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子總說

(2006-08-09 08:59:58) 下一個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璀璨,百家爭鳴。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苦難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大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化就是在那個時代被諸子百家構造了堅實的骨架,以至於經過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曆經各種外來文化的衝擊,到今天仍然根深葉茂,給我們這些後人以博大的庇蔭。

在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無疑是最深邃也最合乎現代科學的一位。那個時代認為神秘不解的現象,比如鬼神,在他看來不過都是道--宇宙發展總規律的自然表現,隻是人們還沒有辦法認識到而已。和他一樣,“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也是不信鬼神的,他們都不提占星卜卦,杞神拜鬼。正是他們科學自然的態度,才 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無神論的基礎。所以自此以後,無論什麽宗教進入中國,都很難在中國文化的土壤紮下根來。就連寺廟遍中國的佛教,也隻是嫁接在中國文化這棵大樹的一個旁枝而已。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輸血,我想佛教的發展結局不是像在印度一樣消失,就是變成像藏傳佛教那樣神秘。

在老子那個時代,現在所謂的科學技術那時叫做術,比如算術、醫術、冶金術、占星術等,其實在很多方麵都是領先於當時世界的。之所以現代學科沒有出現在當時的東方,而是出現在西方的古希臘,是因為春秋時期正處於社會劇烈變革的時期,整個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淪喪,禮崩樂壞,世風如下,人心不古,這個時候討論治國安邦比討論科學技術顯然更為緊迫。而在當時古希臘的城邦,安逸的生活顯然適合辯論一些玄而又玄的東西。

老子的核心思想,用現在的話說, 就是最高統治者(聖人)應該按照自然運行和發展的規律(道)來製定切實可行的政治遊戲規則,並且自己首先以身作則的遵守這些規則(行不言之教),但是不能成為遊戲的參與者(無為),讓天下人民按照這些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規則自然競爭,自然的進行休養生息(人民有為),這樣,天下也就無所不治了(無不為)。

這是多麽現代的思想啊!我們知道,在西方法官其實就是一個主持人,他不參與控辯雙方的任何辯論活動,他主持程序,甚至連最後的裁決都交給陪審團。正因為這樣,盡管法庭判決有時也有問題,但是法官仍然被西方人民所信任,法庭也被他們視為主持正義和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不類似於老子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嗎?難怪就連同時代的孔子和莊子都無法理解他的思想,他太超前了 。

道德經在當時是給候王們看的。但當時的候王們正在戰天鬥地的一展宏圖,有為都做不過來,哪能默默無聞的無為呢,所以老子除了騎牛歸隱也沒有別的辦法。要不是秦始皇的千秋大夢連兩代人都沒做過去,估計大漢的天子們也不會認為老子講的是對的。畢竟前事不遠,後事之師,用老子的辦法試一試,還真靈,文景之治啊!

但是,後世被捧為至聖的確是孔子而不是老子。其實孔子的東西隻適用於天有明君的太平盛世的管理,趕上天下大亂,還講什麽君君臣臣呢?君為臣綱,如果碰上一個昏君,一切就都亂了套,該怎麽辦?孔子沒說,因為他不是侯王們的老師,他隻是想給他們打工,打工仔哪有勇氣指責老板呢。孟子膽子大一點,他說民為重,君為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但是後來的皇帝不喜歡孟子,說要是他活著就一定殺了他。為了儒家的生存,董仲舒就隻好對孔學進行偷梁換柱的改造,讓它隻管臣民不管皇帝。從此以後,皇帝喜歡孔學,因為對統治好用而且自己不受約束;知識分子也必然是喜歡孔學的,考上一官半職,憑著半部論語,跟著皇帝吃香喝辣,吟詩作畫,受苦的是老百姓又不是自己,你說讀書人不把孔子捧成聖人,那捧誰呢!

最後,我要強調,老子的道德經是講哲學,尤其是講政治哲學的。 他講的東西其實和黃老之道、莊子之道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黃老之道講的是如何通過修煉得道成仙,隻不過是覺得老子有名人效應,對擴大道教的知名度有益處,所以未經人家本人同意就把老子給供起來了;莊子之道是個人處世之道,講的是在一個凶險異常的亂世裏如何巧妙的生存下去。無用之用,庖丁解牛,逍遙夢蝶,與魚同樂,遊刃有餘於世間,與世無爭比魚蝶,如果不求功名利祿,這才是個人瀟灑自在的活法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