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03-25 06:22:43)
人到中年,偶爾懷念二十多歲時的幾次獨自旅行的經曆。 1996年是工作的第二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去西安出差。其實也沒有很多事要辦,但那時航班是每四天一班。這就意味著,除了辦事以外,我必須在西安至少呆上兩天半。 我很喜歡西安這座城市。剛到的時候,飛機上鄰座的人是西安本地人,他看我是第一次來,從鹹陽到了西安市內後熱心地帶著我去坐車,告訴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前不久參加了哈佛某項目舉辦的國際會議,主題是世界各國的監獄製度,我提交的論文是對中國文革時期的牛棚的起源進行追蹤,進行初步分類,並對這一現象進行初步的理論分析。 參會者中沒有專門研究亞洲和中國的學者,大部分集中於歐洲及歐美殖民地的監獄製度,我是唯一來自中國,也是唯一討論中國問題的。也因此,我用PowerPoint概述完論文主旨後,得到了不少好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炮擊金門,又稱八二三炮戰,是1958年毛澤東下令對國民黨固守的金門進行炮擊,10月6日,彭德懷發布實為毛澤東撰寫的《告台灣同胞書》,至1959年1月7日解放軍停止密集炮擊。擊落、擊傷國民黨飛機34架,擊傷、擊沉其軍艦27艘,摧毀各種工事320個,各種火炮30餘門,斃傷國民黨軍7000餘人。
關於毛澤東發起炮擊的多重背景和動機,陳兼教授的研究指出,首先,毛澤東在1958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21 16:01:45)
網上曾有文章認為林彪拒不領軍入朝的原因是因為擔心“功高震主”,寧願找借口逃避,又暗示毛澤東其實也希望林彪主動躲避,並故意讓彭德懷統領絕大部分原屬林彪四野的人馬,以稀釋林彪的影響,平衡山頭勢力。
這種假想似乎符合毛澤東馭下的帝王權術和邏輯,但忽略了另外幾個因素:
1,不論毛澤東如何善於玩弄權術,大敵當前,他不可能不明白,打仗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學習世界史和冷戰史的人都知道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1950年6月27日缺席聯合國就朝鮮半島局勢進行的表決,從而導致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這件事。
學習曆史,當然是可以問“Whatif”這個問題的。假如馬立克出席並否決了6月27日聯合國武裝擊退被朝鮮進攻的決議,否決了7月7日關於正式組建聯合國軍的決議,那麽,整個世界曆史將被完全改寫。6月27日,聯合國安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國內官方的敘述和教科書式的“曆史”往往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毛澤東如何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堅決抗美援朝,甚至犧牲了自己的長子,最後勝利地把美帝國主義趕回三八線以南。另一種錯覺是帶有修正史觀性質的,就是在新史料和解讀的基礎上,認為毛澤東是完全被動地被蘇聯拖入韓戰的,“抗美援朝”隻是蘇聯全球戰略的工具。這兩種觀點中,第一種顯然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九四九年8月18日,新華社播發毛澤東以社論形式撰寫的《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抨擊美國對華政策,譏諷中國國內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 在這一年的6月30日,毛澤東已經公開宣布了對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但同時,毛澤東解釋說,這一政策並不排除和美國建立經濟和外交關係。兩天前的六月二十八日,滯留南京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學的學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曆史上看,“中國”首先是一個文明概念,是指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並非現代政治和國際法意義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中國“的古意有兩個方麵的內涵:1,它是先進的,它所代表的文明及其發展程度高於周邊的”夷狄“;2,它同時是移動,開放而非排他的。一旦接受了”中國“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觀,就成了”中國人&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相對普通民眾來說,這三個群體都屬於“統治階級”,但它們內部其實並不完全一樣。 盡管按照錢穆的說法,“皇帝或國君,僅是政治上最高的一個官位”(《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但這畢竟是一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皇帝”絕不僅僅是個官位,而是國家的實際所有者。因為中國古代的真實政治邏輯是“馬上得天下”,不論皇帝獲得權柄後采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10 19:39:01)
這個標題十分的八卦,其實從來沒有想過關心這類事。
隻是偶爾想起讀大學時在筆記本抄錄誌摩詩,如《半夜深巷琵琶〉,還記得他在另一首詩裏寫一個痛失愛子的貧苦女人,雪夜擔心孩子冷,去孩子墳頭,蓋上一片草席......他的人間情懷,是遠比“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來得深沉的。那時看到當年的刻骨銘心從千裏之外寄給我她抄錄的“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