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郭偉峰:對“習馬會”存留的幾個疑問的研判

(2015-11-09 05:42:05) 下一個


郭偉峰:如果把“習馬會”理解為兩岸最高領導人的禮節性會見,那麽一定是嚴重低估了“習馬會”在兩岸關係曆史上的重大作用與意義。(中評社圖片)


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9日在明報發表長篇文章,談“習馬會”。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香港明報9日發表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文章,談“習馬會”,全文如下:

      兩岸領導人會麵是兩岸關係66年曆史中最為震撼的一個節點,當屬裏程碑的曆史意義。在落下帷幕之後,需要對“習馬會”的曆史意義與作用進行反思,也需要把“習馬會”之後依然存留的一些疑問加以研判解讀。因為長期與兩岸官方及智庫打交道,我個人對其中的一些疑問有比較貼近事實的理解,就教於大家。

      新加坡會麵 完全排除國際因素

      一、為什麽在北京不能見,在新加坡反而能見?

      “習馬會”的舉辦看來非常突兀,因為事先一點點風聲都沒有漏出去,高度的保密,高度的心照不宣,在如此的複雜的兩岸關係中,還能夠做得到,實是不易。但是必須知道,兩岸高層為“習馬會”運作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至少有兩年多,最開始是馬英九方麵堅持要在國際場合與習近平見麵,最迫切的一次是在2014年的北京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前夕,隻要習近平點頭,馬英九就會到達北京。但是北京方麵拒絕了,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不願意在國際場合討論兩岸關係,造成“一中一台”的尷尬局麵。APEC雖然在北京舉行,但卻屬於重大的國際會議,主辦方不是中國,是亞太經合組織,所以習近平和馬英九不能在這個場合會麵。

      習馬得以會麵的基本要素在於:“九二共識”是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沒有“九二共識”,習馬不可能見麵。但即使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沒有合適的場所也無法見麵。

      而今次“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盡管新加坡算得上以華人為主,但也是一個國家,難道“習馬會”就不是在國際場合會麵嗎?很有意思的是,兩岸雙方沒有把在新加坡的會麵當作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亮相,原因在於,從頭到尾,隻有兩岸領導人參與,並沒有什麽國際組織或者國際政治人物參與,加上新加坡與海峽兩岸的關係之密切,已經不能用一般的國際關係概念來看待。所以,除了地點之外,完全排除了國際因素,隻有兩岸因素。在新加坡會麵,同時也可以回避在大陸其他地方,甚至在香港、澳門會麵引發的政治敏感爭議。

      更何況,新加坡早在22年前就為兩岸關係的突破做出了特殊的貢獻。1993年的“汪辜會談”打破了兩岸的曆史僵局,開創了兩岸關係互動的新格局,確認了“九二共識”的曆史定位。“汪辜會談”與“習馬會”的曆史聯結意義非常突出,完全可以斷定,“習馬會”延續了“汪辜會”的曆史傳承。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麵對島內支持“習馬會”的巨大民意壓力,也放出願意與習近平進行“習蔡會”的風聲,但目前看來機會幾乎是零。這不關乎場地問題,而是在於民進黨與中共之間沒有政治基礎,沒有政治共識。

      寧說為選舉謀 不如說為選後謀

      二、明明對台灣大選產生重大的影響,但為什麽又不是為選舉謀?

      因為“習馬會”舉行的時間距離台灣大選隻有70天,堪稱為倒計時了,所以台灣各界不可避免要聯想到,“習馬會”的最主要作用是不是要影響台灣大選,要挽救國民黨的頹勢?如果說毫無影響,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無論如何,“習馬會”是為馬英九加分的,也就等同於為國民黨加分,對國民黨的選情當然有正麵影響,對民進黨也就是很大的負麵影響。但是,如果說“習馬會”的主要意圖就是影響台灣大選,那未免把相關意義看低了。

      作為大國領導人,習近平不可能跳入台灣選舉的陷阱中思考問題,其更需要著眼於兩岸關係的總體發展趨向,要關注大格局、大戰略。把兩岸關係,尤其是把台灣藍綠以及社會都固定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不讓“一中原則”在台灣脫序,非常急迫,非常重要。所謂綱舉目張,“習馬會”的意義在於戰略,而非戰術。其實,從這幾天的台灣各界反應來看,戰略效果已經出現,不管支持也好,反對也罷,台灣民眾都明白了“九二共識”的重要性。

      所以,寧說是為選舉謀,還不如說是為選後謀,不管將來誰執政,道路與方向都已經確定,規矩就這樣立下了,順者昌,逆者不會有好下場。

      兩岸和平 有利美國

      三、為什麽不讓美國參與?“習馬會”難道不是為了與美國對著幹嗎?

