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洛杉磯時報:中國人書寫開始困難

(2010-07-18 09:50:35) 下一個

“這是我的愛好。”41歲的王加中(音)說,他正用水在北京街頭書寫漢字。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美國《洛杉磯時報》文章:中國擔憂忘掉漢字——越來越多中國人發現自己常常忘記如何正確書寫某個漢字。

  在手機和電腦上打字替代了漢字的書寫筆畫。許多中國人需要匆忙記錄幾個詞時,才意識到完全不記得該怎麽寫。

  馬斯朗(音)高中畢業後去倫敦讀了三年攝影,之後買了第一台電腦,從此他就開始逐漸忘記漢字書寫了。

  現如今這位30歲的時尚攝影師用母語書寫就有困難,有天他要寫個購物清單,突然發覺自己忘了該如何用漢字寫“香波”。

  他正在北京的蘋果電腦店送修電腦,從自己的iPhone手機上抬頭看了一眼說,“不可避免的我們會忘掉漢字,除非每周花幾個小時練習寫字,可誰又有這些時間呢?”

  這是新形式的文盲,或者更確切的說:書寫困難症,而且是中國獨有的。病源就是類似蘋果電腦店的地方,就是為中國的電腦科技迷而建。

  典型受害人就是馬斯朗這樣的人,穿條紋T恤衫、短褲和人字拖,看起來就像著名服裝品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廣告裏的男主角,年輕富裕又受過良好教育。

  人們擁有的科技產品越多,比如手機、智能手機和電腦,手寫漢字機會就越少。不管是在電腦或手機上,大部分中國人都使用漢語拚音輸入,這是種常用的中文羅馬拚寫法,加上presto手機軟件,人們就可以輸入漢字了。不用手忙腳亂,也不用鋼筆鉛筆,更不用毛筆研墨。

  “除了姓名地址,人們再也不用手書寫任何漢字,”馬斯朗承認這一點。

  幾乎你遇到的任何中國人都坦誠自己記憶力衰退,就像患老年癡呆的某個狀態。握緊筆的手在紙上要寫字時,突然出現了尷尬的停頓,而這些字在孩提時代不知道學習、重複默寫過多少次。

  《中國青年報》今年4月一項投票結果顯示,2072名投票人中有83%承認有書寫困難問題,這種現象很尋常以至於產生了專有名詞:提筆忘字。

  “有天我要寫個便條,寫`再見'兩字時,有點反應遲鈍,因為我不確定我寫那個`再'字對不對,”18歲的大一新生程京(音)說。

  某種程度上,類似的問題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存在,人們越來越依賴科技而不是記憶,類似將大腦功能外包,許多論文都提出這個問題:計算機和互聯網是否毀了人類的智力。

  中國的情況則上升到了文化危機的高度,因為漢字比其它更能代表幾千年傳統生活的縮影。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係統,持續使用至今;今天使用的漢字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前刻在龜甲上的象形文字。

  盡管毛澤東1950年代指示將許多漢字簡化,便於提高識字率,中國的兒童還是花大量時間記憶重複漢字寫法。學生15歲之前每天都會有4到5小時時間練字,9年裏至少要會寫3000個漢字。
不過在中國文化中,書寫不僅僅是為了交流,還是一種藝術和精神鍛煉,許多人相信書法能夠幫助集中精神,延年益壽,甚至提高武術技巧。

  “這些漢字存在於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38歲的書法老師王健學(音)說,來自哈爾濱的他正在琉璃廠街的書店翻閱書架上的書籍。琉璃廠裏有許多商店賣毛筆、硯台、拓片、卷軸和古玩。“中國必須靠文字來維持自身的獨特性。文字是我們的文化遺產。計算機隻是個工具。”

  店外一名男子身著白衣,正在馬路上用水寫字,他用來寫字的東西看起來更像海綿拖把而不是毛筆。“這是我的愛好,” 41歲的王加中(音)說,他寫了“春和怡蕩”,然後看著字跡在烈日下蒸發消失。

  “中國人現在隻關心物質生活。甚至日本和韓國練習書法的人都比中國的多。這事兒怎麽會發生在漢字的發源地?”他抱怨說。“政府得做點事兒。沒有政府介入,人們不會關注。”

  實際上中國政府已開始關注此事。2008年教育部谘詢了3000名老師,發現有60%的老師抱怨學生書寫能力持續下降。因此,教育部去年開展了一項書法競賽,有1000萬參與者,該試點項目旨在讓更多學生練字。

  “不是為了寫漂亮的書法,”負責該項目的教育部官員於虹說。“我們就是想幫助學生重新開始寫字。”

  手寫漢字的減少可能和手機更相關,而不是計算機的使用。中國人比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更愛發短信,或許因為這種交流方式不那麽昂貴,因為中文能用更少的字表達更多信息。

  手機配備了手寫筆和觸摸屏後,你就可以寫出你想要發送的內容,許多上年紀的中國人更偏愛這種方法。不過年輕人更熟悉字母,會用拚音或者縮寫發送消息。

  針對該問題,去年教育界人士召開了首個全國性會議。討論補救措施時,有人要求大學生論文要手寫,這或許能取得額外收益,假如學生們剽竊論文,從互聯網剪貼粘貼內容時更困難。

  “我跟我的學生說,我覺得看他們的手寫體很愉快,不過我許多同事坦白說不願意這麽麻煩,”廣西大學教授陸靈霄(音)說,他參加了在南寧召開的會議。“要是我的同事和政府都不能認真對待,我擔心人們的識字水平會遭殃。”

  許多年輕人對此事足夠關切,自己要去學習書法。

  “要保留中國文化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保護這些胡同一樣。”北京24歲的大學畢業生朱林飛(音)說,她提到了古老的北京胡同,現在正快速消失在拆遷的鐵錘下。

  朱和她同學在逛琉璃廠這些老書店,要買些書法方麵的書籍,她估計自己高中時認識的漢字已經忘了20%。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她說。“要是哪個字我不認識,拿手機查下就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