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反者道之動”---看聖賢們抬杠(五)

(2008-04-05 18:39:12) 下一個
對於老子,古今中外一直評價極高,兩千年來,很少被人直接指摘過。然而呢,提到老子的哲學,後世有的學者就喜歡跟儒家比較一下。一開始會首肯,而接下來,就會提出對道家帶有否定意味的批評。大體說來,這些否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道家是消極的,給人處世會帶來消極影響。2,道家是愚民的,是去民智的,因此是反進步的。3,道德經是教人如何生存的,是教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的,因此是功利的。下麵我們就來大略看看,老子的道德經,是不是真的這個樣子。

首先,道家是消極的?給人處世會帶來消極影響的麽?

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道家講了無為。可是老子講無為,他還講了無不為呢。無為、無不為,二者是一句。對這句的理解,瞻前還要顧後,才能摸清老子到底在講什麽,他的理論,點在哪裏。

其實即使對“無為”的理解,後世的學者也早就取得了共識,那並不是說不幹事,而是說對於所幹的事不要放不下,不要特別放在心裏,以致成為負擔而過不去,無為,是不把為當為。這樣的一種無為,再加上後麵的“無不為”,怎能看出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呢?恰恰相反,這明顯是一種樂觀的、率性的,因此是真正積極的人生態度。

道家是愚民的,是去民之智的,因此是反進步的麽?

提出這樣說法的學者最主要的依據,是老子有類似“智慧出,有大偽”這樣的話。應該說,道德經裏確實有一定的愚民思想。但一,跟這句話沒關係,二,老子的愚民也不是常人所謂的對人民愚弄、壓迫、使之變傻的愚民。

先看這一句“智慧出,有大偽”,它講的並不是“智慧是大偽”,而是講的智慧“出”,一出,(才)有大偽,重點在出上麵。也就是說,老子認為智慧是當蓄著的,若讓它跑出來就不好了。那並不是說人不能有智慧,而是告訴人,當如何對待自己的智慧。

這時有人說了,老子還說了,至聖棄智。至聖棄智,難道不是讓我們學至聖,也把智慧放棄了嘛?

老子的東西,要一字字地讀和品,還要綜合起來一起看,才能看出真意。就拿這句話說,話不假,可那是對至聖而言的,沒了至聖這個條件,隻問結果,豈不是本末倒置了?而且,這句也不是說智慧多麽不好,而是說,有了至聖的修養,智慧就不那麽重要了,所棄的,是對智慧的追求和倚重。

因此,這句也不是說,智慧就不該有、要滅掉。

不過,也確實要承認,道德經裏有一定的愚民觀點。然而,對一種觀點的認識,又不能僅看字麵,還要從目的出發。愚民觀點不僅老子有,別的諸子其實也有。我們看看別人愚民的目的,就會知道老子到底想說什麽了。

韓非子主張愚民,是因為他深信人性之惡,因此他愚民,是為了統治的需要,因此他的主張會導致統治者對民眾外科手術似的統治。商鞅主張愚民,目的是為了弱民,是為了消耗民力,因他相信,“弱則軌”,其實,這還是為了統治的目的。

這二者,都沒有把人當人看。

道家愚民因為什麽呢?是因為道家知道,智者多掙,掙多了就會傷元氣,對民力自己是削弱,是耗。所以他愚民的目的,立場跟商鞅正好相反,是為了讓人守,從而內強的。不是有大智若愚的說法嗎,類同也。

所以從這裏,我們依然讀不出消極。


所以道德經是一部需要非常小心去讀的經典,其字字珠璣,失之毫厘會差之千裏,很容易會產生完全相反的解讀。而且有時讀對了、也理解對了,卻守不住,以後說著說著,沒準就糊塗了,就說偏了。這在大家的著作當中,也是有的,有興趣的,請看林語堂《吾國與吾民》裏論道家的一篇,看看是不是給人以脫節的感覺。

道德經是教人如何生存的嘛,是教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的嗎?

