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歲月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博文
(2023-06-25 10:09:50)
父親節那一天,泰坦號深潛器在泰坦尼克號的殘骸附近失事,往deathtoll上又添了五個人。那天晚上我坐在海之星餐館裏吃人傻錢多的一餐。桌上有一隻海藍的磨砂玻璃杯,裏麵幽幽亮著一點海底的燭光。我把酒杯和綴著一隻海星的餐巾環攏在燭光旁,拍了一個靜物,預備它們在我的日記裏與字句互文。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海水底下發生的悲劇。 幾天以後知道了OceanGate的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3-06-20 14:39:34)
周末我們進城去了,去美術館。很小的一個美術館,是一對德裔夫婦向城市的捐贈,免費向公眾開放。我們每年來一趟,領受這人間的善意,也總在它的禮品店裏買點什麽,表示對它的支持。 和大型美術館一樣,除了展出館藏品外,這裏也會邀請某個藝術家前來舉行個展。今年夏天請了一位洛杉磯的八零後日裔,展覽她的現代雕塑。 她一件名為《Inheritance》的作品吸引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六七十年代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時,青年學子來美留學也得洗盤子打工。有一個叫趙寧的,將經曆寫成一本《趙寧留美記》。九十年代初我是個窮學生,能否生存的不安如大雨匆遽而下,落湯雞似的卻讀的忍俊不禁。 趙博士自號趙茶房,自畫一戴博士方帽的漫畫肖像,題書“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洗碗盤”。他自台灣帶出一隻大同電飯鍋,蒸燉煮燴,葷素一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2)
竇文濤節目裏看來的,煮鵝在一個書院裏。從前的書院釋經解詁、備考科舉,如今的書院煮鵝。 書院煮有文化氣質的鵝,雲林鵝,尋訪客表驚喜一串聲。煮鵝人介紹,一定要用柴灶,古籍說一把稻草一斤八兩,用兩把稻草。慢慢燒,煨火,燒盡後候餘燼熄,然後翻麵,再燒第三把稻草,焐熟。灶上鐵鍋木蓋,用做風箏的桃花紙封鍋。 元代畫家倪雲林有《雲林堂飲食製度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23-05-21 07:15:47)
當年看電影《芙蓉鎮》,結尾瘋癲了的王秋赦敲鑼走街,喊“運動了--,運動了--”。當年觀影當作是瘋人仍然沉溺在已成過往的運動之中,如今想,那分明是預言啊。舊約先知在眾人眼裏也瘋瘋癲癲的,王秋赦和他們一個套路。他在說東方大神要他說的預言。 當年有一人坐火車出差,南京人,去廣州。廣東有名菜龍虎鬥,蛇肉燉貓肉。那南京人爭強好勝,我們南京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2023-05-16 12:49:31)
艾略特先生, 四月是殘忍的月份,五月又何嚐不是。我家住在西岸,西北角上。密蘇裏的山楂花謝了以後我們這邊的蘋果花才開。今天我家的狗狗,BTW,它叫Ziggy,是一隻牧羊犬。我稱它為狗狗,私藏著喚它小貝貝的意思。讓我收住飄忽的話頭,我想告訴你的是,今天我家的狗狗,當著我的麵,吃掉了一隻兔子貝貝。 我們這裏是鄉下,有許多棉尾兔,到處跑,也有許多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5)
(2023-04-12 15:58:54)
四月仍寒天,薄雪白屋頂三回。櫻花還是開了,李花更盛,開得村裏村外一團一團的花雲。李樹花有三種,淺粉、深粉、白色,白的先開。駕車風馳公路,瞧見前方山坡有一樹白李楚楚在細雨中,一旁的農家平房已經坍壞。 難得地,孩子的爺爺發來一張微信照片,真個是杳杳音塵。他拍的是一張明信片,是去年夏末我們寄給他的。爺爺意在不言中:終於收到了。算得上寒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23-03-26 08:29:23)
三月將盡,回顧《隨筆》,從中抽出五段會友。 (a) 法國印像派畫家有四個叫亨利:HenriMatisse,HenrideToulouse-Lautrec,HenriRiviere,HenriRousseau。假如他們湊一桌子吃飯,互相間怎麽稱呼? 他們都是Henri,不是Henry。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才是Henry,為休妻另娶生兒子而帶領英國脫離天主教。 (b) 潛健康養生壇讀新年決心書。一位壇友發誓,新年要好好活著,外加少在網上晃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2023-03-01 16:00:29)
查資料查到蔣碧微的戶籍卡,職業(業別)一欄填“國大代表”。竊笑這個東東也能充作職業。她填表的日期是1946年10月,製憲國民大會11月召開,想她填表時剛剛當上代表。她不願填“家庭主婦”,造成職業(職務處所)一欄空白。教育程度她填的是“留學法國”。 南京在1928年獲得首都地位,又過三年才得到法律上的認定。1931年政府通過《中華民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3-02-17 14:18:48)
在村中走,飛機引擎的聲音穿過雲層,從頭頂上方劃過。風箏一樣遠了,不知道是在機場降落了下來,還是飛去了遠方。黃水仙鑽出綠芽,一寸高,氣象預報說下個禮拜降溫,有雪。 在鎮中走,到處都在蓋公寓樓,警察站在成了工地的馬路上指揮交通。這是要城市化了,人們放倒了那個杉木片屋頂上的風信雞。舊書店還在,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在城中走,驚訝發現許多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1]
[2]
[3]
[首頁]
[尾頁]