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

留下生活的印記...
博文
移民到加,沒有人沒搬過3、4回家的。我們在加拿大的第一年就搬了4回。這現在開了花店,要搬店還是頭一回。 人都是懶惰的,都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別是做小生意,都是寧願在一個地址永遠做下去。我們花店要搬家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所在的商鋪樓要改建了。 在一個旅遊區改建大樓比較少見,我們根本都沒想到。這說來話就長了。 兩年前的會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幾天的氣溫上升、陽光燦爛,讓人們臉上各個都有了笑容。期盼的春天終於來了。這個漫長的冬天終於該結束了。 三月份的插花作品沒想到拍了很多,隻好刪減了一些。這是個忙碌的三月! 1。擺放在門廳的婚禮花 2。比較異樣的桌花,中間是有香味的綠色大蘭花
3。溫馨的小桌花,適合自用或送給有新生兒出生的朋友 4。生日大花瓶 5。小小春色插花 6。春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4-02-28 07:58:12)

冰天雪地的時候,看看這些豔麗的鮮花,可以向往一下春回大地的景色……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的舊文《圖文解說:半自動化擀餃子皮的工藝》這幾天在《文學城》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有近2萬6千人次的訪問次數,其中有好奇、有鼓勵、有質疑、還有報打不平,讓人讀了這麽多的留言,心生諸多感慨。
謝謝那些用過此方法而且覺得非常受益的又替我報打不平的讀者,也要感謝那些質疑的讀者,因為他們讓我有種衝動想寫這片文章來解答他們的眾多疑問,更想從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這可是我十幾年前的心血,現在貢獻給大家,願大家吃的高興!算是給大家一個新年禮物吧!
有人會問:為什麽起個這麽學術式的標題呢?原因是本人以前是學機械工程的。這恐怕是我第一篇也可能是最後一片跟機械有關的文章了,權且把它當作論文來寫吧。哈哈。
先講講發明這種工藝的起因。記得剛來多倫多時,那時的華人超市就幾個,多數集中在市中心唐人街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接手這個花店快3年了,一切都已輕車熟路。我對自己、對家人、對周圍的朋友、以及和這個花店相關的人們都有了很多的認識,更是感到自己的幸運!慶幸有這麽多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拉我一把、給我力量、幫我把這個店做好。很想把這些感受用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就像一位讀者的留言說的,把我得到的關懷和愛,再傳給大家,讓大家也從中得到一些溫暖。 在這裏也要感謝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第一任店主名叫繆瑞歐。這個花店一直沿用她的名字作為店名。花店在她手上開了有25年。這個花店可以說是繆瑞歐的寶貝疙瘩。到我接手後就有30多年的曆史啦。最初的花店開在現在的士嘉堡AgingcourtMall裏。後來搬到愚人村的主街上,再後來搬到現在的店址。 西人有些習慣可能會讓我們想不通,就是如果他們習慣了的一些事,就輕易不願意改變。比如,這個花店的一些老客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博阮妲是我的良師益友。沒有博阮妲,也就沒有這個花店的今天。
博阮妲原來自己也有個花店,因為種種原因,她把花店關了。現在主要做婚禮花。她手上還有些企業客戶,定期在她這裏訂花。她平時沒有存貨,有訂單時就到這個花店來取花。
我原來很想留下老店主手下的那名雇員,我自己嚐過失去工作的滋味,不想讓她也失去工作。可是自從和老店主聯係上後,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第一次現場修補插花是為一位當地知名人士的葬禮修補。在這之前,也有幾次小的瓶花修補。先講講有一次瓶花的修補。訂花的男士為妻子訂了束結婚紀念花束,他說自己家有花瓶。第二天,男士抱著花和瓶來到店裏,非常難過地說,太太很失望。我一看,原來他們把我包的花束幾乎原封不動地插在花瓶裏,由於花枝一點都沒修剪過,大多很長,和低矮的花瓶不成比例,有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第一次覺得自己像原來國內雜誌《讀者文摘》,後來叫《讀者》中一些故事的人物是遇到一位為家人買花的小女孩。以前看《讀者文摘》,總是把每一期的第一篇文章留到最後慢慢品味,結果養成了從後往前看的習慣。每一期總有一篇生活小故事,讓人從一些微小的細節中體會人間溫磬。
小姑娘第一次到店裏是為媽媽的生日買花。她大約有8、9歲,是個美麗的小女孩。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