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歡迎大家來坐坐,聊聊
個人資料
悟空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人,要自信才能自強——談“Chinese”

(2007-11-22 10:47:52) 下一個


有網友談到英文描述不同民族時分別采用“ -an ”和“ -ese ”為後綴,有褒貶之別(見內)。本人雖然也算科班出身,卻孤陋寡聞,從沒見過英文字典或書刊提起 -ese 有什麽鄙視的涵意。

在 The Linguist List (http://linguist.emich.edu) 中有個特別的服務是 Ask a Linguist (http://linguist.emich.edu/~ask-ling/) 。那裏有一群專業的語言學家解答與語言相關的疑惑。這個 -ese 的問題就有人問過,回答說並非如此:

其中人類學家 Joseph F Foster 說:

不, -ese 並不表示“源自亞洲的”之義。它是從拉丁文字根 -ensis 來的,原義是“源自” -- 如 Japan-ensis ——源自日本的。

即使是歐洲的一些語言也有用到這個字根,例如 Portuguese ( 葡萄牙語 ) 。 -ese 是後來從拉丁文借入英語中的,而 -ish 則是日耳曼語族固有的,並從原始日耳曼語一路傳到英語。

這也就是為什麽 -ish 是用在早年盎格魯撒克遜人曾接觸到的語言及民族,如 Danish, English, Frank-iss>French 等。 並有助於理解為何 -ese 的形式往往是指稱離英國更遠地區的語言。

——————————————————

由此可見,本質上 -ese 這個拉丁字根在英語中常用來稱呼亞洲人 / 語,這隻是一種語言曆史發展的偶然。若說它原來就有鄙視之義,實在太過牽強附會。難道英國人比較鄙視 Portuguese ,而平等對待 Spanish 嗎?若是如此,何曾見葡萄牙人向英國人抗議,並要求英語「正名」呢?

同理,朝鮮(高麗)一詞在英語中是 Korean ,同樣不能說明英美人認為高麗人比中國人、日本人和越南人優秀。

由於曆史的原因,中國人的確落後了。但是我們不應該就此自卑而過於敏感。如果為了一個已經約定俗成的單詞浮想聯翩喪失了自信,還談什麽自強不息呢?

做一個有心胸開闊的人,才能做有自信的中國人!

-------------------------------------------------- ------------

* To: Charles James , Ask A Linguist
* Subject: Re: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 From: Joseph F Foster
* Date: Mon, 27 Nov 2000 12:11:00 -0500
* Delivered-To: ask-ling@linguistlist.org
* In-Reply-To: <20001127163832.21080.qmail@linguistlist.org>

I have often wondered why languages of Asian countrie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Ese' ie Japanese, Chinese, Taiwanese, Cantonese. Does the use of the suffix 'Ese' signify that it is of an Asian origin. European and other languages are described in other ways without any obvious similarities. French, German, Italian or English have no similarity in terms of their classification. Why is this so?

No, -ese does not signify of Asian origin. It is from Latin -ensis and originally mean 'of origin' -- Japan-ensis 'of Japan origin'. It's even used with some European languages -- Portuguese. It is later borrowed into English while the -ish suffix is native Germanic and comes down to English from the original *Protogermanic language. It was therefore used for languages and peoples whom the Angles and Saxons

came in contact with. Danish, English, Frank-iss , French, &c. That's partialy why the -ese forms are mostly farther afield.

Joseph F Foster, Ph D

Assoc.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Director, Undergraduate Studies

U of Cincinnati, OH, USA 45221-0380

-------------------------------------------------- -

The suffix -ese is neither racist nor insulting. But it *has*become productive in English to indicate with mild humour something that is incomprehensible, based on its presence in "Chinese," "Japanese."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but the only one that comes to mind now is "Stengelese." I think of "bureaucratese" first. "X-ese" as a noun here = "language of X".

