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華府觀察:美加碼關稅戰意欲何為?

(2018-09-19 21:10:37) 下一個

  中評社華盛頓9月19日電(記者 餘東暉)特朗普對華發動的關稅戰不斷升級加碼,到底意欲何為?美國學者認為,不僅是中方,連美方自己對此都感到困惑。專家指出,如果特朗普是想以關稅大棒讓中國感到痛,而迫使中國改變其不可能改變的產業政策和經濟體製,就難免讓中國人懷疑:這是美國想遏製中國的戰略競爭。

  華府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日前舉辦“美中關係十年:從接觸到對手”研討會。正值美中貿易戰激戰正酣,逐步升級,“美中經貿關係是否由雙贏轉向掠奪”也成為探討的熱門議題之一。

  美前高官:特朗普政府基調反華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高級顧問李凡(Henry Levine)指出,美中關係已發生巨大變化,現正邁向:第一,美國流行手法似乎是強調中國威脅;第二,美方認為要改變中方行為,美方必須采取脅迫手段。在經貿領域,整體策略就是使用關稅對華施壓,使其感到足夠痛苦,以改變其經濟體製。他說,這種手法並不新,以前也用過,但現在不同的是,直到奧巴馬政府第一任,美國政府高官普遍認為,要通過與中國接觸,幫助中國進入全球經濟體係和全球秩序,這符合美國利益。要實現這個目標,要使用軟性手法,而不是強硬猛擊。

  從事美中關係35年,曾在美國商務部、國務院和美國駐華使領館任高官的李凡認為,近年來美國對華手法變化一個顯著特點是,行動主義(activism)增加,美國國防和國安機構對經貿決定的參與和介入更多了,這些部門更有權力,更加強勢。對此有人說好有人說壞,但明顯改變了美國政府對華決策的平衡。

  李凡說,當我們談中方感到困惑或意外時,美方專家其實一樣感到困惑。因為特朗普幾十年來一直在意貿易赤字;納瓦羅稱美國正處於與中國的經濟戰爭中,提出與中國經濟脫鉤;萊泰澤據報不相信中國會改變經濟體係;姆努欽更有全球觀,想達成協議等。他指出,若設身處地想想,中方確實難免會感覺美國想遏製中國、傷害中國。看看簽證、交流領域發生的事情,有拒絕中國認知的非常強烈的推動。他指出,特朗普政府整體的基調和高音在許多方麵已經是反華的。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指出,今天在許多中國人看來,原先關於中美關係的兩個常識已經破裂:第一是“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差也差不到哪裏去”(上有頂,下有底),在特朗普政府下,中國人逐漸得出結論:中美關係確實好不到哪裏去,但壞起來不會有底。美中之間絕大多數問題並不新,但現實之壞卻超過預期。第二,“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壓艙石”的結論也破裂。如果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美中兩個經濟體脫鉤的話,美國對華政策將不再受經貿關係密不可分之製約,美國將放手追求其戰略目標。

  孫韻分析,美國存在的權衡利弊辯論的核心是,為了大國競爭,犧牲互利的經貿關係,是否好的研判和戰略?麵對中方也更強勢的行動,美國的戰略界幾乎得出結論:中國視美國為唯一要超越的大國,經濟合作固然有利於美國,但也有利於加強中國的競爭國力。既然接觸不那麽成功,唯一剩下的就是對抗性手法了。

  美專家:中國不會改變產業政策

  在美中戰略競爭加劇的這種大背景下,特朗普執意祭出關稅大棒,能達到什麽目標?華裔學者孫韻表示,中方較早前對特朗普政府的預期是,特朗普就想要交易、要協議,並不想要打架,但現在中方覺得,也許特朗普並不想要協議,就是想打架。中方表明願在貿易赤字上讓步,多進口美國產品,在市場準入上也願意馬上處理40%的問題,另外40%的問題可以談判,隻有20%是不可談判的。

  至於產業政策和《中國製造2025》,孫韻指出,中國人覺得,美國的目標就是要製止中國追求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上升的國家戰略。如果特朗普政府的目標確實如此,中國人自然會得出這是關於兩國戰略競爭的結論。她認為,中國不會從《中國製造2025》體現的實際戰略上後撤,但在媒體的論調上會後撤,使得這種戰略更低調。

