“氣球事件”那樣,輕易進行強勢回應,升級局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再有就是這次習拜會期間習近平公開表示的,對美國寄希望於民間,寄希望於年輕人,寄希望於地方政府(暗示加州,最近紐森對中國的訪問被中美媒體高調報道)。
也就是間接的說對美國政府不抱有希望。習近平那個與企業界的宴會很明顯成為這次APEC的重要事件,影響高於習拜會,也是明顯落實習近平的那幾個“寄希望”的概念。
明年是大選年,傳統上大選年爭取連任的總體不打仗,因為戰爭從來都是競選負資產,除非是關於美國本土被攻擊的戰爭。
那麽可以預期烏克蘭會被拋棄,亞洲也不是主要關注地區,拜登政府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加沙戰爭,因為不能得罪以色列。而且因為加沙戰爭,美國版的一代一路IMEC已經被不可能進行,這讓中國的一代一路失去了競爭者。
也就是中美各自的關注會是針對世界的不同地區,中國會更加關注亞洲和海灣地區,以及中亞能源通路,中美競爭需求降低,因此中美合作的空間增大。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中美目前處於國際地位互相調轉的階段,也就是帝國走向衰落的階段,麵臨的世界的局麵必然是非常複雜和難以管理的,比如這次加沙戰爭,很明顯表現了以色列是美國的爹,而不是人們過去認為的以色列是美國控製。
那麽這個階段在中美之間有一些事情是可預期的,第一就是美國打壓中國的努力不會停止,但也確實是沒有了能力。這是世界觀問題,無法改變。
第二就是這次習拜會表明中美在國際眼中已經是平起平坐的概念,不再是第一第二的概念,美國不再是世界唯一第一,也不可能使用軍事方式與中國競爭。
也就是中美不可能發生軍事衝突,不論因為什麽。
而這是世界最大的福音。
其他的都是枝節性的問題。
等於美國開始退出亞洲,更加依賴亞洲盟國製約中國,而不是自己出馬,客觀上會讓中國實現中國版的門羅主義。畢竟明年美國麵臨巨大問題是已知的,第一就是會進入經濟衰退,這是目前IMF等機構的評估,第二就是這是大選年,這種經濟狀態下會有巨大不定因素。
這都讓美國不得不從亞洲收縮,與中國暫時講和,畢竟美國沒有能力同時麵對三個戰場。
這是這次習拜會達成的協議的合理解讀,美國實現了期望值,讓中美軍事對話恢複,中國簽署禁止AI用於武器的協定(美國目前落後)。而中國獲得是美國在軍事上表現出的“示弱”,和國際形象的提升,成為“超級大國”(西方媒體普遍的用詞,這代表西方在思維上的變化),這會提升中國在國際問題上的話語權。比如這次加沙暫時停戰釋放人質,阿拉伯聯盟六國的代表團是訪問中國,而不是美國,說明這個事件的主要作用是誰的。
畢竟美國在加沙問題上目前已經失去了調定人的資格。
另外就是中國一次性繳清了聯合國會費,聯合國甚至公開感謝,這是目前美國沒能力做到的,畢竟美國政府因為沒錢而麵臨關門的危機。這客觀上也是增加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十年內,如果中美之間沒有戰爭,中國就會成為世界第一,美國也永遠失去了遏製中國的能力,世界進入新的秩序。


ahhhh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什麽陰謀論?中美關係在拜登上台後惡化很多。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都到這份上了才擔憂?這專家水平堪憂。
其實川普回來才是中美關係的福音。現在看看當初川普的一千億順差減少的要求,是不是最低最有利於中國的條,也是最有利於花街的條件??悔之晚矣了吧。投機倒把占到的便宜停下來,多麽正常合理的要求。但是貪婪的就是不肯。這種不公平的買賣怎麽可能還做下去呢。隻有一拍兩散。川普不過是捅破擁抱熊貓泡沫的。早破比晚破的危害下。破了也就不可能再吹起。拜登也不行。篡權做得到,篡改對中政策做不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