The suffix "-ese" is apparently the English reflex of Latin genitive ending "-ensis", which is still used as a sort of default genitive in modern Latin. So for example the organism Nocardia beijingensis is the Nocardia "of Beijing", while Legionella pittsburghensis refers to the Legionella "of Pittsburgh", while Pseudomonas wisconsinensis is named after Wisconsin, etc. Similarly 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eal might read "Universitatis Wisconsinensis Sigillum" = "Seal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 the long-term etymology does not support the "derogatory" thesis. Why is "-ese" more frequent in application to East Asia? There are "Portuguese", "Viennese", "Faroese", etc., in Europe, but there are many more "-eses" in Asia ("Shanghainese", "Pekinese", "Siamese", "Sundanese", "Singhalese", etc., etc.): is it because East Asians (along with persons from Vienna or the Faroes perhaps?) are/were despised? I would say no, it is because places far from the Roman Empire had no names in Latin and therefore no natural genitive endings, so they tend to take the 'default' ending "-ensis", thus "-ese" (with some obvious exceptions where a name looks like it could conform to another Latin paradigm, e.g., "Korea"/"Korean"). Scotland was known to Rome, so a bacterium named after Scotland for example is Actinobacillus scotiae (NOT "scotlandensis" or whatever) using the established genitive ending for Scotia = Scotland.

Neither Japan nor Wisconsin (nor Congo) was known to Rome, so their names lack declensions from classical Latin. [No doubt my perception is absurdly oversimplified, and perhaps I'm completely in error on some of my examples.

The place-names in many cases actually came through French and other Romance languages, I believe.

-- Doug Wilson

附:部分以 -an , -ese 結尾的單字:

Genevese
Genovese
Kanarese
Maltese
Portuguese
Tyrolese
Afghan 阿富汗
African
Albanian 阿爾巴尼亞
Amazonian
Arabian
Bermudan
Chilean
Colombian
Cuban
Egyptian
Ethiopian
Ghanaian 加納
Haitian 海蒂
Indian
Indonesian
Iranian
Jamaican
Kenyan
Korean
Libyan
Malaysia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揮一揮手 回複 悄悄話 支持悟兄。
gifox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研究牛角尖也是一種心裏不自信的體現.
醜女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大聖啊,看來還得給您帶上緊箍咒.師傅饒您,徒弟不饒.
yiplong 回複 悄悄話 沒出息的東西,整天就知道在名字上打主意,真是太阿Q了。清朝整天叫人家英夷,法夷,最後還不是被打得滿地找牙。
胡說2007 回複 悄悄話 斯拉夫人的名字比"Chinese"更有貶義吧?
majia_007 回複 悄悄話 有個想法. 我們把england叫"淋絲便" 或"胡摸賽抽" 還好記. 剩下的US-cornpotato, french--叫香水, 德國--叫香腸或啤酒
liuyanghe 回複 悄悄話 以前俺村有個叫‘狗剩’的,長大了以後,別人勸他改個名,叫‘狗剩’不好聽,狗剩說,隻有自卑的人才會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聽,俺不自卑,俺要一輩子叫狗剩。
liuyanghe 回複 悄悄話 關於龍的名字,是一個典型的文化異化問題,本來中國的龍和西方的dragon完全是兩碼事,他們之間一點聯係都沒有。我們完全可以創建一個新名詞(比如說long)把龍介紹到西方,龍有自己獨特的源源,內涵,可是西方人認為中國文化可有可無,不值得一提,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把一個中國特有的概念介紹道西方,於是就拿了一個替代品,這個替代品不僅與中國的龍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在西方文化裏還是不怎麽好的東西。
其實相似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有,比如在漢代,我們曾記載北方有一個遊牧民族叫‘鬼方’。這個名字顯然不是一個好聽的名字,可是那個時候的中國人顯然看不起這個小小的部落,給他一個名字就很抬舉他了,估計那個部落的人也不知道‘鬼方’在中文裏是什麽意思,以為大漢朝賜了名是抬舉他,一定很屁顛屁顛地樂了很久。
還有一個國家更冤,這就是土耳其,土耳其本名叫Turk,結果英國人把他叫Turkey,火雞國,今天正好是感恩節,每家都要吃火雞,至於英國人為什麽這麽恨土耳其人,就不用我說了吧。
sunjkl 回複 悄悄話 I see no point to discuss this issue at all. Some intellectuals in China is calling to change "dragon" to "Long" because dragon is portrayed as an evil figure in the western culture. We're way too much sensitive and really need a sense of humor. The British called the Americans 'Yankees' hundreds years ago and the Americans were not upset at all. They made a song out of it and beat the Brits with pitchforks and chased them out while singing the song.
yiplong 回複 悄悄話 對於一個極度自卑的人,即使真誠的誇獎也會被看作諷刺。 被西方人滅掉的瑪雅人和夏威夷人還是用 -an, 難道西方人很崇拜他們?