這裏想說,這個問題後半截對,道德經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但前一段未必,因老子並不是為了教人如何生存才寫那部書。他更關心的,是人的存在、是揭示關於存在的真理、而不是簡單的對生存、自保的追求。所以,個人以為換句話說更好點:道德經所告訴的,是人存在的智慧。

這裏應該補充一個證據,以說明老子的無為、無不為並不會為了生存、自保就會唯唯諾諾,明哲保身。讓我們看看老子的言行吧。

可以說,老子是真正的學者,他的為人,對真理從來就是直薦的,他絕不會為了自保、怕得罪人、為了生存等這些問題就不說話、不為了。為什麽這麽說?看看孔子問禮與老子,回去後數天都說不出話來的典故就會知道。從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出,老子當時說的話,是多麽沒有客氣、多麽徹底、沒留餘地。他若是怕事的人,能那樣做嘛?

如果說,那可能不是真正的史實,難以取信,那就看看道德經裏老子對儒家的批判是多麽直接吧: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7)
評論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嗬嗬,你這一提我又想起來了,當時的討論也很有趣的:)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不敢當啊,很高興能有與寒枝這些天的討論。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多年,甚至更久遠的古聖先賢,他們所考慮的、所思考的東西,跟我們今天其實沒有什麽兩樣。更重要的,他們教給了我們處世之道。隻是我們今人,被許多代積累起來的殘次不齊的末世文化蒙蔽了真知,以致越走越迷。

我很有幸,能得以見識老祖宗早就留給我們的教導,才意識到我們的文化是多麽偉大,又是多麽“簡單”。

寒枝的厲害,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領教過了。那次廊橋遺夢的話題,可是俺頭一次在網上被人問住了。

所以應對起來,可不敢掉以輕心呐。哈哈。。。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是啊!我也比較喜歡清靜的討論,不喜歡別人亂攪局……
你的大水我已經看到了,謝謝指教。你再看看我是不是已經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了呢?:)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寒枝,上次放了一把火,這次你趕緊去看看吧,俺又發了一場大水。這是俺第一次通過博客跟網友交流,以前從未有過,覺得這麽抬杠挺好玩的,比在壇子清淨多了:))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默山真欺負人,燒了我的後院兒,卻作出受脅迫的樣子……
你是不是有不同的觀點,所以沒有直接評論呢?沒事兒,你就直接批評好了,我很想知道你是否同意那些內容。
在此謝謝你賞光我的後院:)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喂,寒枝同學,我可燒了你的後院了,你還不知道呢吧?
哈哈。。。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默山不要告訴我你不會留言:)已經有人留言了呀——你沒看到嗎?我想你可能沒有打開那個帖子,所以沒有看到發表評論的留言框。
原來默山一直默默耕耘,才剛看到我的陋室!
是呀,我也覺得自己是幸運之人:)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我去了,都不讓留言,哪敢指教啊?哈哈。。
文章沒怎麽看,就徑直下去看照片了,原來孩子都長這麽大了,兒女雙全,!真是好福氣啊!!:))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林默山的評論: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5287

還望多指教。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哦,沒有看過,俺現在對東方的東西還沒想清楚,而西方的東西已經想堵住了,準備過段時間再試試。
杠通了就好啦,暫時沒得杠俺得養養精神兒了,準備異地再杠哈。
多保重,有杠頭的時候再續哈。
~~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怪不得我原先沒有明白,原來我是順著你前麵的思路,把“重為輕根”理解成了‘太注重行為就輕視了事物的根本’,所以後麵的一句“靜為燥君”就無論如何都解釋不出了:)
你這麽一說,我才明白完全想錯了。問題就出在了這個“為”字上了。
有一本書,叫《與神對話》,不知你看過沒有。網上有免費中文電子版。我去年年底看的,覺得很有啟發性。一開始還以為是基督教的,到了後來才看出他的不同。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人是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擾亂心神的”

靜為燥君,針對的就是你上麵這句話的。

對外而言,如果周圍環境浮躁,那麽你的"靜",就能使你在與外界的交往中處於積極地位,因為,“靜”是“燥”的君主,能製它。

對內而言,如果你有很多可讓你坐立不寧的煩惱在眼前,你的“靜”,便能讓你踏實。

一物降一物,靜能製燥~~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把什麽都視為無,是得道者的活法,而我現在的狀態,離得道還差得太遠,所以要以學習為主。所以要對自己有點兒要求,目標。
人是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擾亂心神的,所以我也時常提醒自己要淡泊寧靜。畢竟在社會裏待了這麽多年,要想洗褪這麽多被灌輸的理論而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獲得思想上的自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重為輕根,靜為燥君。”這句什麽意思?前半句我還勉強可以猜一猜,後半句實在不懂。可否講解一下?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我要用佛家哲學來抬杠的話,那連這種淡泊的目標都不要有啦才是上乘了。因按中道宗講,對待一件事如果執著於不做到偏頗,那說明還是把那個事當成“有”了,也就是說,還是把那事當作一個存在了,因此還是俗諦。所以在中道宗裏,真正的真諦是即不偏頗,也不“不偏頗”,隻有這樣才能超越那個“有”。