      兩岸內部事務,當然由兩岸自己來處理,這是基本底線。從兩岸高層內部流出的資訊來看,今次“習馬會”的操作僅限國台辦與陸委會,沒有讓更加多的機構參與。美國方麵在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十分愕然的。中評社駐華盛頓特派員在第一時間與美國各大智庫聯係,所得到的回音都是大吃了一驚。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在回答中評社記者問詢時說:“像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我也對‘馬習會’的消息感到驚訝。要想評估其重大意義,我急切地想了解這個會晤特別方麵的更多詳情。”

      大家知道,美國方麵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絕對不是希望加速融合,而是希望長期保持和而不合的格局,因為這樣的兩岸關係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最為有利,既不會把美國牽製進去,又能跳出來駕馭之,讓台灣為美國戰略利益服務,也讓大陸受製於兩岸關係。所以,長期以來歡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美國公開說的一套,防止兩岸關係過快過度發展,又是美國暗中做的一套。美國對台政策以及對兩岸關係的政策,首先是要服務於美國的戰略利益,其次服從美中關係的運作,最後才是滿足台灣自身需求。所以,兩岸關係的最高層運作,如果讓美國方麵插手其中,就很難獲得成功。

      但縱然如此,兩岸關係的緩和、和平對美國是有利的,是必須維護的。“習馬會”強調的是會麵,是一個兩岸領導人溝通機製的開端,不涉及和平協議之類的實質性內容,對兩岸關係的緩和是加分的,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沒有什麽即時性的衝突,所以兩岸雙方放開手去做了。如果把“習馬會”定位為與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對峙,那絕對是錯判。對於兩岸來說,習近平沒有必要與需要,馬英九沒有這個膽量,更沒有這個可能。所以,什麽拉馬英九一起對付美國在南海的作為、破解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之類的論調,基本上是想多了、想偏了。

      步伐不可超出台灣民眾理解度

      四、為什麽強調是“會麵”而不是“會晤”、“會談”?為什麽不簽任何協議?

      很有意思的是,“習馬會”被兩岸定名為“兩岸領導人會麵”,雙方都回避“會談”、“會晤”的字眼。明明是在會晤與會談,為什麽就是不能說出來呢?這應該是為台灣的政黨政治考量,為馬英九國民黨的處境做考量。畢竟維持現狀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兩岸關係的步伐要走得穩,不可以走得急,不可以超出台灣民眾的理解度。所以,看中“習馬會”的政治與戰略意義,而毋須過度強調具體結果,是有相當的政治智慧與思想高度的,這必然會受到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歡迎。從這幾天的民意調查來看,是對的。

      而以“兩岸領導人”來稱謂習近平與馬英九的互動,也是發揮了中國人的政治智慧,擱置爭議,避免了政治分歧,使重大的兩岸領導人會麵得以落實,不會被枝節問題幹擾破局。稱謂問題獲得解決的意義重大,打破了兩岸政治僵局,開創了兩岸關係走向政治高度的新局麵。這本身就是一項重大政治成果。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在兩岸領導人會麵後舉行新聞發布會回答了中評社記者的提問,他表示,兩岸雙方通過溝通,商定這次會麵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和名義舉行,見麵互稱“先生”。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之前,按照“一個中國”的原則做出的務實安排,也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涵蓋政治議題的全麵對話

      但是,如果認為“習馬會”就是一場戲,是虛的,沒有實質成果,那也是錯判。第一,“習馬會”鞏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成果,和平發展與維持現狀不衝突,互為促進,是台灣最大的主流民意,“習馬會”是符合兩岸主流民意的。第二,“習馬會”已經開啟了兩岸最高層的政治接觸途徑,打開了兩岸政治對話的大門。第三,“習馬會”為今後兩岸最高層的會談協商掃除了障礙,定下了方向。第四,實際上“習馬會”已經是政治對話了。雙方都不強調僅限於經貿議題,也不刻意突出是兩岸政治對話,但對話內容涵蓋化解敵意、台灣的國際空間、雙方更高層級的聯係管道等,這些均屬高度政治性質。再從雙方出席人士的經曆背景來看,“習馬會”無疑是涵蓋了政治議題的全麵對話。

      特別見效的是,在會麵中,馬英九向習近平提出今後應在陸委會、國台辦首長之間設立熱線,以處理緊急與重要問題,立即就得到了習近平的答應,成了實實在在的兩岸安全領域上的具體成果。

      如果把“習馬會”理解為兩岸最高領導人的禮節性會見,那麽一定是嚴重低估了“習馬會”在兩岸關係曆史上的重大作用與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