而且西方人以前是很崇拜中國的,到乾隆時期還希望可以互設使館,開放貿易等等。可見是平等看待中國的。滿清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平等條約不肯簽,非要簽不平等條約。正所謂人必先自辱而後辱之。中國既然江河日下,CHINESE一詞今天帶有貶義也不一定,但這都是中國人自取其辱,人家本來沒有辱你的意思。
fluidlight 回複 悄悄話 http://lbxml.ust.hk/mp/mp_search.pl?smode=VIEW&sfield=BINOID&skeywords=72

再看看Rapkin, J在1851年的地圖,裏麵的稱呼已經變為Chinese Sea了。那時日不落帝國對中國什麽態度,這個稱呼是尊稱還是蔑稱應該很明白了。
liuyanghe 回複 悄悄話 Chin 是清的音譯,當然這是以前的拚音,不標準,現在我國的國名是‘大清人民共和國’。知道了吧
fluidlight 回複 悄悄話 http://lbxml.ust.hk/mp/mp_search.pl?smode=VIEW&sfield=BINOID&skeywords=41

這地圖是英國人在17世紀製作的kingdom of China的地圖,上麵可以明顯的看到,Chinian Ocean, Chinian women, Chinian等稱呼。那時的中國是強大的,至少說明Chinian是尊稱。後來何時改為Chinese還沒來得及考證。不過這一改還是說明問題的。至於現在Chinese有沒有蔑稱的意思我覺得不至於,隻是曆史的延續罷了。但在當時,中國近代受盡屈辱的曆史和稱謂的變化是一致的。
異城狂客 回複 悄悄話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老夫子的話,很適合用在這上麵.
順便說一句,WEBSTER 大學詞典上對"-ESE" 解釋中,沒有提到“微小的”、“小的”、“不重要的”,甚至“低等的”、“劣等的”、“微不足道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之類.
presidentlovemaomao 回複 悄悄話 Chinese原本有沒有貶義,我不敢亂說,但就我個人對西方文化特別是英語文化的了解,那些高傲自大的白人是不會把美麗的詞匯用到異族人身上的。看看那些西方的媒體,無論是BBC,CNN,還是法國,德國以及加拿大的媒體,談到除了他們西方夥伴之外的其他國家,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既然Chinese,Japanese等都是很早(也就是大英帝國不可一世的時候)以前就沿用到現在的,估計原本不會是什麽好的含義(因為當時中國和日本都不夠強大)。

看看我們早期的那些精英和知識分子,他們如何稱呼別的國家,什麽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看來最早開始崇洋媚外的還是那些最早喝洋墨水的所謂精英和知識分子。也難怪,國家積弱百年,受盡外族欺淩,也難怪那時候留洋的精英知識分子大多數都是崇洋媚外的軟骨頭,既然看不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就更別說自信了。

雖然大多數日本人也很“崇洋媚外”,但是至少人家國名的翻譯更專業和平實,決不含個人的感情色彩。這至少說明日本的精英階級比當時的中國“精英”階級更有氣節。
dodolook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潤濤閻的評論:
說這麽多廢話,詞義是會變遷的,用多了它就不貶了!為什麽要按著西方人的意思改掉chinese,你為什麽不用chinese的現實形象去改變西方人的觀念?!就像西方人認為龍是邪惡的,你就要按他們的意思改掉呀?你為什麽不努力改變他們的觀念,讓他們知道龍還有中國這種和平之龍呢?
沒骨氣~
J_man 回複 悄悄話 管那麽多呢,再過100年,殺光講英語的,都得講漢語,英國就叫它陰國,或者陰道。反正喜不喜歡就它了。
悟空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潤濤閻的評論:

學術爭議好,那麽為什麽葡萄牙人,維也納人,日內瓦人也受歧視?

“-ese”後綴在英語中有“微小的”、“小的”、“不重要的”,甚至“低等的”、“劣等的”、“微不足道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種族的涵義。這個語言學根據在哪裏?

那一長串的以-an結尾的民族都被認為是高尚的?

將“Chinese”改為“Chinan”的必要性?太過認真了吧?