我想,真正的致遠與淡泊,也便是在這不“淡泊”與不“不淡泊”之間的一層頓悟了。也就是說,於不平常處,修得一份平常心,還要即不把平常心當平常心,又不把其當不平常心,是為難為之易也。

也謝謝寒枝,因很高興能有個聽眾。通過討論把思路寫下來,自己也能清楚許多。

保重,祝好。。。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淡泊明誌,寧靜致遠。

簡樸的生活清明的心境,不受環境轄製的思維,和對周圍一切的感同身受,是我現在生活的目標。還有,就是盡量學習能夠指導自己行為的哲學。

謝謝默山無私分享和討論。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哈,抬杠也是好事,“反者道之動”嘛:)

再讀老子“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句話,要結合老子的無為(即不把為當為)思想。如果把二者結合起來,就不難看出,老子所謂“亂之首”的禮,指的其實是對禮的過分看重。這種看重按我的理解包含兩種相互對立的含義,那就是過分看重和過分揚棄。過分的揚棄,其實也是因為太把禮這種東西當回事了的結果,因此也是一種重。我對老子這句話基本的理解就是老子不要我們太把禮當回事,禮是隨意而發的,過、與過分不及都不是“守中”。

這就像重禮的人在山峰的陰麵一側,棄禮的人在山峰的陽麵一側,這都不好,我們要站在山峰之頂,才能感受那守中的道的境界。

我還要把莊子搬出來跟寒枝“杠”一下。莊子有幾個重要的思想。他講人的境界有大小。但他還講齊物論,就是萬物平等的道理。這二者之間其實是有矛盾的,因不同境界的人之間有壁壘,很難以做到齊物。所以莊子又有第三種思想,就是講究超越。這種超越,是對這種壁壘的一種貫穿、一種通透。能做到這樣的人,能有一種純自然的大快樂。而要想做到這種超越,就不能保守於某一個境界,然後把自己限製裏麵不出去。且如果要這樣,苦惱就會隨之而來的。

而這種超越,顯然不是一種對不喜的東西的妥協。因對不喜的東西的絕對屏蔽與全然接受都是一種“為”,都是受製於這種東西的表現。而隻有不把(像禮這樣令人不喜的)東西太當回事了,即有禮,又無禮,保持守中,那才是“不為”,才是對作為“亂之首”的禮的正解。

要說人呐,有多少人能說是自己的主人?生不由自己,死不由自己,一副軀幹在世上行走,有多少時候能說那是在按自己想走的路走的,自己經曆的,做過的,有過的,都是生未帶來,死也帶不走的。而人也都是處於各種各樣的角色中,很多時候覺得那個角色就是自己,其實那也不一定是,因沒有一個角色永遠是屬於自己的。這才是眾苦之源。

老子還講,重為輕根,靜為燥君。這個君字,用的最好。從中感到了那種震撼人的大智慧,是我非常喜歡的。也送給寒枝吧。

謝謝。。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你可能會覺得我太偏激了,不過,雖然你基本同意我的觀點,我卻並不同意你的觀點。
因為如果禮是亂之首,那就不應當推崇。
一個人發自內心地對人禮敬,跟在禮教的脅迫下做出來的表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推行禮教的結果,就是本末倒置,完全把道置之不理了。
不是要跟你抬杠,是因為我的確觀點不同……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基本同意。隻是應對起現實世界來要需要些技巧,因現實世界很多東西,形式就是實質本身。人的境界與現實世界的應對需要由不同的思想作指導,道德經是形而上、是天,而儒學就有些相對形而下、是地了。這二者是乾坤之合,當在天的高度上講時,就要用天的道,在地的境界上講時,就要用地的德、有時還要服從於禮,但,絕不可重禮輕道。
唉,沒辦法,誰讓我們是人呢。。。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王強是對的,禮本身就是不講理的,它是違背道和德本身的。

