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朝至那不勒斯,夕死足矣——VediNapoliepoimuori
September22,2023:那不勒斯,飛來足球 加裏波第廣場PIAZZAGARIBALDI,中央火車站。車站是亂得不能再亂,成千上萬人都在說話。人潮繁盛,車水馬龍。少年的摩托呼嘯人行道,蛇行人群中,眼看要撞人,卻總化險為夷。滿街的車輛,像滿街的帕瓦羅蒂,卯足了勁看誰更響。各種聲音嘈雜混合,鑽進耳朵,嗡嗡作響。但一片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塞維利亞——西班牙在此長成應該的模樣 October10,2023:赭城葡萄藤 潛伏著悠揚節奏的城
這些節奏
盤旋成迷宮
似燃燒的葡萄藤 洛爾迦早在龐德之前就善以意象表呈詩意。這首詠塞維利亞,若非身在該城,用雙腳丈量,感受腳下吐露亮光的鵝卵石的撫摸,是無法體會他的“葡萄藤”:狹窄的小巷,蛛網般延伸,彌漫的石榴、橘子和橄欖的氣味。 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9-12 20:25:31)


王小波的先鋒是鮮活的,殘雪的先鋒是晦澀的。
”萬壽寺”的元敘事顛三倒四夾纏不清,是比傳統的全知全能視角更具高維俯視。元敘事不是問題,問題是對這種敘事的節奏把握。王小波知道何時讓作者出來中斷主體敘事。在賦予讀者荒謬感的同時,也讓讀者產生一種場景切換的不確定感。不遺餘力地混淆現實與虛擬,直到讀者必然懷疑作者本體也是虛擬,甚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羅刹國向東26000裏是……美國! 昨天對"羅刹海市"的歌詞作了文本分析,隻是能指(signifier)解讀,未進行其所指(signified)解讀,而這首歌掀起滔天流量不是其語詞遊戲,而是全民猜"其實是說……"的多重所指遊戲。類似齊澤克的一個笑話,能指"偏頭痛"可以指向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所指,"我煩,不想跟你上床","讓我們上床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8-07 08:14:26)
今日山野閑聊,不小心蹭了羅刹海市的熱點。音樂部分,乏善可陳。這裏隻說被大眾封神,儼然成為現象級的曠世奇作的文本——歌詞。 第一:馬戶、又鳥,一種並不新鮮的拆字遊戲。與我玩過的木工米青差不多。既然可以這樣玩,那麽"馬累"不比馬戶罵人更爽更毒。 第二:玩成語梗:牝雞司晨,蠅營狗苟,一丘之貉。牝這個字有點偏,換成草,未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7-30 12:17:44)

我來錄,梅梅說,見我勾腰駝背拍視頻。她知道,這是我的音樂,我的時段,需全神傾注,不放過任何音符,哪怕是倍大的撥弦音、定音鼓的弱擊。Terrebonne磨坊公園的綠草地,雨後,陽光明麗,在樹縫盤旋,野蜂般飛舞。SimonRivard指揮棒一揮,弦樂引子後,旋即法國號、長號、低音號轟鳴。偉岸的主題,嘹亮激昂、宏大高遠。新大陸不再思鄉,這裏就是家鄉。 回家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成都味道——回鄉紀之三
鍾鼓饌玉不足貴,唯有味道留其名。回成都,必吃,從早吃到黑。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你的西施,別人的無鹽。說到吃,人類真不是的東西。 火鍋,本是朝天門的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在重慶陰鬱的冬天,熬一大鍋海椒湯,丟入各種雜碎,圍爐,吃酒猜拳,上帝保佑吃飽的人。曆經迭代,幾種食材,物競天擇,留存至今,都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23-06-24 05:33:16)

居無竹——回鄉紀之二 到望江樓,本打算夢回唐朝,通靈薛濤小姐,討教點詩藝,要幾頁彩簽。可惡的公園管理處卻把一眾古建築,原味明清的亭台樓閣關閉,估計是維修。能觀瞻的薛濤芳蹤,區區兩首五言,木板上,顏體書了,插在竹林間,倒也別致;還有一碑,某現代大師以半文半白語體所就,碑刻甚淺,模糊不清,沒讀完。 望江樓南門。中華園林,有門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回鄉記之一:金沙與太古裏 城市無論名氣,都具備兩個場所,用來定義其氣質品相。一處是時尚街區,另一處是文化場地。倫敦有攝政街與國家美術館,巴黎有香榭麗舍和盧浮宮,紐約有第五大道與大都會。成都的太古裏,屬於前者,可以短時間一蹴而就,但後者有點捉襟見肘,金沙遺址博物館,勉為其難比肩那些名城。可除了北京有故宮,哪座城市能叫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5-20 16:26:12)

奢侈來自我們的基因。審美其實是審富。 超越他人是我們的本能需求,並從而接近神啟,吸引伴侶。幾千年來,我們跪在教堂、清真寺和寺廟中,環顧四周。我們曾不止一次思索:“人類的雙手不可能創造出聖索菲亞大教堂、萬神殿、卡納克神廟。如果沒有神啟,人類不可能創造這些神奇的聲音、藝術和建築,超然的音樂;那些雕塑、壁畫、大理石牆。這不是一個平凡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