潤濤閻 回複 悄悄話 Chinese 的貶義,回悟空孫

下麵是更翔實的材料,俺就不多說什麽了。


Chinese的貶義!(zz)


“中國人”的英語表達形式應由“Chinese”改為“Chinan”
作者: 奉公 何潔 日期: 2005-06-06

------------------------------------------------------------

[摘 要] 文章(1)用構詞方法分析了由“China”派生出“Chinese”違背了英語的構詞規則;(2)從統計角度指出了“中國人”的英語表達形式“Chinese”的歧視性語義;(3)建議根據英語的正常構詞規則,將由“China”派生出的“Chinese”改為“Chinan”,使之用“Chinan”作為“中國人”的英語表達形式,從而清除以“Chinese”表達“中國人”的歧視性語義。

[關鍵詞] 語言歧視;中國人;Chinan;Chinese;China

英語是目前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由於曆史的原因和文化的偏見,在英語中存在著歧視問題。例如,“中國人”的英語表達形式“Chinese”就是一個具有歧視性質的詞。本文對這種表達形式的歧視性涵義進行分析,並建議將“中國人”的英語表達形式“Chinese”改為“Chinan”。



一、由“China”派生出“Chinese”違背了英語的構詞規則

討論“Chinese”的歧視性語義,首先要介紹一下“China”作為“中國”的英語名稱的來源。關於“China”的詞源,大約有三類說法:其一是來源於印度梵語“Cina”,“Cina”的梵文含義是“秦國”,是古代印度人對秦漢時期的中國的稱呼[1]。其二是源於印度梵語“Cina”的“思維”或“文物國”之意[2]。其三是來源於中國特產物品“絲”(梵文Cina)或瓷器(china)的英語名稱。關於“China”一詞是否含有歧視性語義的問題,學術界有一些爭議,本文對此不予以討論。但是由其所派生出來的“Chinese”卻明顯地包含歧視性語義。

(一)在英語中表示“……國家、地區的人”的基本方式
在英語中,表示“……國家、地區的人”基本上有三種構詞方式[3]:
1、以元音結尾的詞,直接在其後加“-n”、“-an”或“-ian”。這種詞形變化在英語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如 “America+n→American”。
2、以輔音結尾的詞,直接在其後加“-i”,如“Pakistan+i→Pakistani”。
3、在詞尾直接加“-ese”,或將詞尾變形後加“-ese”,如“Japan+ese→Japanese”。

(二)由“China”派生出“Chinese”違背了英語構詞規則
“China”是以元音a結尾的單詞,按照上麵的構詞規則,由它派生出表示“中國人、中國的”詞時,本應該在其詞尾直接加“-n”或“-ian”,可是在現有英語中表示“中國人、中國的”的單詞“Chinese”卻是將“China”作出變形後再添加“-ese”而來的,明顯違反了英語的詞形變化規則。那麽,為什麽會產生這種違反規則的詞形變化呢?實際上是要表達一種歧視,“Chinese”實際上是一個種族蔑稱。

(三)“Chinese”在構詞方法上包含歧視性語義
“-ese”後綴在英語中有“微小的”、“小的”、“不重要的”,甚至“低等的”、“劣等的”、“微不足道的”、“弱小的”、“怪異的”、“帶有疾病的”種族的涵義。將以“-ese”結尾的單詞作為代表一個國家的人民和語言的名詞,無疑為這個國家打上了嚴重的文化歧視烙印。因此,違反英語的構詞規則,將“China”變形後再添加“-ese”構成“Chinese”,用其表示“中國人”,導致了歧視性語義的產生。“Chinese”的這種歧視性語義,在非英語語境中接收英語教育的人,是很難意識和體會到其歧視性涵義的。而在英語語境中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逐漸意識到和體會到其深刻的歧視性涵義。稱呼中國人為“Chinese”,與稱呼一個黑種人為“Nigger”(黑鬼)一樣,其中包含著深刻的種族蔑視和侮辱。與之相反,英語中對該文化所認為“優等”的種族和人的稱呼,其後綴則多為“-an”。

二、從統計的角度看“Chinese”的歧視性語義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95個國家和地區的英語名稱作為樣本進行了考察[4]。其中,68個國家和地區(占樣本總數的71.2%)所屬的人的統稱的英語表達形式是在國家或地區名稱的英語單詞詞尾直接加“-n”、“-an”或“-ian”。見表1:

表1: 以an結尾類

中文國名 英語國名 該國人 中文國名 英語國名 該國人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Albanian 墨西哥 Mexico Mexican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Algerian 蒙古 Mongolia Mongolian
美國 America American 摩洛哥 Morocco Moroccan
安哥拉 Angola Angolan 納米比亞 Namibia Namibian
阿根廷 Argentina Argentianian 尼加拉瓜 Nicaragua Nicaraguan
澳大利亞 Australasia Australasian 尼日爾 Niger Nigerien
奧地利 Austria Austrian 尼日利亞 Nigeria Negerian
比利時 Belgium Belgian 挪威 Norway Norwegian
巴西 Brazil Brazilian 巴勒斯坦 Palestine Palestinian
文萊 Brunei Bruniean 巴拿馬 Panama Panamanian
保加利亞 Bulgaria Bulgaria 巴拉圭 Paraguay Paraguayan
柬埔寨 Cambodia Cambodian 秘魯 Peru Peruvian
喀麥隆 Cameroon Cameroonian 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Polynesian
加拿大 Canada Canadian 波多黎各 Puerto Rico Puerto Rican
智利 Chile Chilean 羅馬尼亞 Romania Romanian
哥倫比亞 Colombia Colombian 俄羅斯 Russia Russian
古巴 Cuba Cuban 盧旺達 Rwanda Rwandan
多米尼加 Dominica Dominican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Saudi Arabian
埃塞俄比亞 Ethiopia Ethiopian 新加坡 Singapore Singaporean
岡比亞 Gambia Gambian 斯洛伐克 Slovakia Slovakian
危地馬拉 Guatrmala Guatemalan 南非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n
幾內亞 Guinea Guinean 斯裏蘭卡 Sri Lanka Sri Lankan
海地 Haiti Haitian 蘇門答臘 Sumatra Sumatran
匈牙利 Hungary Hungarian 敘利亞 Syria Syrian
印度 India Indian 坦桑尼亞 Tanzania Tanzanian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Indonesian 湯加 Tonga Tongan
伊朗 Iran Iranian 突尼斯 Tunisia Tunisian
意大利 Italy Italian 土耳其 Turkey Turkish
牙買加 Jamaica Jamaican 烏幹達 Uganda Ugandan
約旦 Jordan Jordanian 烏拉圭 Uruguay Uruguayan
肯尼亞 Kenya Kenyan 委內瑞拉 Venezuela Venezuelan
朝鮮 Korea Korean 紮伊爾 Zaire Zairean
利比亞 Libya Libyan 讚比亞 Zambia Zambian
馬來西亞 Malaysia Malaysian 津巴布韋 Zimbabwe Zimbabwean

有9個國家和地區(占樣本總數的9.5%)所屬的人的統稱的英語表達形式是在國家或地區名稱的英語單詞詞尾直接加“-i”,見表2:

表2: 以i結尾類

漢語國名 英語國名 該國人
伊拉克 Iraq Iraqi
以色列 Israel Israeli
巴基斯坦 Pakistan Pakistani
卡塔爾 Qatar Qatari
索馬裏 Somalia Somali
也門 Yemen Yemeni
不丹 Bhutan Bhutani
孟加拉國 Bangladesh Bangladeshi
巴林 Bahrain Bahraini

有16個國家和地區(占樣本總數的16.8%)所屬的人的統稱的英語表達形式國家或地區名稱詞尾直接加“-ese”,或將其變形後加“-ese”,見表3:

表3: 以-ese結尾類

漢語國名 英語國名 該國人 所屬大洲

緬甸 Bruma Brumese Asia
中國 China Chinese Asia
日本 Japan Japanese Asia
尼泊爾 Nepal Nepalese Asia
東帝汶 Timor Timorese Asia
越南 Vietnam Vietnamese Asia
剛果 Congo Congolese Africa
加納 Java Javanese Africa
塞內加爾 Senegal Senegalese Africa
蘇丹 Sudan Sudanese Africa
多哥 Togo Togolese Africa
圭亞那 Guyana Guyanese South America
馬爾他 Malta Maltese Europe
葡萄牙 Porotugal Protuguese Europe
聖瑪利諾 San Marino San Marinese Europe