在我的理解中,道和德是應當自然實現的,類似於自然界中的清風流水。既是清風流水,那就是每一時每一刻都會變的,從來不會重複,也沒有既定的好壞。
而禮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它要求人們無視自己內心的自然反應,而遵循一套不變的法規。這套法規完全是為統治者和封建家長所設,還要打著道德的旗號,所以最虛偽,也最容易遭到反抗,所以是亂之首。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那個翻譯從我這就有問題、就說不過去了。

原句是“而亂之首”,而不是 “而亂之先”。首是“頭”,是“主”,講的是一種地位。所以這句跟本就沒有一點先與後的含義,講的是禮是亂之頭、是禮在亂裏所處的位置。

王強這部書的好處是他不直接解釋道德經,而是解釋別的大家對道德經的解釋,然後在那些解釋的基礎上做總結。所以讀來很有趣。
王強引吳怡的話大概是這樣說的:
“我對別人禮敬,別人卻不以禮敬對我,於是不滿之情就產生了,於是就舉臂卷袖,要把別人拉過來,禮的流弊就是一般人都忽略了反省自己是否合乎禮,而一味要求別人合乎禮,是人心失去了自反之德的結果。”
王強因此說,上禮是最遠離自然、違背道性的“為”了,所以居於下得之末。

所以大概可以說,你是對的:D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看樣子這本你推薦的書我一時半會兒是看不著了。

如果方便,可否請先將這句“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的注釋幫我抄一下?

我在別的注釋中看到的,最後一句翻成禮失去了,忠信變得稀少,成為亂的前奏。可是,我覺得不同意。我覺得其實用禮來約束人的行為時,已經忠信薄了,所以不能說禮失去之後……不知王強這句是怎麽解的。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得,這話說的我。嗬嗬,我還是換一個說法吧:網際逢一路,夜話與途人,這個“一路”、“與途”,都是金貴的東西,所以您什麽時候來都歡迎。就是小千金的照片請別輕易換哈,真是喜人得很。

我的這本書是通過這個網站買的:http://www.timesbook.com/
可是可惜了,剛才我上去找居然沒找到。這是他們的電話:1-877-769-0788 1-908-644-7451,可以問一問。另外,王強寫過兩本關於道德經的書,要選的話,建議選我推薦的這本(是“通釋”),深棕色的書皮。

我的經驗,如果讀古書覺得讀不進去,那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書的釋不好。因此選書是非常重要的。劣書會壞了讀書的興致,好書卻會把讀書的興致提得很高。

如果需要幫助,盡管留言,或者悄悄話也行,我一定盡力。說實話,當我去書店一袋袋買書的時候,心裏都覺得挺不舒服,一本本難得的經典,居然隻賣三五塊錢,幾袋的書僅花幾十塊錢就全拿下來了。

唉,我們的文化。。。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這本書在哪裏可以看到?我的確是非常感興趣!

謝謝你看在我女兒的麵上喜歡我來做客。我其實很喜歡看你的這類文章,因為很多觀點都有同感。

道德經的確非常難懂,我曾經開始看了幾行,就放棄了……可能那些解釋我都沒有看懂。不過,看到那句批儒教的話,我覺得深有同感,所以又激起了興趣再研究研究。
林默山 回複 悄悄話 好啊寒枝,拿走吧。不用說從我這看的,因我也是從老子那拿來,我們都加上引號就行了。
若寒枝真喜歡,建議有心情的話,可讀讀道德經。不要直接讀原文,因為我們領會文言文的能力差一些,要從一些學者對道德經的注釋入手,以經為綱,以解為體,然後才能讀進去。推薦一本《道德經通釋》-王強著。
一定會發現,我們今人的很多苦惱,其實古人早就想過、想透過、並早就給了諄諄教誨了。體會,感觸,要勝於知識本身,才能有大得。
不過拿走是拿走,我也得要挾一下,希望你有空時還來我石苑,砸磚什麽都行,不為別的,你的小千金實在是可愛之至,這張小照片怎麽看怎麽令人喜歡,我寡淡的石苑有了,都頓時生機勃勃啊。
謝謝到訪。。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我想把老子這句話搬到自己博客裏,你不介意吧?從你這兒聽來的,我會注明的。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人一旦需要用禮來約束行為,就到了最虛偽的地步了。
太精辟了!真是太佩服老子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