  曾長期從事對華經貿關係的李凡認為,中國不會改變其經濟的根本性手法,即產業政策和《中國製造2025》的實質內容。美國也沒有足夠的杠杆或者關稅手法能迫使中國改變。他相信許多“中國通”會同意這點。他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進入一場貿易戰,說是想改變中國的根本性質,我會用關稅來做,但卻不會發生。那人們就會提出問題:我們正在做什麽?為什麽要這麽做?這種戰略的整體目的是什麽?在我看來,我們是有其它手法可以做的。”

  美業者:特朗普不為商界關切所動

  以往當美中關係出現波折和困難時,美國商界往往會站出來說話,呼籲美中保持接觸,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現在美國外交學界感受到,美國商界對推動美中關係似乎不那麽熱衷,也不那麽堅定了。對此,長期與美中商界打交道的李凡認為,實際上美國商界並非鐵板一塊,有很多公司和不同領域,仍有很大一部分商界並未改變對中國及其機會的正麵看法,尤其是農業、旅行業、零售業等。當然受到中國產業政策影響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等看來,確有棘手問題,但籠統說商界對華看法已經改變是有缺陷的說法。

  李凡表示,調查顯示,美國公司確實感覺在中國不那麽受歡迎、不那麽有信心了,但要記住其中有多個因素。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調查顯示,美國在華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第一大關切是成本提高,有些美資企業麵臨的是正常的商業挑戰,比如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公司變得更有競爭力等,這未必是不公平競爭,美國公司不得不改變營銷策略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李凡承認,經貿關係作為美中關係壓艙石的份量確實在變輕,他希望中方能盡可能安撫美國商界,有力實施六年前做出的改革開放承諾。

  不過李凡也從美方來看待美國商界影響力的削弱。他說,現在美國商界對於美國政府的影響力也不如從前。特朗普是“偉大的決定者”,萊泰澤、納瓦羅等人加強和塑造總統的想法,他們並不特別為商界的關切所動,比如160多個美國商業團體聯名致信總統反對對華加稅,特朗普也不為所動。

  與商界影響力削弱的狀況相似,李凡指出,現在像鮑爾森、蘇世民、約翰·桑頓等受到中方禮遇的美國金融界領袖,至今對改變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路線並不有效。特朗普、納瓦羅、萊泰澤都不在乎商界和金融界的意見,姆努欽更加開放,支持金融界頭麵人物的觀點,向中方發出邀請想促成某種協議。但很不明朗的是,姆努欽到底有沒有總統清楚的授權?同樣很不清楚的是,這種磋商會否實質性地導致任何認真的結果。

  李凡認為,中方已經驚訝或至少意識到,許多美國很出色、很富有、很有名的對話者,沒能帶來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變化。不過他相信,從長遠看,商界的反對聲音會加大到有影響力的程度,但隻有到美國股市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因為特朗普非常在意股市。經濟麵上從長遠看也許會製衡特朗普政府使用懲罰性關稅。

  美前高官:讓中國加入WTO不是錯誤

  對於美國現在流行的觀點:當年就不應該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曾經直接參與中國入世談判的李凡有點氣憤。他說,那些認為美國在讓中國加入WTO是犯錯誤的人,應當拿出證據來表明,不讓中國加入,世界會更好。他們當然可以那麽堅稱,但他們證明不了,多數批評者都不曾接近談判。那是經過14年艱苦談判,談判者盡最大努力去推動,得到盡可能多的結果,中國加入WTO為美國產生了巨大的收益。他指出,有人對現在的形勢不高興,說起來很輕鬆,還說別用曆史和一切由此而來的正麵東西來煩我,看著問題來證明這是壞決定,這種邏輯很難讓人信服。

  李凡說,尤其令人震驚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的官方文件稱,美國不應讓中國以當年達成的條件加入WTO。“如果你真想創造一種氛圍,通過談判來推進和解決問題,平白無故地拿棍子戳中國的眼睛是什麽意思呢?當麵說我們不應讓你們加入,這麽做有什麽價值?”李凡如是反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