樣本中隻有阿富汗人的英語形式(Afghan)是由Afghanistan(阿富汗)去掉istan五個字母而來,摩納哥人的英語形式(Monegasque)是由Monaco(摩納哥)變o為a再加sque四個字母而來,是上述三種構詞方法之外的一種特殊情況,但仍計入了總樣本數。
占總樣本16.8%的以“-ese”形式構詞的國家與地區中,75%的國家與地區是分布在亞洲與非洲,之所以有這種現象的出現,作者認為是因為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大多為白種人,白種人的文化中有著深刻的“有色歧視”烙印,因此以“-ese”結尾的國家大多數是黃種人的亞洲國家和黑種人的非洲國家。由此看來,從統計分析的角度也可以看出,“Chinese”這個詞也是含有歧視性語義的。


三、建議將“Chinese”改為“Chinan”

(一)將“Chinese”改為“Chinan”的必要性
將“Chinese”改為“Chinan”,有助於清除“Chinese”的歧視性語義,因而具有深遠的意義。一個國家的人的統稱、語言的英語名稱是該國在國際社會中的代名詞。如果這個代名詞具有文化上的歧視性,那麽,在使用英語的場合,該國人就被冠以這種歧視性的稱呼而受到無形的歧視。一個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和民族不應該允許自己被打上這種被歧視的烙印。“日本人”的英語單詞是“Japanese”,可是擁有強大國力、今非昔比的日本人難以容忍這種歧視性的稱呼,對外一律自稱 “Nipon”(日本的音譯);非洲黑種人以“African”代替屈辱性的“Nigger”,並為此進行了長期的鬥爭,那麽,中國人呢?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民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曾經是“中央之國”。然而,在曆史發展的過程中,她曾經衰落過,遭受了那些所謂“優等”的西方列強的征服、壓迫、羞辱和歧視。於是,就被用帶有貶低性和侮辱性的變態構詞“Chinese”來形容我們的人民、語言和她所擁有的一切。
今天,中國在走向和平崛起之路,我們以日益強大的國力重新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優秀的中華兒女紛紛在各個領域做出傑出的貢獻。我們再也不能讓“Chinese”這個帶有歧視性的稱呼給中國人打上永久的文化歧視的烙印。因此,由“Chinese”到“Chinan”的改變,有助於國人減少被歧視的遭遇和在國際上爭取平等的地位;有助於我們在運用英語稱呼自己是中國人時,再也不是不得不用“Chinese”,或用“Asian”取代,而是有一個響亮的稱號“Chinan”。

(二)將“Chinese”改為“Chinan”
有一種建議認為應該用“Sinaian”代替“Chinese”,我們認為不可取。在希臘語中,表示“中國”的單詞是“Sinai”,該詞在英語中表示各路神仙居住的地方。從意義上講這個提議是可行的。但是由於改動太大,得到認同的難度很大。另外,按照目前國際活動舉行的慣例,國家的排名是按照其英語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在英語字母表中的位置來進行排列的。如果采用這個提議,將會使中國在國際活動中的排名,因為S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偏後而後移,因此對這種提議作者不予讚同。
我們建議,在China後直接加“-n” 構成“Chinan”以代表“中國人”。這種修改非常可行,理由有如下五點:第一,在“China”後直接加“-n”符合英語正常的構詞規則。第二,在英語中“Chinan”是個新詞,沒有現成的涵義,其以後的涵義完全靠新的中國人去填充。第三,改動非常微小,易於被接受和采納。第四,中國在國際活動中的排名不會因第一個字母的改變而後移。第五,“Chinan”的讀音有氣勢。因此,以“Chinan”代表“中國人”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黃龍.“中國”譯名溯考[J].東南文化,2000年第9期總137期,第63-65頁。
[2] 李建輝.中國為什麽叫“China”——訪文化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林河[J].民族大家庭紀事,中華文明基因問題訪談之八,第34-36頁。
[3]孫慧萍.現代英語中人稱名詞後綴的詞源學初探[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第102-104頁。
[4] ]霍恩比.地區名稱附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M],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

majia_007 回複 悄悄話 奇怪, 剛剛有一篇不同的觀點轉帖文章怎麽讓你給刪了. 建議你對有些敏感問題還是保留自己的意見為好.
Lohengrin 回複 悄悄話 Bolognese, Viennese, Genoese, Genevese,...
該不會是博羅格那人、維也納人、熱那亞人、日內瓦人都受歧視吧?
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回複 悄悄話 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喜歡鑽牛角尖的自然也不例外.就好像前一段時間中國人說新浪網是日本人開的一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