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章原文
道,衝而用之,久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昌夷解讀:
本章是老子用描述實物的方法在給當時的古人描述他的“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本章實際上沒什麽用處。所以我把這一章翻譯成了一首散文詩,大家看看比屈原描寫的意境如何。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老子的“道”就是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而規律隻是個抽象的概念,它當然不可能和實物一樣看得見摸得著。但是在老子那個時代,古人的認識基本上還停留在實物認識的階段,他們把無法認識的現象歸結為鬼神。老子的“道” 之所以不被當時的古人理解認識,就是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而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人們認為是鬼神;如果老子把“道”描寫成像聖經裏的上帝那樣,估計當時的人就能夠理解了,說不定中國在公元前幾百年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位偉大的宗教領袖呢。
道雖然空虛無形,
但是它無所不能;
它經久不衰的持續,
它廣布無限的存在;
它像大海深淵一樣無法見底,
它像萬物祖宗一樣古老神聖。
它圓潤內斂,沒有任何銳利的鋒芒,
它清晰透徹,沒有任何繽紛的亂象,
它沉默自處,沒有任何耀眼的光彩,
它謙虛低下,就像塵土一樣的微小,
它幽幽靜靜,你感覺它就像不存在一樣。
你問我,道來自何方?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帝,
堯舜禪讓,大禹治水,
這些帝來自什麽地方?
說實話,我們也是同樣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