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夷解讀:
老子說,“道”可以說清楚嗎?當然可以(可道)。隻不過我講的“道” 不是人們平常說的那個“道”(常道)。
何謂“常道”?就是人們平常說的那個“道”。其實,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道”這個概念在老子之前就存在了,隻不過老子在道德經裏給它賦予了一個新的含義,為了區別,老子把原來“道”的那個含義稱為“常道”。“常道”是什麽呢?就是易經裏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那個含義。道和導在古時通假,大禹治水,導河入海,導就是溝通,使河海連為一體,連為一體的介質我們稱之為河道,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導,也就是道。所以說,“常道”就是一陰一陽連為一體的過程。其實,其後的諸子百家基本上都沒有理解老子講的這個“道”的真正含義。用現代的話講,老子講的這個“道”指的是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而在諸子百家的文章裏提到的“道”,其含義基本上都是老子指的這個“常道”。甭說當時的古人,就是現代的人又有幾個能明白老子在講什麽呢?孔子拜見老子,聽了半天就是沒聽懂,出來跟弟子們說,老子猶龍也!
老子接著說,可以給“道”下個定義嗎?當然也可以(可名)。但是沒有辦法按照通常人們給事物下定義的做法(常名)來做。
何謂“常名”?就是人們通常給事物下定義的做法。在 老子那個時代,語言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名稱和實物是對應的,脫離實物的就被納入鬼神的範疇了。當時實物的定義都是用指的辦法:指著羊說,這是羊;指著牛說,這是牛;所謂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就是趙高指著鹿對秦二世說,這是馬。但是你沒有辦法指著一個東西說,這是“道”。
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名家就是研究概念,討論如何給事物下定義,可惜名家不被當時的古人重視,以至於造成古漢語的概念和實物經常同名不同義。正是因為這樣,才被後來的辨家所利用,提出了白馬非馬的邏輯高論。
白馬非馬論是諸子百家中辨家公孫龍子的高論。 他的關於邏輯的理論被埋沒了兩千多年不為人識,也是因為他的文章幾乎沒有人讀得懂。如果拿公孫龍子和同時代西方的柏拉圖類比,就是柏拉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進一步闡述了他老師關於邏輯的思想,以至於 兩千多年以後的列寧也不得不說:“亞裏士多德如此完滿地敘述了邏輯形式,以至在‘本質上’沒有什麽可以再進行補充的了。”與此相反的是,公孫龍子卻沒有這麽幸運,在當時就被其他的諸子百家們圍剿,最終將他的理論扼殺在萌芽狀態。莊子說:“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可惜的是,這些諸子百家們也不想想,公孫龍子為什麽能夠勝人之口?
有點跑題了,還是回到主題。老子接著說,不管我們有沒有給“道”下過定義,它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天地開始之前就存在了;如果給“道”下個定義的話,隻能說天下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萬物之母)。
其實,老子說的“道”,確實有點超出當時古人的理解能力。如果我們現在沒有現代基礎科學的基礎的話,估計也理解不了老子的這個“道”。其實,老子說的這個“道”,用現代科學的詞匯來說,就是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
老子接著說,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自然規律呢?肯定是要通過分析各自獨有的特點(無)來認識事物的特性(妙);分析事物的共同點(有)來總結事物的共有屬性(徼)。然後對這些特性和共有屬性(此二者)進行分析歸納,根據事物的共有屬性進行歸類(同出),根據事物的特性分別進行定義(異名)。我們把一類事物的共有屬性叫做類的基本屬性(玄)。在已有的類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歸納,我們就可以得到更上一層的類及其基本屬性(玄之又玄),不斷的分析歸納下去,就可以將天下萬物歸納為一類(眾妙之門),而這個類代表的基本屬性顯然就是自然規律了(“道”)。
真難為老子,在當時的語言條件下,能夠表述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試想,要是沒有不同點、相同點、特性、共有屬性、分析、歸納、定義、類、基本屬性等這些現代科學的詞匯,我現在也是沒有辦法把老子這段話給大家解讀清楚的。如果你對上述這些現代詞匯的定義也不是很理解的話,估計你還是看不懂老子這段話。
這一段話是讀懂道德經的關鍵。你隻有理解了老子所講的“玄”的真正意義,你才能理解他在以後幾章裏提到的“玄牡”、“玄德”的意思啊!
還是舉個例子吧。犛牛、水牛、野牛各有各獨自的特點(你有的別人沒有,就是“無”),我們稱其為特性(妙);也有許多相同點(你有的我也有,就是“有”),我們稱其為共有屬性(徼)。根據這些共有屬性我們把它們歸為一類,統稱為牛(同出),把這些共有屬性稱為牛的基本屬性(玄),按老子的說法,可以叫做“玄牛”。顯然它們又各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們要分別給它們進行定義,並分別命名為犛牛、水牛、野牛(異名)。同樣的,我們可以分別歸類出豬、羊、犬等等各種類別。在牛、豬、羊、犬等類別的共有屬性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歸納,可以將它們歸類為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基本屬性就代表了牛、豬、羊、犬等類別的共有屬性(玄之又玄)。依此類推......
其實,現代自然科學就是用這個分析歸納法創建起來的,從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類......我們就是通過把已認知的事物進行分門別類,再通過分析歸納,把未認知的事物納入到分類體係當中,逐步認識這個世界的。真可惜啊,在中國古代沒有人正確讀出了老子“玄之又玄”的哲學含義,因此我們的古人也就與自然科學失之交臂了。
其實,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波爾的量子理論,霍金的黑洞理論,現代科學家們不正是在通過不斷的分析歸納,試圖將那個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道)給總結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