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社評:種性製阻礙印度政治發展進程

(2016-03-26 22:19:10) 下一個


少女嫁給賤民,疑遭父親派人攻擊。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評論員 胡誌勇)靜觀最近印度北部哈裏亞納邦爆發的種姓騷亂不難看出:迄今為止,盡管印度法律早已禁止這種落後的不合理製度,但是這種製度仍在印度大地上繼續存在著。印度北部爆發的這場以農村地區高種姓賈特人示威要求獲得類似低種姓人的福利配額並演變為一場暴力騷亂,導致10死、150餘人受傷。暴力衝突導致多條重要街道和國家高速公路關閉,並一度使印度北部地區的鐵路係統癱瘓,還引發了首都新德裏的缺水危機。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以及多語言的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種姓政治是印度社會特有的一種政治現象, 它是印度傳統的種姓製度在政治領域的反映。長期以來,“種姓”這個最不民主的製度一直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印度社會。傳統的種姓因素在當代印度政治發展中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教的種姓製度也對選舉產生了深刻影響。候選人提名、投票、競選等活動都建立在種姓基礎之上。農村的選票對每個政黨來說至關重要,農民在投票時往往取決於他們的種姓意識而投向代表自己種姓利益的候選人。因此每個黨在大選前必須仔細研究各地區的種姓勢力,選擇在當地占優勢種姓中有威信的人當候選人。多方考慮支持他當選的種姓社團的利益,從而使印度政治披上了濃厚的種姓色彩。

      印度獨立後,政府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這種沿襲千年已久的將人依照種姓劃分的製度,但種姓製度“死而不僵”依然存在於現實社會中:在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在北方邦、比哈爾邦和中央邦等印地語地帶,這種陋習依然盛行。在眾多的種姓中,低種姓的人口占了絕大多數。他們處於社會最底層,不僅經濟地位低下,而且備受社會歧視與壓迫。印度政府為了促進社會平權與減少對低種姓人口的歧視,在公共部門為底層種姓族群提供一定配額的工作,但此舉也引起其他一些種高種姓族群的不滿。由於種姓對立根深蒂固,加上高等種姓對低等種姓的經濟剝削,高低種姓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多地表現為暴力衝突。這些暴力活動大多發生在農村地區,以比哈爾邦、北方邦和安得拉邦最為嚴重。

      種姓製度就是由傳統村社中的生存經濟倫理形成的一種社會製度,而印度教成為了與這種社會製度相對應的集體意識或社會意識形態。種姓製度成為印度教基本教義,種姓製度的長期存在成為當今印度社會和貧富差距日趨尖銳化的重要原因,種姓製度滲透到印度經濟、文化、宗教層次,維持並加深了印度的社會分化。強烈社會分化又加劇了印度落後。盡管印度在政治理念、文化構建、經濟評議等方麵為保護低等種姓做出了不懈努力,最終以法律形式確立了民主平等的社會原則。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種姓製度始終伴隨著印度社會的發展而存在。

      在政治方麵:隨著印度種姓集團與地方勢力的不斷發展壯大,印度社會分層態勢更趨明顯,社會兩極分化日趨嚴重,使政治種姓化和種姓政治化趨勢不斷發展。印度的政治選舉已經成為“為種姓投票”的活動。種姓政治崛起改變了印度的政治結構和運作方式,盡管種姓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惡性膨脹,但種姓製度已成為印度政治發展進程主要障礙之一,影響了印度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印度教的種姓製度和政黨結合在一起。有些政黨完全以種姓為基礎,即使是打著世俗主義旗號的政黨也或多或少打上了種姓的烙印。

      在經濟方麵:由於種姓製度把經濟分成不同的社會集團,因此彼此接觸受到影響,他們大都考慮本種姓的利益。隻對本種姓忠誠,缺乏民族同胞間的互助精神,非常不利於整個經濟的發展。而且還產生或助長了一些人的懶惰思想,缺乏奮鬥精神,限製、束縛了他們的創造精神與積極性的發揮。種姓製度一直對印度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在教育與科技方麵:種姓製度的影響也已滲透其中。印度各地不僅有各種種姓文化協會,還有許多種姓大學,甚至有的大學中各係分別由不同的種姓把持。而種姓製度實行的種姓內婚製使印度青年擇偶範圍十分狹小,導致農村中近親結婚十分盛行,產生出大批畸形兒,極大影響了印度人口的素質。

      種姓化政治的特點就是不斷分裂的政黨宗派。原本的種姓矛盾演變成了政黨間的矛盾,政黨之間的鬥爭往往表現為種姓之間的鬥爭。種姓政治給印度政治民主化進程造成了三大障礙:種姓政治不利於現代國家的整合,導致了政局動蕩,加劇了種姓衝突的暴力化。種姓政治嚴重影響了印度民主化進程。從而在印度政治發展進程中形成了“政治化的種姓”和“種姓化的政治”的奇特局麵。因此,現代的印度政治實際上就是一種種姓化的政治。種姓製度已成為印度現代化前進道路上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長期以來,種姓製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維護印度社會穩定的基礎。但與此同時,種姓製度也是瓦解中央集權的一把利劍,使得印度中央集權的政治難度在無法徹底擺脫種姓製度的前提下變得愈加艱難。

      印度的社會結構雖然具有複雜多樣的特點,但是其中又有著基本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的載體就是印度獨特的、自成體係的文化。印度教不隻是一個宗教或一個社會製度;它是印度文明的核心。雖然種姓製度造成了社會的分裂與相互隔絕,但種姓之間的衝突不會威脅到國家的統一。盡管印度教社會內部宗派林立,但所有印度教徒在基本信仰方麵又是一致的。盡管各種宗教和種族有著不同的信仰、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但是印度文化的長期熏陶使印度社會的主流在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精神特質方麵和生活習慣方麵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和基本的一致性。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性”。

      印度獨立後,傳統的種姓政治與西方的議會民主製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印度式民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印度民主本土化進程。在另一方麵,種姓製度又成為印度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最大障礙。種姓製度是一種印度社會獨有的、非常嚴格的等級製度,它是階級差別的一種形式。種姓製度對印度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種姓製度下的等級觀念已成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盡管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但是它對印度社會的影響仍根深蒂固,這種把人按種姓劃分的製度直接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印度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並影響著印度公民的價值觀。隨著印度民主化進程的推進,種姓政治最終將為印度現代政治所拋棄。

      由於印度國內宗教、種姓和族群之間的矛盾加劇,在具體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違背世俗主義原則的情況,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加入,使執政團體有時也會利用不同宗教之間的矛盾,采用拉攏印度教徒,傾向印度教徒利益的政策;使其政策打上了黨派政治和選舉政治的烙印,成為政治家撈取政治資本、進行社會動員的一種手段,從而使印度始終隱藏著一種不利於國家穩定與團結的潛在因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